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资料室分馆化的成本收益分析*

2011-05-03尹爱兰

图书馆学刊 2011年4期
关键词:资料室分馆院系

尹爱兰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多年来高校资料室作为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补充,是高校教学和科研的重要保障及基础,长期以来,对高校的教学科研起了很大作用。但随着高校多学科的相互交叉发展、电子资源建设及网络信息管理的专业化发展,这种共存方式导致的种种不利因素日渐突出,也没有达到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好的服务来满足高校师生对信息资源的需求,这显然有悖于公用事业发展的初衷。而将高校资料室整合并优化为图书馆学科分馆,形成以中心馆加多个学科分馆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作为总、分馆的启动机制,既是追求信息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益的内驱力,也是高校师生需求的外驱力。笔者将从资料室分馆化的成本及收益角度来分析高校资料室分馆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 高校资料室分馆化的总体概况

高校文献信息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和浪费,带来了建设、维护和运营成本的过度增加,以及文献信息服务质量和读者满意度的下降。其实,资料室与图书馆同为高校文献资源保障基地,但却各行其事,不相统属。如在管理体制上由于行政及业务分管不同,致使资源大量浪费或短缺;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致使文献分类、编目质量难以保证;在专业文献配置上不能紧跟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快速发展,致使文献资源结构不合理;由于硬件配置不到位,致使服务手段落后及服务范围狭窄等。

学科分馆与原院系资料室有着明显的区别,除了收藏统一规划以外,学科分馆的工作和人员都隶属于图书馆统一管理。总结我国高校图书馆分馆化的现状基本可分为3种类型:完全统一分馆化、统分结合分馆化和完全没有分馆化。下面就全国部分高校分馆化情况大致归纳如表1。

表1

从表1可看出完全统一分馆化的典型代表只有厦门大学,已建成4个直属学科分馆、两个直属校区分馆和3个独立分馆,院系资料室已不存在,基本上实现了预期目标。而统分结合分馆化的高校也只有少数几所,如北京大学,其图书馆文献共享和服务体系由北京大学中心馆(总馆)、近20家分馆以及医学图书馆共同组成,此外还有其他10余家院、系资料室。而北京师范大学也建成21个分馆或学科资料室,占该校需要改造的院系资料室总数的2/3左右。清华大学已建成6个分馆(直属分馆两个)占该校需要改造的院系资料室总数的1/3左右。中国人民大学也已将6个院系资料室改建成分馆,另加两个直属分馆,分馆数量占该校需要改造的院系资料室总数的23%左右。武汉大学已改造院系资料室4个,占该校需要改造的院系资料室总数的1/7左右。从统计数据来看,全国高校资料室分馆的数量不多,还不足全国高校的1%。资料室分馆化到底能给高校带来哪些益处,下面就从高校资源的成本和收益出发加以分析。

2 高校资料室学科分馆化后的成本分析

资料室分馆化可以优化高校文献资源及人力资源的流动和配置,其手段是通过减少文献资源的重置资金和加大文献资源的共享程度,也就是通过降低成本来改善文献资源数量、质量及服务效率,从整体上提高图书馆的经济效益。

采用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分类是经济学成本分类的基本方法。固定成本指在一定时期内和业务量范围内不随图书馆业务量改变而改变的成本,主要包括图书馆建筑和设备投入、各项设施投入、人员固定的基本工资等,属于一种决策无关成本,在图书馆日常管理决策中可以不过多考虑;可变成本是指随着图书馆服务的业务量(含服务数量和质量)变化而改变的成本,主要包括信息资源的购置成本、加工成本、流通成本(即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所付出各项费用、时间)、人力资源成本(激励性质的员工支出)、各种维护费、办公费、水电费等等,属于一种决策相关成本。

从以上两个方面的成本来分析资料室的成本:首先,固定成本几乎没有浪费,而是因为院系资金不足导致有的设备、设施的投入资金有限,再加上资料室的固定人员配备不够致使信息服务质量及服务效率不高,并且资料室基本上不对外院系的师生开放,这也存在大量的专业文献需要花费读者很多时间去其他地方购买或借阅,也就意味着读者获取信息要另外支付购买文献费用及时间成本;其次,可变成本却存在大量的浪费及配置的不合理,如资料室及图书馆各自在购买纸质文献时由于网络缺乏统一系统管理导致查重困难,重复入藏现象比较严重。在图书馆日常管理决策中,对成本的分析我们主要是对可变成本的分析,即分析这部分成本如何投入、投入的金额、投入的方向和投入的结构等问题,关于可变成本投入及结构的问题也被称为图书信息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果问题,它是图书馆管理者需重点关注的。可以通过成本曲线图来分析资料室分馆化前后的成本。

图2 资料室分馆化后的短期成本

图1中AC图、AC资分别表示的是资料室分馆化前的图书馆及资料室的短期成本曲线图,图书馆及资料室总的成本曲线图可以将它们叠合累加而得AC总,我们用图2的AC前来表示AC总,而AC后则表示资料室分馆化后的成本曲线图。从图2可得出,在C相同时,分馆化后的收益大于分馆化前的收益,即R前C后,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

3 高校资料室学科分馆化的收益分析

高校文献资源体系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专业人才的重任,它的主要职责首先是为学校实现教学和科研目标服务,协作完成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各项教学指标;其次又要满足专业院校学生对专业学习的需求。其收益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是通过自身多元化的服务体系,传播和弘扬先进的文化思想,提供有用的知识、情报和信息,满足高校教学科研需要,实现高校教育职能及提高高校师生知识水平的全部作用。虽然师生的信息活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一旦为科研、生产部门吸收利用后,却可以减少社会财富的浪费,并使社会财富不断增长,从而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其表现却相当模糊,难于衡量。经济效益则是文献信息服务单位在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过程中通过收费系统所获取的全部货币收入。由于高校图书馆及资料室都是非营利机构,不直接或不完全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经济收入是较难计量的,因而其经济效益也是无法计量的。

图书馆的收益是一个综合复杂难以统计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数字来衡量。因而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主要针对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产品、服务质量、服务效果,采用定性或量化指标的方法来进行考核,如:各种文献资源的数量、文献开发产品的类型数量、馆际互借的数量、参考咨询的数量、图书的借阅率、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满意率、数据库的点击下载率等。

在个案中,厦门大学资料室分馆化后的收益果应该是很显著的,因为该校在纸本文献、文献自动化管理系统操作软件和其他设备的购置上节约的经费较多,如该校将30多个院系资料室改造为4个学科分馆,仅此一项就可节省近30部防盗监测系统和充消磁设备等的购置经费,以及近一半的人员工资费用。

4 结论

高校是一种非营利的公益性机构。在保证图书馆社会公益性质的基础上,如何使高校的文献资源配置更合理,即在高校文献投入资金一定的前提下使收益最大化,以最小的文献资源经费获得最大的信息量和最高的服务质量,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从以上的分析可知资料室分馆化是高校资源整合的新方向,是增加高校文献资源经济效益的必经之路。

当然,考虑到种种现实因素,从我国高校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现状来说,立即取消资料室,完全实现分馆化是不太现实的,所以分馆化需要分步骤、分阶段地逐渐实施。如目前不少高校就先在业务上将资料室的资源逐步实现全校网络统一查询、统一检索,基本实现基于网络的图书馆与资料室的统一管理系统。虽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还是要坚定步伐不断推进分馆化。

[1] 张秀荣.关于高校实行资料室分馆化的探讨.图书馆,2006(2):83-85.

[2]刘璇.基于成本——效益分析的公共图书馆经济价值研究.图书馆杂志,2010(2):10-15.

[3] 李辉华等.我国高校图书馆分馆制运行模式的比较分析.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12):99-102.

[4]李辉等.北京地区四所高校图书馆分馆运行现状调查分析.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5):29-32.

[5]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http://www.lib.ruc.edu.cn/.

[6] 厦门大学图书馆.http://210.34.4.20/cn/.

[7] 北京大学图书馆.http://162.105.139.185/portal/index.jsp.

[8]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http://www.lib.bnu.edu.cn/index.jsp.

[9] 清华大学图书馆.http://www.lib.tsinghua.edu.cn/.尹爱兰 女,1975年生。馆员,硕士。

猜你喜欢

资料室分馆院系
高校二级学院资料室的建设与管理
关于图书馆分馆建设的思考
高校院系图书馆资料室的管理模式研究
信息化背景下体育院校资料室发挥主要作用方式的探讨①
——以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商务印书馆双甲子
清华院系手机背景图
关于高等院校院系党政关系的思考
突出音乐本体 注重和声实践——高师音乐院系和声教学的思考
商科院系建立咨询委员会的思考
台北市立图书馆北投分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