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2011-04-12张喜琴史克学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培育物质

□张喜琴,史克学

(太原师范学院 教育系,山西 太原 030012)

学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理应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因此,要清醒认识校园文化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地位和作用,抓住影响校园和谐发展的关键因素,探索校园文化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从而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一、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形成和发展的产物,它体现着高校独特的风格和精神,是高校在长期办学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历史积淀、自身努力和外部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的校园精神与氛围的集中体现。“良性的大学文化有其共有的特性,那就是和谐与责任。”可以说,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是大学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它是高校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一般而言,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包含三个层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物质文化主要是指高校校园的文化设施、校园环境营造等方面。如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运动场、文娱活动场所等。这些以物质形态存在的文化设施,以其独特的校园风格和文化内涵影响着师生员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是高校校园文化的基础。制度文化主要是指学校的组织架构及其运行规则,包括学校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校风校纪等,是高校校园文化的行为规则。精神文化主要是指师生认可的价值观、学校发展目标、文化生活等。校园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其中的价值观、价值取向、教育理念更是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同并随着学校的发展而日益强化,是高校办学的灵魂,也是一所高校区别于其他高校的本质特征。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组成部分是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二、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物质层面的不相适应。主要是指高等教育量的急剧扩张与合理投入之间的矛盾。首先是投入的相对不足,这不仅制约了大学生实现创新发展的学习和生活需求,也影响了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有效发挥,影响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是新校区建设缺乏人文内涵。面积不断扩大、楼房日益增多的校园,大多缺乏对于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整体设计和对校园人文内涵的挖掘,林林总总的建筑难免给人缺乏“内涵”和“灵魂”之感。第三是教师数量的迅速扩大和教育水平的亟待提升,也在一段时间内制约了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精神层面的失衡偏颇。受社会转型等综合影响,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等价值观盛行,传统的大学校园文化面临着多元社会思潮的冲击。从个体来看,对个人利益、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的过分追求,对金钱、权利、功名的顶礼膜拜,带来了价值追求的急功近利、大学精神的日渐衰微以及学习风气的浮躁甚至道德取向的迷失。从教育本身来看,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仍相脱节,而以人文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培育为目标的价值理性被忽略,这已经成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创新能力培养的瓶颈,影响了教育的平衡发展。

制度层面的滞后短缺。第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进程落后于经济体制的改革步伐,高等教育仍然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应试教育模式。这种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个性、高分低能,自身的潜能和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第二,管理模式有明显的行政化特色,官本位的思想意识影响深远,高校的学术权力经常受行政权力干预,制约了学术自由,也影响了和谐发展。第三,教学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决策机制的民主化程度不高,师生的主体地位尚未被充分关注,尤其是在学生的管理方面,民主管理更显不足。比如评奖、推优,大多由辅导员或班干部说了算,选修课程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等等。这些都制约了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发挥,降低了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

三、建设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途径

加强和谐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和谐校园物质文化是培育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基础。优美的校园物质文化具有强化大学精神的价值,有利于陶冶师生的情操,砥砺师生的意志,美化师生的心灵。在校园和谐物质文化的培育中,要坚守“寓美于物”、“寓育于物”原则,从校园的整体规划到一个具体的建筑单体,从一件雕塑的制作到一块标语牌的设计,从一条道路的命名到一个亭子的风格,都要使校园充满着美的气息,使师生见物有感、见物生情、见物明理。

加强和谐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和谐校园精神文化是培育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核心。我们应改变以往重物质文化轻精神内涵的思维,在物质文化建设中植入文化内涵。为什么有的大学不愿拆除爬满青藤的老屋,为什么有的大学不愿放弃一个小小的雕塑?因为这些正是校园文化的标志,它们如春风春雨般熏陶着一代代的师生,润物无声。尽管有的大学校园区有崭新优良的设施和设备,但是大学生真正向往的绝不是清一色单调的大楼,即使外表很华丽,设备很先进,那也只是一堆不会说话的石头。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在努力做到,使学校的墙壁会说话。”每幢楼都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每条路、每个湖都有一个富有意义的名字,富有个性的建筑组合成一幅文化的画卷,这才是大学的校园。同时,校园可以修建一些有文化涵义的雕塑和建筑,让每一处都成为师生修身养性的场所。

加强和谐校园制度文化的建设。和谐校园制度文化是培育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保障。它包括与高等教育相关的法律法则、管理制度等,它是校园文化价值观及规范准则的外在表现。和谐校园制度文化培育的目标是使高校在管理方面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违规必究。加强和谐校园制度文化培育,最重要的就是把政策导向和价值导向有机结合起来,既要注重效率,更要注重公平,努力创建公平有序、平等竞争、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良好的制度文化平台,以制度规范行为,以制度协调利益,以制度保障和谐。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框架,制度文化促进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发展,所以校园制度文化的建设是学校工作中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校园制度文化不仅是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建设与完善,还包括所有师生在学校学习生活过程中约定俗成的准则,在进行新生入学教育时,给每位新生讲读这部分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还要间断性地学习《学生守则》。校园制度文化的建设与完善,不仅给同学们提供了评定其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从而使每位同学时刻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学校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而且也是校园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在这一过程中,成立一个制度监督小组是非常必要的。同学们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正确面对学习和生活,维护自己的权利,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因势利导,抓好和谐校园网络文化的培育。和谐校园网络文化是培育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高校要充分利用好信息化时代的特点,发展先进的网络文化,让网络成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培育的新渠道,成为思想文化领域的新阵地。高校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计算机网络的作用,有选择地借助网络涉及先进科学知识,丰富自己的内涵,自觉抵制不良网络内容的诱惑;教育学生塑造良好的网络人格,在网络世界里严格要求自己,严肃网络道德规范,不侵害其它计算机,网上不乱说不侵权,树立当代大学生良好文明的网络形象,推动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邹永艳.浅谈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校园文化建设[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2]邱瑞玲,刘科荣.试析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J].高教探索,2010,(2).

[3]高鸣,邢江飞.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困境及对策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0,(13).

[4]梁周清.高校校园文化培育:问题、途径及方略[J].淄博师专学报,2010,(1).

[5]李春燕.关于构建和谐大学校园文化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 2009,(39).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培育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