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文电子期刊的雷同性、完整性、时效性分析——兼论图书馆中文电子期刊馆藏发展对策

2011-05-12张艳云

图书馆建设 2011年3期
关键词:完整性馆藏纸质

张艳云

(西南石油大学图书馆 四川 成都 610500)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指出,要加快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作品的数字化、网络化,大力推进出版业向数字出版业的转移[1]。此后,以数字资源为载体的电子期刊如雨后春笋般地迅猛发展。自1995年我国第一个电子期刊《神州学人》和第一个集成化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创刊以来,我国已有9 360多种纸质期刊陆续通过各种途径实现网络出版,约占出版期刊总数的95%[2]23。2008年龙源期刊网发布的在线合作期刊的网络传播数据显示,数字与网络出版物的传播取得很大进展,按照期刊的总阅读量进行排名,2008年前100名期刊的总阅读量比2005年前100名期刊的总阅读量增长472.3%,比2006年前100名期刊的总阅读量增长337%,比2007年前100名期刊的总阅读量增长241.03%[3]。这组数据充分说明,期刊数字化和网络阅读已为广大读者所接受,电子期刊将成为期刊发展的主流形式。现阶段,我国电子期刊主要有两种出版形式:借助数据库厂商集群网络化出版(即期刊数据库出版)、个体性质的自主网络出版。据统计,目前采用自主网络出版方式发行的电子期刊约620多种,不足发行总量的6%[2]24,其余的主要采用数据库厂商集群网络化出版方式,这说明中文电子期刊出版过程中期刊借助数据库厂商的集群网络化出版模式占绝对主导地位。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大多数中文期刊尚未找到一种有效的商业模式来运作网络出版,还处于“纸本养网络”的局面[4]。

图书馆期刊工作需要关注中文期刊网站市场存在的问题及电子期刊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数据库厂商的集群网络化期刊与纸质期刊进行对比的研究方法,针对中文电子期刊的雷同性、完整性、时效性进行科学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数字化时代中文期刊馆藏发展的应对之策。

1 中文电子期刊雷同性分析

1.1 各专业网站期刊资源收录情况分析

在专业期刊网站经营模式发展初期,多数专业期刊网站数据库产品缺乏市场定位,其内容收录范围、文献汇编方式、产品服务功能等大都不能体现针对不同用户的个性化功能,电子期刊产品重复制造严重。随着网络期刊产业的发展,纸质期刊和电子期刊合作模式发生重大变革,2008年出现了数字化期刊独家许可经营模式:一是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等220多家科技期刊与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采取了独家授权发行模式;二是《中国科学》、《中国社会科学》、中国预防医学、中国疾控医学系列和中国实用医学系列期刊等720多种学术期刊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即中国知网的主办单位)采取了数字版权独家经营许可模式[4]。目前采用独家经营模式的期刊不多,仅占发行总量10%左右,但意义深远,这将大大促进期刊网络市场的规范化和产业化,改变期刊网络出版的产业格局,使期刊网站市场分工逐渐趋于明朗。网络期刊独家授权模式通过近年实践证明,部分期刊在显著提高数字网络出版收益的同时,也增加了专业期刊网站的经营风险。这种模式能否大面积地推广应用,还需通过期刊网络市场来印证。中文电子期刊要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运行模式任重而道远。

2008年独家经营模式出现后,各专业期刊网站对期刊产品的收录范围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例如,中国知网(CNKI)主要涵盖学术、高教、基础教育、党建、经济、政府公报、大众科普、文艺作品、文化等领域,并以预印本的形式开始出版E-Only Journal(无纸本电子期刊);万方数据发行以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为主的医学期刊和部分科技期刊的网络版;维普资讯主要提供一般科技期刊和基础教育、文艺、文化类期刊的互联网文献服务;龙源期刊网主要专注于基础教育、文艺、文化类期刊的网络版与手机出版。以上4家主要专业期刊网站2008年收录期刊资源数量按期刊类别统计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各专业期刊网站期刊资源收录数量[2]25(单位:种)

从表1中各期刊网络提供商的经营范围和统计数字可以初步看出,网络期刊产品已呈现市场分工趋势,但期刊品种收录范围交叉问题仍然严重,从而可以推断中文电子期刊的重复收录程度很高。

1.2 各专业期刊网站收录情况统计分析

以西南石油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期刊馆藏为例,通过对专业期刊网站期刊的品种收录情况进行分析发现,2010年订购中文纸质期刊1 683种及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资讯两个专业期刊数据库。其中,1 683种纸质期刊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的收录情况为: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收录1 399种,占83.1%;在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收录1 160种,占68.9%;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或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1 472种,占87.5%;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共同收录1 087种,占64.6%,即收录雷同率高达64.6%。《2008年度互联网期刊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我国纸质期刊通过各种途径实现数字化网络出版,约占出版期刊的95%[2]23。但是我馆订购的纸质期刊被期刊数据库的收录比例仅达87.5%,这主要是因为我馆只购买了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两个数据库,而没有购买其他期刊库。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各个数据库中期刊品种的雷同率较高,网络期刊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严重阻碍了电子期刊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目前在我国建立既适合国情又适合该产业发展的中文电子期刊商业运作模式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2 中文电子期刊完整性分析

从网络数据库对期刊的收录情况分析可以看出,部分网络数据库仅收录了刊名,部分网络数据库的刊期收录不全,甚至出现全年缺刊的现象。考虑到电子期刊普遍存在发行出版延后的情况,笔者在2010年5月15日— 6月15日对2005—2009年我馆馆藏期刊电子版的收录完整性进行了分析研究。

2.1 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收录完整性分析

2010年订购中文纸质期刊1 683种,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相应的电子期刊1 399种,这些期刊在2005—2009年的收录完整性统计结果见表2。

从表2可知,2005—2009年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收录完整率在83.4%~88.6%之间,逐年有所提高。其中,2009年的完整率略低,这是因为少数期刊出版社在数字版授权时限制了发行时间,导致其对应电子期刊的发行严重滞后。

2.2 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收录完整性分析

2010年我馆订购中文纸质期刊1 683种,被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1 160种,这些期刊在2005—2009年的收录完整性统计结果见表3。

表3 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收录完整性统计表

根据以上统计数据,2005—2009年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收录完整率在53.8%~83.1%之间,低于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尤其是2005年的收录完整率,比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收录完整率低30.2%;2009年的完整率比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低23.4%。这主要是由两个数据库营运商采取不同的更新方式造成的,同时也说明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发行滞后程度更高。

2.3 我馆的电子期刊收录完整性分析

我馆1 683种纸质期刊被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或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任一数据库收录的有1 472种,只要任一期刊库能提供相应的电子期刊,就界定为收录完整。我馆2005—2009年电子期刊收录完整性统计结果见表4。

表4 我馆的电子期刊收录完整性统计表

从以上统计数据可知,2005—2009年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或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任一数据库收录的电子期刊完整率在85.2%~89.5%之间。这就是我馆重复订购中文电子期刊库的原因。

3 中文电子期刊时效性分析

从网络传递速度来看,电子期刊的出版发行应快于纸质期刊,但事实并非如此。目前电子期刊的出版发行普遍存在时效滞后的问题,中文电子期刊的滞后时间一般为两个月。以我馆2010年订购的电子期刊库为例,笔者以更新较快的数据为基准,将电子期刊出版延迟半年(含半年)以上界定为严重,4~5个月界定为较严重,2~3个月界定为一般,1个月(含1个月)以内界定为同步,对电子期刊的出版时间进行了统计,结果如表5所示。

从表5的数据可以看出,中文电子期刊的发行普遍滞后于纸质期刊,这主要是因为受到数据加工和授权等方面的影响。由于期刊发表的科学研究成果具有时效性,所以多数电子期刊难以满足读者对文献的时效性要求。目前,电子期刊大多是由数据库出版商从纸质期刊出版商手中购买版权获取的。由于纸质期刊出版商大多从自身利益出发,为降低电子期刊对纸质期刊的冲击,通常在电子期刊授权时对其出版时间进行控制。可见,利益冲突是造成电子期刊时效性差的主要原因。

表5 电子期刊延迟程度统计表

4 中文期刊馆藏发展对策

4.1 积极构建纸质期刊与电子期刊互补并存的期刊馆藏模式

目前,中文电子期刊商业运作模式导致不同期刊数据库产品的雷同率高,电子期刊发行普遍滞后。纸质期刊仍是读者查询近期文献资料的重要依据。根据《U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乌利希期刊指南》)的统计,1994年版登载了141 766种纸质期刊和4 115种电子期刊,2007年版登载了142 974种纸质期刊和51 446种电子期刊[5]。可见,经过13年的发展,虽然电子期刊数量大幅增加,而纸质印刷版期刊的发展保持相对平稳水平。无论是在世界范围内还是在我国,电子期刊不可能完全取代纸质期刊,两种不同类型的期刊将长期并存,相互补充。因此,针对电子期刊和纸质期刊存储方式、传输方式、检索方法、出版模式等方面的特点,应加强期刊发展研究以满足读者需求,使两种不类型的期刊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努力创建科学、合理、高效的期刊馆藏模式。

4.2 适时进行纸质期刊与电子期刊的整合,实现期刊资源优化配置。

以最少的经费支出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期刊利用的需求,是期刊工作者在馆藏建设上追求的目标。在整合纸质期刊与电子期刊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对两种不同类型的期刊进行严格的成本—效益分析。目前电子期刊的单本采购成本远远低于纸质期刊,而且具有存储空间小、使用方便、检索便捷等优势,因此图书馆在采购馆藏时应将电子期刊作为首选。(2)在期刊馆藏建设时,必须充分考虑目前电子期刊的各种弊端,并加强对电子期刊的研究,探索总结电子期刊的发展规律,并对发行滞后严重或完整性差的电子期刊采取以订购纸质期刊代替的方式。(3)电子期刊采购要考虑到图书馆的存储能力。电子期刊购买的主要是期刊检索权,纸质期刊除了购买检索权外还购买了永久保留权,所以即使图书馆购买了本地镜像版期刊数据库,电子期刊存储的安全性仍不容忽视。因此,图书馆需考虑购买适当的、能体现本馆特点及馆藏重点的纸质专业期刊,并将其作为永久典藏。(4)考虑到读者的阅读习惯及具有图片期刊的视觉效果,图书馆应适当订购纸质期刊,以满足不同读者对文献的需求。总之,要按照取长补短、兼收并蓄的原则,通过优化期刊资源,达到建立科学、合理、经济、高效的中文期刊馆藏的目的[6]。

4.3 加强电子期刊商业模式研究

电子期刊的发展走向对期刊馆藏建设具有决定性影响。目前中文电子期刊出版常采用数据库厂商集群网络化出版方式,收录文献的完整性与时效性差不单纯是技术方面的问题,还牵涉到电子出版方式和体制等多个方面。在我国,独家授权模式已推广了两年多,但是该模式对整个网络期刊出版市场的影响很有限。我国电子期刊商业模式除了可通过改变授权模式促进期刊网络市场发展外,还可借鉴国外期刊集团化、规模化的发展模式,对现有期刊出版社进行优化组合,增强其市场竞争和风险防范能力;同时,期刊出版社还可采取电子版和纸质版期刊自行发行的模式,以克服因授权问题产生的各种电子期刊出版发行弊端,促进数字化期刊产业的健康发展。

4.4 制订科学的期刊馆藏发展战略

馆藏建设是指图书馆根据本馆的任务和读者需求,系统地规划、建立和发展馆藏体系的全过程[7]。传统的纸质期刊馆藏工作主要包括:馆藏规划、文献选择、文献收集、馆藏评价、馆藏复选、馆藏组织与管理、期刊装订回溯等。然而,电子期刊的发展扩展了期刊馆藏工作的内容,还包括制订选择标准与程序、预算与采访、电子资源的组织与取用、评鉴、著作权管理与典藏保存等。虽然两者在馆藏工作内容方面有所不同,但在进行馆藏资源整合时又相互补充、缺一不可。因此,在制订期刊发展战略时,必须统一规划,既要考虑纸质期刊的延续发展,又要遵循电子期刊的发展走向。以读者需求为出发点、制订切实可行的期刊馆藏目标、制订图书馆期刊长期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图书馆期刊馆藏建设的重中之重,并将对图书馆整体工作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1]石 峰.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动媒体创新发展[J].中国期刊年鉴,2009卷: 4-7.

[2]寇晓伟.2008年度互联网期刊产业发展报告[J].中国期刊年鉴,2009卷.

[3]穆广菊.2008年龙源期刊网络传播排行发布总解读 [J].中国期刊年鉴,2009卷:561-253

[4]林家乐.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化发展状况[J].中国期刊年鉴,2009卷:193-195.

[5]金旭东. 21世纪美国大学图书馆运作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7:221.

[6]何华连. 馆藏期刊信息资源的配置[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2):107-109.

[7]范 军. 电子期刊对图书馆馆藏建设的影响[J].科技情报开发与研究,2010(11):17-18.

猜你喜欢

完整性馆藏纸质
馆藏
石油化工企业设备完整性管理
四川省图书馆发布2019年阅读报告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莫断音动听 且惜意传情——论音乐作品“完整性欣赏”的意义
全媒体时代纸质图书出版思考
精子DNA完整性损伤的发生机制及诊断治疗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