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涎腺嗜酸性细胞腺癌3例临床病理分析

2011-04-12王庆明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7期
关键词:涎腺腮腺神经节

王庆明

(湖北省广水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湖北广水432700)

涎腺嗜酸性细胞腺癌很少见,我科近2年多以来接诊了3例,现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并对治疗效果进行了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3例涎腺嗜酸性细胞腺癌为我科2008年7月~2010年5月收检的标本。

例1,女,40岁。因左腮区包块渐增大4个月,无疼痛,于2010年5月22日入院。体检:左耳下可扪及4cm×4cm大小包块,质中,无压痛,活动度可,界限清楚。肉眼观:4cm×3.5cm组织,切面见3.0cm×2.5cm×2.5cm,具包膜灰白实性、质脆肿物,与周围分界清楚;于5个月24日行肿块手术切除。病理诊断:(左腮腺)嗜酸性细胞腺癌侵及周围腮腺组织,淋巴结转移0/2。例2,男,55岁。右腮区包块2年余,渐增大3个月,无疼痛,于2008年9月15日入院。体检:右耳下可扪及5.0cm×4.0cm包块,质较硬,无压痛,活动可,界限较清。肉眼观:5.0cm×4.0cm×4.0cm,无明显包膜肿块;切面灰黄实性,质硬,略呈分叶状,界限不甚清,与周围粘连。于2008年9月18日行手术切除。病理诊断:(右腮腺)嗜酸性细胞腺癌侵及周围组织、淋巴结转移1/2。例3,女,28岁。无意中发现左颌下蚕豆大包块1月,无疼痛,近一周来自感渐增大。于2008年7月3日入院。体检:左颌下可扪及2.5cm× 2.0cm包块,质中,无压痛,可活动,界限清楚。肉眼观:2.0cm× 2.0cm×2.0cm,包膜完整肿块,切面灰白实性,质中、分界清楚,与周围组织无粘连。于2008年7月5日手术切除治疗。病理诊断:(左颌下)嗜酸性细胞腺癌侵及周围脂肪组织,未见肿大淋巴结。

3个标本经10%福尔马林液固定,石蜡切片,常规HE染色,参照外科病理学对本病的诊断标准,对资料进行分析。

2 结果

镜检:肿瘤主由实性团块生长,并有梁索状、腺样或见有囊状结构,瘤组织中有少量或中等量的纤维组织分隔看,见图1,瘤细胞相当大,且大小较一致,呈多边形或正方形,界限清楚,胞浆丰富,含大量嗜酸性颗粒,团块中央区细胞胞浆可见有透明变性,细胞核居中,呈圆形或近圆形不规则状,可呈空泡状,染色质较少,大多可见核仁,甚至可见核沟,见图2,核分裂相少,肿瘤侵犯周围涎腺或脂肪组织,周围淋巴结可见有瘤组织转移,见图3,并可见腺管中形成瘤栓,见图4。

图1 肿瘤由实体、少许腺样结构组成,间质有中等量的纤维组织

图2 肿瘤细胞核呈圆形或近圆形,核仁清楚,核分裂相少见,细胞核可见有核沟,胞浆见丰富的嗜酸性颗粒

图3 淋巴结内见腺样结构的瘤组织侵犯

图4 瘤组织侵犯血管,由管壁突向管腔

3 讨论

3.1 嗜酸性细胞腺癌诊断标准

嗜酸性细胞是一种来自于腺体的导管上皮细胞,以细胞质内含有大量嗜酸性颗粒为特点,电镜观察这些颗粒为大量的线粒体[1]。良性的嗜酸性细胞腺瘤少见,大多数位于腮腺部位(占腮腺肿瘤的0.5%~1.2%),偶为双侧,也可见于其他涎腺。好发于中老年患者,切除后复发常见。嗜酸性细胞腺癌很少见[2]。嗜酸性细胞腺癌(有称恶性嗜酸性细胞腺瘤),其瘤细胞为大而且胞浆嗜酸性,而且必须有恶性的根据方能诊断,其诊断标准[2]为:①乳头状囊腺瘤或乳头状囊腺癌:其瘤细胞大,立方状或高瘤细胞的多形性,可见有较多的核分裂相;②肯定的侵犯神经、血管或淋巴管;③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侵犯周围组织、涎腺组织或淋巴结内,以及远隔器官的转移。

本文3例病例表现为瘤细胞的异型性较轻,核分裂相较少,但均有周围组织和/或脉管、淋巴结的侵犯,支持为恶性,与著作论述相符[3]。

3.2 鉴别诊断

腹膜后副神经节瘤主要应与发生于该区的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节神经细胞瘤、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及Castleman病等进行鉴别。神经鞘瘤及神经纤维瘤好发于脊柱旁、肾脏内侧,神经鞘瘤坏死囊变多见,CT增强扫描为不均匀强化。神经纤维瘤为实性肿瘤,轻度强化,少囊变,中间有片状低密度区,与椎管关系密切,可在椎管内外呈“哑铃状”生长。节神经细胞瘤瘤体边缘清楚,密度低,常低度强化或不强化,极少数副神经节瘤是以和节神经细胞瘤复合体的形式存在,鉴别诊断更为困难[9],主要依赖病理组织学诊断。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是由肿瘤实性部分和囊性部分不同程度混合而成,当囊性结构为主和囊实比例相仿时,CT检查可见特征性的“浮云征”,其细条状或斑点状钙化均出现在肿瘤的周边部分[10],且肿瘤与胰腺关系密切。Castleman病少见,多发生在肾门附近,边缘清晰锐利,密度均匀,极少有坏死囊变,其内可见特征性分支状钙化,增强后明显强化,甚至呈血管样强化[11,12]。

综上所述,腹膜后副神经节瘤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表现,仔细分析这些CT征象并与临床结合,多可在术前即作出明确诊断。虽然单凭CT征象很难判断副神经节瘤的良恶性,但Boland等[13]研究认为,如定期复查6个月病灶形态基本无变化,多可支持良性肿瘤的诊断。如果实验室检查结果高度怀疑嗜铬细胞瘤的存在,而肾上腺CT扫描无阳性发现,此时应扩大扫描范围,确定副神经节瘤的有无,以避免不必要的漏诊。

[1]Ahmad S,Cathy D,Sheikh M,et al.Retroperitoneal extra-adrenal paraganglioma:a rare but important diagnosis[J].Ir J Med Sci,2009,178(2):211-214.

[2]Linnoila RI,Keise HR,Steinberg SM,et al.HistoPathology of benign versus malignant sympathoadrenal papaganglioma,clinicopaphologic study of 120 cases including unusual histologic features[J].Hum Pathal,1990,21(11):1168-1180.

[3]马霄虹,戴景蕊,张红梅,等.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临床及CT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7(11):1225-1228.

[4]Neumann HP,Bausch B,McWhinney SR,et al.Germ-line mutations in nonsyndromic pheochromocytoma[J].N Engl JMed,2002,346(19):1459-1466.

[5]章必成,高建飞,杜光祖,等.腹膜后副神经节瘤2例报告[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5,25(3):304-312.

[6]石士奎.原发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0,33(3):249-252.

[7]刘智明,张晓颖,卜秀清.恶性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一例[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3,11(3):231.

[8]Mizuki N,Katsumi H,Manabu M,et al.Primary retroperitoneal neoplasms:CT and MR imagings findings with anatomic and pathologic diagnostic clues[J].Radiographics,2003,23(16):45-57.

[9]Hirasaki S,Kanzaki H,Okuda M,et al.Composite paraganglioma-ganglioneuroma in the retroperitoneum[J].World J Surg Oncol,2009,11(7):81.

[10]缪飞,展颖,王晓颖,等.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影像与病理诊断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4,23(7):589-592.

[11]Okajima K,Yamashita Y,Fujinami K,et al.Retroperitoneal Castleman’s disease presenting characteristic image finding[J].Hinyokika Kiyo,2008,54(3):217-220.

[12]石士奎,季立平,周育夫,等.CT诊断肾门区局灶型Castleman病[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0,7(5):559-562.

[13]Boland GW,Blake MA,Hahn PF,et al.Incidental adrenal lesions:priciples,techniques,and algorithms for imaging characterization[J]. Radiology,2008,249(3):756-775.

猜你喜欢

涎腺腮腺神经节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腮腺木村病的DWI和动态增强MR表现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超声检查对腮腺肿大的诊断价值
腮腺脂肪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原发性痛经
甲泼尼龙与神经节苷酯治疗急性脊髓炎疗效观察
头颈部肿瘤放射性口干及涎腺功能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PLAG1在涎腺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