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住卫生职业教育发展新契机实现临夏高等教育零突破

2011-03-19孔六霖吕建炜

卫生职业教育 2011年4期
关键词:卫生学校临夏州临夏

孔六霖,吕建炜

(临夏州卫生学校,甘肃临夏731100)

抓住卫生职业教育发展新契机实现临夏高等教育零突破

孔六霖,吕建炜

(临夏州卫生学校,甘肃临夏731100)

临夏卫生职业教育赶超发达地区,必须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争取建成与当地经济社会和卫生事业发展相适应的高等医学专科学校或高等卫生职业学院,实现临夏高等教育的零突破,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对区域卫生职业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是卫生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卫生职业教育;临夏;高等教育

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中部西南面,成立于1956年,现辖7县1市,总面积8 169平方公里,总人口198.67万人。临夏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气候明显具有大陆性、季风和山地气候特点,平均海拔2 000米,年均气温6.3℃,年均降水量537毫米,无霜期150天。森林覆盖率16.3%,耕地面积215.11万亩。

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临夏州社会经济发展取得很大成就,但是由于自然、地理、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临夏州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14个市(州)中都处于末位,而且发展差距呈不断拉大趋势。2008年,全州GDP、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总量仅占全省的1.5%~2.7%,位次居全省第12~14位。

教育不可能孤立存在于自我封闭的系统,它总是要受到所在地区同时期的经济发展的制约,所以临夏州成为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惟一没有高等教育的地区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作为贫困落后地区,临夏的教育若要赶超发达地区,必须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我们完全有可能以临夏州卫生学校的发展为先导,让卫生职业教育率先发展起来,继而带动整个地区教育的发展。

1 发展卫生职业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为了充分把握临夏州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动态,临夏州卫生学校多次开展医疗人才市场调研,对全州及目标县市卫生技术人员的数量、质量、结构、学历教育、岗位培训等需求进行了系统研究[1]。总体情况令人堪忧。

1.1 技术人员匮乏,远逊于省均水平

临夏州医疗卫生人才主要集中在县级以上医院,乡村卫生院(所)卫生人员相当匮乏。根据《甘肃省乡镇卫生院机构及编制标准》(甘编办[2006]059号),乡镇卫生院人员缺编888名,平均每所卫生院缺编7人。截止2009年底,全州现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 738名,平均每千人拥有1.9人,低于全省每千人3.13人的水平。职称结构中,副高以上60名,中级909名,初级2 538名,分别占总数的1.6%(省均5.9%)、24.3%(省均32.5%)、67.9%(省均61.6%)。职称结构显示中高级人才明显偏少,骨干人才和学科带头人缺乏,直接影响重点学科建设,致使临床科研工作严重滞后。

1.2 学历层次偏低,技术水平不高

全州乡村卫生院(所)在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892人,具有本科学历80人,专科学历262人,中专学历488人,无学历62人。本、专科学历仅占总量的38.3%,且多为后续学历。部分医务人员从未接受过继续医学教育,也未曾到高一级医疗卫生机构进修学习,对新医、新药、新技术了解甚少,导致专业不专、技术不精。

1.3 人才流失严重,发展后继乏人

全州乡村卫生院(所)中五官科、针灸、口腔、药学人才断档,从事普通内外科的卫生技术人员大多数在40~50岁之间,绝大多数为卫校中专毕业生,从长远发展看,难以承担学科带头人的重任。人才梯队没有形成,整个人才队伍呈“哑铃型”结构,人才储备几乎为零。近五年来,县以下医疗卫生单位几乎没有接受医学院校毕业生,现有的卫生技术人员因工作环境、生活待遇等因素,纷纷流向县级以上医院、甚至流向外地。

调研结果总体显示,临夏州卫生服务业及卫生相关产业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对应用型卫生技术人才有着较大的需求,对卫生技术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也有了新的要求。这对临夏州卫生学校开展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具有重要的“市场导向”价值,也为“本土型”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2 建设卫生职业教育类高校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经济保障教育,教育推动经济。贫穷成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道路上最顽强的绊脚石,这是大家的共识。但是人们往往过分强调经济的基础作用,反而忽略了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经济落后地区也可以办先进的教育,尚未脱贫的会宁、静宁作为“状元县”闻名全国,陕西省合阳县从国家级贫困县建成省级教育强县[2],甚至毗邻的甘南州也已经建成了本科层次的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此类例证不胜枚举。当前,临夏大力发展卫生职业教育事业的有利条件越来越多,高等教育的曙光渐行渐近,一所以“卫生职业教育”为核心的专科院校已经呼之欲出了。

2.1 国家政策的进一步倾斜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职业教育占据重要篇幅,按照既定目标,至2020年全国职业教育在校生将近翻一番,达到3 800万人。还强调要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完善支持职业教育发展政策,动员全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2010年5月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扩大甘肃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建设一批职业院校;要求中央财政要加大对甘肃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和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力度;加大“两州两市”的扶持力度;这些优惠条件为临夏卫生职业教育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提供了坚强的政策保障。

2.2 甘肃卫生职业教育集团的组建

作为临夏卫生职业教育的主力军,临夏州卫生学校加入集团后,可以多层次、全方位地实现飞跃性发展[3],全面提高教育教学力量,具体表现为:(1)实现地域和空间优势互补。立体交融、特色各异的地域和空间优势,将会带来连锁互动的发展新契机。通过组织校际间的活动,开阔学生视野,为学生成长提供占崭新的大环境和大课堂;(2)实现人才的优势互补。集团化的协作办学形式将为汇集名师、优化教师结构、精选骨干教师提供更多更好的机会,充分发挥人才优势;(3)调整专业结构,实现学科和专业建设上的分工,避免学校之间在学科和专业上建设的重复。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特色专业,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财尽其力。

3 建成后的临夏高等教育的社会经济效益

3.1 为当地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

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的技术、资金、管理均可引进,甚至高级科研、管理人员也可以引进。但是为数众多的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不可能大规模地引进。临夏卫生事业发展需要一大批从事基层医疗工作的应用型卫生技术人才。没有这样一批擅临床技术和经营管理的人才,即使有最好的医疗设备,也难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3.2 促进整体教育素质的提高,树立临夏新形象

临夏州内有回族、东乡族、保安族等22个民族。交通闭塞、经济落后、观念保守使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生活在相对较小的人际圈内。世界发展的趋势日益表明,接受变革,走向现代化之路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4]。少数民族学生通过接受卫生职业教育,不仅能增强卫生保健意识,全面提升就业能力,提高个人收入,而且可以开阔眼界,更新传统观念,对促进少数民族发展与进步无疑有重大意义。

3.3 发挥辐射作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可以解决农村卫生技术人员人才的匮乏现象,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证当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顺利实行;可以满足各类社会成员提高自身学历、文化层次的需求[5],使更多的“两后生”和社会青年能够根据岗位、工作的需求及个人的志向接受广泛的高中后教育和高等教育,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可以刺激内需,带动一批服务型产业,拉动当地经济。

教育是把金钥匙,职业教育是把万能金钥匙。两极分化、贫富差别、就业困难、失业问题等,它几乎可以解决所有其他教育不能解决的问题。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它可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历经40年的栉风沐雨,临夏州卫生学校已经牢固树立了为临夏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观念,并将继续艰苦奋斗、正抓实干,切实贯彻落实临夏州“依托藏区大市场,融入兰州都市经济圈”的发展战略,紧密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开拓就业市场,大力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着力构建以“卫生职业教育”为核心的高等医学专科学校或者高等卫生职业学院,进而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1]何海明,肖怀达.从临夏州卫生人员结构谈卫校发展前景[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8):29~30.

[2]陈俊旭.经济落后地区职业教育崛起的探索[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0,3:16~17.

[3]陈牛则.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构想[J].职业技术教育,2004,25(16):10~14.

[4]赵翔宇,张洁.校校联合:临夏回族自治州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调查与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5:19~21.

[5]王新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互动发展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2,6:76~77.

G40-03

A

1671-1246(2011)04-0007-02

猜你喜欢

卫生学校临夏州临夏
非遗传承视角下临夏州砖雕的传承与保护
前进中的重庆市渝东卫生学校
我爱临夏
临夏·福地
相约临夏花海中
寻觅临夏至味
临夏州走访纪实
甘肃省青少年中长跑、竞走冠军赛在临夏州成功举办
浅谈医学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创新教学方法的探究
浅谈中职卫生学校班级文化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