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芦荟多糖对氟尿嘧啶抗小鼠荷瘤H22作用的影响

2011-05-16李志军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年17期
关键词:氟尿嘧啶芦荟腹水

李志军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省南阳市 473061

芦荟是一种多年生百合科草本植物,原产非洲沿海。我国从唐朝开始就记载了芦荟在医药方面的应用情况。近年来,芦荟因其具有治疗灼伤、便秘、胃肠疾病及美容等良好功效而受到世人青睐。芦荟中含有的芦荟多糖(aloe polysaccharide)具有消炎、抗辐射、抗艾滋病毒、抗肿瘤和调节免疫等药理作用。但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芦荟多糖自身的抗肿瘤研究,对于芦荟多糖与抗肿瘤药物合用后是否具有增效减毒作用,相关的报道并不多。为此笔者在建立小鼠荷瘤H22移植实体型及腹水型模型的基础上,观察了芦荟多糖对氟尿嘧啶(Fluorouracil)治疗小鼠荷瘤H22的影响,并通过研究小鼠外周血细胞数、碳粒廓清、凝集素生成、迟发型变态反应、血清IL-2及IF-γ水平等,考察其毒副作用的变化情况。

1 实验材料

1.1 试剂 芦荟多糖(由山东康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70322,含量不低于99.32%),使用时以生理盐水配成适当浓度用于动物实验;氟尿嘧啶注射液(由河南安源第一制药厂生产,批号060512);印度墨汁(由北京笃信精细制剂厂生产,批号060915);DNCB(2,4-二硝基氯苯,由上海华硕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61128);IL-2及IF-γ ELISA检测试剂盒(由华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动物与仪器 昆明小鼠(SPF级),体重(22±2.0)g,雄性(由河南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合格证号:医动字第410115号);小鼠荷瘤 H22,由河南大学药学院杜钢军博士提供。752S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由上海精科实业有限公司生产);550型酶标仪(Bio-RAD公司)。

2 实验方法

2.1 肿瘤模型[1]将H22接种于昆明种小鼠体内,取接种8~10d生长良好的H22小鼠腹水,稀释为5×106/ml,实体型模型以0.2ml/只接种于小鼠右侧腋窝皮下,腹水型模型以0.2ml/只接种于小鼠腹腔。

2.2 血细胞数及血清IL-2及IF-γ水平检测 血细胞按照常规方法计数,IL-2及IF-γ的检测按试剂盒说明进行。

2.3 芦荟多糖对小鼠碳粒廓清的影响[2]将小鼠接种实体瘤,分组及给药同“2.2”,同时增设一组不接种肿瘤的小鼠为正常对照组。全程给药结束后次日,各组小鼠均尾静脉注射稀释的印度墨汁0.1ml·10g-1,注射后1min和10min分别从小鼠眶静脉采血20μl,吹入2ml 0.1%NaHCO3溶液中,以等容量小鼠正常血溶于2ml 0.1%的NaHCO3溶液做为空白液,用550型酶标仪630nm测吸收度(A),计算吞噬指数 K[吞噬指数 K=(lgA1-lgA2)/(T2-T1)]。其中A1为第1次采血的吸收度,A2为第2次采血的吸收度,T1为第1次采血的时间,T2为第2次采血的时间。

2.4 芦荟多糖对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的影响[2]

将小鼠接种实体瘤,并于接种肿瘤当日用7%DNCB 20μl/只皮下注射对小鼠致敏激发,激发后次日开始给药,分组及给药均同“2.4”。末次给药后6h,右耳涂30μl 7%DNCB,左耳涂等容量丙酮对小鼠致敏攻击。16h后将小鼠处死,剪下两耳,用9mm打孔器打下耳片,称重,以左右两耳片重量差值为肿胀度。

2.5 芦荟多糖对小鼠血清凝集素的影响 将小鼠接种实体瘤,分组及给药均同对“2.4”。肿瘤接种后第4d,每鼠腹腔注射10%羊红细胞(SRBC)悬液0.5ml,全程给药结束后次日,小鼠眶静脉采血,离心取上层血清,置水浴灭活后用生理盐水以2倍比例稀释成8个浓度,每个浓度血清取0.5ml置于试管中,再加0.5ml 0.5%的SRBC悬液混匀,置37℃孵箱温育3h,观察血球凝集程度,计算抗体积数[抗体积数=∑(S1+2S2+3S3+…+nSn)]。其中n代表对倍稀释的指数,S代表凝集程度的级别。

3 结果

3.1 芦荟多糖对氟尿嘧啶抗小鼠荷瘤H22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低剂量芦荟多糖组对实体型肿瘤在瘤重变化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但由于抑瘤率小于40%,不具有抗肿瘤意义。高剂量芦荟多糖组则在瘤重变化方面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抑瘤率大于40%,说明高剂量芦荟多糖在治疗实体型肿瘤方面具有抗肿瘤意义。而对于腹水型肿瘤,虽然低剂量芦荟多糖组和高剂量芦荟多糖组在存活期方面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生命延长率小于75%,不具有抗肿瘤意义。这说明芦荟多糖单独应用,对小鼠荷瘤H22实体型及腹水型肿瘤的作用是存在差异的。而氟尿嘧啶组、低剂量芦荟多糖与氟尿嘧啶组和高剂量芦荟多糖与氟尿嘧啶组与对照组比较。在瘤重变化和存活期方面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对实体型肿瘤的抑瘤率均大于40%,对腹水型肿瘤的生命延长率均大于75%,具有抗肿瘤意义。其中低剂量芦荟多糖与氟尿嘧啶组协同系数分别为0.834 4和0.897 3,均小于1,高剂量芦荟多糖与氟尿嘧啶组的协同系数分别为1.391和1.428,均大于1,说明低剂量芦荟多糖与氟尿嘧啶在治疗小鼠荷瘤H22实体型及腹水型方面均有增强疗效的协同作用,可以共同延长腹水型小鼠的存活时间及阻止实体瘤的生长(见表1)。

表1 芦荟多糖对氟尿嘧啶抗小鼠荷瘤H22的影响(±s,n=10)

表1 芦荟多糖对氟尿嘧啶抗小鼠荷瘤H22的影响(±s,n=1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氟尿嘧啶组比较,#P<0.05,##P<0.01。

组别 剂量(g·kg-1) 实体型瘤重(g) 抑瘤率(%)腹水型存活期(d) 延长率(%)对照组 - 2.46±0.40 - 14.2±2.4-氟尿嘧啶组 0.015 1.38±0.28 43.49 29.1±4.1 104.93低剂量芦荟多糖组 0.050 1.88±0.34 23.58 20.8±2.7 46.48高剂量芦荟多糖组 0.100 1.41±0.22 42.68 23.2±2.6 63.38低剂量芦荟多糖+氟尿嘧啶组 0.050/0.015 0.88±0.22# 64.23* 47.5±3.9* 164.08*高剂量芦荟多糖+氟尿嘧啶组 0.100/0.015 1.10±0.16## 55.28** 33.3±4.5** 134.51**

3.2 芦荟多糖对氟尿嘧啶抗小鼠荷瘤H22毒性的影响 芦荟多糖具有免疫增强作用,其可以剂量依赖性对抗氟尿嘧啶引起的H22小鼠外周血细胞数减少,阻止碳粒廓清、凝集素生成、迟发型变态反应能力降低、升高其血清IL-2及IF-γ水平(具体情况见表2、3)。

表2 芦荟多糖对氟尿嘧啶抗小鼠荷瘤H22外周血细胞数的影响(±s,n=10)

表2 芦荟多糖对氟尿嘧啶抗小鼠荷瘤H22外周血细胞数的影响(±s,n=1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氟尿嘧啶组比较,#P<0.01。

组别 剂量(g·kg-1) 血细胞(×109/L)血小板对照组 - 111.4±8.7 6.7±0.8红细胞 白细胞668.1±24.8氟尿嘧啶组 0.015 43.3±5.3* 2.4±0.7* 431.3±22.6*低剂量芦荟多糖组 0.050 125.7±8.4# 7.2±0.8# 663.5±26.4#高剂量芦荟多糖组 0.100 171.3±5.6 8.1±0.3 660.4±20.2低剂量芦荟多糖+氟尿嘧啶组 0.050/0.015 95.8±8.8# 5.8±0.6# 612.2±24.3#高剂量芦荟多糖+氟尿嘧啶组 0.100/0.015 130.7±4.6 6.0±0.4662.5±25.5

表3 芦荟多糖对氟尿嘧啶抗小鼠荷瘤H22免疫功能的影响(±s,n=10)

表3 芦荟多糖对氟尿嘧啶抗小鼠荷瘤H22免疫功能的影响(±s,n=1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氟尿嘧啶组比较,#P<0.05,ΔP<0.01。

组别 剂量(g·kg-1) 碳粒廓清K 迟发型变态反应耳肿胀凝集素抗体积数血清细胞因子(pg·ml-1)IL-2 IF-γ正常对照组 - 0.046 8±0.003 0*Δ 18.2±2.5*Δ 17.1±2.1*Δ 35.4±2.8*Δ 48.7±4.2*Δ对照组 - 0.033 3±0.003 2# 11.8±2.3# 10.2±1.6# 21.6±2.1# 33.4±3.7#氟尿嘧啶组 0.015 0.020 2±0.003 1* 6.2±2.3* 5.9±1.4** 12.3±1.8** 15.4±3.5**低剂量芦荟多糖组 0.050 0.043 4±0.002 6*Δ 16.9±2.1*Δ 15.5±1.4*Δ 30.5±2.5*Δ 43.6±4.1*Δ高剂量芦荟多糖组 0.100 0.059 6±0.002 2*Δ 17.8±2.1*Δ 16.3±2.1*Δ 36.4±3.0*Δ 53.7±4.2*Δ低剂量芦荟多糖+氟尿嘧啶组 0.050/0.015 0.039 4 0.002 3*Δ 14.4±2.0*Δ 14.8±1.5*Δ 29.4±2.1*Δ 41.8±4.3*Δ高剂量芦荟多糖+氟尿嘧啶组 0.100/0.015 0.042 8±0.002 3*Δ 16.9±1.6*Δ 15.8±2.0*Δ 32.5±2.2*Δ 48.6±4.1*Δ

4 讨论

为了研究芦荟多糖与化疗药物的联合抗肿瘤作用,笔者研究了不同剂量的芦荟多糖及芦荟多糖协同氟尿嘧啶对小鼠荷瘤H22的抗肿瘤作用,结果发现,芦荟多糖单独使用对实体型肿瘤和腹水型肿瘤的抗肿瘤作用存在一定差异,但芦荟多糖与氟尿嘧啶联合使用后,对实体型和腹水型肿瘤均有明显抗肿瘤作用。需要说明的是,笔者在实验中选择的芦荟多糖的剂量,主要借鉴了其他文献中芦荟多糖对S180等肿瘤研究中采取的剂量[3~6],在实验中不影响小鼠体重的增长。同时,笔者观察了芦荟多糖对荷瘤小鼠免疫力的影响,发现芦荟多糖单独或联合使用,均有免疫增强作用,并且可以剂量依赖性对抗氟尿嘧啶引起的H22小鼠外周血细胞数减少,阻止碳粒廓清、凝集素生成、迟发型变态反应能力降低、升高其血清IL-2及IF-γ水平,降低氟尿嘧啶的毒副作用。但低剂量芦荟多糖与氟尿嘧啶的协同抗肿瘤作用似乎更为显著,这一方面为笔者进行芦荟多糖与氟尿嘧啶协同抗肿瘤作用的临床研究提供了初步依据,同时也说明芦荟多糖与氟尿嘧啶协同抗肿瘤与其对抗氟尿嘧啶的毒副作用的免疫增强作用并不平行。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芦荟多糖与氟尿嘧啶协同抗肿瘤作用还存在其他机制。笔者在实验中还发现,不同的芦荟多糖,其协同抗肿瘤作用及对抗化疗药物毒副作用的情况并不相同,这些笔者将在今后的报道中一一加以研究。

[1] 任亮,王萍,常陆林.反应停对小鼠体内肿瘤及瘤内微血管密度的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07,28(4):55-56.

[2] 任亮,李新伟,林海红.番茄红素对氟尿嘧啶治疗小鼠肉瘤S180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8):1756-1757.

[3] 张延新,李维山,赵琰.芦荟对胃癌发生的干扰作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12(8):34-35.

[4] 李明明,沈云虹,金香兰,等.库拉索芦荟多糖和木立芦荟多糖体内抗肿瘤作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21(30):2617-2618.

[5] 魏林郁,张洁,侯慧芳.芦荟多糖对小鼠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外医疗,2008,23:69-70.

[6] 孔祥荣,王宗伟,杨安平,等.芦荟多糖对正常细胞株和肿瘤细胞株辐射防护作用的差异性〔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4,9(20):1076-1077.

猜你喜欢

氟尿嘧啶芦荟腹水
Hepatology|有针对性地降低门静脉肝压力梯度可改善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腹水控制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临床观察
氟尿嘧啶联合白介素II局封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观察
我爱芦荟
5-氟尿嘧啶的合成工艺研究进展
感悟生命
哪些疾病易与肝硬化腹水混淆
奥沙利铂+亚叶酸钙(cf)+氟尿嘧啶(5FU)化疗的不良反应
血红素加氧酶-1的表达对氟尿嘧啶诱导食管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腹水浓缩回输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