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针灸方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疗效观察

2011-05-06朱俊平赵韵韵杨晓虹杨怡张伟

上海针灸杂志 2011年5期
关键词:水针针灸疗法电针

朱俊平,赵韵韵,杨晓虹,杨怡,张伟

(1.乐山市人民医院针灸科,四川 614000;2.乐山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四川 614000;3.四川省中西医结合研究院,成都)

不同针灸方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疗效观察

朱俊平1,赵韵韵2,杨晓虹3,杨怡1,张伟1

(1.乐山市人民医院针灸科,四川 614000;2.乐山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四川 614000;3.四川省中西医结合研究院,成都)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针灸方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注射配合温针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两组均在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94.0%,对照组分别为38.0%和8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时间比对照组快(P<0.01);治疗组半年随访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注射配合温针较电针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具有见效快,疗效好,复发率低的优势。

【关键词】针灸疗法;水针;温针疗法;电针;颞下颌关节综合征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是口腔面部常见病之一,它是一类病因尚未完全清楚而又有共同发病因素和临床症状的一组疾病的总称。目前口腔科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和手术,疗效不确切,大部分患者转到我科就诊。而传统单一的针灸治疗方法对TMD的治疗疗程长,疗效较差,且易复发。因此,笔者自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采用穴位注射配合温针治疗TMD50例,并与电针治疗50例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00例患者均为我院口腔科及针灸科门诊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1]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诊断标准

参照《口腔颌面外科学》[2]的诊断标准。①下颌运动异常,包括开口度异常(过大或过小),开口型异常(偏斜或歪曲),开闭运动出现关节绞锁等;②颌面部疼痛,主要表现在开口和咀嚼运动时关节区或关节周围肌群的疼痛;③下颌关节部弹响和杂音,即开口运动中有“咔、咔”的弹响音,“咔叭、咔叭”的破碎音和摩擦音。

1.3纳入标准

①符合以上诊断标准;②能坚持治疗者;③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排除标准

类风湿性、感染性颞下颌关节炎,骨关节病、颞下颌肿瘤、由牙正畸等所致者。

1.5脱落标准

在治疗前就告知患者,若在没有治愈情况下要坚持治疗2个疗程以上,并经患者同意,故无脱落病例。

2 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2.1.1穴位注射

颞下颌关节疼痛如牵掣太阳穴或偏头痛,取上关、下关穴;如牵掣面颊部疼痛取下关、颊车穴。用一次性5 mL口腔注射器,抽取泼尼松龙注射液1 mL(25 mg)、维生素 B12注射液 0.5 mL(0.2 mg)、2%利多卡因注射液0.5 mL(12.5 mg)三药混合均匀。穴位局部消毒后,快速进针,缓慢推进5~8分深,不能深刺,得气后针尖略后退一点,回抽无血后推注药液,每穴1 mL。每隔3 d注射1次,共注射4次即不再注射。

2.1.2温针治疗

取穴同穴位注射,加听会。如肝气不疏,情绪焦虑,紧张者加阳陵泉;心脾两虚,失眠,纳差者取足三里。穴位注射完毕后即行温针治疗。用0.38 mm×50 mm一次性毫针,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进针得气后分别将温针用艾灸条一段(1.5 cm)套在针柄上,点燃距穴位近端,待燃尽后去灰,留针20 min。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5 d休息2 d。治疗10 d为1个疗程。

2.2对照组

取穴同治疗组。选取上关、下关或下关、颊车 2个穴位为1组,针刺得气后接G6805电针仪,采用连续波,频率为1~1.5 Hz,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30 min。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5 d休息2 d。治疗10 d为1个疗程。

两组均在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同时对两组患者都进行有关本病的健康教育,以便患者进行自我治疗和保护关节,改变不良咀嚼习惯,进软食等。还要进行积极的心理支持治疗。

3 治疗效果

3.1疗效标准[3]

治愈自觉症状完全消失,颞颌关节功能运动正常,开口度正常(3.7 cm),弹响消失,咀嚼功能恢复正常,关节区无压痛。

显效主客观症状基本消失,开口度接近正常,仅余轻微弹响或张大口有不适感。

有效主客观症状均好转,但未全部消失。

无效主客观症状与治疗前比较无改变或加重。

3.2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PEMS3.1处理完成。

3.3治疗结果

3.3.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94.0%,对照组分别为38.0%和80.0%,两组疗效经卡方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3.3.2两组治愈患者治疗时间比较

经方差齐性检验,两组方差齐。F=1.7037,自由度n1=37,n2=18,P=0.1679,t检验t值=14.636,P<0.01,治疗组平均疗程x=8.3,对照组平均疗程x=12.2,说明两组治愈患者治疗平均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治疗组治愈患者治疗时间较短。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愈患者治疗时间比较 (n)

3.3.3治疗组患者病程与疗效关系,详见表4

TMD的发展一般有3个阶段[2],早期为咀嚼肌功能紊乱,属关节外疾病,是引起面痛的肌病;中期为结构紊乱阶段;晚期为关节炎症性病变和器质破坏。对治疗组患者 3个阶段疗效经卡方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病程越短,治愈率越高,疗效越好。详见表4。

表4 治疗组患者病程与疗效关系 (n)

3.3.4两组患者半年后复发率比较

两组患者半年后复发率经卡方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详见表4。

表5 两组患者半年后复发率比较 (n)

3.4病例介绍

患者,男,33岁,于2007年9月5日初诊。左侧颞颌关节部疼痛1年,时轻时重,近1月因工作紧张而疼痛加重,出现张口时有轻微弹响,并发右下颌关节也有轻微疼痛。曾服用消炎止痛类西药,疗效不佳。前来我院口腔科就诊,经口腔科转到我科诊治。检查X线摄片示双侧颞颌关节结构及骨质无异常。外观无红肿,开口度减小,闭口时有弹响,舌质淡红,苔白,脉弦。诊断为双侧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经穴位注射1次、温针治疗3次,疼痛明显减轻。开口度增大,弹响变轻微,经2次穴位注射、8次温针治疗后痊愈。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4 讨论

本病属中医学“痹证”、“颊痛”、“口噤不开”等范畴,多由于正气不足,情志不舒,外伤,寒湿等,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脉阻滞。肝与胆互为表里,故在胆经循行于面部的上关、听会处出现疼痛。下关位于上下齿与下颌关节邻近处,属足阳明胃经和少阳经的交会穴,故下关、颊车部也会出现疼痛。筋失所养,则肌肉拘挛和张口不利,故取以上穴位可直达病所。以上几个穴位也在西医解剖部位的下颌骨髁突状后缘、前方及关节上腔。现代医学认为[2],本病多是因为心理社会因素、免疫因素、关节负荷过重、关节解剖因素、及其他因素等多因素相互作用下发生。在颞颌关节内持续微小创伤引起关节结构紊乱,大多数处于临床下状态,一旦心理情绪改变和肌紧张、痉挛等因素作用下,由此诱发心理神经内分泌和心理神经免疫反应的参与,遂由临床前发展为临床疾病,出现功能障碍和疼痛。主要为肌功能紊乱和下颌关节功能紊乱。而颌面部疼痛是重要症状,也是迫切求治的主因之一。

由于本病病变部位小等特殊性,西医对本病的治疗,大部分都采用激素或利多卡因局部组织及关节腔封闭,其疗效不理想,口服和静脉给药作用不大,且副反应大。而穴位注射综合了穴效与药效的两大效应[4],从而使整体治疗效应优于静脉注射,肌肉注射或单纯针灸,具有明显的增效减副优势。有研究认为,同样条件下,注射的药物于穴位与非穴位的作用有显著差别,注射于穴位的药效发挥显著,非经穴注射药效则大多作用不明显[5-7]。因此,我们首选穴位注射治疗。选取病变部位的关键穴位下关、上关、颊车,采用小计量的激素,它对无菌性的炎症疗效好,见效迅速,利多卡因可立即缓解局部的肌痉挛和疼痛,维生素B12能营养神经,这些作用都为针灸所莫及。而穴位注射后紧接着采用温针疗法,主要是利用艾火温和的热力,扩张局部的毛细血管,改善微循环并加速穴位组织内血液和淋巴液循环,促进炎性渗出物,特别是致痛物质的吸收、转移和排泄[8-10]。另外,温针也可促进药物在组织中的吸收,以免药物对关节的损害。温针阳陵泉和足三里,可疏肝理气,平衡阴阳,强壮机体,扶正祛邪,又是药物所不及的。现代研究发现[11],温针能够迅速消除或改善局部组织的水肿、充血、渗出、粘连、挛缩、缺血等病理变化,从而加快循环,促进代谢,使病变组织和神经重新修复。穴位与非穴位区红外辐射光谱差别较大,而艾灸必须作用于穴位才能发挥其治疗效果[12,13]。故温针对TMD病变局部和全身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医学入门》:“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气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复温也,热者灸之引郁热外发,火就燥义也。”笔者在长期临床工作中体会到,穴位注射配合温针治疗本病,具有标本兼治,针、灸、药、穴共同作用,功效相彰,也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优势和独到之处,为临床治疗 TMD较实用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贺石林,王建,王净净.中医科研设计与统计[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52-253.

[2]邱蔚六,张震康.口腔颌面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304-307.

[3]李金杯,李友谊.穴注贴磁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66例[J].中国针灸,2003,23(2):70.

[4]诸敏辉.论穴位注射的穴药效应[J].中国针灸,2005,25(1):46-48.

[5]吴焕淦,赵琛,陈汉平.略论穴位注射[J].中国针灸,1998,18(5): 304.

[6]刘铭.电针配合超短波治疗颞下颌关节综合征62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7,26(6):27.

[7]徐凯,陈秀玲,黄云声.电针围刺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5):303-304.

[8]陈美仁,王萍,成钢,等.温针对坐骨神经痛患者痛阈值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5,25(12):831-833.

[9]戎军,刘智艳,李薇.电针配合推拿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47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7,26(4):22.

[10] 邓江华,刘敏勇,凌细平.隔姜灸治疗颞下颌关节炎30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6):50.

[11] 唐照亮,宋小鸽.灸疗抗炎免疫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针灸, 1997,17(4):233.

[12] 邓海平,沈雪勇,丁光宏.艾灸与经络穴位红外辐射特性[J].中国针灸,2004,24(2):105.

[13] 吴焕淦,严洁,余曙光,等.灸法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1):1-6.

【中图分类号】R246.2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5-0957.2011.05.307

文章编号:1005-0957(2011)05-0307-03

收稿日期2010-10-11

作者简介:朱俊平(1960 - ),女,副主任医师

Different Acupuncture Methods for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

ZHU Jun-ping1, ZHAO Yun-yun2, YANG Xiao-hong3, YANG Yi1, ZHANG Wei1.1.Acupuncture Department of People’s Hospital of Leshan City,Sichuan 614000,China; 2.Stomatology Department of People’s Hospital of Leshan City,Sichuan 614000,China; 3.Sichuan Academy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Chengdu,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different acupuncture methods in treating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Methods100 patients with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 were randomiz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50 in each.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acupoint injection plus warm needling therapy, and the control was treated by electroacupunctu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evaluated after 2 treatment sessions. ResultThe cured-effective rate (90.0%) and total effective rate (94.0%)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38.0% and 80.0% respectively) (P<0.05). The treatment group took far less time than the control for attaining cured (P<0.01). A follow-up study of half a year found markedly lower relapse rat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P<0.01). ConclusionCombined acupoint injection and warm needling therapy is efficient and effective in treating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 and with low relapse rate.

[Key words]Acupuncture-moxibustion; Hydro-acupuncture; Needle warming therapy; Electroacupuncture;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 Syndrome

猜你喜欢

水针针灸疗法电针
造纸机水针控制系统参数测试与优化
水针结合腹针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验案
针灸疗法在院前急症救治中的应用
PLA长丝成网水刺缠结系数和水针能量的研究
便秘不想吃药?试试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远心”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观察
福尔电针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