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两种不同形态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

2011-04-12党立群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7期
关键词:导联心电图心血管

党立群

(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龙南医院动态心电室,黑龙江大庆163453)

心电图ST段抬高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而心电图ST段抬高其形态一般分为ST段凹面向上和ST段凸面向上两种[1]。本资料旨在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两种不同形态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8年8月~2010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76例,所选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分会等2001年制定的标准[2],经临床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其中男46例,女30例,年龄56~82岁,平均(65.8±7.4)岁。所有对象均排除痛风、恶性肿瘤、炎症、心力衰竭、肾功能障碍、已知的血栓性疾病等因素。入院心电图无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的表现,根据入院时心电图V3导联ST段升高的形态。将76例AMI患者分为两组:A组(凹面向上)40例,B组(凸面向上)36例。两组的性别、年龄及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结果显示:A组的Q波导联数、ST段导联数明显少于B组(P<0.05)。第3周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A组的LVEF明显低于B组(P<0.05),随访6个月,A组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0.0%,而B组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6.1%,两组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A组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的患者入院后给予阿司匹林、尿激酶和低分子肝素,在入院即刻给阿司匹林300mg嚼服,氯吡格雷负荷量300mg,口服,次日开始每天口服75mg,后根据是否植入支架来决定维持口服的时间[3]。

3 讨论

心电图上QRS波群终点至T波起点的一段线段,称为ST段,相当于动作电位2相平台期。ST段抬高的诊断标准:标肢导J点后60~80ms处ST段抬高≥0.10mV,右胸导联≥0.25mV,左胸导联>0.10mV为异常。实验研究证明,阻塞某一支冠状动脉,可立即引起相关部位心肌缺血与损伤,ST段抬高只出现于心肌受损区的导联上。ST段抬高的导联数目与心肌损伤的面积呈正比,患者往往有严重的胸痛及心肌缺血的其他临床表现和体征。急性心肌梗死所致的损伤型ST段抬高的程度较重,一般达0.3mV以上。有研究报道,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抬高的形态,可预测心肌梗死范围和心功能程度本研究中。A组的Q波导联数、ST段导联数明显少于B组(P<0.05),第3周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A组的LVEF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A组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说明,ST段凹面向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受累导联少,心肌酶峰值低,心功能好,且发生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再梗死、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低,其机制与心绞痛发作产生缺血预适应保护作用有关。

综上,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ST段抬高的不同形态可预测心肌梗死发病的范围及心功能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表1 两组心电图及心功能指标、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

猜你喜欢

导联心电图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回旋支闭塞引起孤立Ⅰ、aVL导联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例并文献复习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其他导联心电图的比较与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与心电图相关性研究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