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顶岗支教案例透析及对策研究

2011-04-12贾焕杰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支教顶岗现实

□贾焕杰

(洛阳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2)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给教育实习增添了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在实习的过程中,许多师范生由于专业知识不巩固,不会因材施教、不会合理利用教参、教材等多方面原因,往往会手足无措。国外学者对初任教师进行了大量研究,国内同类研究较为缺乏。本文以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为试点,针对初任教师教学中常见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方法架构,以期对教育实习和初任教师教育提供可行性的方案。

一、研究现状述评

加里·德斯勒曾把 “进入工作世界初期新雇员较高工作期望与所面对的枯燥无味和毫无挑战性可言的工作现实所产生的心理冲突”称之为 “现实震撼(Reality Shock) ”。关于现实震撼的内涵已经被扩展,人们通常把新员工一切与现实不一致的预期或有不曾预料的情况发生而导致的心理矛盾和痛苦的现象统称为现实震撼。

20 世纪70 年代以后,西方有很多研究者开始关心实习教师在这段社会化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及表现。比如,莱希(Lacey,1977)将学生教学实习(teaching practice) 期间的社会化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蜜月阶段、寻找教材和教法阶段、危机阶段和摆荡阶段。到了80 年代,对实习教师危机阶段的研究更为具体,研究者希望知道这期间实习教师的困扰究竟是什么,困扰的来源及实习教师的需求。在此时期,维曼通过对几个国家小学与初中教师在刚刚从事教学工作时所遇到问题的考察,把加里·德斯勒(Gary Dessler)的“现实震撼”(Reality Shock)理论引入实习教师和初任教师研究领域。维曼认为未担任过教师工作的人对教师职业常怀有不切实际的乐观主义,认为教师工作轻而易举,是由于在求学过程中长时间接触教师,已习以为常,但习焉而不察,这种所谓的“旁观的学徒生活”(Apprenticeship of observation)使一般学生认为教师工作轻而易举,且自信胸有成竹。但是如果教学的现状和教师的心理预期产生巨大的反差,就表现为惊叹、困惑、失望、沮丧、批判等强烈的情绪,甚至怀疑自己的职业选择。 “从学生转为实习教师,从接受知识者转为传授知识者,从依靠别人解决问题转为帮助别人解决问题,从被动转为主动,这种巨大的角色差异对实习教师来说的确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此后,对实习教师或初任教师困扰问题的研究愈发广泛,比如麦克唐纳(McDonald,1980)、埃斯特(Estes,1990)、古德(Gold,1996)、布若克和古瑞迪(Brock & Grady,1996)、戈登和麦克斯(Gordon &Maxey,2000)等人在社会情绪、机构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我国学者对此方面较少涉猎,就CNKI数据库查到的仅有《进入工作世界的首道“坎”:现实震动》(徐丽燕, 2006)和《实习教师“现实震撼”的表现与分析》(吕立杰,2008)两篇论文。

二、研究创新程度和理论意义

该研究创新之处在于结合新课改要求,利用加里·德斯勒的“现实震撼”(Reality Shock)理论分析洛阳师范学院正在进行的顶岗支教教师所经历的主要困扰并提出对策。对于师范生来说,教育实习是大学师范生初为人师,体验职业的第一步,在西方以及我国港台地区的相关研究中, 非常关注实习教师或初任教师的困扰、障碍、成长发展阶段等问题,对问题作恰当的归因,并尝试干预、调整策略,以建立有效的教师教育制度。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在教材理解、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应给教育实习增添了新的内容,注入了新的活力。许多师范生在实习的过程中面对新一轮的课改,由于专业知识不扎实,教法不适应学生、盲目相信教学资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三、顶岗实习生对新课改理解的偏差和“现实震撼”

作者在长期带队实习支教过程中发现支教生未担任顶岗支教工作之前对教师职业常怀有不切实际的乐观主义,认为教师工作轻而易举。但在实际支教过程中却由于对新课改理念理解的偏差,专业基础知识薄弱以及教学方法应用不灵活、盲目相信教学资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洛阳师范学院驻嵩县顶岗实习的工作已经开展了两年时间了,驻县指导教师在对60位支教生进行教学指导的基础上,结合对14位支教生的深入访谈,发现支教生对新课改理念理解方面有偏差。针对比较突出的问题,我们设计了一个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18个支教点的60名学生,回收有效问卷57份。

问卷标题为“您对新课改的看法”,有以下选项:

1.学科内容偏多,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完成教学任务;

2.新课改强调“三维目标”,“双基”无关紧要;

3.多设计些教学情境,利用唱歌,跳舞,做游戏等形式是新课改的精髓。

选1的比例为30.38%,选2的比例为40.51%,选3的占29.11%。

上面的数据分析表明“严酷和粗鲁的现实课堂生活使教师培训中形成的教育理想崩溃”,支教实习的准教师们发现现实和理想期望之间的落差之大,是戏剧性的甚至是创伤性的,这使得实习教师产生严重的情感幻灭,使得他们不能把自己学到的教学技能理论灵活地运用到课堂上。

戈登认为,“这些挫折可导致大量新教师离开教师岗位,即便仍然坚持在教师岗位上的新教师,也会建立一种限制性的拘谨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会阻碍课程教学的变革,甚至会贯穿他的整个职业生涯”。

四、问题分析

下面针对新课改背景下顶岗支教中产生的“现实震撼”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诊断。

问题1:学科内容偏多,在规定的课时内难以完成教学任务。

新课程的教学内容多而课时偏少的矛盾其实正是其新的课程理念的体现,它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否则就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无法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传统教学的特点是,讲得全,讲得细,同时也讲得累。教学的终极价值是什么呢?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我们的教学目标不能定位在传授知识这一浅层面上,而应该更多的关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教材所提供的是学生的学习材料,而不是教师的讲授材料,我们的教学永远无法代替学生的自主学习,也不应该代替学生的自主学习。

问题2:只图课堂气氛活跃,忽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有的支教生认为新课程强调“三维目标”,“双基”就无关紧要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精力用在了如何让课堂气氛“热闹”上。于是,在语言课上,不论是小说,还是讲诗歌,不论是议论文,还是说明文,都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比赛朗读课文,而最重要的语言学习却没有丝毫的涉及,课后进行测试,学生竟然连课文的生字生词都不会写,连最基本的词语都不会解释。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政治、历史等学科的课堂教学中。

问题3:教学情境过多,教学方法杂乱,让学生目不暇接。

有的支教生在短短的一节课里,安排过多的教学形式,如一会儿讨论、一会儿表演,一儿又合唱等等,把课堂搞成杂乱的“集市”;有的教师则运用了幻灯片、多媒体影像放映等多种先进教学手段,视听画面过杂,晃动频繁,让学生眼花缭乱。教学情境多和教学方法杂,一方面会导致学生疲于应付,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很难把握;另一方面,也剥夺了学生自由思考、自由想象、自我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并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因而,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方式时,就应该以学生为本,坚持科学适度原则,既要选择那些具有典型性、科学性、教育性和针对性的教学材料,又要采用最能使学生把握教学内容和提高自身能力的教学方式。千万不能舍本逐末,单纯为了活动而活动,那样的话,就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本来意义了。

不同的教育思想造就不同的一代人。新一轮的课改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课程教育体系,努力把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课程交给新世纪的儿童为总体目标。其核心理念是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它要求课程要克服传统教学中过分注重知识传承的倾向,树立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全新理念。同时,倡导建构性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分依赖教材和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象,以实现主动参与探究发展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并注重学生的学习经验与兴趣。但高校师范生在教育实习中面对新一轮的课改,无论在理念还是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都缺失体悟。

五、解决“现实震撼”的途径——结合课改理念,完善实习模式

鉴于实习生在顶岗支教中遭遇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中的 “现实震撼”,我们必须完善现有的“模拟教学训练——顶岗支教”的实习模式,增加由学生角色向教师角色的调适过渡阶段——教育见习阶段。该阶段可在大学的第四学期进行,可让各院系自行联系当地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见习学校,通过观摩教学行家在课堂中的教学实况,增加感性认识,并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3-4课时的教学实践。通过教育见习,使实习生了解中学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基础教育改革的动向,加深他们对教学过程的认识和理解,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缩短了实习生顶岗支教的适应期。

第二阶段的模拟教学训练可以在大学的第五、第六学期进行。本阶段可以结合模拟教学训练开设学科教学论课程, “使学生由见习所得到的感性认识达到理性的高度,同时采取微格教学的方式对学生分别进行教学技能训练”,在第六学期期末进行教学技能考核,合格者方可参加顶岗支教。

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第三阶段的实战演习,即顶岗支教就有了感性认识,理论认识和坚实的教学技能基础。此时的顶岗支教生已基本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基本胜任正常的教学工作,大大缩短了从教的适应期。这一阶段可设在第七学期,学生在模拟教学训练阶段的理论和经验在顶岗实习中可以得到全面地考察。在此阶段应做好心理辅导教师、指导教师以及常驻支教基地指导教师的选拔和培训工作,及时有效地解决作为新手教师顶岗支教中的不适应症状,把可能出现的“现实震撼 ”消灭在萌芽状态。

在顶岗实习同时, “实习生必须进行教学论文设计,采用调查法、谈话法、问卷法进行材料搜集,支教结束后在导师指导下完成教学论文写作”,以促进实践到理论认识的飞跃。

通过以上 “教育见习——模拟教学训练——顶岗支教”三段实习的模式,可以有效解决理论实践脱节的问题,有利于预防顶岗支教中出现的教学和课堂管理中的“现实震撼”,实现了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应用——理论提高”的认识飞跃。

参考文献:

[1]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赵昌木.创建合作教师文化:师徒教师教育模式的运作与实施[J].教师教育研究,2004,(04).

[3] Veeman, S. Perceived Problems of Beginning Teachers[J]. Washington :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84,54,(2).

[4]McDonald, F. The problems of beginning teachers:a crisis in training[J]. New Jersey:ETS, 1980, 1.

[5]Gordon,S.P.&Maxey,S. How to help beginning teachers succeed[C].Alexandria,VA:Association for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2000.

[6]管培俊.积极推进实习支教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和农村教育水平[J].人民教育,2006,(15).

[7]林崇德,申继亮,辛涛.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J].中国教育学刊,1996,(6).

[8]杨深坑,欧用生.各国实习教师制度比较[M].中国台北:师大书苑,1994.

[9]李思殿.贴近基础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师范院校扶贫顶岗实习支教的理论和实践探讨[J].爱满天下,2007, (1).

猜你喜欢

支教顶岗现实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
粮储扶贫 支教圆梦
我的泰国支教之旅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现实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