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去”: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一种途径
——以河南省为例

2011-04-03刘忠广河南工程学院

对外经贸实务 2011年3期
关键词:走出去河南纺织

刘忠广 河南工程学院

“走出去”: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一种途径
——以河南省为例

刘忠广 河南工程学院

2009年,国家出台了《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2010年1月,国务院部署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对电力、钢铁、建材、纺织等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提出了具体目标任务。面对产能过剩,强行关闭或者通过其它手段间接关闭相关企业,势必造成大量人员失业,从而对社会稳定构成潜在威胁。而且,过剩产能行业已经吸附了大量的资本,在找到新的出路之前就强行关闭,容易造成资本的巨大浪费。所以,解决过剩产能问题,要有新的发展思路,“以疏代堵,以转代切”,通过“走出去”来盘活过剩产能,释放升级换代的发展空间,“腾笼换鸟”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一、推动过剩产能行业“走出去”的必要性

1.有利于国家政治经济安全。

过剩产能企业“走出去”的主要地域为发展中国家,通过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建立更进一步的经贸关系,可以改善外部环境,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地位。同时,过剩产能企业“走出去”是节约国内资源,有效利用国际资源,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过剩产能“走出去”还有利于转移剩余劳动力,缓解就业压力。对于河南来说,河南是我国人口第一大省,就业形势严峻。而河南产能过剩行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通过推动过剩产能企业“走出去”,可以带动一大批人员出国就业,能缓解国内就业压力。

2.有利于改善贸易环境。随着我国与部分国家贸易顺差的扩大,许多国家纷纷运用反倾销、特保和反补贴等措施设置贸易壁垒。通过纺织、轻工等过剩产能企业“走出去”开展带料加工,形成原产地多元化,可有效避开贸易壁垒,改善贸易环境。同时,过剩产能企业与其在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面临亏损和破产,不如走出国门闯一闯,一旦成功走出去,在国外站稳脚跟、占领市场,产能过剩这件“坏事”就变成了生产能力强大的好事。河南的民营企业如河南瑞贝卡集团、郑州仓西实业开发公司、河南国基建设集团等在国内可能没有多少人知道,但他们通过对外投资,已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中国企业。

3.有利于对外投资、外经合作及对外贸易的联动发展。通过对外投资可以带动工程,工程培育投资,由工程、投资带动劳务输出和商品出口,形成投资、工程、劳务与贸易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局面。如河南国际集团、中原油田等工程企业通过在当地投资,实施本土化战略,又相继获得多个承包工程,取得明显成效;河南油田、河南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煤炭地质局等对外承包工程新获权企业通过前期小规模投资,广泛收集当地信息,迅速打开了局面。同时,将过剩产能转移到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仅延长了产品生命周期,还可集中资源在国内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从而推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

二、河南过剩产能“走出去”的现状

目前,河南省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突出,涉及金额达到1000亿元。电力行业,截至2009年底河南已关停小火电848万千瓦,到2012年还将陆续关停约300万千瓦火电机组。建材行业,2009年河南水泥产能1.2亿吨,2010年水泥产能将达到1.55亿吨,而市场需求仅为1.22亿吨,已呈现产能过剩苗头,部分水泥企业已出现停产半停产。钢铁行业,2012年以前需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30吨及以下转炉和电炉。纺织行业,40%的企业处于亏损边缘,大量落后生产线面临淘汰。面对如此形势,河南省积极引导和推动产能过剩行业“走出去”,且已初见成效。到2009年底,河南省钢铁、纺织、火电、建材等行业已在境外设立企业37家,中方协议投资2.1亿美元。通过对外承包工程在国外设计建设了近20个火电、钢铁及建材项目,有效地缓解了抑制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带来的压力。

(一)科学选择投资地。东南亚和非洲国家和地区钢铁、水泥、纺织、火电和建材等行业发展水平较低,市场需求巨大,与河南经济互补性较强。目前在河南正在淘汰的很多项目,在东南亚某些国家,依旧是朝阳项目,利润比国内高2-3倍。比如越南钢铁冶金工业发展相对滞后,没有高炉,用的是电炉,大概相当于我国上世纪80年代末水平。国内一些属于落后产能的设备,在越南仍能发挥作用。河南威龙空分设备有限公司在越南承建的越南高平钢厂2009年10月已开工,投资额5500万美元,清化钢厂2010年4月开工建设,投资额6900万美元。郑州永通特钢有限公司在印度尼西亚也投资设立了曼丹钢铁有限公司,总投资2.2亿美元,年产优特钢材100万吨。另外,非洲大陆地广人稀,土地价格便宜,发展空间很大。在国内纺织行业产大于销,利非常薄的情况下,河南昊德实业有限公司与莫桑比克政府合资设立了莫桑比克昊德工业园,从事纺织、印染和服装加工生产,该企业目前为莫桑比克唯一一家从棉花经营到纺织再到服装的生产企业,原来莫桑比克的纺织品和服装全部依靠从中国、印度进口,现在通过直接建立工业园预计可实现年产值2亿美元,可实现利润3000万美元。

(二)带动成套设备的出口。河南钢铁、火电、建材、纺织等过剩产能行业的很多设备(生产线)处于闲置与半闲置状态,随着企业“走出去”在外投资办厂,带动了相关行业设备和生产线的出口。河南威龙空分设备有限公司在越南的钢厂项目已接动国内钢铁生产设备出口5000万美元。中机新能源公司在南美洲签订了4.5亿美元的电厂项目,可带动河南机电设备出口近5亿美元。郑州仓西实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投资5298万美元兴建的两个水泥厂、三条生产线,已带动设备出口2000多万美元。河南安装集团有限公司在阿尔及利亚、印度尼西亚、乌克兰、埃塞俄比亚和俄罗斯承建的多个浮法玻璃工程项目,河南建材设计院在南非、赞比亚、越南、土耳其、多米尼加等国家设计承包的10多个水泥厂项目全部采购河南的设备,预计金额达到1.5亿美元以上。南阳红棉天使纺织有限公司结合自身的优势,将业务开发的重点放在中亚市场,2009年成功收购了乌兹别克斯坦秋阿玛纺织企业,顺利完成了一整套纺织设备的出口,金额达到100万美元。大量闲置的设备(生产线)如果简单拆除当废铁卖是个极大的浪费,通过“走出去”,为国家创造了带来了外汇收入,也为东道国带来了社会经济效益。

(三)充分利用我国及东道国的政策。我国对于过剩产能“走出去”十分支持,有很多优惠政策可以利用,比如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专项资金、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专项资金、纺织行业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专项资金、对外承包工程贷款贴息资金、对外承包工程保函风险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等,这些资金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财政支持。2009年河南商务厅代企业申请国家“走出去”支持资金400多万元。同时,在开拓非洲市场时,还有中非发展基金的支持。中非发展基金是以推动中国、非洲经济合作和促进非洲发展为目标,以在非洲开展业务和拟投资非洲的中国企业为桥梁,通过直接投资,推动非洲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新乡黑田明亮制革有限公司在埃塞俄比亚投资设立中非洋皮业股份有限公司,就得到了中非发展基金的大力扶持,该项目总投资3500万美元,年加工羊皮革300万张,真皮手套100万副。另外,在境外投资时,要充分利用东道国的对外资的优惠政策。新乡黑田明亮制革有限公司就利用了埃塞俄亚政府对外资的很多优惠条件,如对所需的进口设备免关税,其他的还有自由汇兑资金以及外汇盈利等,还享受美国、欧盟等免关税配额的优惠待遇。

三、河南过剩产能“走出去”面临的障碍

1.观念保守。河南地处中原,受儒教文化影响颇深,思想观念较为保守,对很多事情不敢想、不敢干,缺少超前意识,对新的事物反应迟钝。面对国内、国际大市场之时,很多人感到更加茫然,不少人仍有“金窝、银窝,不如自己老窝”的思想,宁愿在国内困死,也不愿意到国外发展。观念保守在国有企业方面表现更为突出,而河南的纺织、钢铁、火电、建材等过剩行业里大多是国有企业,由于受计划经济时期政策保护的影响很深,许多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还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的色彩,这些年虽然经过了股份制改革,但并未真正建立起适应市场竞争机制的现代企业制度,开拓进取,勇闯国外市场的精神还很欠缺。一些纺织、钢铁国有企业的生产线闲置,经营困难,但只想在国内破产重组,在提到“走出去”时首先想到的是太多困难,畏缩不前。在2009年河南省新设立的62家境外企业中方投资主体中,国有企业仅20家,且大部分是地矿部门的企业,其他行业的国有企业仅有3家。国有企业“走出去”任重而道远。

2.资金短缺。河南过剩产能企业“走出去”的主要目的地是非洲和亚洲等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资金,很多项目需要投资商投入大量资金,而河南过剩产能行业的很多企业处于亏损或停产状态,资金更是不足。以纺织、钢铁为例,纺织业: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947户,流动资年均余额234.7亿元,负债238.9亿元,流动资产不足于还债;钢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8户,流动资产年均余额418.2亿元,负债更达到了608.9亿元,负债率更高。由于这些行业的企业较高负债率,银行对企业的信贷额度也较低,难以满足企业的需要。另外,河南“走出去”的企业大多是民营企业,2009年河南省新设立的62家境外企业中方投资主体中,民营企业有42家,民营企业成为对外投资的主力军,但在融资方面,除了短期信贷外,其他融资渠道对民营企业的开放度很低。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融资的规模小、期限短、品种少、难担保。这已成为制约过剩产能行业民营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因素。

3.人才缺乏。河南的人才资源总体来看比较缺乏,从2009河南受教育程度的人口构成来看,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口仅占4.7%,初中学历人口将近一半,达到49.4%。人才的短缺企业提供持续足够的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持。而企业“走出去”更需要熟悉东道国语言、国际贸易惯例、相关的财务和法律知识、丰富管理经验的人才,尤其需要能从事境外企业经营的复合型人才,由于相关专业人才的缺失,过剩产能企业“走出去”时往往过多依赖国外的律师、国外中介机构和银行,这不仅对企业的正确、科学的决策会造成影响,有时还会因协议、合同缺陷等原因而上当受骗。据调查,目前河南“走出去”企业的职工结构中,管理技术人员不到10%,员工中拥有高学历的人员情况更不容乐观,其中研究生仅占0.03%,大学生不到1%,拥有的高级职称仅占0.2%。人才的缺乏极大地制约过剩产能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实施。

四、需要进一步采取的措施

1.有针对性地推动过剩产能行业“走出去”。在确定钢铁、水泥、纺织、火电和轻工建材等五个重点产业推动其过剩产能走出去的基础上,应针对河南省分行业产能过剩情况进一步进行调研,走访河南钢铁、纺织、火电及水泥行业协会及相关企业,将过剩行业情况分门别类逐个摸清,有的放矢的选择企业推动其“走出去”。通过召开过剩产能行业“走出去”研讨会以及对外投资企业研讨会、对外工程承包企业研讨会等一系列活动,提高对过剩产能“走出去”的认识,分析形势,交流信息,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走出去”方案。

2.推进企业联合,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2009年国家实施了新的《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和《对外承包工程资格管理办法》,境外投资与对外承包工程资格审批权限进一步下放。借此契机,应广泛宣传国家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对外承包工程经营资质,鼓励过剩产能企业到境外投资,通过壮大外经队伍,为释放河南过剩产能打下坚实基础。要确定一批已“走出去”的境外投资作为龙头企业,促进企业强强联合,以强带弱,以老带新。依托龙头企业海外经营经验,市场信息和雄厚实力,带动其他过剩产能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

3.整合各种政策资源,提高企业走出去的积极性。一是尽快完善相关促进政策。尽快出台河南外经鼓励政策,完善“走出去”政策体系建设。二是进一步争取现有国家政策的扶持。充分利用国家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纺织行业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等专项资金,为企业“走出去”提供财政支持。三是加强与金融机构协作。定期筛选项目向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中非基金等金融机构推荐,争取优惠贷款,为企业“走出去”提供金融支持。

4.“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为企业“走出去”搭建平台。有针对性地邀请国外驻华使馆大使、参赞及我驻外经商处参赞来河南召开情况说明会,介绍国情,推介境外合作项目,让河南企业了解更多国外引资政策和投资合作信息,为过剩产能“产出去”铺路搭桥。亚非拉国家是河南钢铁、火电、纺织和水泥等行业“走出去”的重点区域,争取商务部在河南建立对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学院河南分院,通过援外培训广交朋友,增进河南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经贸合作进一步发展。

10.3969/j.issn.1003-5559.2011.03.009

猜你喜欢

走出去河南纺织
澳洋纺织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