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晋商在恰克图市场上居于垄断地位的经济学分析

2011-04-12马燕平冯建明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晋商商人茶叶

□马燕平,冯建明

(1.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2.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7)

在恰克图市场上,茶叶贸易始终由晋帮茶商所垄断,而且晋商垄断恰克图茶叶贸易长达近两个世纪,这就值得进一步去研究。本文从经济学视角探究晋帮茶商垄断恰克图贸易的动机,解读晋帮茶商居于垄断地位的原因,以期达到从不同视角对晋商进行更进一步认识的目的,为晋商研究增添新的内容。

一、晋商垄断恰克图贸易的动机

1.商人从事商业贸易的动机

商人从事商业贸易的动机是为了获取商业利润。晋商从事恰克图贸易的动机是为了获取利润。巨额利润的刺激使其不畏艰险,进入恰克图市场从事长途贩运贸易。商业利润从形式上看是商品购销价格的差额,从实质上看则是商人占有的生产者剩余劳动的一部分,单纯的商品买卖活动是不产生任何利润的。商人承担了生产者销售产品实现商品价值的必要职能,生产者应当将其剩余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让渡给商人。

商人取得商业利润的形式是商品购销差价。商人按照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购买商品,按照生产价格销售商品,二者之间的差额就构成了商业利润。即:

商业利润=销售价格(市场均衡价格或社会生产价格)-购买价格

=销售价格-(K+P)(K是成本价格,P是产业利润)

商人从事商业,除了要支付用于买卖商品的周转资本以外,还要垫付商业流通费用。商业流通费用就是商品流通过程中所支出的各种费用。商业流通费用包括与使用价值运动有关的生产性流通费用,如运输费、保管费、包装费等等。与商品价值运动有关的纯粹性流通费用,如广告费、手续费、商品信息费和商业店员的工资等等。

商业流通费用的支出是需要补偿的,其补偿的源泉从全社会来讲,是从全社会商品生产价格中扣除的,实际上是从全社会商品中的剩余劳动价值中所扣除的。所以,考虑到流通费用,商业利润=社会生产价格-(K+P)-流通费用(社会生产价格也就是市场均衡价格,K+P是购买价格)。

商人从事商业贸易活动,就要在商业销售价格(总收益)和购买价格加流通费用的总支出之间进行比较,二者之间的差额为正,商业利润为正,二者之间的差额为负,商业利润为负,就不存在商业利润。商家就会从此商品贸易中退出。商业贸易论的核心是节约流通费用。

2.晋商在恰克图贸易中超额利润的形成

以上所述只是商业平均利润,即从事茶业商品贸易的商人在按商品社会生产价格或市场均衡价格销售时,平均所获得的商业利润。实际上,由于商人所处的市场结构和市场环境的不同,个别商人可以比其他商人获得更多的超额利润。

第一,个别商人的商品销售速度或周转速度快于同行,可以获得超额利润。假定大多数商人一天销售一件商品,假定其价值构成是:40K+10P+10h=60,(K是成本,P是产业利润,h是商业利润。)得商业利润10元,有个别商人一天销售两件,其可得商业利润20元。有10元的超额利润。

第二,当商品的销售价格高于市场均衡价格时,商人可能获得超额利润。这有两种情况:一是商品求大于供,商品的实际价格大于均衡价格,商人会获得超额利润。二是商人处于垄断地位,垄断了茶商品的生产和销售,从而按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价格销售商品,会获得垄断利润,垄断利润是特殊形式的超额利润。这也充分体现了晋商垄断恰克图贸易的动机所在。

晋商初期,注重把握商贸活动的规律,不断改进和完善商贸活动方式,以不断取得更多的商业利润、超额利润,甚至垄断利润,从而一步步做大,为其日后的垄断奠定了基础。

完善流通环节以增加商业利润。晋商在经营中注重改进和完善流通环节、枢纽,提高流通劳动、运输、保管、包装效率,节约流通费用,以增加商业利润。晋商茶帮的经营利润就是指销售茶叶所得收入减去购茶、制茶到运茶、销茶各环节中的全部支出后的余额。其支出具体可分为成本和费用两类,其中成本大体包括采购成本、制茶人工费、包装材料及包装费、运输费用、仓储保管费等。费用类主要是指茶叶在运销中所缴纳的各种税费,包括茶税、厘金、关税、落地税及各项捐税等。关于晋商经营茶叶的利润计算可以建立下面的公式:

茶商利润=茶叶销售收入-支出

=茶叶销售收入-(成本+费用)

=茶叶销售收入-(采购成本+制茶人工费+包装支出+运费+保管费+茶税+厘金+关税+落地税+各种捐税支出)

茶叶到恰克图市场上的销售价格,大于茶叶在中国市场上的销售价格,更大于茶叶在产地的价格。据统计,从福建武夷山采购茶叶到恰克图销售的利润率高达55.68%,成本利润率125.64%,可见茶叶运销获得的利润是非常丰厚的。而利润的丰厚也是晋商不辞劳苦,趋之若鹜的内在动力。

通过多种营销形式和渠道以取得超额利润。晋商在市场上通过多种营销形式和渠道,通过诚信经营,加速商品销售和周转,以取得超额利润。晋商根据用户的要求,积极组织货源,严把质量关,以优质热忱的服务,满足顾客的愿望;了解到蒙古人手中没有现银,就采取赊销的办法;发现有对商品质量质疑者,敢于当场向对方验证自己的商品。以至于蒙人购买晋商的商品,绝不怀疑质量。这样就使得晋商能够加速商品销售和周转,取得更多的超额利润。

注重营销求大于供不可替代的商品以取得更多超额利润。晋商早期商贸活动经营的商品主要是盐。盐是生活必需品,具有不可替代性,卖盐可以获取高额利润。而盐是政府的专卖商品,明政府对盐的经营实行纳粮中盐,即通常所说的开中法。开中法是明朝政府利用国家所控制的食盐专卖权,让商人运粮,以解决北边军镇粮饷供应的一种办法。它规定商人只要把粮食运到边境粮仓,便可向政府换取贩卖食盐的专利执照——盐引,然后凭借盐引到指定的盐场支取食盐,再到政府规定的销盐区去销售食盐,获取利润。山西商人通过报中,取得了贩盐的特权,获得了高额利润。据史料载:“延绥镇兵马云集,全赖商人接济军需,每年有定额,往往召集山西商人,领认淮浙二盐,输粮于各堡仓给引,然后前去江南盐运使司,领盐发卖,大获其利。”恰克图市场开市后,晋商率先进入恰克图市场经营对俄的茶叶贸易,获取了丰厚的利润。

寻求官方扶持确定垄断地位以取得垄断利润。晋商的经营活动和封建政府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到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作为流通经济支配者的商人角色已为社会所必需,政府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需要商人予以配合,而商人也必须借助于政府的力量,获取一定的政治权利来进行垄断经营。在很多时候,官僚依靠商人的财力支持,而商人依靠官僚的权力支持,二者通过“官商”“皇商”的形式结合到一起。作为官商可以经营国家所控制的特殊产品,保证其在商业活动中获取高额利润。山西商人通过和政府的密切结合,在既定的政府政策中获得了更多权利,经营着特权商品和业务,获取了丰厚的利润。

二、晋商垄断地位形成的原因

1.茶的不可替代性是自然原因

如果两种商品之间能够相互替代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那么这两种商品存在着相互竞争的销售关系,一种产品销售的增加会减少另一种产品的潜在销售量,反之亦然。假设茶在市场上有其替代品,那么茶的价格发生变动,消费者就会选择茶叶的替代品去消费,茶的需求量就会下降,茶的销售量就会减少,。需求决定供给,茶的经营就不可能形成垄断。由于茶所具有的特性和作用使其具有不可替代性,即使茶的价格变动,由于人们在市场上找不到茶的替代品来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茶的需求量就不会减少。这样在边境贸易中,茶的不可替代性就使茶可能成为垄断品。

2.政府特许

政府特许,信票、龙票制度的实施,是晋帮茶商垄断恰克图贸易的制度原因。道格拉斯·诺思说:“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伦理道德规范,他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的个人行为”。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影响经济运行和行为的环节,包括产权、国家和意识形态。制度对于经济活动的功能和作用,根本在于节约交易费用。

中俄恰克图贸易始自1728年《中俄恰克图条约》的签订。《恰克图条约》的签署除了边界划分问题之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开恰克图为边境贸易口岸。“有因在两国交界处所零星贸易者,在色楞额之恰克图,尼布朝之本地方择好地建盖房屋。情愿前往贸易者,准其贸易。周围墙垣栅子酌量建造,亦勿庸取悦,均指令由正道行走。”这个条约允许两国商人到恰克图这个边界点上进行贸易。通过政府条约的规定,明确了经商的产权,恰克图市场的经营者为茶商。

恰克图市场上的晋商通过政府特许权建立垄断。晋帮商人持有政府颁发的信票。信票,俗称“龙票”、“部票”、“票证”、“路票”,是清政府为了加强对中俄蒙边境贸易,有效控制进入草原的商人,增加财政收入实施的一项贸易管制制度。中俄恰克图市场开市后,清政府对恰克图贸易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凡是入市贸易的商人,必须持有理藩院颁发的信票,无票不准入市。无票者视为走私,货物没收,人犯伽杖。晋帮商人靠着和清政府的密切关系,被恩赐许多“部票”、“龙票”。晋帮商人持有清廷的龙票,就等于是获得了恰克图市场上进出口贸易的许可证。领取信票一般是以旧换新,这就保证了晋商对俄蒙贸易的稳定性和延续性,由于“朋票”商户的增加,使得晋商的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信票本是政府限制垄断和走私的产物,而晋商却凭借手中持有的信票,垄断了恰克图市场上的茶叶贸易。

较一致的意识形态有利于增强人们的正义、道德、责任、诚信感,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与经济社会进步相违背的意识形态不利于经济运行发展。晋帮茶商在恰克图市场的经营正是通过道德意识形态约束自己的行为。晋帮商人具有极强的诚信意识,把商人的伦理道德和经济效益有机地融合起来。晋帮商人受儒家义利思想的影响,虽身入财利之场而不污,他们重商誉,以诚信取胜,凡事以道德信义为根本。晋商在经营活动中“重廉耻而惜体面”,以做“善贾”、“良贾”为荣,并将严守信誉作为商业道德,代代相传。诚以待人,珍视信誉,成为晋人经商成功的秘诀。外国人曾评论说:“这种品德在世界其它地域从未见闻。”梁启超也评论道:“晋商笃守信用。”在恰克图茶叶贸易中,晋商就是靠自身高超的信誉招来主顾。绝大多数蒙古人认准晋商茶庄经营的某一牌号的砖茶后,长期购用,一生不轻易变动。由于晋商出售的砖茶质量可靠,为蒙古人们信赖,因此他们平时常以砖茶代替银两货币,以作为物资交换的手段。晋商珍视自身信誉,就必然重视自身职责。他们在经营上一丝不苟,受一事诺一言,终生不渝。正是由于极强的诚信意识,使得晋商能够立足于恰克图市场,并且形成长期垄断的局面。清政府有关边贸制度,规定中外合约使晋帮茶商获得垄断地位。明确了经营茶叶贸易的产权,禁止他人进入。明确了官商之间的利益关系,有利于激励茶商,少受政府干涉。明确了内外贸易权利,有利于产生合理的预期,有利于茶商对外商垄断茶贸权。

3.规模经济是晋帮茶商垄断地位形成的经济基础

规模经营,商贸网点、组织、环节,规模不断做大,降低了长期平均流通费用或成本。规模经济又称“规模利益”,指在一定科技水平下生产能力的扩大,使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趋势,即长期费用曲线呈下降趋势。也就是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在经济领域中,要占据商业活动的主导地位,规模化是不容忽视的。规模经营的意义就在于他能够做成小企业难以做到的很多事,能够对突如其来的风险有较强的应付能力,能够建立起大规模的高效生产设施,利用经营曲线全力以赴降低成本,实现总成本最低。

晋商在流通领域中从事商品买卖活动,建立自己的商贸网点,规模不断做大。比如大盛魁是旅盟商的杰出代表,极盛时,有员工六七千人,商队骆驼近二万头,在全国各地的小号有几百家,在市场上都占据了相当的市场份额。几乎垄断了蒙古牧区市场,蒙古的王公贵族及牧民大多都是它的债务人。据日本“经济调查丛书”《外蒙古共和国》一书记载,当时外蒙古140个旗,只有10个旗或20个旗左右不负债于大盛魁。发放印票账,其资本白银近亿两。该商号三年分红一次,盛时每股分红可达一万余银两。榆次常家的商号广布于南起苏杭,北到恰克图,西至重庆,东到沿海,东北到奉天(今辽宁沈阳)的大半个中国范围。这些商号分布在山西的榆次、太谷、长治、太原、大同、繁峙,北方的北京、天津、保定、定州、沈阳、洛阳、开封、社旗,南方的上海、南京、苏州、襄樊、汉口、河口(江西)、福州、成都、崇安,内蒙的绥远、归化、包头多伦、赤镇,外蒙的库伦、乌里雅苏台、多伦诺尔等城镇的分号密布、交叉,从而形成了庞大的商业网络。实现了规模经营。

三、结语

由以上分析可知,晋商从事恰克图贸易的动机是为了获取利润。巨额利润的刺激使其不畏艰险,进入恰克图市场从事长途贩运贸易,并且在恰克图贸易中居于垄断地位,晋商居于垄断地位的原因在于:一是经营的茶商品具有不可替代性,茶的不可替代性是晋商居于垄断地位的自然原因。二是有政府的特许,政府特许是晋商居于垄断地位的制度原因。三是实现了规模经营,规模经营是晋商居于垄断地位的经济基础。晋商垄断地位的获得保证其在恰克图贸易中获取了丰厚的利润,并且垄断恰克图贸易长达近200年之久。

参考文献:

[1]石涛,李志芳.清代晋商茶叶贸易的定量分析——以嘉庆朝为例[J].清史研究,2008,(4).

[2]刘建生.晋商研究[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晋商商人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浙商理念挖掘开发晋商资源
荣欣堂:传承晋商饮食文化
传承晋商精神 再创时代品牌
晋商自主品牌|晋善晋美酒业
言而无信的商人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威尼斯商人
香喷喷的茶叶
我所见识的印度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