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西藏地区中学生社会主义信仰教育对策

2011-03-31郑雪莲

关键词:西藏地区师资队伍信仰

郑雪莲

(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公共教学部,西藏 拉萨 850000)

加强西藏地区中学生社会主义信仰教育对策

郑雪莲

(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公共教学部,西藏 拉萨 850000)

西藏地区中学生社会主义信仰教育受西藏地区地理、文化、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影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这要求西藏地区从事社会主义信仰教育的工作者要从丰富社会主义信仰教育内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采用多种形式教育途径入手去探索加强社会主义信仰教育的时效性。

西藏地区;中学生;社会主义信仰教育;对策

一、丰富社会主义信仰的教育内容

(一)加强历史知识、国情和时事教育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浩瀚而宝贵的历史知识,既是人类总结昨天的记录,又是人类把握今天创造明天的向导。[1]在西藏地区加强中学生中国历史知识的学习很重要,特别是西藏历史知识的学习。在加强历史知识学习的同时,还要对他们加强中国国情、区情的教育及时事教育,引导中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帮助学生了解客观社会,提高学生观察和明辨事非的能力,增强学生作为一名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认清科学与宗教的本质区别

宗教信仰在西藏地区几乎深入到每一个人的生活之中,就中学生而言,要加强其社会主义信仰教育,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在社会主义信仰教育中,增强科学与宗教本质区别、宗教产生的根源等相关问题的教育非常重要。要在进行社会主义信仰教育过程中,给学生阐述清楚宗教产生的根源及发展的过程,从而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的信仰观。

(三)加强马克思主义“四观两论”的教育

马克思主义的“四观两论”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祖国观、文化观、宗教观、民族观及唯物论、无神论。加强马克思主义“四观两论”的教育,也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祖国、文化、宗教、民族的基本理论知识,认识宗教的实质和社会作用,认识民族的产生、发展及我国各民族相互依存,共同繁荣的关系,认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了解我国各民族灿烂文化的发展历程,从而更好地发扬社会主义文化,认识我国民族与宗教政策,培养和增强爱国情感,做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卫士。

(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是以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和历史,优秀传统文化及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建设中取得的伟大成就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时代特征教育,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二、加强社会主义信仰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加强师资队伍职业道德建设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凡希望学生去实践的,自己一定实践,凡劝诫学生不做的,自己一定不做,教师的道德素质直接影响和决定学生的思想品德,教师只有首先具备了共产主义的思想道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共产主义的一代新人”。[2]加强师资队伍思想道德建设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要自觉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自身的修养,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应有终身学习的优良习惯,不断总结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充满创新的意识,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教师要丰富自己的知识面。

其次,教师要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理想和信念。西藏的反分裂形势严峻而复杂,必须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理想和信念,不断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密切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实际,联系学生的思想状态,有的放矢的抓好教育工作。

(二)教育部门及学校应加大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训力度

在西藏地区由于受到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再学习培训严重滞后,与发达地区相互间学习交流与沟通的机会较少,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为教师学习和进修提供机会,使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理论水平得到不断的更新和提高。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应根据教学需要建立健全教师岗位责任制,形成长效的管理机制。勇于探索师资队伍的管理方式,教师岗位实行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完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把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有机结合起来,营造一个适宜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大力倡导乐于奉献、勤奋工作、善于学习的教育环境,为培养合格的师资队伍奠定基础。

三、采用多种形式的教育途径

(一)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开展实践教育活动要联系过去的历史和现在的发展,比如参观西藏博物馆历史文物珍藏品、布达拉宫、罗布林卡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喀则江孜抗英遗址;帕拉庄园;日喀则地区白朗县社会主义新农村新面貌、拉萨“七一”农场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基地。这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开展中学生社会主义信仰教育的活教材,学校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好这些教育资源。

在重视社会环境的同时,也要重视学校教育作用,学校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开展“校园卫生月”活动、“劳动最光荣”的校园义务劳动;资助贫困学生校园募捐活动、3月12日的植树节活动,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感受劳动带来的乐趣,树立学生爱劳动的观念。要求学生在寒、暑假期间,自立调查主题,进行社会调查活动,有效扩大他们接触了解社会的程度,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高认识、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各种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校园内开展文艺、体育、科技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树立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为社会主义信仰教育助一臂之力。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还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校园宣传阵地的功能,如学校广播站、校报、校刊、宣传栏等学校宣传阵地的管理和建设。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通过宣传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效地开展社会主义信仰教育。

(三)建设中学政治辅导员制度

目前,在我国各高校设立了政治辅导员制度,这为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辅导员制度是有效的,结合西藏地区中学生社会主义信仰教育的实际情况,应在西藏地区中学生中建立政治辅导员制度,加强当地中学生的社会主义信仰的教育工作。

学校在配备政治辅导员时,应从学校青年教师中选拔政治素质过硬、思想觉悟高、责任心强,并长期从事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老师担任。笔者认为在西藏中学生中建设政治辅导员制度具有两个优点:一是能配合学校和班主任加强学生的管理工作、思想工作。二是通过日常辅导员的谈心工作,可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动态、兴趣爱好,通过和学生交朋友,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社会主义信仰教育工作。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人格魅力更容易吸引学生,成为学生的榜样,有益于学生确立社会主义信仰观。

总之,加强西藏地区中学生的社会主义信仰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长期而不懈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

[1]毛阳芳.新时期师范生信仰教育问题研究 [D].江西师范大学, 2006.

[2]任苏民.教育与人生——叶圣陶教育论著选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B91

A

1673-1395(2011)06-0114-02

2011-04-26

郑雪莲(1969-),女,四川内江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研究。

责任编辑 袁丽华 E-mail:yuanlh@yangtzeu.edu.cn

猜你喜欢

西藏地区师资队伍信仰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医联体模式下全科师资队伍建设探索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论信仰
铁的信仰
西藏地区日照气候变化特征
西藏地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西藏地区大学英语教学环境分析
河南省本科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