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

2011-04-08丁晓青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年5期
关键词:脐部胃管入院

丁晓青

(江苏省高邮市人民医院 江苏高邮 225600)

新生儿破伤风是由于接生时被破伤风杆菌污染或未经严格消毒的剪刀断脐感染,自脐部侵入而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技术的普及,科学接生已成为普遍现象,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逐渐下降。但由于接生包消毒不彻底、没有执行严格的无菌操作规范、新生儿脐部感染等,也有新生儿破伤风病例出现。我院近2年收治8例新生儿破伤风患儿,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8例新生破伤风患儿中,男5例,女3例。发病最早4天,最迟7天。所有患儿刚发病时均有哭闹不安、张口吞咽困难、不能吃奶、苦笑面容、牙关紧闭等症状。脐部均有红肿、臭味,并可见脓性分泌物。入院后1周内病情逐渐加重,第2周达高峰,3~8周逐渐好转。

2 护理方法

2.1 隔离治疗 将患儿安置在单人病房,专人看护,用窗帘遮挡窗户,避免噪音。床头备吸痰器、氧气、气管切开包、静脉输液盘等各种治疗所需器械。对刚入院患儿用物实行一婴一用一消毒,做到专人专用。

2.2 止痉 尽早使用破伤风抗毒素,病房保持安静,减少人员走动,合理安排治疗时间。各项治疗操作尽量集中进行。使用静脉留置针,避免反复穿刺,减少对患儿刺激,以免患儿抽搐发作。根据医嘱予安定静脉应用,注射时密切观察呼吸,如呼吸频率有明显减慢、浅表或有屏气、发绀,则立即停注。患儿痉挛易发热、出汗,适当打开包被降温、及时擦干汗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2.3 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 抽搐是发热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脑功能紊乱,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呼吸暂停、双眼凝视、四肢强直、双手握拳等。抽搐发作时要有专人守护,解开患儿衣扣,用包好的压舌板或类似物品放入口内,以防舌咬伤。患儿抽搐时加上止痉药物的应用,使其呼吸道分泌物多且粘稠,应取颈伸侧卧位,吸净呼吸道分泌物,防止呼吸道阻塞造成窒息[1]。吸痰时口鼻导管分开,间歇面罩吸氧。如有呕吐物及时清理,抽搐时切忌饮食。选择合适的给氧方法。对心率少于80次/min者,即给予心外按压。痰液粘稠时,雾化吸入沐舒坦,可稀释痰液,便于吸出。

2.4 置入胃管 给予静脉营养以保证热能供给。置入胃管,定时从胃管流入乳汁,动作轻柔,缓慢推注,温度适宜,注意观察有无潴留、出血、呕吐、腹胀等情况。病情好转可经口喂养,训练患儿吸吮及吞咽功能。胃管须有标识,用安定加入10%糖水中,用5mL注射器抽取所配溶液,连接胃管,用微量水持续维持,如抽搐频繁发作,可根据医嘱,用复方氯丙嗪、安定1~2mg/kg、鲁米那5mg/kg,每隔6小时注入1次。

2.5 脐部护理 用消毒剪刀剪去残留脐带的远端并重新结扎,近端用3%过氧化氢或1:4000高锰酸钾液清洗局部后,再涂以2%碘酊。保持脐部清洁、干燥。脐部严重感染或脐周脓肿应清创引流。脐部护理每天2次,先用3%双氧水清洁,再用5%碘伏消毒。经以上处理脐部伤口5~7天可痊愈。

2.6 观察病情 详细记录患儿病情变化,尤其是用镇静药后第1次抽搐发生时间、强度大小、抽搐持续和间隔时间,抽搐发生时患儿面色、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改变,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并做好抢救工作。

3 体会

破伤风患儿抽搐频繁发作,容易损害大脑,故所有患儿入院后就应避免声、光等不必要的刺激,一切护理操作尽可能集中进行,动作要轻柔[2]。所有病例均应用静脉留置针,以减少对患儿的刺激。新生儿护士要掌握气管插管技术,使反复呼吸暂停的危重患儿能得到及时抢救,以进一步降低病死率。

要积极宣传《母婴保健法》,实施母亲安全工程,加强医院产科硬件建设,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杜绝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的可能。做好出院指导:嘱咐家长耐心、细心、科学喂养;加强营养,及时添加辅食,增强机体抵抗力;讲究卫生,预防感冒等。喂奶时要抱起患儿取斜坡位,并应注意观察面色、呼吸、吞咽情况,喂完后要抱片刻再取右侧卧位,观察10~15分钟,防止吐奶窒息。奶量和喂奶次数可逐渐增加,直到恢复正常。

[1] 曾琼珍.16例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体会[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5(2):108

[2] 张素芬.新生儿破伤风并发症的监护[J].新医学,2002,33(9):568

猜你喜欢

脐部胃管入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探讨个体化干预模式在脐部敷贴法治疗小儿泄泻100例的应用价值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新生儿不同断脐长度对减少脐部感染的影响及护理干预
脐部清洁干燥法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介绍一种导丝插胃管的方法
高龄吞咽障碍患者不同体位留置胃管的应用探讨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效果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