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关节炎的中医药治疗

2011-04-13王占奎

山东医药 2011年43期
关键词:方选筋骨葛根

王占奎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济南250014)

OA属于中医“骨痹”范畴,多发生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尤以肥胖女性居多,有年轻时运动过量、对关节保护不当等病史者(如运动员及某些文案人员等)发病年龄常提前。主要临床表现为负重关节(如跟骨、腰、膝等)的疼痛、僵硬、酸重及屈伸不利,多由跑步、长期固定某种姿势、上楼、下蹲后诱发,休息后缓解,发病多与天气变化无关。

1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OA的病因病机主要与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及跌扑损伤、瘀血内阻有关。根据“肝主筋藏血,肾主骨生髓”的理论,中老年人逐渐出现生理机能衰退、肝肾亏虚,进而造成筋骨失养,不荣则痛;而跌扑损伤可直接伤及筋骨,导致气滞血瘀,经络痹阻,“不通则痛”。上述病变日久,郁而化热,或为迅速止痛大量使用附子、马钱子、细辛等温散止痛药则可助阳化热,病变过程中有膝关节肿痛、局部发热等湿热互结现象。总之,中医认为本病多为本虚标实,发作期以血瘀、湿热、标实为主,稳定期以肝肾亏虚、筋骨失养为主。

2 中医辨证论治

2.1 肝肾亏虚型 此型多发生于高龄患者,表现为膝、腰、跟骨等处疼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身体乏力,无关节肿胀,舌质淡,舌苔薄白或少苔,脉细数。化验检查多显示无明显炎性活动,即血沉、C反应蛋白(CRP)水平等正常。治疗以补益肝肾、活血化瘀为主,方选独活寄生汤加减,方含独活、寄生、秦艽、防风、细辛、当归、熟地黄、杜仲、怀牛膝等。

2.2 湿热互结型 此型以活动性膝关节OA为主。临床表现为膝关节肿胀,局部皮温高,双下肢沉重,口干、口苦、舌红,舌苔薄黄或黄腻,脉滑数等。膝关节腔常有积液,化验检查显示血沉和CRP水平升高等。常见于患病日久或失治、过用温热镇痛药物者。治疗以清热解毒、利湿通络为主,方选四妙散加味,方含苍术、黄柏、川牛膝、苡米、土茯苓、红藤、防己、蚕沙、公英等。

2.3 瘀血阻络型 此型以关节疼痛、肢体麻木为主。患者常有舌质暗红、瘀点瘀斑,多见于年龄偏轻、有明确剧烈运动史者,亦可见于患病日久、关节变形、X线发现关节面狭窄者。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对于颈椎骨质增生、上肢麻木、头晕头痛者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方含黄芪、桂枝、赤芍、白芍、鸡血藤、葛根、天麻、玄参等;其余部位病变选用桃红四物汤加味,方含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熟地黄、片姜黄、土元、水蛭、鹿角胶等。

2.4 风寒湿痹阻型 此型以关节疼痛为主。多遇风寒加重,周身畏寒,身体乏力,面色苍白,夜尿多,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X线所示骨赘不严重,对阴雨天气变化非常敏感。治疗以温经散寒、祛风除湿为主,方选乌头汤、防风汤等,方含熟附子、白芍、羌活、仙茅、仙灵脾、防风、麻黄、秦艽、桂枝、葛根、当归、茯苓、甘草等。以上各型可酌情对药物进行临床加减:颈椎增生加葛根、天麻、桑枝,腰椎增生加炒杜仲、川续断,双膝关节增生加猫爪草、防己,跟骨骨刺加两头尖、钻地风等;关节疼痛日久、骨赘明显者注意使用虫类药物搜剔通络,如全蝎、土元、地龙等。

此外,针灸和穴位按摩对于关节止痛效果良好,可配合使用,以局部选穴和远端选穴联合为宜;中成药益肾蠲痹丸、抗骨增生胶囊等亦对OA有效,且可长期服用。

3 中医治疗注意事项

结合现代医学的观点,OA以关节面骨赘形成为主,多发生于老年人及过量运动者,故中医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①骨赘形成多由肝肾亏虚、骨刺压迫阻滞经络而致,故以上各型均要加用软坚散结药,如夏枯草、皂角刺、穿山甲、白芥子等;②关节明显肿胀时关节内血液循环为单向,要摒弃中医“血不利则为水”的观点,对湿热互结型患者少用活血化瘀药,也宜少用温散类中药外敷,临床经验证实其不利于关节积液吸收;③部分温散中药(如川乌、草乌、附子、马钱子、洋金花等)有麻醉止痛效果,但其毒性较大,应用时要注意应用时间、剂量及久煎减毒。④双膝关节间隙明显狭窄、甚至融合者不适合单纯中医药治疗,应与骨外科协商,适时行关节置换术。

猜你喜欢

方选筋骨葛根
药食两用话葛根
你的筋骨为什么那么容易受伤?
颈椎病良方葛根汤
筋骨 道德 温度
Self-Consistent Sources Extensions of Modified Differential-Difference KP Equation∗
《伤寒论》之呕吐治则探析
筋骨并重理论在骨折康复中的应用思考
辨治支气管哮喘避开刺激因子
自汗盗汗的辨证论治
葛根煨制前后的止泻作用及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