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痰饮病的辨治

2011-04-13开赛尔江太外库

世界中医药 2011年3期
关键词:水饮舌苔主症

开赛尔江·太外库

(新疆喀什市人民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健康路5号,844000)

痰与饮都是脏腑功能失调,水液代谢障碍,致津液气化失常,因而水湿停聚,凝结于机体而形成的病理产物。痰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是指呼吸道的分泌物,咳吐出的痰液,广义是指体内的津液不循常道逐渐积聚,停积在体内的经络、脏腑各处,表现为不同的症候,水聚成饮,饮凝而成痰。痰主要是由于外感、内伤等引起肺脾肾等脏腑的气化功能障碍,三焦水道通调失常,导致体内津液代谢紊乱,影响津液的正常输布或排泄,以致体内津液停聚而形成。痰本身是一种病理产物,但在形成之后,又成为致病因素,损伤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损害人体,发生疾病。痰可随气升降,病及不同脏腑经络或滞留于机体某些部位,表现为多种临床征象。根据临床表现,分为痰证与饮证,分类论述如下。

1 痰证的临床辨证施治

1.1 湿痰 多因素体阳虚或恣食生冷,过食肥甘,内伤脾胃,运化失健,津液的输布发生障碍。主要表现为咳嗽、痰多色白容易咳出,或出现胸痞、呕恶、饮食不运、四肢困倦等症,舌苔厚腻、脉滑,治以燥湿化痰,用二陈汤加味,常用药物如半夏、陈皮、茯苓、苍术、厚朴、杏仁、牛蒡子、白蔻仁、薏苡仁、甘草等。

1.2 寒痰 多因阳气虚损,阴寒内盛,水液不得温化积聚而致。主症为咳嗽、痰白而清稀、形寒肢冷、倦卧喜暖、便溏腹泄、小便清长、舌苔白润、脉弦紧或沉细,治以温肺化痰,用温肺化痰饮,苓桂术甘汤加减。常用药物如麻黄、桂枝、干姜、细辛、紫苏子、杏仁、茯苓、白术等。

1.3 热痰 由风热犯肺或肝火犯肺,熏灼肺脏,肺气不清而灼热成痰。主要表现为咳嗽气急、痰黄而稠或痰色虽白而胶黏难以咳出,同时伴有全身发热、口干、咽痛、胸痛、舌红苔黄、脉滑长等热象。治疗以清热解毒,清化热痰,方用银苇合剂加减。常用药物有黄芩、金银花、蒲公英、鱼腥草、桑白皮、葶苈子、川贝母、竹沥、鲜芦根、冬瓜仁等。

1.4 燥痰 主要见于热痰证状反复发作,痰热不清、内蕴化火、肺中津液被火煎熬而成。故而热痰痰量极少,痰胶黏不易咳出,咽干舌燥,痰中带血丝,舌质红、少津无苔、脉细长。治以滋阴清肺、润燥化痰,用桑杏汤或清燥救肺汤加减,常用药物有桑叶、豆豉、沙参、麦冬、梨皮、杏仁、贝母、瓜蒌皮、芦根等。

1.5 风痰 由于肝肾阴虚、肝阳偏亢、肝风内动、肝风夹痰上扰、风痰流窜经络。主症为头目眩晕、突然跌倒、喉中痰鸣、口眼歪斜、舌强语言不利,半身不遂,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等中风之证。或突然跌倒、昏迷、口吐白沫、抽搐、反复发作的癫痫病。2种均属风痰表现。治以祛风化痰、滋阴潜阳,用定痫汤加减或镇肝熄风汤。药用白附子、制南星、半夏、僵蚕、全蝎、竹沥、姜汁、钩藤、菊花、龟甲、龙骨、牡蛎、地龙等。

1.6 痰浊上扰 因恣食肥甘,伤于脾胃,健运失司,聚湿生痰,痰湿交阻,上扰清阳所致。所谓“无痰不作眩”,当以治痰为主。患者以眩晕为主症,同时可见头胀、头重、失眠、胸闷、痞满,或心烦口苦、少食多寐、苔白腻、脉濡滑。治以燥湿祛痰、健脾和胃。又“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眩晕又与肝风有关。因此,治疗又须以健脾平肝熄风为辅。故有“治痰须健中、熄风可缓晕”之说。方剂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或黄连温胆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多用于因痰而作眩者,黄连温胆汤多用于痰浊化火,痰浊扰热上扰清阳表现为眩晕、心烦口苦、失眠、舌红、苔黄腻者。常用药物有半夏、陈皮、茯苓、天麻、白术、僵蚕、全蝎、钩藤、白豆寇、石菖蒲、甘草等。

1.7 痰湿头痛 因痰浊内生,痰浊上蒙,清阳不升而浊阴不降故而头痛。主症为头痛头重、头晕时好时发、胸闷心悸、痰多不欲饮水、恶心呕吐、胸脘满闷、口干口腻、面色晦暗或淡白无华、脉滑、舌苔白腻。古称头为清净之府或清虚之府,不容外邪干扰,痰饮内停,随气上逆,干扰清阳,故头痛、头重无昏。痰湿为阴邪,其性黏腻,故头痛头晕,必伴头重如裹。本证可迁延日久不愈,痰浊时聚时散,故头痛时发时止,面色晦暗或淡白。治疗以降气化痰、导痰下行,用导痰汤加味。常用药物有姜半夏、天麻、茯苓、陈皮、白术、远志、制南星、枳实、生姜、旋覆花、厚朴、白蒺藜、蔓荆子等。

1.8 痰气郁结于咽喉证(梅核气) 痰气郁结于咽喉而致咽中梗塞,咽喉中似有物堵塞,吐之不出、咽之不下,胸胁胀满不适,或胸脘疼痛、伴有呕逆、舌苔白腻、脉弦滑。如痰气郁结于胸中,引起气机不利,出现胸胁不舒、嗳气。如痰湿犯胃,可伴有恶心呕逆。治以理气降逆、化痰散结,用半夏厚朴汤加味。药用姜半夏、厚朴、茯苓、紫苏梗、生姜、桔梗、玄参(须量大)。若痰气郁结兼有肺胃津液受伤,痰留阴亏,应在上方中重用沙参、太子参、玉竹、枇杷叶以滋阴化痰。此症妇女多见,妇女常阴血亏损,津血同源,病久不愈者,应加玉竹、沙参、太子参、党参以滋养气阴。

1.9 痰迷清窍 多因情志所伤,肝气郁结、痰气上逆、迷蒙心神或痰火扰动心神、蒙蔽心包。以神志昏迷或精神错乱为主症,舌苔厚腻、脉弦滑。可见于热性病、中风中脏腑急性期和精神病、癫狂等。在热入心包时出现昏迷惊厥、高热烦躁、脉长、舌干绛苔少。在中风中脏腑、阳闭时表现为神志昏迷、喉中痰鸣、面赤气粗、躁扰不宁、舌苔黄腻、脉象弦滑而长。阴闭时表现四肢不遂,面白唇暗,静卧不烦,舌苔白腻、脉象沉滑缓。在精神病中表现为精神错乱、癫或狂躁、语无伦次、或歌或笑、或悲或泣、如醉如痴,舌苔白腻或黄腻,脉象弦滑。治疗以豁痰开窍。中风阳闭用成药至宝丹以辛凉开窍(灌服或鼻饲法),羚羊角汤加减。常用药有羚羊角、菊花、夏枯草、龟甲、白芍、牡丹皮,痰多者加竹沥、天竺黄、胆南星,有抽搐者加全蝎、蜈蚣、僵蚕、钩藤等。中风阴闭,用苏合香丸以辛温开窍(用温开水化开灌服或鼻饲法),涤痰汤加味。药用半夏、橘红、竹茹、茯苓、石菖蒲、胆南星、枳实、天麻、钩藤。精神病神志失常可用礞石导痰丸或顺气导痰汤。药用石菖蒲、郁金、远志、半夏、胆南星、茯苓、竹沥、姜汁、礞石等。

1.10 痰浊痹阻心脉症 属心绞痛的一个类型,痰浊证加寒证。因脾阳不足、胸中阳气被截而不利。主症为胸部满闷或闷痛、心悸气短、头晕、咳嗽多痰、胸中闷塞、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左前胸压榨样剧痛、天冷和气候变化时上症加重、发生心绞痛、舌苔白腻、脉滑。治疗化痰通阳宣痹佐以行气活血。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药用全瓜蒌、薤白、半夏、陈皮、枳壳、茯苓、丹参、郁金。如常在天冷发作加桂枝通阳,以温化痰浊。如胆固醇高加山楂、莱菔子。或在适用方中加重泽泻去留饮,杜绝生痰之源。疼痛频繁选用冠心苏合丸、速效救心丸、心宝、活心丹等芳香化浊、通阳宣痹。

1.11 痰留经络肢体 肝郁气滞、痰热内生,结于肢体,流注经络,主要表现为瘿瘤、痰核、瘰疬。特点是肿块按之较软。痰留肢体时,表现为四肢麻木酸痛、或遇风寒麻木疼痛加重、遇热痛减、舌苔白腻、脉滑。治疗原则为清痰软坚。方用夏枯草膏、内消瘰疬丸。药物用海藻、昆布、夏枯草、白芥子、麻黄、白术温化痰湿,如体质虚弱者加鸡血藤、当归兼以活血养血。

2 饮证的辨证施治

2.1 饮留肌肤(溢饮) 因膀胱气化不利,水饮留于肌肤而水肿身重,水浮于上则头目眩晕,水饮停蓄则小便不利。主症为肢体水肿、身重、小便不利、少腹胀满、头目眩晕、舌苔白、脉弦而滑。治以化气行水用五苓散加味。药用白术、桂枝、茯苓、泽泻、附子、肉桂。

2.2 饮留胸胁(悬饮) 胸胁为气机升降之道、饮停胸胁、气道被阻。水饮上迫于肺、水饮内停。故见咳嗽牵引胸胁作痛或觉气短、苔白、脉弦。治疗攻遂水饮,用十枣汤、葶苈大枣泻肺汤或控涎丹。常用药物有葶苈子、白芥子、莱菔子、甘遂、大戟、芫花、牵牛子等。

2.3 饮停膈上、饮邪恋肺(支饮) 饮邪恋肺、肺气不得宣降,以致咳嗽气喘、胸满不得平卧、痰多白沫。受寒则作,初起可见寒热体痛,久则面部浮肿,发作时往往感受风寒之邪,故有表证。水随气泛,可引起面部浮肿,舌苔白腻、脉弦紧为寒饮内盛之证。治以温肺化痰、平喘止咳,方用温肺化痰饮、小青龙汤加减,药用麻黄、桂枝、干姜、细辛、五味子、半夏、白芍、甘草等。

2.4 饮留肠胃(痰饮) 因脾胃健运失职,腹满食少。水谷不能化为精微补充形体则形体消瘦。水饮留滞于胃或下走肠间,不得输化,故胃中有振水者,饮入易吐、肠鸣漉漉、大便稀溏。清阳为饮邪所阻,不得舒展则畏寒、头目昏眩。水饮上凌于心肺,故心悸气短、舌苔白、脉弦滑,为寒饮停聚之象。治以温阳利水,方用苓桂术甘汤加减。药用桂枝、茯苓、白术、甘草、半夏、干姜、肉桂等。

猜你喜欢

水饮舌苔主症
基于多种方法融合的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主症选择研究
寻常型银屑病主症量表反应度测评研究
不寐常见方证与药证辑要
宝宝需要清洁舌苔吗
肠鸣腹泻30年,竟是“水饮”作祟
刷牙别忘清理舌苔
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2017年版)
舌苔厚腻 原来是湿气太重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去桂之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