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个世纪前的账单

2011-05-12王乃飞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11年3期
关键词:鸡血鬼子八路军

王乃飞

一、148只鸡

赵一江是县革命档案馆里的一名管理员。每天面对的都是过去那些年代的资料,工作虽然枯燥了些,但每天看到那些鲜活的革命英雄们,读到那些感人的英雄事迹,他的心灵就得到了一种升华。赵一江不知不觉已经喜欢上了这个工作。

临近国庆节,赵一江接到一个任务,搜集一些资料,作为革命教育材料,搞一下宣传活动。并且要求材料一定是新颖的,感人的,有教育意义的。

这下可忙坏了赵一江,虽然他成天在档案馆里,与成千上万的资料打交道,但有一些英雄事迹已用了不少次了,不算新颖了,要想在这成千上万的资料里找出亮点来,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于是,赵一江就整天把自己关在档案室里,在堆积如山的资料里寻寻觅觅着,就如在沙里淘金一般。对每一份档案,他都认真地翻阅着,企盼着能看到让他眼睛一亮的东西。

这一天,赵一江翻到了一捆很陈旧的资料,那一捆纸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已经很久了,都蒙上了一层厚厚的尘土。打开一看,原来是抗战时期八路军某营的一些资料。

这个营的营长叫姜枫,他手下有几百名战士,在县里坚持抗日,直到抗战胜利……这些赵一江早就熟悉了。然而现在的这些资料,赵一江却是头一次接触,不由得就兴奋了起来。

赵一江打开包还没来得及看,就听到有一件东西“吧嗒”一声掉到了地上。赵一江弓腰拾起来一看,那是几张折叠起来的黄表纸。

黄表纸,是人们在上坟或祭神时烧的那种纸。而赵一江看到的那几张黄表纸,上面却密密麻麻地写着字。本来黄表纸的质地就不好,又加上经过了这么多年的侵蚀,那字迹就更模糊了。

看了半天赵一江才看明白,那几张黄表纸上写着的是一份账单,一份陈年的账单。黄表纸上写满了一个个债主的名字,那些名字全都没个姓,只是一些小名,并且所欠的账也都不是钱,而是鸡。如上面写着:欠石蛋子三只鸡,欠细娃五只鸡……写得清清楚楚,细细数来,一共欠了148只鸡。并且在下面还有欠债人的名字,写着姜枫。

赵一江拿着这份特殊的账单就想,这黄表纸上的148只鸡到底是怎么回事呀,这里面究竟有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二、用鸡血战胜鬼子

有了那份账单留给他的悬念,赵一江就更迫不及待地看那些资料了。这一看才知道,这绝对是一些珍贵的资料,有很多事迹是第一次在这些资料上记载。赵一江在这些资料里看到,那个姜枫带的营队,果然个个都是好样的,他们作战勇敢机智,在县里与日本鬼子多次交锋,取得了很多战果。赵一江就在这里面找到了一场特别的战斗,那场战斗中,姜枫的营队竟是用鸡血战胜了装备精良的日本鬼子,堪称奇迹。

上面写得清清楚楚,赵一江看着看着,一幕当年八路军与日本鬼子血战的场景就闪现在眼前:

当年的那场战争,就发生在一个叫红石岭的地方。当年八路军进行战略转移,要撤离清江县,姜枫营是最后一个转移的,他领着部队就驻扎在红石岭下的红石村里,负责对其他部队的掩护工作。他们在红石村待了半个月,稍作歇息调整后,就准备去赶大部队了。可这个时候,有侦察兵来报,说几天后有日本鬼子的一个团要从这里过,他们有一千多人,并且装备精良,有上百挺机枪,还有几门大炮。而姜枫他们只有几十杆步枪,加上大刀,根本就没法跟鬼子比。真要是打起来,无异于拿着石头碰鸡蛋,他们取胜的希望是很渺茫的,闹不好还要全军覆没。

接到这个情报后,营队里为这一仗打还是不打,产生了分歧。打的话,自己实力真的不够,就这么盲目地跟敌人拼,损失的只能是自己;可不打呢,难道要眼睁睁看着敌人过去吗?并且大部队还没完全撤退,真要让他们追上大部队,那损失可更大了。大家商量来商量去,还是决定要打这场硬仗。他们认为,打这场仗并不是一点胜算也没有的,比如可以借助红石岭的有利地形,扬长避短,打他们个措手不及。鬼子虽然有先进的武器,但只要避开他们的火力,让他们用不上就行了。但怎么避开敌人的火力呢,大家商量了半天也没想出个好办法来。

这时候,他们又接到情报,说敌人的这支部队要分两部分从这里过,一部分是探路,只要没有埋伏,第二支队伍再过去。看来他们是怕了八路军的游击战,又对红石岭的复杂地形摸不准,害怕中埋伏才这么干的。姜枫知道这些后,脑子里一闪就心生一计,把拳头打在桌子上,说:“真是天助我也,小日本诡计多端,我们就将计就计,利用他们这一点,狠狠地打击他们一下子。”大家问他想出什么好计来了,姜枫就对大家说了他的想法,大家听后都说妙。于是就分头行动了。

几天后,果然一支日本军队从红石岭下过,对第一支人马姜枫他们并没什么行动,放过去了。前面的部队见路上没什么情况,就向后面的部队发出了进军的信号。等鬼子前脚一走,姜枫营队立即就行动起来,拿了一些鸡血泼在路上,战士们也都在身上抹上了鸡血,又都以各种姿势倒在了路上,装得都很像死尸的样子。再加上红石岭的红石被太阳那么一映,到处是一片血红,简直就是一片被屠杀后的惨景呀。

过不了多长时间,又一伙日本鬼子来了,见到地上全是八路军的死尸,那些尸体横七竖八的,什么姿势的都有,血染红了胸口。日本鬼子看后大喜过望,都拍手欢呼,以为是先头部队把这支八路给消灭了,他们便没了警惕,放心地从这些“死尸”边走过去。

有一个鬼子正走着,腿腕子不知被什么扯了一下子,让他摔了个狗啃屎。他再站起来,四下看了看,除了尸体,也没看见有什么呀,嘴里嘀咕了句:“八格,真是见鬼了。”可突然又有好几个鬼子倒了下去,他们倒下去却再也没站起来。带头的鬼子警觉起来了,马上喊:“有情况!”

可这都晚了,他们已经闯入到八路军的势力范围内了。姜枫一个鲤鱼打挺从地上起来了,挥动着大刀喊:“兄弟们,动手呀。”呼地一下那些躺在地上的尸体都“复活”了,挥起手里的家伙就朝着鬼子们来了。这下来得也太突然了,那些鬼子吓得魂飞天外,有的鬼子还没明白过来怎么回事,脑袋就搬了家。那些八路军战士脸上涂着鸡血,再瞪起眼来,如凶神恶煞一般,他们抓住这个时机,还没等鬼子拿起枪来,就把鬼子们放倒了。那个带队的鬼子见势不妙,挥着战刀就要调转马头,可他的马却忽地一下子倒了,把他砸在马下。原来早有个战士在下面给他的马开肠破肚了。那场战斗打得太漂亮了,没让鬼子打出一发子弹,就把鬼子都解决了。

并且战士们还得到了不少先进武器,接着,姜枫又带着队伍去追赶前面的那支日军,他们手里已经有了武器,也就不怕那些小鬼子了,就在鬼子后面开了枪。

鬼子见八路军火力这么猛,以为是中了大部队的埋伏,也无心恋战了,吓得夺路而逃。姜枫的营队打了个漂亮仗,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事实证明了,姜枫营队的那一场战争,是完全有必要的,既打掉了日本鬼子的锐气,又成功掩护了大部队的转移。

赵一江一口气把这份资料看完后,就明白了那份账单的来历。在半个世纪前,八路军向红石岭下的村民借了一次特殊的债——148只鸡。这个账单就是当时借鸡的证明。有了这148只鸡,才有了当年红石岭上那一场战斗的胜利。

而赵一江心头又有了个疑问,当年八路军欠红石岭村民们的债,现在还上了没有。

赵一江又查了姜枫营的下落,结果发现姜枫营在红石岭一战后,又转战了很多地方,解放战争中,他们随着解放大军南下,最后在一次重大的战役中,营里的战士们全都战死了,218名烈士的名字,全都记录在册,他们都没看到最后的胜利。

赵一江就想到,既然姜枫营的战士们还没看到革命的胜利就都牺牲了,那他们欠红石岭乡亲们的鸡,也就不可能还上了。这可是一笔欠了半个世纪的债呀。

赵一江就如在沙子里看到了一块金子,他立即意识到,这绝对是个好材料:一个八路军欠老百姓的债,却一直未能还上,这确实是件很遗憾的事。如果后人能帮他们把这个债还上,既体现了当年八路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精神,也算是完成了烈士们的遗愿。应该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有了这个想法,赵一江马上就向上级汇报。

领导看到那个黄表纸写的账单,也很重视,并批示,一定要替烈士们把这个债还上。就这样,赵一江按当年八路军借下每只鸡乘以十倍的利息,算了一下,还真是个不小的数字呢。

过了几天,档案馆里专门拿出钱来买了一批小鸡,装在一辆大卡车里,由赵一江领着,就还那份特殊的债去了。

在出发前,赵一江查过了,红石岭已经不叫红石岭了,现在改叫鸡血岭了,鸡血岭下还有个鸡血村,就是当年八路军向乡亲们借鸡的地方。

三、鸡血村里奇怪的鸡

赵一江他们开着卡车走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就看到了漫山遍野的都是红石头,还有山下那些低矮的用石头砌成的房子。

档案馆的车一停在鸡血村,就引来了村民们的注意,这种地方一般是很少有这种车来的,在他们眼里,这种车都是城里的大领导坐的。

村民们都站在车前,瞪着眼睛看着,不知道赵一江他们要干什么。

而卡车里面那些小鸡的叫声,更让村民们好奇了,纷纷都围上来看。

赵一江站在车上,对大家说:“乡亲们不要挤,这些小鸡都是给你们的,我们是来还债的。大家有记得五十多年前事的吗?有一支八路军队伍,向你们村借了鸡,但他们在很多年前都成了英烈,没法还你们账了,今天我们知道了这件事,就来替那些烈士们还债来了。”

大家一听这话,却呼地一下闪开了。

有一个老人拄着拐杖走上前来,说:“对不起呀政府,我们不能要你的鸡,你们还是把鸡拉回去吧。”

赵一江就问:“大爷,为什么呀,这是你们应该得到的,当年你们舍了自家的鸡来支援革命,现在我们来还你们鸡。这不是施舍,是我们还债呀。”

老人却倔倔地说:“总之,我们不能要,你们还是回去吧。”

但赵一江从乡亲们的眼神里发现,他们还是希望要鸡的,那些鸡太可爱了,谁不想家里有两只呀。

赵一江就站在车上用高音喇叭喊:“大家注意了,我喊到谁的名字,谁就来领鸡,如果当年的人不在了,他的后人也可以来领。”赵一江先喊了声:“石娃,当年借八路军5只鸡,现在还五十只。”

人群里就有一个人说:“石娃是我爷爷呀!”他就乐颠颠地上前要去领。

这时那个老人又发威了,手杖猛地往地上一点,发出当的一声响,向那人喊了一声:“老正,给我回来!难道八路军没还你家鸡吗,你还要几回账呀。别给你祖宗丢人了。”那个叫老正的就满面通红地退了回来,低下头来不吭声了。

老正回来后,更没人敢上前领鸡了,赵一江念到一个又一个的名字,却没一个抬腿的,赵一江就有些发急了,没想到还债还能遇到阻力。赵一江耐心地对村民们说:“大家听着,这的确是当年八路军欠你们的债呀,我们是替当年的八路军来还你们债的。”又拿出那几张黄表纸来,“这就是账单,这下你们信了吧。”

而大家还是没一个敢上前来领的,赵一江已经看出了,问题出在那个倔老头身上,只要先把那个老头说通了,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赵一江就走到老人跟前,说:“大爷,你为什么不要鸡呢?你们要了鸡,并不算丢人呀,因为这些鸡本来就该是你们的。”

老人咳了一下,却说:“对不起,这账人家八路军在去年已经来还了,并且那鸡养得都能下蛋了,我们山里人虽穷,办事却要凭良心,你说八路军已经还了我们的债,我们还能再跟人家要吗?那我们还算是人吗?”

赵一江听得一头雾水。什么,八路军已经还债了,并且是在去年,这根本不可能呀。

而村民们也都说,去年的时候,是有一个八路军到村里来还鸡了,现在那些鸡都能下蛋了,所以这鸡真不能要。

村民们说来说去,赵一江又听到了一件奇怪的事。

在去年春天的时候,确实是有一个老人到村里来,他穿着一身发了白的黄军装,推着一辆车子,到村里来说是赊鸡,笼子里都是些活蹦乱跳的小鸡。村里穷,很少有人来这里做买卖的,更没有来赊账的。而这个老头来后却是敞开的赊,说是到明年鸡能下蛋的时候才来要账。这真是天上掉下来的好事呀。

一跟那老头接触,才知道他是个既聋又哑的人,赊鸡的办法很简单,只要你在本子上写上你的名字,就可以赊鸡了。人们纷纷都到老头这里来赊鸡,一笼子鸡很快就赊完了。第二天老人又来了,还是赊鸡……连着赊了十多天,整个村子的人都赊了他的鸡,他才不来了……并且那个老头一走就再也没到村里来过。

赵一江听完皱了下眉头,说:“这也不能说明是当年的八路军来还债呀,或许就是个老头来赊鸡,但以后他又出了意外呢。”

可村民们又给他讲了件事。

到今年春上,那个赊鸡的老头一直就没来,眼看就到夏天了,鸡都能下蛋了,有的母鸡都下了几窝小鸡了,也没见那个老头的影儿。大家都犯嘀咕了,那老头怎么了,他在村里赊下了这么多的账,竟不急着来催账。大家心里多多少少都觉得过意不去,欠债还债是老一辈子留下的规矩了,不还人债,总是觉得不踏实。

可以后又发生了件事。就是刚才那个急着去领鸡的老正,他原来是个游手好闲的人,没得吃,就把自家的那几只鸡都吃了,又去偷别人家的鸡,结果被逮住了。老正就跟大家说了鸡里的秘密。说这些鸡很奇怪,在每只鸡的翅膀里都藏着一个“八”字,他吃了自家那几只鸡,翅膀里面都有“八”字。大家不信,就把自家鸡也掀开翅膀,果然也发现了“八”字。这鸡翅膀里有字,还真是奇闻。是它们生下就长上的,还是有人刺上的呢。这个“八”字又代表着什么呢?

村里年纪最大的老旺——也就是刚才的倔老人——看到后就皱起了眉头,果断说:“是八路军来还债了!我就觉得他们是守信用的,果然他们没忘了这件事。”

接着老旺老人又对村里讲了当年八路军借鸡的事。大家又一细想,那个来赊鸡的老头的打扮,还真像极了八路军,只是当时都没想到而已。并且每只鸡的翅膀下都有个“八”字,就好像是在暗示人们,八路军来还债了。从此,八路军来村里还鸡债的事便传开了。

又有人拿出几只鸡来让赵一江看,果然那些鸡的翅膀里都藏着个“八”字。这分明是有人在鸡身上刺上的。

赵一江也觉得奇怪了,天下还有这样的事,那个来赊鸡的老头又是谁呢?难道……

四、感人的借鸡

赵一江也想听听当年八路军向乡亲借鸡的事,就问老旺老人:“大爷,当年八路军向村民们借鸡的事,你还记得吗?”

老旺就说:“那时我也就十多岁,那些人呀,都是些好人呀。”老旺老人就抹起了眼泪。

在很多年前,鸡血村叫红石村,村子在大山里,很隐蔽,村民一直不与外界来往。可这一天,外面却突然来了很多扛枪的人。村民们都吓慌了,不会是土匪吧。而那些扛枪的一进村里就向村民们宣布,说他们是八路军,人民自己的军队。村民们听得迷迷糊糊,不知道八路军是干什么的。但他们看到这些人到村里后都很安分,没拿老百姓的东西。村里人就放了心,看来他们是伙好人。

可这伙人进村十几天后,那个带头的八路军就突然向村民们宣布,要把他们的鸡都逮起来,全杀了,说是借鸡血使。这下大家可都火了,要知道村里人什么也没有,除了几间破屋就是养几只鸡,还都指望那些鸡下个蛋打个鸣,都拿着自家的鸡当命根子。而那伙八路军却说要把他们的鸡都杀掉,他们能干吗?甚至还有人骂出:“你们这伙人,还说是人民的军队呢,跟土匪有什么区别呀?”

那个带头的八路军就站在一块石头上,向全村人喊:“乡亲们,我是八路军的营长,叫姜枫。我们也知道鸡对你们这里很重要,但是我们还有件更重要的事,需要这些鸡。日本鬼子就要从这里经过了,他们都是些杀人不眨眼的魔王,我们要把他们打退。就需要用到鸡血,希望大家能理解我们,把鸡借给我们,日后等革命胜利了,一定加倍还上。”

大家还是半信半疑,挡着不让动他们的鸡。这时村长就站出来,这个村里虽然是封闭的,但村长多多少少也知道了一些外面的事。他也听说了,山外来了日本鬼子,见到中国人就杀,只是山里偏僻他们还没打过来而已。村长并不是个不识大局的人,就对姜枫说:“好,我们就把鸡借给你,但你们一定要说话算数。要是你们不还,我们就当那鸡叫黄鼠狼拖去了!”村长点了头,村民们都没敢说别的了,但是极不情愿地把自己笼子里的鸡拿出来,交给八路军。八路军要把这笔账记下来,可行军打仗的哪里来的纸呀。亏了有个人家还有一卷上坟没用完的黄表纸,就拿来当了账单,写上了所欠鸡的只数。

几天后,村里人就听说村外的鸡血岭真的就发生了一场大战,那些日本鬼子被八路军打得尸横遍地,他们这才相信了,那些八路军没骗他们,那些八路军其实也是为了他们。几天后,村民们突然发现,那些八路军已经悄无声息地撤走了,并且在庙里,还摆着一块被鲜血染红了的布,布上写了218个名字,就是那个营里的218名战士……村长看到后,就激动地对村民们说:“我没看错他们,这是一支讲信义的队伍呀。大家听着,八路军一定会来还债的,像这样的队伍,就是走到千里万里,他们也不会忘了这个账。”

而那块写着218名战士名字的布,就被村里人当宝贝一样地保存了起来。

再往后,村民们为了纪念那些八路军,就把这红石岭叫鸡血岭了,因为当年那场仗是用鸡血打起来的,并且那山上的石头也像用鸡血染的那样红。

讲完这些,老旺老人的眼圈都红了,他说:“当年那个村长,就是俺父亲呀。他临死的时候还对俺说,到八路军来还债的时候,一定要到他坟头上,跟他说道说道。前几天我刚到坟上跟俺父亲说了,让他在那边放心呀。”

赵一江听后心里也很感动,向村民们说:“不管以前是不是八路军来还债,但这些鸡我们已拉来了,你们就要了吧。”

而村民们却很坚决,一致认定是八路军还了债,说:“这鸡我们坚决不能要。八路军对我们讲信用,我们也不能不仗义。如果要了,不光对不住八路军,也对不起自己的祖宗了。”

赵一江被那些淳朴的村民们打动了,他们虽然穷,但却有志气,讲良心。既然村民们认定是八路军已经还了他们的鸡,现在就是再给他们多少只鸡他们也不会要的。赵一江就决定先离开,等查清了事实后再说。于是,赵一江就告别了村里人,把那些鸡原封不动地又拉回去了。

五、赊鸡的老头

从鸡血村回来后,赵一江一直觉得那件事不够圆满。

说是八路军还了鸡,可那件事也太蹊跷了。村民嘴里说的那个赊鸡的老头,难道就是当年的八路军战士吗?可资料上明明写着,姜枫全营的战士都阵亡了,怎么会在事隔多年后,又出了个八路军战士。赵一江决心一定要探个究竟,找出那个赊鸡的老头来。可真要想查起来又谈何容易,那个老头在村里人印象中,只是个穿着黄军装,既聋又哑的人,连个名字也没有,从何查起呢?

赵一江突然想到县里的烈士陵园,在那里有姜枫的墓。因为姜枫是清江县人,虽然是在南方牺牲的,但他的英魂还是被县里迁回了故土。前几年姜枫的陵墓就被迁到了县里的烈士陵园了。赵一江想,如果那个赊鸡的老头真的跟姜枫有关联,他不会不到姜枫的墓地上去的,或许在那里能找到点线索。

赵一江到陵园后,就查了来给姜枫烈士扫墓的记录。烈士陵园里对每个来扫墓的人都有登记的,把来扫墓人的名字都要记录在案。赵一江看了一遍记录,就很失望,除了姜枫烈士的几个亲属还有几个单位到姜枫墓前来祭拜过外,再也没别的人了。找了个遍后,赵一江最后就看到了一个奇怪的名字——“小末子”。赵一江就问,那个小末子是谁呀?

管理员想了半天,才说,半年前确实有个叫“小末子”的人来过烈士陵园。陵园的管理员向他形容,是一个穿着发了白的黄军装的老人,都快七十的人了,身子骨看上去还挺硬朗,却既聋又哑。

管理员还记得当时那个“小末子”来时的情形。那个“小末子”一出现还吓了他一跳,见他那身装束,就好像从战争时代里穿越到这里的人。管理员就问他要祭拜哪位烈士,他嘴里呀呀地说着,手里不住地比划,说了半天,管理员也没弄清他要祭拜哪位烈士。管理员只好把陵园里的烈士名单找出来,让他看。他的目光盯在姜枫的像上,脸上就激动了起来,用手指着姜枫的像,急促地啊啊地叫着。管理员就认定了他是要祭拜姜枫烈士,又问他叫什么名字。老人想了半天,只用手指在桌子上写了三个字:小末子。

赵一江这一次到烈士陵园里收获不小。那个叫小末子的老人与鸡血村里的人说得赊鸡的老头特征相符,看来这个人是存在的,并且与姜枫烈士,与当年的那伙八路军有着很大的关联。赵一江已经看到了那个神秘老头的影子了,只差见到他了。

赵一江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回到档案馆就开始查起当年姜枫营队的资料。查了半天,也没见到有个叫小末子的。他就想,显然这个小末子不是那个老人的学名,或许是小名,或许就是外号。

赵一江翻了下日历,今天是9月12日,而鸡血岭之战是在9月13日,也就是在明天。赵一江就想到,对于姜枫营里的人来说,明天绝对是个特殊的日子,鸡血岭那一战就是在五十多年前的那一天打响的,那一仗可是他们拼了命打的呀。那个老人如果真是姜枫的战友,他不会不记得那一天的,如果他真是当年鸡血岭一战的八路军战士,那一天他一定会到烈士陵园里去祭拜姜枫的。赵一江就决定,再去一趟烈士陵园,等到那个叫小末子的老人出现,一定要向他问个清楚。

第二天,赵一江在烈士陵园里等了一上午,也不见那个老人出现。赵一江就想,难道自己判断失误,那个老人根本就与姜枫营队没什么关系。正当赵一江失望的时候,却接到档案馆里的电话,说有鸡血村里人来报告,在鸡血岭下一条路上发现了那个赊鸡的老头,不过他却不是来要账的,而是站在那里发呆。赵一江恍然大悟,对呀,鸡血岭下才是真正的战场,今天是那场仗的纪念日,他一定会到那个地方来的,自己怎么就没想到呢。

赵一江马不停蹄地往鸡血岭下赶。在一条路上,赵一江真的就看到了那个老头,不过老人已经骑着车子往回走了。他就让司机别惊动老人,不紧不慢地在后面跟着就行。老人的车子三拐两拐的就到了一个小院子里。老人进去了,赵一江也让车停下来。

一进院子,赵一江就发现院子不大,却养满了鸡,老人放下车子就拿盆子来喂鸡。老人专注地喂着鸡,突然发现地上多了个人影,抬头一看才发现了赵一江。赵一江向老人亮出了他革命档案馆的证件,老人看着证件上的红星,眼里就流出了热泪……

赵一江和那个叫“小末子”的老人坐在了一起,老人就比比划划地跟他说了很多,亏了他事先找了个精通哑语的人当翻译。从老人断断续续的话里,赵一江这才弄清楚了,他原来是个在档案上已经死了的战士,叫江虎。他说他的年龄在全营里是最小的,大家都爱叫他“小末子”,“小末子”在当地是年龄最小的意思。

六、血誓还鸡

江虎回忆起当年鸡血岭那一战,有很多又是赵一江从没听到的,他又得到了很多信息,那一场大战,在他脑子里就更加清晰了……

当时接到有日本鬼子要从红石岭路过的情报,大家都不知道这一仗该不该打,那可是一场硬仗。如果打起来的话,结局还真是不好估计。最后营里决定,这一仗还是要打一打。姜枫利用敌人分两段从鸡血岭下过,想出了个大胆的办法。用装死的方法来引诱敌人进入他们的包围圈,然后肉搏,使他们的先进武器用不上。大家都觉得这个方法可行,但装死也要装得像,才能把鬼子糊弄住呀。首先死人身上要有血,那用什么来代替血呢,村里连点红的东西都没有,大家就犯了愁。他们商量来商量去,直到听到外面有鸡叫声,才知道已经商量了一个晚上了。那一声鸡叫却启发了营长姜枫,他一拍桌子,大喊:“有了!”姜枫就说出了他的想法,用鸡血来代替人血,把鸡血洒到人身上,谁也看不出来。等到鬼子们走近已经晚了,一场肉搏战就开始了。

第二天,营队就向村民们借了一次特殊的债——148只鸡。他们把那148只鸡全杀了,弄了两桶鸡血。

等几天,日本鬼子从这里经过后,他们就用那两桶鸡血战胜了敌人,打了个漂亮仗。

在他们打完仗要离开鸡血村的前夜,姜枫营长把他们叫在一起,对他们说:“同志们,明天我们就要离开这里了,但我们欠着乡亲们的债,一定不能忘记,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革命的路还很长,不一定哪一场仗,我们当中的有些同志,就会永远地闭上眼睛,看不到革命胜利了。但这个账,我们一定要还,就是等革命胜利后,我们还有一个战士,还有一口气在,也要把这个账还上。这不光是几只鸡的事,这也是我们整个八路军形象的事,我们绝不能给八路军这支队伍抹黑。以后这个任务不一定落在谁的肩上,但大家一定要保证,不管这个任务最后落到谁身上,都一定要保证用八路军的名义来还这个债。请大家用自己的鲜血来发誓。”姜枫首先咬破食指,在一块布上郑重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其他战士也都跟着咬破手指把自己的名字写在那块布上,那218个战士的名字就写满了那块布。此时村里的夜静悄悄的,但那写满了218个战士名字的布,却是一个最嘹亮的宣誓……

赵一江又问江虎,这些年他都到哪里去了呢?组织上还认为他死了呢。

江虎就哭了,他比比划划地对赵一江说:

鸡血岭一战后,他又跟着姜枫营长转战了很多地方,后来把日本鬼子赶跑了,接着又发生了解放战争。他们又随着大军南下。在一场战争中,除了他,所有的战士都牺牲了。

那场战争打得太激烈了,敌人的火力太猛,进攻一轮猛过一轮,很多好弟兄在他眼前死了。江虎打红了眼,拿着机关枪猛烈扫射着,可这时却有一发炮弹在他身旁炸起,他被炸飞了起来,就什么也不知道了。等再有了意识后,一切都归于宁静了,他还以为到了阴曹地府,可他再从地上爬起来,就看到了全营217名战士包括营长姜枫的尸体,他们都死了。或许是那217名战友故意把他推出鬼门外,要让他完成他们未了的那个心愿。江虎起来后又发觉,他已经听不见任何声音,也说不出话了,那炮弹没要了他的小命就算不错了。虽然他成了个既聋又哑的人,但他脑子里却始终记着一个事,那就是红石岭下那些乡亲们的债。当初他也发了誓,用自己的鲜血在布上写下名字的。现在只有他一个人活下来,那这个任务就只有落到他身上了。江虎恭恭敬敬地给那些死去的战友们磕了头,就走了。

以后全国解放,也不需要打仗了,江虎也没再跟组织上联系过,回到了老家。他却不知道,档案里他已经是个死了的人。江虎在家里修养了几年,等身体恢复了,父母又都病了,父母就他一个儿子,他要尽做儿子的最后孝心呀。就这样,他又在家乡过了十几年,这十几年里他一直没忘记心里的那件事,夜里梦见战友们那些熟悉的面孔,就从床上坐起来发誓,一定要到他魂牵梦萦的红石岭,还上那个债,也好了却那些牺牲战友们的遗愿。等为父母送终后,江虎把家里安排好,就决定到红石岭。

虽然红石岭在他脑子里想了很多年,可真要找起来就难了。他没文化呀,而且又聋又哑。当年在红石岭他才十几岁,只知道跟着姜营长打仗,却不知道在哪里打仗。那个红石岭,他只知道这么个名字,只记得什么模样,却不知道具体是在哪个省哪个县了,还有一件事他更不知道,那个当年的红石岭地名早就没了,现在已经叫鸡血岭了。

江虎就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找,见有山的地方就去看看,一座山一座山地爬,但最后他都失望了,没找到他印象中的那个红石岭。这样找下去无异于大海里捞针,一晃几十年就过去了,这几十年里他到过了很多地方,可就没找到他魂牵梦萦的那个遍山红石的地方。

直到前年,他到了这里,登上了鸡血岭后,看到漫山遍野的红石,他的泪水便夺眶而出,兴奋地张着大嘴叫着,嘴里发出不规则的声音。以后江虎就开始还欠乡亲们的那个债了,他选了地方开始养小鸡,又在每只小鸡的翅膀里刺上一个“八”字,他不能说话,就想借鸡翅膀里的那个“八”字,暗示乡亲们:八路军来还债了。

以后,他就在这里住了下来,家里已经没什么亲人了,而这里却有许多让他牵挂的东西,比如鸡血岭,比如姜枫的墓……

〔本刊责任编辑 柳婷婷〕

〔原载《传奇故事》2010年第10期〕

猜你喜欢

鸡血鬼子八路军
一个人的抗战
万国造枪打鬼子
牛山魁打鬼子
龙胜鸡血玉博物馆典藏
龙胜鸡血玉博物馆典藏
龙胜鸡血玉博物馆
艰难的行走(随笔)
“打鸡血”的由来
忻口会战中的八路军
对八路军留守兵团几则史实的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