APP下载

更昔洛韦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病毒性脑炎的疗效

2011-05-21赵宏宇关洪波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1年1期
关键词:内啡肽洛韦纳洛酮

赵宏宇,关洪波,赵 敏,肖 莉

急性病毒性脑炎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早期正确的诊断与治疗是降低其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更昔洛韦(Ganciclovir,丽科伟)又名丙氧鸟苷,属新型开环类核苷药物,是广谱抗DNA病毒药。纳洛酮属阿片受体拮抗剂,能促进病毒性脑炎患者苏醒。我院联合应用更昔洛韦和纳洛酮治疗急性病毒性脑炎取得较好疗效,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5年6月-2010年8月我科诊断的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共55例,随机分为更昔洛韦联合纳洛酮组(联合组,A组,27例)及更昔洛韦组(对照组,B组,28例)。A组年龄17~51岁,平均(26.8±8.4)岁;B组年龄16~53岁,平均(29.4±10.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322>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的临床资料构成(例)

1.2 诊断标准 入选病例符合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标准[1],并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1.3 治疗方法 两组病例均给予病毒性脑炎常规治疗,包括使用抗生素、激素、降温、脱水剂、营养脑细胞、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治疗。联合组静脉点滴更昔洛韦250 mg,每12 h 1次;纳洛酮0.8 mg,每12 h 1次。对照组只静脉点滴更昔洛韦250 mg,每12 h 1次。疗程均为7 d。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选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联合组各种症状、体征恢复时间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缩短。两组退热时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头痛、呕吐、抽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等症状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联合组死亡2例,对照组死亡4例,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8,P >0.5)。

3 讨论

病毒性脑炎病情危重,死亡率和致残率很高。临床常见的病毒性脑炎有疱疹病毒性脑炎、虫媒病毒性脑炎、肠道病毒性脑炎、麻疹病毒性脑炎、风疹病毒性脑炎、狂犬病毒性脑炎、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脑炎、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性脑炎等[1]。其中疱疹病毒性脑炎发病率很高,约占所有病毒性脑炎的48.2% ~56.8%,包括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带状疱疹病毒性脑炎、EB病毒性脑炎和巨细胞病毒性脑炎。本研究55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有发热、头痛、呕吐、抽搐、意识障碍等。

表2 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改善时间(h)

联合组及对照组均应用更昔洛韦治疗病毒性脑炎,总死亡率为10.9%,说明更昔洛韦治疗病毒性脑炎具有较好的疗效。更昔洛韦又名丙氧鸟苷,属新型开环类核苷药物,是良好的抗病毒药物。主要特点是疗效显著、作用迅速、不易耐药,且对多种耐药毒株仍敏感,临床应用的安全性相对较好,并且脑脊液内药物浓度较高,为同期血药浓度的31%~67%。更昔洛韦对包括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乙肝病毒、人疱疹Ⅵ型病毒和腺病毒等在内的多种DNA病毒均表现出很强的活性,具有广谱的抗DNA病毒特性。更昔洛韦进入宿主细胞后,主要由敏感病毒诱导的一种或多种细胞激酶磷酸化为更昔洛韦三磷酸,磷酸化更昔洛韦组织内分布的主要特色是更集中于病毒感染细胞,其在病毒感染细胞内的浓度可以高于非感染细胞100倍,并通过竞争性抑制病毒DNA聚合酶和直接掺入病毒DNA,终止病毒DNA链延长两种方式[2]抑制病毒复制[3],从而表现出高选择性的、强效的抗病毒作用。

病毒性脑炎时,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导致内源性阿片受体(主要是 β-内啡肽)的大量释放[4],而作为神经递质、神经调质和激素的β-内啡肽参与调节许多生理功能,能抑制电位敏感性钙通道,使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减少,抑制腺苷酸环化酶,降低细胞内c-AMP水平,损害中枢和外周神经功能,减少脑血流,促进脑水肿的形成,有直接的细胞毒性作用,对神经感觉传入及运动传出通路均有抑制作用,产生迟发性的神经元坏死。高浓度β-内啡肽对呼吸、循环均有抑制作用,从而加重脑细胞变性坏死、脑组织水肿、颅内压增高,造成脑组织缺氧缺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纳洛酮是 β-内啡肽的拮抗剂[5-6],静注 1 ~2 min 后,达到作用高峰,能很快通过血脑屏障,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有效阻断内源性阿片类物质介导的各种效应,维持脑的有效灌注压,改善脑血流量,使缺氧后的脑血管流量重新分布,保证脑干等重要部位的血流供应,减轻脑水肿增强脑代谢,进而促进苏醒[7-9]。纳洛酮还可能通过胆碱能作用而激活生理性觉醒系统,促进清醒。

本文将联合组与对照组治疗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发现联合组在头痛、呕吐、抽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等症状恢复时间上显著优于对照组。更昔洛韦联合纳洛酮能较快控制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疗效显著、作用迅速的特点,在治疗病毒性脑炎上值得推广应用。

[1] 周光斗,刘振华,陈俊抛.临床神经疾病诊断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596-597.

[2] 李健,李姣.更昔洛韦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51例临床观察[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9,12(2):150.

[3] 陈富超,于琳,李鹏,等.两种用药方案治疗带状疱疹的药物经济学评价[J].中国医药,2009,4(12):990-991.

[4] 祝益民.儿科急救药物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11):643.

[5] 王丽.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2008,3(1):41.

[6] 胡晓,崔雪阳.纳格酮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血浆β-内啡肽水平的影响[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9,12(3):177-178.

[7] 刘再林.纳洛酮治疗急性安定中毒中毒患者54例[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1):3543.

[8] 施巍,郭智霖.早期应用纳洛酮治疗急性重症颅脑损伤[J].中国医药,2009,4(7):534-535.

[9] 刘一沉.纳洛酮辅佐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J].实用医药杂志,2005,22(9):779-780.

猜你喜欢

内啡肽洛韦纳洛酮
我们为什么会“上瘾”
我们为什么会“上瘾”
威伐光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内啡肽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33例的疗效观察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纳洛酮联合NIPPV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
更昔洛韦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泛昔洛韦联合微米光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观察
分析纳洛酮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