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丹公投加剧油企争锋

2011-02-14吕荣洁

中国石油石化 2011年4期
关键词:苏丹石油

■文/本刊记者 吕荣洁

新年伊始,非洲大陆面积最大的国家—苏丹就迎来了一场针对南部是否独立的公投。

390多万有效选民的公投结果显示,1.17%支持国家统一,对决98.83%支持南部地区从苏丹分离,无异于以卵击石。苏丹一分为二终成定局。在经过长达50年时断时续的内战后,南苏丹将于7月9日宣布独立。

公投结果得到接受意味着在6个月的过渡期内苏丹南北方要围绕若干问题展开艰难的谈判。这些棘手的问题不仅包括双方边境的确切位置,还包括如何分配石油收入和债务。“这一切都有可能在某种形式上涉及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非洲研究室主任贺文萍表示。

未来局势平稳

据公投委员会和国际观察员的观察,为期一周的公投总体上是在和平、透明和民主的气氛下进行的。现在“苏丹子宫内孕育出的婴儿”南苏丹正处于具有主权国家的过渡期,但是其未来的局势仍然牵动着人们的心。

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海外投资环境研究专家吴谋远对《中国石油石化》表示:“总体来讲,现在的局势还是比较平稳的。之前南北方政府都做了很多工作,独立的结果也如大家所预期的那样,得到了北方政府的尊重。不管是政府还是民众,并没有出现很反常的现象。相信过渡期结束后,南北方都会继续本着互利双赢的原则积极开展合作。”

在所有决定南苏丹独立公投之后的可能走向的诸因素中,吴谋远认为:“影响平稳过渡的关键因素是双方对于核心利益的分配问题,特别是资源、债务、石油收入等。对此,双方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

根据目前的勘探开发情况看,苏丹南部石油产量占全国70%~80%,南部自治政府98%财政收入来自石油。不过,石油出口基础设施基本在北方。南部必须穿越北部的输油管道才能出口原油;没有来自南方的原油,北部输油管道只是摆设。可见,南北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无法“独吞”全部石油收益。

有专家表示,这种另类的相互依存关系将迫使双方寻求合作,起码在短期内不会因为石油再次兵戈相向。现在,南方为减少对北方石油技术、开采、出口渠道等方面的依赖,正与西方一些石油大公司进行接触和谈判,为今后独自支配石油生产奠定基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北非问题研究员廖百智评价说:“虽然南方也想搞一个上下游一体的石油工业体系,但在未来3~5年之内,南方还要依靠通过北方的石油管道出口石油,利用北方的炼油厂炼油和获取成品油,南方对北方的依赖程度还会继续维持下去。”另外,据廖百智介绍,南苏丹独立对北方炼厂的影响很大。之前,北方炼厂正在进行二期扩建,而扩建的石油源主要来自于南方。就目前了解的情况看,现有的扩建已经停止,正在等待南北方谈判的后续发展落实油源。

多重影响

苏丹南北分界带恰好是苏丹的富油带,油田归属及石油收入分配将成为南北谈判的关键议题。如何在南北苏丹之间分割苏丹石油产业?这一挑战无异于分离一对连体婴儿,既艰难又充满风险。

苏丹的石油产业完全依赖外资。中国石油公司与苏丹在重大石油项目上开展紧密合作,作为作业者和大股东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10多年的苦心经营,中国已在苏丹建立了集原油勘探开发、输油管线、炼油、石化等于一体的海外最大、最完整的石油产业链。中国大约6%的石油进口来自苏丹,与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数量相当。专家表示,苏丹的分裂是中国政府积极获取海外资源这一努力面临的最大外交考验之一。贺文萍对《中国石油石化》记者说:“公投的和平结束并不意味着问题的全部解决,而是新一轮问题的开始。”

苏丹南部独立后,之前签订的石油协议、合同“有可能进行重新评估”。廖百智认为,重新评估利益的分成,使得项目实施时间要往后拖延,可能会使中国石油公司遭受损失。

曾被列为“世界上最不稳定的国家”的苏丹战乱频仍,主要与石油资源有关。目前苏丹有21个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约116亿桶,天然气储量为300亿立方米。这些资源主要集中在苏丹南部,故各方势力暗中插手苏丹内战,以图分得一杯羹。因石油等问题,之后可能还会引发一系列冲突,所以南苏丹要真正独立、安定发展并非易事。吴谋远说:“南方部落比较多,政府对部落的管控能力不是太强,这是中国公司应该重点注意的。”

目前西方国家对苏丹的制裁,客观上给中国石油公司进入苏丹石油领域提供了机会。“在没有竞争者的前提下,取得了优势。”贺文萍说,“苏丹南部一旦独立,将向国际社会敞开合作大门,之后这种局面就不复存在了。”中国石油公司在苏丹南部不再是唯一作业者,将面临来自摩拳擦掌的西方石油公司的正面竞争。再加上南部苏丹的合作环境尚未确定,可能会面临更加国际化的竞争局面和地区化的社会环境。“中国石油公司的发展空间将受到影响。”廖百智不无担忧地说。

尤其是南苏丹独立后,美国许诺会提供援助。“美国完全可以用援助的手法换取石油合同的利益,使中国企业进入一个不处于优势的竞争状态。”贺文萍猜测。

互利共赢

南苏丹的石油不论通过哪一个出海口出口,最重要的买家之一仍然是中国。

面对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和保证石油供应不中断,中国石油企业应有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准备。

苏丹南部独立后,南北苏丹就是两个国家,和他们打交道,会出现新问题,需要“平衡发展关系”。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和北方的关系更密切,现在也加强了和南方的关系。贺文萍说:“我们和双方发展关系的前提是这两国之间的关系也要好,才能维护双方的和平与稳定。”

作为中国在苏丹的石油企业,贺文萍认为它们要密切观察局势的发展,了解同行动态,了解当地政府在油气开发方面的政策等,做到知己知彼。“从政治层面和社会层面,我们都要展示一个负责任公司的形象。互利双赢,这是中国石油企业始终在海外发展的基本原则。”吴谋远补充说。

不管苏丹南北双方以什么样的方式解决边界问题、阿布耶伊地区归属问题和石油收益分配等问题,中国石油企业要在当地进一步发展,廖百智认为,应本着互利双赢的原则跟当地政府和社会搞好关系。

南苏丹百废待兴。贺文萍说,中国凭借对苏丹的熟悉和工程造价低、效率高、对苏丹油气情况的熟悉等竞争优势,可以与南部开展良好的合作,在做精业务的同时继续保持“授人以渔”将是上策。中国在南苏丹石油企业队伍的本土化为他们培养了一批人才,这也是他们一笔巨大的财富。另外,也要开展公共外交。

也有专家提醒,如果仅与政府打交道,不及时向外界披露可信的石油收益情况,将会损害中国石油公司的形象和竞争力。作为负责任的国际石油公司,中国石油公司需和国际社会相互配合,适应国际通用规则,所有的运作和数据都应经得起第三方的严格监督问责

猜你喜欢

苏丹石油
石油石化展会
奇妙的石油
再见,苏丹
苏丹总统被推翻惊世界
“苏丹”之死
石油:石油是否在走向政治化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石油PK太阳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