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模式普及急救知识的效果对比分析

2011-04-03刘平李晚泉胡蓉

当代医学 2011年25期
关键词:参与率知晓率心肺

刘平 李晚泉 胡蓉

目前我国心脏复苏抢救成功率只有1%~5%,而在北欧国家这一比例已经达到30%,这与民众心肺复苏术(CPR)的普及程度有很大关系。北欧民众的CPR普及是从青少年开始,知晓率达到90%以上。而在我国还没有系统的全民急救知识普及体系,掌握CPR只是医护人员及少数经过培训的红十字会会员,民众CPR普及率非常低,一旦有人出现心跳呼吸骤停民众或家属不能给病人进行紧急的CPR,只能等待专业的急救人员到场才开始CPR,而此时已经失去了最佳的抢救机会。我院2010年开始与教育部门合作新的模式进行普及,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08年2月开始我科成立专业讲师队伍对民众进行CPR的普及工作,从2008年2月到2010年1月共进行105场次,平均场次约50人。2010年1月开始对学校班主任和校医进行培训,全区共有小学38所,中学17所,高中3所共有教师5000多人,其中班主任和校医约1000人,共进行31场次的培训,平均每场次约30~50人,场地及人数由三水区教育局统一安排。

1.2 培训方法

1.2.1 2008年到2010年我科主要是直接进入社区或公共场所采取急诊科医生—民众的普及方法(A模式)。

1.2.2 2010年以后我科主要进入校园采取培训导师—老师—学生—家长的普及方法,先由培训导师对老师进行培训,老师再把CPR纳入学生的素质教育课程,课后要学生传授给家长(B模式)。

1.2.3 每次培训结束后均由培训导师在1周和1个月后进行随机电话随访,主要询问其对CPR的操作要点的掌握情况,是否熟练掌握进行胸外按压的定位、按压的深度、按压的方式,以检验培训效果。B模式同时还要对学生及家长进行随访。

1.2.4 培训课均采用先理论教学现进行现场操作示范和动作分解,每位学员进行练习后再进行操作考核。所有到会学员均要实名签到并留下联系电话。

1.3 培训内容:2010年10月以前均采用《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为标准,2010年10月以后采用《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为标准。培训器材均采用挪威进口的Laerdal Resusci Anne模型。

1.4 效果评价

1.4.1 民众的现场参与率 以每场愿意进行现场操作练习人数除以到会的总人数。

1.4.2 1周和1个月后CPR的知晓率和掌握率 以随访时的知晓和掌握CPR的人数除以随访的总人数,每次随访人数为20人。

1.5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模式民众现场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现场参与率均场30~36/50(60%~72%),1周后随访对CPR的知晓率和掌握率8/20(40%),1月后随访对CPR的知晓率和掌握率3/20(15%)。B模式老师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高,学习效果好,现场参与率100%,1周后及1月后的随访对CPR的知晓率和掌握率20/20(100%),学生的知晓率和掌握率19~20/20(95.0%~100%),家长的知晓率和掌握率13~15/20(65.0%~75.0%)。两种模式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见表1)

表1 二种模式的现场参与率、1周及1月后的知晓率和掌握率的对比

3 讨论

3.1 一个国家在发生突发意外事故后民众的自救能力是这个国家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据有关文献报道,在发达国家的某些地区,几乎一个家庭就有一人可以完成自救互救。为鼓励接受过急救培训的人更为积极地参与院外施救,相关认证部门还对达到一定知识技能水平者颁发急救员证书[1]。而目前我国民众的急救知识包括心肺复苏术的普及率不高,在发生突发意外事故后民众的自救能力差,绝大多数民众在发生突发意外事故后都是只能等待急救人员的到来,无法在急救人员赶到之前进行必要的急救措施,特别是当有人发生心脏骤停后周围的亲属、朋友、群众不能进行胸外按压而错过了最佳的抢救机会[2]。

3.2 我院120急救中心一直致力于对民众的心肺复苏术及日常的急救知识的普及工作,在2010年之前一直采取的公共场所、社区、工厂进行心肺复苏术的普及,大多都是采取A模式进行,我们注意到参与学习的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关键操作技能掌握率低,很难达到我们普及心肺复苏术的最终目的。分析原因:①学员觉得这些可能发生的意外离自己很远,学了也没有什么用处。②学员认为救人只是医生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太大的关系。③有一种怕被被救者或家属追究责任的心理。④我国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要求民众接受急救知识培训。而国外对普通民众接受急救知识培训有明确规定:德联邦政府法律规定每个成年人必须当义务兵或参加7年的急救义务工作,两者必选其一;公民在考取一般驾照前,必须接受8学时的急救知识技能课程培训;公民在考取卡车驾照、参加运动协会和获取猎人证前,必须接受16学时的急救知识技能培训[3]。瑞士法律规定每个公民都要接受急救知识培训[4]。

3.3 在A模式普及效果不佳后我们转换思路采取B模式,从学校教育入手,因为老师与学生的素质相对较高,接受能力及社会责任感都较强。为此我们加强与当地教育部门和红十字会沟通合作,开展为期一年的“急救知识进校园”大型公益活动,采取B模式先期对老师的开展培训。现场培训效果良好掌握率均达到了100%,老师学会后在学校开设第二课堂专门教心肺复苏术,同时要求学生都要掌握而且要求经常练习强化学习效果,同时布置作业要求回家后教会自己的家长。我们通过“1∶1”培训能够达到“1∶无限”的目的和效果。

总之,目前我国学生对急救知识的知晓情况良莠不齐,未接受急救知识教育的学生的急救知识知晓水平偏低需要提高,有必要全面、系统地加强大学生急救知识的教育和培训[5]。我国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工作主要面临着实施及资金双重困难[6],所以探索一条符合我国国情急救知识普及模式相当重要。从我们的A和B二种培训普及模式效果对比,B模式比较符合我国国情,即使不能够达到全民普及目的,也至少能达到一个家庭有一个成员能进行紧急救护。同时加强电视,广播的宣传,可促进公众对社会急救理念的认同,使其参与院前急救知识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7]。

[l] 何忠杰,马俊勋.建立社区急救体系,提高猝死抢救成功率[J].中国全科医学,2006,9(20):1659-1662.

[2] 何忠杰,马俊勋,王永刚.树立急救自金l0分钟理念,提高社区猝死抢救成功率[J].医学与哲学,2006,27(8):11-14.

[3] 张雁,温新华,林长敏,等.国内外公众基础生命支持技术培训现状及其差距[J].中国全科医学,2006,9(20):1668-1669.

[4] OsterwalderJJ.Emergency medicine in SwitzerlandC[J].Ann Emerg Med,1998,32:24.

[5] 李明霞,我院学生急救知识知晓情况调查[J].当代医学,2011,17(12):1.

[6] 陈建华,刘有为,程瑞玲,等.公众急救知识普及性培训方法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4):2785-2786.

[7] 宋因力,陈美红.对公众开展院前急救知识教育的探讨[J].医学与社会,2006,19(8):44-45.

猜你喜欢

参与率知晓率心肺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社区老年人群早期胃癌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
《心肺血管病杂志》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其他国家女性劳动参与率发展现状对比分析
我国生育率的变动对劳动参与率影响分析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健康教育知晓率
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
我国劳动参与率的对比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