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椎针及椎针疗法的临床推广应用

2011-04-12白振军尹慧芳

关键词:锤头经络头痛

白振军,尹慧芳

(1.山西大同大学医学院,山西大同 037009;2.中北大学医院,山西太原 030050)

椎针及椎针疗法的临床推广应用

白振军1,尹慧芳2

(1.山西大同大学医学院,山西大同 037009;2.中北大学医院,山西太原 030050)

椎针采用水牛角或特殊材料制成,其两端分别是锤头和圆利头,表面光滑,不损伤皮肤;椎针疗法不刺入人体肌肤,仅在人体经穴上施以手法操作,集针刺、推拿按摩疗法于一体,兼备了针刺、推拿按摩疗法的优点,因而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椎针;椎针疗法;临床应用

椎针是在景德镇市一医院,中医科李栩堂主任医师研制的捶针基础上进一步加工改良而成,原有的捶针有4枚,即大锤、小锤、圆针、利针各一枚,导师洪恩四通过改良把原有的大锤、小锤、圆针、利针按适当的比例融合成具有锤头和圆利头的一枚椎针,它是采用水牛角或特殊材料按所需尺寸整体切割而成,刨光后表面光滑,无毛刺,不损伤皮肤,两端分别为锤头和圆利头.由于起初是针对颈椎病而设计,故得名为“椎针”。

针灸通过疏通经络,调节气血从而起到缓急止痛的作用,椎针同样是以针灸理论为依据并在其基础上加以创新而成,是一种不刺入人体肌肤,仅在人体经穴上施以手法以治疗疾病的新工具。椎针疗法是以点穴、针刺、刮痧和按摩等为一体,具有无晕针、无折针、无创痛、无脏器损伤、无交叉感染、受术者无恐惧感等众多优点。椎针疗法不仅具备了针刺疗法“重”和“强”的特点,而且具备推拿按摩疗法的“广”和“全”的优点。针刺对经络刺激虽强,但一般失于“广”和“全”;按摩刺激范围虽广泛全面,却刺激强度不够,只有做到“重、强、广、全”,才能收到较好的疗效。经络只有受到足够的刺激才能激发较好的调控功能,补其不足,泻其有余,使脏腑阴阳气血功能恢复到正常状态。椎针导源于古代九针中的圆针和鍉针,其功能集针刺、推拿按摩疗法于一体,这种疗法同时兼备了针刺、推拿按摩疗法的优点,因而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1 椎针手法操作

捶击:用椎针的锤头在人体经络或穴位上作连续或间歇的捣捶动作,是最强的刺激手法,每次操作约10~15次。

冲压:把椎针的圆头置于体表穴位上,连续或间歇地由外向内施以压力,属强刺激手法,类似于针刺手法中的提插手法,每次操作约10~15次。

旋揉:使椎针的圆头置于人体穴位上,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做旋揉动作,属于弱刺激手法,类似于针刺手法中的捻转手法,也称为揉穴,每次操作约20~30次。

滑摩:椎针的锤头在人体两个或多个穴位之间用一定的力度做纵向或横向来回滑行动作,属弱刺激手法,类似于针刺手法中的沿皮刺手法,每次操作约20~30次。

临床治疗时注意事项:应用椎针疗法时,先在操作部位上均匀涂抹对皮肤无刺激的油剂(例如凡士林),起到保护肌肤的作用,也可在操作部位上垫敷一块软布料,手法力度以患者能承受为度。

2 临床应用举隅

胃肠壅滞症,发病原因有肠系膜过短牵拉十二指肠,肠系膜上动脉分出部位过低、肠活动度过大、先天性内脏下垂、腹肌松弛不能支持肠系膜引起,主要表现为间歇性反复发作上腹部闷胀、嗳气、疼痛、呕吐,吐出物中有宿食、胆汁,常于进食后或晚间发作,伴有乏力、消瘦、营养不良等,取俯卧、胸膝位、右侧卧位或抬高床脚时,症状得以缓解。胃镜或钡餐显示胃及十二指肠扩大,幽门通畅,钡餐不易排至空肠。属中医“呕吐”、“反胃”、“胃痛”、“腹痛”等范畴。临床运用椎针疗法治疗11例,患者均经胃镜或钡餐排除胃肠肿瘤及溃疡病。治疗时,先在腹部及背部施术区域均匀涂抹万花油或其它油剂,对油剂过敏者也可在施术部位上垫敷一块软布,手法力度以患者能耐受为限。嘱患者平躺仰卧位,在腹部前正中线(任脉线)及距前正中线2寸(胃经线)上,自上而下每相邻2穴之间作纵向滑摩各20次,再以任脉线为中线,在2条胃经线对称穴位之间作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旋揉各20次。然后使患者俯卧位,在背部后正中线(督脉线)及后正中线旁开1.5寸(膀胱经线)上,自上而下每相邻2穴之间作纵向滑摩各20次,再以督脉为中线,在2条膀胱经线对称穴位之间作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旋揉各20次,每天1次,10次为l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ll例患者,治愈7例(临床症状消失),好转4例(临床症状减轻)[1]。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头痛,眩晕和视觉障碍为主症,属中医学“眩晕”、“头痛”、“痹症”及“项筋急”等范畴,患者一般多为寒湿瘀阻经脉所致,多数在受凉、劳累,夜间症状加重,不少病人自觉局部寒冷,即使衣物包裹也难解其冷,而椎针治疗后,病人颈项部有温热感,皮肤潮红,说明该疗法具有扶助阳气,通调督脉使气行则血行,从而起到温通经脉,活血通络的作用。临床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发现,椎针疗法具有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从而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状态,使颈椎病的眩晕、头痛等缺血症候群得以缓解或消失。治疗方法⑴主穴:①风府—大椎 医者操作时以左手拇指扣在枕外隆凸处,以保护哑门、风府穴,于颈部相邻椎体棘突间自上而下依次用锤头捶击10~15次,再横向和纵向滑摩各20~30次;②颈l—胸l夹脊穴(双侧) 用锤头每穴各捶击10~15次,再横向及纵向滑摩各20~30次;③风池—肩井(双侧),天柱—肩中俞(双侧) 用锤头每穴各捶击10~15次,再横向及纵向滑摩各20~30次;④颈椎两侧压痛点 用圆头冲压10~20次,旋揉10~20次。⑵配穴区:①眩晕,猝倒者 用锤头捶击百会穴5~10次,四神聪前后左右各滑摩10~20次;②头痛者 巅顶头痛、前额头痛、偏头痛分别于百会穴、印堂穴、太阳穴用锤头捶击5~10次,滑摩各10~20次;③视物不清,复视,眼球胀痛者,加攒竹—鱼腰—丝竹空,用锤头捶击各5~10次,横向滑摩10~20次.临床治疗100多例患者均有显著疗效[2]。

血管性头痛在临床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偏头痛性血管性头痛即原发性头痛;一类是非偏头痛性血管性头痛多为继发性头痛。血管性头痛患者发作时除头痛外常伴有众多植物性神经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心率加快、呼吸增快、胃肠道功能紊乱等,发作前亦可有视物模糊、闪光、偏盲、偏侧面部麻木、言语困难、偏侧肢体麻木或轻偏瘫等先兆表现,历时数分钟至半小时,以青壮年尤其是青年女性多见。本文主要是针对原发性头痛的治疗。血管性头痛属中医脑病中“头风”、“脑风”、“偏头痛”、“厥头痛”等病范畴,盖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又为髓海所在,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手足三阳经络皆循头面,厥阴上巅顶。故六淫之邪外袭,上犯巅顶,邪气稽留,阻抑清阳;或七情内伤,导致气血逆乱,瘀阻经络,脑失所养,而致头痛。椎针疗法能有效地改善脑血流,调节血管舒缩功能,起到疏经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治疗此证疗效显著,具体治疗选穴:

1)主穴:①风府—大椎 医者操作时以左手拇指扣在枕外隆凸处,于颈部相邻椎体棘突间自上而下依次用锤头捶击10~15次,再横向和纵向滑摩各20~30次;②颈l-胸l夹脊穴(双侧) 用锤头每穴捶击10~15次,再横向及纵向滑摩20~30次;③风池—肩井(双侧),天柱—肩中俞(双侧) 用锤头每穴捶击10~15次,再横向及纵向滑摩20~30次;④风府—翳风 用锤头每穴各捶击10~15次,再横向及纵向滑摩各20~30次。

2)配穴区:①眩晕 用锤头捶击百会穴5~10次,四神聪前后左右各滑摩10~20次;②视物模糊,闪光,眼胀痛者,加攒竹—鱼腰—丝竹空,用锤头捶击各5~10次,横向滑摩10~20次;③耳鸣,耳聋者,加耳门、听宫、听会穴,用椎针的圆头冲压5~10次;④巅顶头痛、前额头痛、偏头痛分别加百会穴、头维穴、太阳穴,用锤头捶击各5~10次,滑摩各10~20次。注意事项:风府,哑门穴处不得重力捶击或冲压,临床治疗50多例患者均有显著疗效[3]。

3 讨论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认识人体,治疗疾病的独特理论。《素问·调经论》载有“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说明了经络是运行营卫气血的通路。《灵枢·海论》中说“……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沟通表里上下,使人体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人体通过经络的经气运行,一方面传输气血津液,一方面相互协调平衡,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故经络畅通,则气血调和,营萦卫御,脏腑协调,肢体骄健;反之,若经络阻塞,则气滞血瘀,营枯卫弱,脏腑失调,躯体赢弱。经络是营卫气血在人体运行的通路,而经穴则是营卫气血运行通路中汇注、转输、交会点,亦称经络点。椎针通过对经络、穴位的手法刺激,使“力”与“气”的作用沿着相关的经络路线,深透到患者体内,以激发经气,使气至病所,从而调节机体的平衡。另一方面,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通过“力”的作用使“气”行,气行则血脉自通,从而解除因气滞血瘀引起的各种病证。根据经络学说理论,在人的体表进行穴位捶击、冲压手法的刺激作用,通过经络、气血影响到内脏及其它部位,直接地调节着五脏六腑之间的有余或不足,使之相互间生克制化恢复平衡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使人整体组织继续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这也是中医治病的最终目的。

椎针疗效与手法操作力度、刺激范围密切相关。由于捶击手法较重,冲压刺激较强,滑摩与旋揉范围广而全,故可同时作用于多个腧穴及多条经络,治疗时往往能起到气至病所的效果。经气传导明显,针感反应多以酸、麻、胀、热、微痛为主,其虽有微痛感,但患者反映这种痛感易于接受且较为舒适。椎针疗法集多种治疗方法于一体,其手法独特,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安全无创伤,既减少了诸多治疗方法的繁琐,又减轻了患者的创痛,也节省了治疗费用,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运用及深入研究。

[1]洪恩四,宗秋林.椎针治疗11例胃肠壅滞症[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4):45-46.

[2]洪恩四,邓铭英,程立红,等.椎针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血流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8):742-744.

[3]白振军.洪恩四主任中医师椎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经验介绍[J].针灸临床杂志,2008,24(4):44-46.

〔编辑 杨德兵〕

Vertebral and Vertebral Treatment’s Clinical Application

BAI Zhen-jun1,YIN Hui-fang2
(1.School of Medicine,Shanxi Datong University,Datong Shanxi,037009;2.Hospital of China North University,Taiyuan Shanxi,030050)

The vertebral,which is made by the Buffalo Horn or peculiar material,with hammer head and round-sharp head at its end sides respectively,has smooth surface and doesn't hurt skin;the vertebral treatment does not stab into human skin,which only manipulates on acupoints,integrates acupuncture with therapeutic massage,consequently inherits both of their advantages and has good clinical effects.

vertebral;vertebral treatment;clinical application

R245

A

1674-0874(2011)01-0058-03

2010-09-25

白振军(1982-),男,山西朔州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针灸推拿学。

猜你喜欢

锤头经络头痛
镰刀 锤头
镰刀和锤头之歌
头痛应该灸哪里?
关于经络是一种细胞外基质通道的假说
4个表现自测经络是否畅通
头痛与口疾
远离头痛的困扰
多锤头破碎技术在混凝土公路改造施工中的应用
锻料量对精锻机锤头磨损影响研究
经络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