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拉玛泽呼吸减痛分娩法在产程中的应用

2011-04-12丁小花霍建霞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7期
关键词:拉玛产时助产士

丁小花 霍建霞 唐 晔

(江苏省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苏常州213011)

妊娠是妇女生命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生理阶段[1],但对于产妇来说却是一种强烈而持久的应激事件,分娩时的疼痛往往使其产生紧张和恐惧,很大程度地影响了妊娠的结局及母婴的安全,这也是近年来剖宫产率逐年上升的主要原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科学的发展及医疗条件的改善,转变产时服务模式,为孕产妇提供更优质的产时服务,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妇的恐惧、紧张心理和产时阵痛问题,已成为当今产科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之一[2]。2010年5~10月对120例初产妇实施了拉玛泽呼吸减痛分娩法,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010年5~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孕期健康检查、有自然分娩意愿并参加孕妇学校学习且接受拉玛泽呼吸分娩法训练至少三次以上的120例初产妇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孕期健康检查,参加孕妇学校学习但未接受拉玛泽呼吸分娩法训练的120例初产妇作为对照组进行观察比较。两组产妇均为足月初产、单胎头位,无内外科并发症,经产前检查及B超检查均未发现妊娠合并症,均无剖宫产指征。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孕妇由家属陪伴,从怀孕28周开始在孕妇学校除接受常规的孕期健康教育外,还接受由经过正规培训的高年资助产士对其进行的为期至少三次的拉玛泽呼吸分娩法的理论培训及具体的动作技巧演示。助产士向初产妇及其家属介绍妊娠及分娩的相关知识,介绍拉玛泽呼吸分娩法的原理、优点、训练的目标及练习的条件,观看拉玛泽呼吸分娩法的VCD光盘视频,详细讲解产前体操、神经肌肉控制运动及呼吸技巧的练习方法。课程结束后每人发放一张练习光盘及训练手册,嘱其回家后坚持练习并认真填写。负责培训的助产士每周一次进行电话跟踪随访,检查其训练手册,了解其练习情况及掌握程度。孕妇入院后按产科常规护理,且由接受过正规培训的助产士评估其对分娩相关知识及拉玛泽呼吸分娩法的掌握情况,在其主治医师的同意下,予以强化。在分娩过程中其丈夫(或家属)全程陪伴,并由助产士对其进行一对一的专业指导,给产妇强有力的心理和情感支持。待产室和产房环境保持舒适,室内温度、湿度适宜,无异味,可放一些柔和或抒情的音乐。产程进入潜伏期,产妇可在家属的陪伴下在待产室内走动,助产士适时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指导,解释分娩疼痛的性质及不同的精神心理因素对产程的影响。进入活跃期和第二产程,产妇取舒适卧位,助产士向产妇详细介绍分娩的全过程,产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每一次治疗和检查的目的,并在床边指导产妇应用神经肌肉放松和各种呼吸技巧及划线按摩等方法转移注意力,使其集中精神在自己的呼吸控制上,使得疼痛减轻,安全度过分娩的各个阶段。

1.2.2 对照组 孕期仅接受常规的健康检查和孕妇学校学习,不参加拉玛泽呼吸分娩法的训练;分娩时按产科常规护理,不实施拉玛泽呼吸分娩法。

1.3 观察指标和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分娩时疼痛程度及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产程时间根据分娩登记本及产时记录予以统计。分娩疼痛程度按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级标准:0级(无痛):腰酸或稍感不适;Ⅰ级(轻度):轻度可忍受的痛,腰酸痛,微汗或不适,睡眠基本不干扰;Ⅱ级(中度):明显腰酸痛,伴出汗、呼吸急促但可忍受,睡眠不干扰;Ⅲ级(重度):剧烈腰酸痛,不能忍受,呼叫辗转翻身,不能睡眠。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一般情况比较

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身高、体重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

观察组产妇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3 两组产妇分娩时疼痛级别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疼痛程度不同,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1 两组产妇一般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产妇一般情况比较(±s)

注:P>0.05

分组 n 年龄(岁) 孕周(周) 身高(cm) 体重(kg)新生儿体重(kg)观察组120 23.58±2.90 39.58±1.07 160.7±4.1 66.54±5.61 3.273±0.343对照组120 23.28±2.83 39.63±1.08 160.8±4.3 66.28±6.38 3.262±0.346 t值 0.811 0.361 0.184 0.335 0.247

表2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

表3 两组产妇分娩时疼痛级别比较[n(%)]

2.4 两组产妇产程持续时间比较

观察组三个产程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表4 两组产妇产程持续时间比较(±s)

表4 两组产妇产程持续时间比较(±s)

注:P<0.01

n第一产程时间(h)第二产程时间(min)第三产程时间(min)观察组 120 6.47±1.33 43.43±15.57 10.00±3.94对照组 120 8.55±1.66 60.12±17.71 17.10±5.30 t值 10.710 7.750 11.780

3 讨论

拉玛泽分娩减痛法也称心理预防式的分娩法,这个方法的基础理论源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原理,是由法国医师拉玛泽提出的,当产妇阵痛来临时运用此呼吸法可以使产妇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控制上,并且专注于某一特定目标,排斥其他现象,即利用脑中识别疼痛的神经细胞,使痛的冲动无法被识别,从而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1]。

影响分娩的因素包括产力、产道、胎儿和产妇的精神心理因素。由于产道和胎儿是相对固定的因素,产力和精神心理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没有分娩经验,缺乏必要的医学知识,许多初产妇受到各种渠道了解的有关分娩信息的负面影响,害怕和恐惧分娩的一切过程,致使临产后处于焦虑不安的精神心理状态。这种情绪改变会使机体产生一系列变化,如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肺内气体交换不足,致使子宫缺氧收缩乏力,宫口扩张缓慢,胎先露下降受阻、产程延长、产时体力消耗过多,同时也促使产妇神经内分泌发生变化,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儿茶酚胺,血压升高,导致胎儿缺血缺氧,出现胎儿窘迫[3]。通过学习拉玛泽呼吸分娩减痛法及孕期的健康教育和助产士的专业指导,孕妇对妊娠及分娩有了足够的了解,对分娩疼痛有了正确的认识,消除了焦虑、恐惧心理,减轻了孕妇的精神心理压力,在产时感觉疼痛时能保持镇定,使体力消耗减少,有效用力增加,促进分娩顺利进行;通过拉玛泽产前训练,可以有效地让产妇在分娩时将疼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控制上,从而放松肌肉,转移疼痛,保持情绪稳定,从而加速产程[4]。

分娩是自然过程,正常健康的产妇完全有能力独自完成,拉玛泽分娩法的呼吸技巧可避免产妇过早用腹压,使宫口自然扩张,促进产程进展,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干预,强化产前分娩技术训练,增加自然生产的心理顺应性,是提高自然分娩率的有效方法[5]。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剖宫产率逐年上升,现已达到惊人的程度[6]。其中,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7]。越来越多具有自然分娩条件的孕产妇因为无法忍受产时的剧痛而盲目地选择剖宫产来结束分娩。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疗条件的改善,WHO提出了以促进、保护、支持自然分娩为中心的“爱母分娩行动”[8],拉玛泽呼吸分娩法正是响应这一行动号召,在产程中持续给予产妇生理、心理和精神上的全面支持,使产妇感到安全、舒适,充分调动产妇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主动参与分娩过程,增强了自然分娩的信心,使因害怕疼痛而要求剖宫产的孕妇大大减少,有效地降低了剖宫产率。

通过拉玛泽呼吸减痛分娩法的训练,加强了助产士与孕妇之间的医患沟通,提高了产时服务质量;孕妇与其家属一起度过妊娠及分娩的各个过程,有助于增加夫妻感情,培养默契,更加珍惜彼此。

4 小结

拉玛泽呼吸分娩法以人性化的方式服务于产妇,以科学的方法指导产妇,实施WHO推荐的产时减痛模式,给予产妇更多生理、心理及体力上全方位的支持与鼓励,减轻产妇分娩时的焦虑和恐惧心理,使疼痛控制在可以忍受的程度,减少了止痛药物的使用,增加了产妇自然分娩的信心,使产程明显缩短,降低了剖宫产率,减少了母婴并发症,保障了母婴安全,提高了产时服务质量,应该在临床大力推广。

[1]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5-46.

[2]张玉花,宋少俊,郭鸿慧.拉玛泽分娩减痛法对初产妇分娩过程情绪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6):665-667.

[3]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5.

[4]雪丽霜,覃桂荣,刘素娥.拉玛泽分娩法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8,4,23(8):736-738.

[5]张清,左玉花,张玲.拉梅兹生产法训练对分娩情绪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180.

[6]黄醒华.对剖宫产术后思考[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7):385-388.

[7]蒋小亚,陈晓云.10年剖宫产率及指征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4,19(2):54-55.

[8]涂婵,张理宾.触摸护理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观察[J].山东医药,2010,50(3):52.

猜你喜欢

拉玛产时助产士
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全球还需900万护士和助产士
拉玛泽减痛分娩法联合分娩球护理对分娩结局的影响评价
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女人
忠犬盘苏
产时整体护理对分娩正性作用的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于产妇产时、产后出血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我国助产士专业体系现状分析
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联合产时体位管理对分娩结局的影响及意义
综合护理干预在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