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公选课”实施项目教学的“价值链”生成

2011-03-23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公选课职业指导价值链

张 艳



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公选课”实施项目教学的“价值链”生成

张 艳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教学部,福建 漳州 363000)

以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的课题试点研究为例,阐述高职院校通过公选课开设《职业核心能力训练》,采取“项目教学”,可以生成职业核心能力训练途径和教学方法双重“价值链”。

核心能力;公选课;项目教学;价值链

1998年,原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八项,包括已经完成能力测评标准和教学包的六项(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三项职业社会能力,自我学习、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三项职业方法能力),还有尚未完成开发的创新革新、外语应用二项能力,称为职业“八项核心能力”。[1]2009年5月,本人开始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教育专项),《职业教育中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效研究》的子课题——“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途径与教学方法的研究”。由我院职业指导教研室和高职教育研究所共6名教师,组成课题组承担试点研究。2009年9月起,在全院开设了《职业核心能力训练》系列公共选修课程,至今已有1200多名学生参与了课题的项目实践教学。两学年间,学生完成教学项目180多项,师生合作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公开出版项目成果一部,课题组成员发表教学研究论文8篇,一篇获福建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会优秀论文高职组唯一一等奖。

本文结合我院课题试点研究的实践经历,借用经济学的“价值链”理论,提出高职院校通过公选课开设《职业核心能力训练》,采取“项目教学”[2]可以生成职业核心能力训练途径和教学方法双重“价值链”,以供高职院校同行开展进一步研究。

一、《职业核心能力训练》课程选修课途径的“价值链”生成

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价值链”概念的是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1985年他在其所著的《竞争优势》一书提出的“价值链”理论:任何企业的“价值链”都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创造价值的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分布于从供应商的原材料获取到最终产品消费时的服务之间的每一个环节,这些环节相互关联并相互影响。由此,本人认为,如果借鉴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来思考,高职教育中进行职业核心能力训练的途径和方法,是否可以建立一个具有系统论、实效性的“价值链”式的教学实施框架。因此,高职院校通过“公选课”开设《职业核心能力训练》,采取“项目教学”模式运行,可以生成职业核心能力训练途径和教学方法双重“价值链”的观点由此产生,具体思想和做法分述如下。

(一)在课程方面,与《职业指导》必修课程组合成“套餐式”课程体系

与我院三年不断线的“流程式”职业指导课程组合成“套餐式”职业核心能力训练课程体系,是“价值链”理论的第一个成功运用。其课程结构的价值观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套餐式”《职业核心能力训练》选修课程体系一览表

以上我院《职业指导》课程的“流程式”设置,不仅突破了从新生入学到毕业“三年不断线”的“全程化、全员化、个性化、实训化”全国性高校就业指导难题,而且确保了学生顺利就业且职业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目标。同时,由于《职业核心能力训练》选修课的配套设置,即满足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时的不足,又进一步完善了职业指导的课程体系建设。在职业核心能力训练的课程设置这一类似企业的供应性“价值链”环节,上游“价值链”研发的活水源头得以生成。

(二)与职业指导教研室组合成“双师型”师资团队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对高职院校的特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而言,是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类似企业研发性环节的“价值链”。为确保此“价值链”对课程、教材、学生等“教育产品”产生高附加值,2008年我院成立了全国高职院校第一个专业化的职业指导教研室,开始了新型的体现高职特色的“教师”和“职业指导师”“双师型”职业指导师资专业化建设历程。至2011年已有八位专职任课教师,其中有5位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高级职业指导师认证,3位获得中级职业指导师认证,3位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职业核心能力测评师资格。职业核心能力训练共有六个模块,选修课教师主要由职业指导教研室教师担任,从而自然组合成了《职业指导》课和《职业核心能力训练》课程的“双师型”团队。2009年开课以来,到今已建设成有8位职业指导专任教师、10位企业和优秀毕业生组成的省级精品课程和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三)与就业指导网站架构成“网络化”信息手段

有专家说“信息化首先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种现代化、开放式、高效率的管理理念问题”。网络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可考虑当做企业中的物流或运输环节“价值链”,对教学效果(生产效率)的提高至关重要。职业核心能力训练是一门能力本位,项目实训为主的新课程。不仅要提供给学生大量的相关课程资源,而且教学团队的师资之间也要进行经常性的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本课程充分利用2009年获批高等教育出版社“百门精品课程资源库建设项目——大学生就业指导网站”的签约资助,专设了《职业核心能力》选修课共享教学资源栏目。将学生核心能力训练成果进行展示和交流,对能力训练的项目名称、教学评价表、项目报告等学习资源网上共享,目前网站建设在进行中。

(四)与专业课教学融合成“共享型”实训基地

职业核心能力训练课程做为选修课,需要大量的实践环境和实训条件。由于公共选修课可以更好地整合、挖掘学院已有的教师、设备、实训室、教室、合作企业资源,课程设置方便易行、课程实施可以八仙过海。因此,寻找可以与专业课教学实训基地共享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就是每个模块能力训练教学方案的一个“价值链”(类似企业生产条件)的生成的优势。例如:自我学习能力训练和与人合作能力训练模块,充分利用学院经济管理系的“经营沙盘模拟实训室”进行教学实训,先后由学生组织和参与了学院两届创业大赛,2010年推荐到福建省参加首届“挑战杯”大赛,获得了一个金奖、三个银奖、五个铜奖,并首次参加教育部学生信息咨询和就业指导中心组织的“昆山杯”大赛,有二项获得了全国高校优秀大学生创业团队200强入围奖。2011年参加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举办的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又荣获了厦门赛区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一等奖获全国50强入围资格。

(五)与专业课教学结合成“开放式”的校企合作

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训练并非只是一个选修课课堂能够解决的素质教育任务,在国家示范性建设辐射作用下,各个重点专业教学系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都贯穿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与专业课相关的职业社会能力和职业方法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不可或缺的课程标准和教学重点任务之一。因此,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职业核心能力训练,不可忽视的是要构建一个与专业课教学紧密结合,形成“开放式”的校企合作,类似企业生产性环节的“价值链”。

我院在校生从2006年近8000人,发展到如今已近15000人,虽然建立了职业指导教研室,师资依然力不从心。因此,学院领导大力度组建了百名职业指导教师团队,院“一把手”亲自挂帅,特聘了有领导班子成员在内的11位院级特聘首席职业指导师,有我院已任总经理的毕业生在内的14位企业特聘职业指导教师。各系教师按1:100配备,中级以上专业课教师为主,以企业兼职教师和辅导员为辅,2009年全院已完成了60名中级职业指导师的国家认证,2011年已完成了9位高级职业指导师的国家认证。

学院职业指导教研室和学院校企合作的百名职业指导教师相交融,以《职业指导》必修课为主,辅之以经常性、有针对性的各个专业教学系,将职业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训练融入专业课实习、实训和行动导向教学之中,便生成了主、副两条线、以日常教学为主渠道全方位的职业核心能力训练“价值链”,其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可谓“此处无声胜有声”。

二、职业核心能力训练采取“项目教学”的“价值链”生成

在国外,项目学习(Project Based Learning)PBL,也有称为“基于问题的学习”( Probleg Based Learning)。项目学习要求基于课程标准,并且以学生为中心对某个有意义的问题进行探究学习。我们在职业核心能力训练研究中,所以选择“项目教学”模式,首先是因为它可以综合、灵活、有效地运用已有的学校和地域资源,学生自主选择既感兴趣,又有能力完成的项目,自由寻找项目组成员。学生可以在做项目过程中,体验完整的职业工作过程,轻松学会与人交流、与人合作和解决问题等社会能力和职业方法能力,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一举多得。其次,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研发的“职业核心能力训练国家测评标准”是我们难得的课程标准。项目学习不是我们在常规课程学习后的作业,而是教学的主要策略之一,在项目教学过程中,能够采取行动导向的诸多教学方法,通过角色体验达到职业核心能力国家认证的各项能力点教学目标。

通过我院两年多在职业核心能力训练选修课中的项目教学实践,我们深感“项目教学”十分有利于以下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价值链”的生成。

(一)从示范性重点专业教学辐射到公共课教学

职业核心能力训练的“项目教学”,纳入高职公共选修课程计划,是行动导向教学在“后示范性建设”中,“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学方法改革,从专业教学辐射到公共课教学的全新尝试。一方面,选修课可以面向全校学生,课程可以整合不同系别、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团队资源,可以更好地满足示范性建设成果的推广需求。另一方面,公共选修课班级限选人数灵活,可以为基于职业工作过程的“实战项目”选到更具有综合性,在能力、技术、性格方面互补的课程实施团队,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性。

同时从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实行“学分制”的角度来说,可以通过“项目教学”探索,积累“项目教学”的灵活性“学分制”管理经验,为高职院校的“学分制”教学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奠定基础。

(二)从“书本式”转变复合成“实战式”学习

职业核心能力训练在公选课中的“项目教学“实施,突出“项目教学”过程的实战性和效果的应用性。

“项目教学”的项目来源不是教材,而是真实的社会需求或学生需求,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成果展示阶段,有部分成果可以直接被应用,职业教育的价值和实用性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项目教学成果可以成为扩大职业教育吸引力的一个良好途径。

(三)从“一言堂”讲授转变为“双师”团队指导

由于职业核心能力训练中的项目具有实战性、应用性,因此,项目完成中就要有企业或社会成员的参与。这类似于企业营销类的“价值链”。以下将谈到的美国项目设计评价采取“6A法则”中的“咨询性”项目设计标准,就有对学生主动选择有“成人指导”项目的基本要求。因此,项目教学的“开放性”使学生获得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习动力,为解决项目设计、项目实施、成果展示和项目评价,他们都要“不耻下问”,家长、同乡、同学、朋友、亲属,能为完成项目做指点的人多多益善。所以除了专业化的任课教师外,一定会有另外一类有名份的“师”,无职称的“师”,要通过学生的沟通、交流,或成为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人脉支撑,或成为学生学习成长的合作伙伴,成为学生获得职业核心能力的良师益友。

(四)从“一张卷”评价一改为“多元评价”

“项目教学”的项目设计是教学的第一环,有必要借鉴美国巴克教育研究所“6A法则”项目设计标准:1.真实性(Authenticity)即是否来自一个真实的问题或需要;2.严谨性(Academic Rigor),即是否针对特定的课程标准;3.应用性(Applied Learning)即是否有明确的受用对象;4.实践性(Active Exploration)即是否采用不同方法和实际行动;5.咨询性(Adult Connetions)即是否在项目实施中与成年人有联系;6.展示性(Assessment Practices)即是否以成果展览或演示报告作为学习结果等6个方面,对其项目策划进行评价及质疑,确定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实施准备。

项目成果评价可以有企业和社会认可的证明、可以推荐学生自愿参加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核心能力等级认证,或将项目成果公开发表,或者通过项目成果自评、组评、班评等多元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不言而喻,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文也提示职业教育界有必要从“价值链”理论来深入思考:如何构建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价值链”。

[1] 童山东.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教学实践探索[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24-32.

[2] 巴克教育研究所.项目学习教师指南[M].任伟,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Value-Chain Generation of Performing Item Teaching in the Public Course of Professional Core Competencies of Vocational College

ZHANG Yan

(Public Teaching Department, Z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angzhou, Fujian, 363000, China)

The paper takes experimental one of Z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o probe the double chain -value of the training way of professional core competencies and teaching method by the way of establishing the public course of professional core competencies of vocational college, adopting “the Item Teaching”.

Core Competencies;the Public Course;Item Teaching;Value-Chain

2011-05-12

本文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教育专项)《职业教育中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效研究》(课题批准号:GJA080009)之子课题《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教学方法研究》成果之一。

张艳 (1958—),女,黑龙江人,研究员,教育学士。现任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教学部主任兼高职教育研究所所长、高级职业指导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与评估、职业指导、教学模式。

G718.5

A

1673-1417(2011)02-0005-04

(责任编辑:马圳炜)

猜你喜欢

公选课职业指导价值链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医疗器械包装发展价值链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试论如何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高校音乐欣赏公选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摄影公选课与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浅谈
浅谈职业指导推动高职动漫专业学生就业的作用
高校公选课《行为经济学》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试论如何开展三层六段精细化职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