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阵痛

2011-02-20苏辛

中国远程教育 2011年19期
关键词:教育规划决定论阵痛

□苏辛

转型阵痛

□苏辛

《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被认为标志着中国教育进入又一个“战略转型期”。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实现教育转型,看来是个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不过,许多人似乎更愿意强调《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为“新一轮教育改革”,断言“战略转型期”必然同时又是“改革阵痛期”。的确,中国教育要真正实现转型,有太多难题有待破解,注定是场攻坚战和持久战,阵痛不可避免。各种迹象表明,远程教育的战略转型将是始终伴随阵痛的过程,其“烈度”甚至可能在相当程度上超出实际承受能力。

教育转型的阵痛其实是社会转型的阵痛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关于社会发展问题的研究,主要观点有所谓制度决定论、文化决定论和技术决定论。或者可以说,教育转型的阵痛是制度、文化、技术诸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这里还是有必要特别强调制度因素——远程教育转型的阵痛首先可能源自于制度冲突。还有远程教育与整个教育制度安排乃至社会发展进程的“耦合”问题,不妨借用日本学者青木昌彦的话:各种制度的相互作用会产生某种“意外后果”,“只有相互一致和相互支持的制度安排才是富有生命力和可维系的。否则,精心设计的制度很可能高度不稳定”。这里所说的“高度不稳定”,在转型中的表现形态可能就是阵痛。

本刊卷首曾谈到,“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在内外部发展环境都不成熟的情况下启动的。再向前追溯,都说30多年前创办的广播电视大学是“应运而生”,但中国教育乃至中国社会其实始终没有准备好接纳这样的新型大学。事实上直到今天,都还不能说开放大学建设和远程教育发展的基本问题已经得到解决,而我们又不能坐等环境完全成熟了再推进相关进程,因而还是不得不面对因为环境不成熟而必然导致的各种问题。转型意味着那些较深层次的问题将更趋尖锐,包括长期以来被有意搁置、掩盖或淡化的问题将表面化。理念的交锋,机制的碰撞,利益的博弈,文化的冲突,以及教育国际化带来的冲击等等,都使得转型期的阵痛充满“不确定性”。很可能有些老问题没解决,新问题又出现了,而无论是老问题还是新问题,显然都只能在转型过程中逐步解决。

面对转型阵痛,我们不能热衷于“宏大叙事”,最重要的还是在实践中通过创新探索破解难题的努力。转型中的失范或者失误在所难免,有必要警惕的倒是,政绩思维和技术思维如果成为主导思维可能造成的误区。这又涉及“人”的因素了,有理由更加热切地期待——或者说在转型阵痛中造就一批陶行知所说的“创造的教育家”和“开辟的教育家”。转型阵痛可能也是研究者应该首先关注的“焦点”,其中的纠结或许正意味着学术探索空间,甚至为原始思想创新提供必要的实践和理论支点。远程教育研究本身同样会经历阵痛,这也许是相关学科走向成熟的必经历程。

猜你喜欢

教育规划决定论阵痛
全国教育规划项目介绍
——核心素养与高师院校教学变革(DIA180384)
高等院校教育规划:两个不同维度的思考
《中医药法》的“产前阵痛”
对麦克卢汉“技术决定论”思想的再审视
气象影响文艺:从结构决定论到文化生产论
水利部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印发《全国水情教育规划(2015—2020年)》
《中医药法》的“产前阵痛”
对教育规划评估论证的几点认识
决定性与决定论概念的理性重建
结构与行为决定论的旷世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