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类型分层理论

2011-02-14

图书与情报 2011年1期

徐 菊

摘 要:文章对于阅读的含义、阅读的要素进行了简明的阐述,由低级到高级将阅读划分为生存型、消遣型、发展型和研究型四类,阐明四种阅读各自的特点和四种阅读类型之间的关系,并指出阅读类型划分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阅读类型 阅读要素 阅读类型层次

中图分类号: G25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1)01-0037-04

The Theory of Reading Types Layer

Xu Ju(Medical University of Jiangsu Staff, Nanjing, Jiangsu, 210029)

Abstract:The paper expounded the meaning of read and the elements of read, and read was divided from low to high into four levels:survival type, recreation type, development-oriented type and research type. The paper also pointed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ur kind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classification of read was also stated。

Key words:reading type; reading factor; layer of reading type

CLC number: G252Document code: AArticle ID: 1003-6938(2011)01-0037-04

1 阅读的含义

在我国,阅读一般被定义为:“一种从书面语言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是一系列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1 ]新华字典给阅读的定义是:“看书、报、文件等,并领会其内容。”本质上,阅读是从书面材料中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行为与过程。书面材料主要内容是文字,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

因此,阅读和文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同样悠久的历史,阅读活动是语言和文字发明后才产生的。人类将知识、经验组织成语言文字通过一定的方式记录在某种载体上,使之成为可以供人阅读的文献。在人类发明纸张以前,人们将文字雕刻在陶土、金属器皿、龟甲、泥版、竹简之上。在纸张发明之后,人们将纸张作为专用工具,用于记录文字这一知识的载体。后来人们将记录文字符号的纸张裁剪成固定大小,装订成册,成为书籍,也称图书。

图书成为文献的主要代表,阅读也常常被人们称作读书、看书。但是阅读和读书、看书并不能完全等同起来。在现代,图书的概念有了两个方面的含义:狭义的图书和广义的图书。广义的图书等同于“文献”,是指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狭义的图书,专指书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载体材料、文字符号、记录手段、发布方式的多样化使得阅读对象远远超出狭义图书所能够涵盖的范围。

2 阅读的四要素

阅读的四要素包括阅读的主体、阅读的客体、阅读的手段、阅读环境。

阅读的主体是具备阅读能力的人。人是阅读的天然且唯一的主体,然而并不是只要是人就能够阅读。具备阅读能力的人首先需要有进行阅读活动的生理基础,其次能够认识和理解语言文字,再者,阅读的主体需要具有一定知识储备和社会经验基础。不具备阅读生理基础的人比如文盲是不能够阅读的,大脑阅读功能区受损等不具备阅读生理基础的人也不能阅读。此外,阅读的主体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基础,不能阅读超出知识和经验范围以外的东西,例如不懂英文的人看不懂英文著作,幼儿园刚刚识得简单汉字的小朋友不能阅读《红楼梦》等鸿篇巨著。

阅读的客体(也叫阅读对象)是文献,也就是记录有知识的载体。现代社会处在一个信息爆炸时代,文献的类型和数量极大丰富。有不同语种符号、不同载体材质、不同载体形态、不同出版方式的文献。

阅读手段。阅读手段是和阅读客体密不可分的,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文献载体类型变得丰富,单位文献载体中所包含的信息量越来越大。文献载体从最初笨重的金石简牍转变到纸张、微缩胶片和各种数字化的存储器。因此,有的载体类型的文献必须借助一定的工具才能进行阅读,阅读的手段也逐渐丰富起来了!如,借助于缩微设备才能阅读的微缩读物;借助于电子阅读器才能阅读的电子书;借助于网络连接设备才能阅读的网络读物。

阅读的环境:阅读的环境主要包括阅读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从心理学角度,心理环境是指人脑中对人的一切活动发生影响的环境事实,即对人的心理事件发生实际影响的环境。简单说来,心理环境就是读者在阅读时的心理状态。读者对阅读材料的偏好、读者的心情、阅读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心理活动等都可以视作阅读的心理环境。读者能够获得的阅读材料的数量、种类、阅读场所、社会舆论导向、阅读交流等所构成的社会物质环境可以视为阅读的社会环境。阅读心理环境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如阅读愉悦度、阅读偏好等。阅读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读者之间的交流、社会价值观、社会舆论导向极大影响着读者对于阅读材料的诠释和意义的提取。因此,“某一个历史时期或某一段时间,或某一地理区域内出现的读者群体,具有社会共同性阅读倾向。” [2 ]。阅读的心理环境是和阅读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的。特别是社会舆论对于读者的长期价值导向,使得读者会据此来选择和解读不同的阅读材料。同时,读者也会提出独创性的见解来影响周围的人和社会。读者阅读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交互与互相影响,构成了二者的统一。

3 阅读类型研究的重要意义

自从图书馆学诞生的那天起,为了更好的发挥图书馆的功能,更好的为读者提供服务,对阅读活动的研究就没有停止过。然而,曾经的图书馆学更注重技术的研究而忽视服务的提供和图书馆意识的普及。机读目录、数字图书馆、图书馆云技术等研究热点层出不穷。然而,随着图书馆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图书馆界却惊奇的发现,读者并没有因为有更先进的技术支撑而更多的利用图书馆,读者的阅读兴趣逐年下降,到馆读者人次不增反减。图书馆界开始发现自己并不十分了解自己所服务的对象,并且开始反省自己提供的服务是否符合读者要求,以及对服务对象的忽视,对读者研究的逐渐得到重视。随着近年图书馆服务热的兴起,对于阅读行为本身的研究也逐渐得到重视。从图书馆学的角度对读者的阅读行为、阅读心理、阅读偏好、阅读类型的研究可以帮助图书馆人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服务对象,从而提供更为优质、有针对性的服务。图书馆人逐渐意识到,只有先进的技术并不能使读者更多的信赖图书馆,使用图书馆,而了解读者不断变化需求,并且适时的提供适当的服务满足这种需求才能真正的留住读者。

图书馆划分读者类型和阅读类型,实际上就是一个定位图书馆的目标读者群体和目标阅读活动的过程。每一个图书馆所能提供的资源和服务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的满足所有读者群体读者的各类阅读活动。因此,准确的定位目标读者和目标阅读活动,有助于图书馆准确的抓住自己的目标读者群体,利用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的提供更丰富优质的资源和满意的服务,这正是图书馆的价值所在。

4 阅读类型的划分

4.1 根据阅读要素的阅读类型划分

根据阅读主体进行阅读类型的划分,首先可以简单的从读者的性别、年龄、职业、专业来进行初步的划分。此外还应根据读者的阅读偏好、阅读习惯、阅读目的和动机等方面来划分。李群认为,分析读者的阅读类型,要从阅读动机和阅读目的两种层次上分析。 [3 ]只有从读者的阅读偏好、阅读习惯、阅读目标和动机方面来分析,我们才能知道让读者选择不同读物和支持其阅读的长期动力是什么、什么样的读物最能够吸引和满足读者的需求。

根据阅读客体进行阅读类型的划分,也有多种标准。如按照读物的学科属性来进行划分,按照阅读材料的载体属性来进行划分,按照阅读材料的出版类型来划分,还可以按照阅读材料所使用的语言符号进行区分。因此,现代社会,有专业性阅读与非专业性阅读之分,有读书、看报之别,也有日常性阅读和专题性阅读之分,有母语阅读与外文阅读之分,甚至还有“读图”和“读文”的区分。

根据阅读手段进行阅读类型的划分,主要是根据阅读所需要借助的工具来进行划分的,如传统阅读与数字化阅读(也称电子阅读)、网络阅读等。由于不同阅读手段所承载的文献数量、深度、篇幅等的区别,“深阅读”、“浅阅读”、“微阅读”等阅读新方式层出不穷,并逐渐成为新的重要阅读形式,为社会所关注。手机小说通常和“浅阅读”联系在一起;纸质专著阅读常被认为“深阅读”;微博的出现,使得“微阅读”成为一种新阅读现象。

根据阅读环境进行阅读类型的划分,主要是从读者主观阅读心理环境和客观社会阅读环境的角度来进行划分的。还有学者根据读者的主观意愿和阅读时的心理状态将读者分为苦大仇深型和欢喜型两种。苦大仇深型读者,主要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状态,追求科学知识自身带来的优裕和好处。一旦达到目的,对于知识本身的挚爱就渐渐蒸发,代之以更敏捷的优化生存状态的努力。欢喜型读者则是真诚的出于对知识的热爱而进行阅读。

4.2 现有的阅读类型划分

国内外对于阅读类型有多种看法。有学者认为,分析读者的阅读类型,要从阅读动机和阅读目的两种层次上分析。现在一般按照阅读目的分为学习型、情报型、研究型、闲暇型四类。[4 ]也有学者把阅读分为社会型阅读需求、专业型阅读需求、研究型阅读需求、业余型阅读需求。[5 ]有学者将读者划分为四类:专业型读者、兴趣休闲型读者、消遣娱乐型读者、随便翻阅型读者。[6 ]傅金祥将阅读分为:认识型阅读、鉴赏性阅读、消遣娱乐性阅读、研究评价性阅读。[7 ]

以上观点都是学者们从图书馆学服务用户的角度,研究不同类型阅读主体的阅读偏好,读者的阅读心理,区分不同类型的读者对不同类型阅读材料的需求,以期图书馆能够准确锁定目标读者群体,提供能够满足该群体读者需求的阅读材料。各种阅读分类理论均是以阅读目的或者阅读需求为分类依据,根据读者阅读目的的不同或者需求类型的不同来区分阅读类别,这几种分类法有着本质上的共同点。然而由于各种见解在侧重点上又有所区别,因此,几种观点又有所差异。

5 阅读类型分层理论

5.1 阅读类型的四个层次

心理学中动机是指由特定需要引起的,欲满足某种需要的特殊心理状态和意愿。阅读活动也是人的各种活动之一,因此,阅读也是有其特殊的动机。如果以读者阅读的动机为切入视角,我们可以将阅读按照由低到高分为以下四个基本层次:生存型、消遣型、发展型、研究型。这种分类方法的理论基础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高到低。它们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在高层次的需要充分出现之前,低层次的需要必须得到适当的满足。阅读作为人类各种需要的一种,笔者认为阅读也有层次之分,在高层次的阅读需要充分出现之前,低层次的阅读需要也必须得到适当的满足。

生存型阅读是指读者直接地为了使自己的生活能够继续以及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而进行的阅读,也有为了解决生活、工作中实际存在的困难而进行的阅读活动。生存型阅读是非常必要和有益的,是每个人在文明社会中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活动,是一种人们为了学习基本的生存技能和获得必要的生存条件而必须进行的学习活动。如为了考试而进行阅读;阅读购买的产品使用说明书学习使用该产品的阅读活动。

消遣型阅读是不以生存、发展和提升个人修养和素质为目的,而是为了娱乐身心、放松心情为目的的阅读活动。消遣型阅读“主要是指寻求趣味的休闲性阅读。” [8 ]如部分人阅读小说、娱乐刊物都是为了消遣。消遣型阅读也是一种人类必要而有益的阅读活动。从古至今,人们通过阅读轻松愉快的读物来愉悦自己、消磨时光的行为一直没有停止过。人们可以通过阅读这类读物来获得情感上的认同、心灵的放松,纾解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有益于人们在短暂的放松后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同时,消遣型阅读也能够带来美的体验,教会读者如何写作。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消遣型阅读活动不能超过一定的度,否则容易挤占其他阅读时间而表现得 “不思进取”。因此长期以来,消遣型阅读活动经常被人们所看低。

发展型阅读也可以称为拓展型阅读,是不直接以提高生活质量和解决眼前的困难为目的,而为了提高个人修养与素质,学习新知识,培养解决未来困难的能力而进行的阅读活动。主要是读者为了提高个人素质而进行的与目前生活工作没有直接必然联系的阅读活动。发展型阅读活动和学习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很多情况下,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眼前的生存难题,如学生阅读各种可以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课外书籍。发展型阅读和生存型阅读之间界限比较模糊,有时候同样的阅读活动,既可以看做是生存型的,也可以看做是发展型。

研究型阅读是以解决个人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扰社会的难题而进行的系统性阅读活动。“其意图在于吸收、消化他人成果、思想观点和做出超越原文的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做出自己的创造。” [9 ]研究型阅读具有最高的创造性,是社会进步的源泉。学者在开展课题研究前,通常会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课题查新,了解研究动态,在广泛查阅资料了解其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看法实际上就是研究型阅读。

5.2 四种阅读类型的内在关联

首先,在主观上,有主动阅读和被动阅读之分。生存型阅读和发展型阅读主观上来说是被动的,迫于社会生存的压力而进行的阅读,带有一定的功利性目的。而消遣型阅读和创造型阅读主观上通常是主动的,非功利性质。

其次,四类阅读之间的界限并不是非常明确,同一读者的同一阅读活动可能既是生存型阅读,也是研究型阅读,具有多重属性。同样的阅读活动,由不同身份的人进行,带有不同的目的,那么也可能是两种不同类型的阅读活动。如,同样是阅读一份服饰杂志,服装设计师很可能是为了了解当季的流行趋势从而为自己的服装设计工作找到灵感,可以看做是生存型阅读;而普通消费者则是为了打发时间并为今后购买服装做参考,属于消遣型阅读。

第三,虽然对生存型、消遣型、发展型、研究型阅读四种类型是按照由低到高进行层次划分的,但是,并不能由此认为研究型比发展型、发展型比消遣型、消遣型比生存型更为高尚。在人类阅读需求的金字塔上,生存型比消遣型、消遣型比发展型、发展型比研究型的阅读需求来得更为迫切,覆盖面也更为广泛而已。

5.3 四种阅读类型对于图书馆的意义

我国图书馆体系主要由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研院所图书馆、企事业单位图书馆和私立图书馆构成。由于各级各类图书馆各具特色,且所承担的职能各不相同,作为图书馆,应当根据本馆所处层次地位、承担的基本职能和社会对于图书馆的基本定位来确定图书馆应当重点满足哪一层次的阅读需求。

我国的公共图书馆是由“国家图书馆——省级图书馆——市级图书馆——县级图书馆——县级以下社区及乡镇图书馆”组成的公共图书馆体系。国家图书馆和省级图书馆属于大型公共图书馆,主要承担:文献收藏和保护的职责;提供文献信息及参考咨询服务;开展图书馆学理论与图书馆事业发展研究;指导下级图书馆业务工作;履行有关文化交流职能。以满足发展型和研究型阅读需要为主。市县级及以下基层公共图书馆主要承担向公众提供,以满足群众的生存型、消遣型阅读需求为主,兼顾发展型阅读需求。

高校图书馆和科研院所图书馆则主要是为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教学科研活动服务,提供满足本单位成员所需的各种信息资源和服务。因此,高校和科研院所图书馆主要以满足发展型和研究型阅读需求为主。

企事业单位图书馆主要是为本单位生产活动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主要以搜集本行业相关的各种信息资料并提供情报服务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提供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所需要的各种资料,以满足企业成员的生存型和研究型阅读为主。同时,企事业单位也应当适当考虑到职工的业余生活,为其提供一定的消遣性阅读材料,使其工作娱乐兼顾,生活张弛有度。

参考文献:

[1]孙素英.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特点研究[J].语文建设,2009,(12).

[2][5]汤松梅.读者阅读需求类型初探[J].长春大学学报,2007,17(3).

[3][4]李群.读者的阅读类型和读者阅读统计的分析[J].重庆图情通讯,2002,(9).

[6]国金荣.研究读者类型 全方位为读者服务[J].鸡西大学学报,2009,(1).

[7][8][9]傅金祥.阅读能力及阅读类型浅析[J].阅读与写作,2006,(3).

作者简介:徐菊,女,江苏建康职业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