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海油履新油品贸易

2011-02-14

中国石油石化 2011年4期
关键词:中海油成品油进出口

■文/本刊记者 吴 清

中海油首次介入国际成品油贸易,乃是其销售业务在多年发展基础上的一个正常商业行为。此举在给中海油贸易业务带来双重保障的同时,也将为行业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中海油贸易触角伸向海外了。对于近几年在国际市场上频频出手、在国际资本市场上长袖善舞的中海油来说,这似乎并不是一条大消息。但此次和以往不同,这是中海油首次介入国际成品油贸易。

中国海油总公司日前宣布,由该公司旗下的中海石油化工进出口有限公司从韩国进口的2.7万吨柴油已顺利投放华东市场。

2.7万吨算多吗?还真不多。但这次进口柴油是中海油通过国际贸易规则直接采购的第一船成品油,也是中海油首次开展成品油进出口贸易的有益尝试,意味着这家中国的第三大石油公司终于也追随中石油、中石化加入国际成品油贸易之列。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几年来中海油在下游销售多年积淀后的顺势举措,此举也将给行业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顺势而为

蓄势已久,一朝而发?抑或有更多更深层的用意?

与外界颇多猜测不同,中海油相关人士对记者的答复是,这是一种正常的商业行为,当时国内柴油市场供应紧张,就从韩国进口了一些,一为平抑国内需求,二是能从中赚到差价。

这个答案得到了易贸资讯资深分析师廖凯舜的认同。他分析道:“2010年12月份,国内柴油市场供应紧张,华东地区柴油价格高时可达8000多元/吨,因此即使扣除进口关税等各项费用与支出后,估计中海油每吨也能获利两三百元。”

中海油在华东地区的加油站并不多,中海油这次进口的2.7万吨柴油主要还是进入批发市场转卖给下级经销商,更多地是进入了中石化、中石油的加油站,所以贸易赚差价的说法是符合情理的。

据上述中海油内部人士介绍,中海石油化工进出口有限公司早在2001年就注册了,是随着总公司迅速发展海外事业,向下游业务拓展应运而生的,主要从事原油、成品油、燃料油、化工品和物资装备的自营和代理贸易业务。进出口贸易将是中海油推进上下游一体化战略、建设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的重要一步。

而在中海油首次介入成品油贸易的背后,是中海油这些年在下游销售领域的稳步发展。事实上,中海油下游销售业务的拓展一直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从首获成品油销售资格到建立首个大炼厂,再到现在正式介入国际成品油贸易,虽然距离中石油、中石化两位老大哥的差距还不小,但好在一直在不停地稳步推进。因此与其说是一个正常商业行为,不如说是中海油在下游销售领域多年积淀的顺势而为。

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中海油是介入国际成品油贸易的第五家国有企业。之前在国内在进行国际成品油贸易的企业除了大家所熟知的中联油、中联化外,还有中化国际、珠海振戎两家也在开展国际成品油贸易,这次中海油介入国际成品油贸易可以算是“老五”。

事实上,2.7万吨柴油投入每年几千万吨消费量的华东市场,并不能激起太大的波澜。不过,2.7万吨柴油来的时机和地点颇有点耐人寻味。2010年12月,正是国内市场柴油紧缺,“柴油荒”愈演愈烈的时候,传统柴油消费重地的华东地区更是对柴油翘首以盼。中海油在华东地区没有自己的大炼厂,这时候从韩国进口的2.7万吨柴油投放华东市场无疑是“雪中送炭”。这2.7万吨柴油通过中间批发商卖给几大公司的加油站,确实如中海油所说,为平抑当地柴油价格、缓解柴油荒起到了积极作用。

“除了企业的正常商业行为外,作为国有石油企业,我们也希望能尽到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中海油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面对国内“柴油荒”,中石油、中石化都在积极保障市场供应。相对于二者而言,中海油进入成品油市场的时间相对较短,且其主力炼厂又在惠州。业内人士认为,中海油通过进口柴油来应对“柴油荒”,尽管量不大,却是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表现,可以彰显其作为第三大国家石油公司负责任的社会形象。“而要想在下游销售市场获得一定市场份额,并取得进一步发展,承担相应责任是基础。”广东油气行业协会油品部部长姚达明说。

增加双保险

出口消化过剩产能,进口重在赚差价。这是国内成品油这几年进出口表现出来的一个特定现象,其最终目的都是使国内成品油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阿格斯公司高级分析师高华认为,中海油如今介入国际成品油贸易,就相当于多了国际这个市场,可以更好地利用国外资源和市场。一方面国内市场供应紧张,价格高于国际成品油价格时就可以进口保供:另一方面,当国内产能过剩、市场饱和的时候,就可以部分出口,开展国际成品油贸易,就相当于多了一道保障,一种平衡手段。

“中海油成立了专业公司来负责国际成品油的贸易工作,这样一来,就建立了从上游石油开采到下游销售再到国际成品油贸易的全产业链,自己掌控成品油的进出口,上下游一体化的优势会更加凸显,为后期中海油在成品油领域做大做强奠定了基础。”高华说。

国内现在有两种现实情况,促使“成品油进出口”这种平衡手段成为中海油经常性行为。

首先,这几年国内几大石油公司都在加紧中下游炼化产能的扩张布局,在可预期的时间内,炼油产能较快增长的态势还会持续。就中海油来说,其惠州炼油项目仍在扩建,在原有1200万吨的基础上“十二五”期间至少新增1000万吨产能,此外还有规划中的宁波大榭、山东各1000万吨炼油产能,未来产能过剩的压力加大,就意味着必要时通过出口消化过剩产能、平衡国内供需会成为常态。

其次,目前国内石油期货市场和成品油调节机制还不完善,市场投机气氛浓,成品油市场大起大落现象频现,阶段性供应过剩和不足会交替上演,中海油也需要进出口贸易这一“平衡器”。

基于上述考虑,可以预见未来中海油还会更多地介入国际成品油贸易。金银岛分析师表示,这几年中海油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资金技术雄厚,只要用心去做,开展国际成品油贸易对于擅长资本运作、在国际能源市场上长袖善舞的中海油来说,难度并不大。

众多业内人士认为,中海油介入国际成品油贸易在给自己加上双重保险的同时,对成品油市场也是个好消息。中海油介入国际成品油贸易后,相当于为平衡国内成品油市场供需增添了新的砝码。而且多了中海油这样一支新生力量,有利于市场充分竞争,对终端消费市场也是一大利好

猜你喜欢

中海油成品油进出口
今年上半年我国化肥进出口双双下降
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前两个月我国化肥进出口量均减少
成品油管道运行优化的研究进展
进出口经理人
《进出口经理人》征订
石油成品油销售业务发展的一些思考
力控华康中海油透平数据远传项目
中海油的深海之殇
成品油市场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