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戏剧对提升校本文化建设品位和内涵的积极影响

2011-03-20毛厌草

文教资料 2011年9期
关键词:品位校本戏剧

毛厌草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8)

校园戏剧对提升校本文化建设品位和内涵的积极影响

毛厌草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8)

校园戏剧曾经扮演着中国高校知识分子精神灯塔的角色,强调和重视校园戏剧对校本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有助于校本文化品位和内涵的建设实现质的突破和发展。

校本文化建议 校园戏剧 启示意义

校本文化作为高校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承载着提升学校内涵建设,体现学校整体形象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作为一个新兴的载体和有效的途径,校园戏剧对校本文化建设品位和内涵的提升有着独特的启示意义。

一、校本文化建设现状与思考

1.校本文化建设的层次亟需提高。

校本文化的建设层次一般分为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这三种文化建设的关系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

就目前而言,大多数高校的校本文化建设大多停留在物质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的水平上。如何将校本文化建设水平提升到精神层面是摆在高校相关管理者与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课题。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可以通过满足师生员工学习、教学、生产、生活、娱乐科研的一切物质环境来达到预期的要求。校园的制度文化建设可以通过对规范校园内的各项活动、规范师生员工的言行、完善相关的领导体制、组织机构和管理方针制度等是制度来达到建设水平预期。前两种校本文化的构建是有形的,可以通过具体的实施来达到预期的建设水平,大多数高校的校本文化建设水平都能达到物质与制度的层次,而如何建设更高层次的校本文化急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与探索。

2.校本文化有待于发掘新兴高效的建设载体。

校本文化的建设需要诸多元素组成,而要将这些元素充分体现则需要特定的载体予以实现。目前校本文化建设的载体大多属于传统意义上的范畴,主要表现在以校园建筑、教育教学设施的建设为载体体现物质文化,以校风、学风、师生价值观培养为载体体现精神文化,以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为载体体现制度文化,以管理行为和教学行为的建设为载体体现行为文化。目前高校校本文化的建设缺少新兴高效的载体,而这种新兴高效的文化建设载体非常有利于提高校本文化在学校师生中的认同感和提升校本文化建设的品位和内涵。

3.校本文化建设过于强调“特色”而忽视建设主体内涵的提升。

目前在高校校本文化的建设中,大多数高校都着力体现各自学校的校本文化建设的特色,而这种特色大多是被“冠名”的。校本文化建设的主体应该是学校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在校学生,在校本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学校的管理者对校本文化建设的主体整体素质与品位的提升缺乏具体的规划与有效途径,只有把每一位学校成员培养成有内涵有特色的文化建设的主体,校本文化才能体现出学校特有的核心竞争力的价值。

二、校园戏剧对提升校本文化建设品位和内涵的意义

1.校园戏剧丰富了校本精神文化建设的内容。

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戏剧是大学生美育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建设的目标是让人追求“美”的境界,校本文化建设的目的也是追求构造一个“美”的育人环境。作为一种校园精神文化直接的表现形式,校园戏剧应当仁不让地承担起作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主阵地与排头兵的角色。因此校园戏剧的存在与发展本身就丰富了校本精神文化的建设内容。戏剧本身的属性,造就了它在构建校本精神文化的过程中所具备无法比拟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地位。

2.校园戏剧是拓展校本精神文化建设的新载体。

目前校本精神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不多,合适的载体更是少之又少。大多数的学校通过校风、校训、学风建设及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来推动校本精神文化的建设,这种传统形式上的精神文化建设大多含有说教的成分在其中。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大多处于一种被灌输、被认同的状态,所以校本精神文化建设的实际进展不大。而戏剧本身就是一种集情感教育、主动认知与精神文化建设于一体的教育活动,通过发展校园戏剧可以有效拓展校本精神文化的建设途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突围。

3.发展校园戏剧可以有效提升校本文化建设的整体品位与内涵。

戏剧是融文学、美学、音乐、人文科学等多门学科为一体的综合的人文艺术,它所包括的人文内涵特别丰厚。校园戏剧起初是中国高校知识分子的精神灯塔,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校园戏剧振奋了高校知识分子的精神,指引了知识分子奋斗的方向,启蒙了大众的思想,引领了社会的良知。校园戏剧可以承担起教育与培养具有充沛的人文情怀、丰厚的人文科学知识、更远大的学术视野和人生追求,具有时代特质的大学生的重任。校本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人,人的品位和文化修养决定了校本文化的品位与内涵。发展校园戏剧可以使学校的每一个人都得到文化品位及修养提升的机会,同时也可以提升校本文化建设的整体品位与内涵。

三、校园戏剧对校本文化建设品位和内涵提升的途径

1.大力普及戏剧在校园中的认知度。

戏剧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认识人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角色意识与合作精神。校园戏剧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从戏剧教育对学生的育人功能看,普及校园戏剧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戏剧教育的美学课程,定期举办公开的戏剧欣赏与讲座,鼓励引导学生组织校园剧社等多种途径来达到提高校园戏剧在学校中的认知度,从而提升校园的文化品位。

2.适当从专业的角度引领校园戏剧水平的提升。

有专家提出目前的校园戏剧正处在低层次的、自娱式演出的低水平上。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对演员的形体、表情、声音、语言等表演元素均有相应的规则与要求。在这方面,专业指导的匮乏使得许多学生得不到较专业的熏陶,严重影响了校园戏剧的艺术水准。解决这种困境就需要相关的管理者从专业的视角来审视校园戏剧的发展,南京大学等高校在校园戏剧建设的水平较高,他们通过戏剧课程教育的专业化,戏剧交流的艺术化,以及戏剧指导的专家化来全面提升校园戏剧教育水平。这使得大部分的学生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素质,小部分的学生具备了较专业的戏剧素质,校园自然呈现出一种特别的文化气质与气氛。

3.通过系统工程把校园戏剧转化为戏剧校园、文化校园。

校园戏剧原本只是校园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想把校园戏剧作为校本文化建设的一支生力军和主力军,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和管理者合理谋划,把校园戏剧的发展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规划。首先,相关的上级主管部门要把校园戏剧的发展摆在一个突出的地位加以重视和引导。其次,各个高校要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结合本校的实际制定出具体的校园戏剧发展规划。最后,要定期举办有关校园戏剧的交流,这种交流既可以是艺术的交流,又可以是学术的交流。

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教育厅、省文联联合主办,各高校承办的江苏省高校戏剧展演活动就是一个将校园戏剧转化为戏剧校园、文化校园的系统工程。随着活动的深入,大批高校踊跃参与其中,这无形地推动了校园戏剧整体水平的提升,为各校校本文化的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素材和平台。

四、结语

中国的校园戏剧曾经扮演着中国高校知识分子精神灯塔的角色。本世纪初,校园戏剧的发展对解放高校知识分子的思想,引领中国话剧发展的潮流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校园戏剧一度引领了中国文化发展的主流。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到了新世纪,校园戏剧引领文化的作用一度弱化和消失。

强调和重视校园戏剧对校本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有利于重拾校园戏剧对校园文化引领的信心,有利于校本文化的品位和内涵建设实现质的突破和发展。

[1]尤建国.论校本文化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5,(35).

[2]周凌玉.困境与突围:对校园戏剧的思考[J].四川戏剧,2009.6,(43).

猜你喜欢

品位校本戏剧
有趣的戏剧课
钟情山花烂漫 品位幸福时光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金堆城钼矿床硫元素分布规律研究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戏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