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2011-02-11刘福水

中国民间疗法 2011年8期
关键词:肝阳阳上亢津液

刘福水

(江西中医学院,南昌 330004)

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中95%以上的患者病因不明,称为原发性高血压;约不足5%的患者可以找到明确而独立的病因,称为“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除了本身血压增高相关症状外,长期高血压还可以影响心、脑、肾的功能,最终可导致这些器官功能衰竭,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血压”属中医学“眩晕”、“头痛”范畴。笔者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体会对高血压病的中医病因病机探析如下。

肝阳上亢是高血压病的主要发病机理

1.肝阳的生理概念及肝的生理特征。肝阳在生理上指肝的功能活动,与肝阴相对而言。肝有两个生理特征:①肝主升发。在生理上指肝脏的功能畅达,就像春天的树木一样,蓬勃上升,充满生机。清代费伯雄在《医方论◦逍遥散》中云:“五脏惟肝最刚,而又于令为春,于行为木,具发生长养之机。”②肝体阴而用阳。即指肝脏的实体是储藏血液的,血为物质属阴,而肝脏的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往往偏于动的、热的、亢盛的、向上的,属阳。肝主藏血,为风木之脏,体阴用阳,主动主升,全赖肾水以涵之,营血以濡之,肺金清肃之令以平之,脾土生化气血以培之,才能遂其条达疏泄之性。

2.肝阳上亢的病理机制。肝阳上亢是肝阴肝阳失去平衡协调,肝阳相对偏盛,浮动上亢,临床以眩晕、头目胀痛、面红目赤为主要表现。肝阴与肝阳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对立统一,保持相对平衡的协调稳定状态,从而维持肝的正常生理功能。若情志不遂,肝郁化火,火伤肝阴,或房劳过度损伤肝肾之阴,或热病耗伤肝阴,皆可导致肝阴不足,不能与肝阳保持相对平衡,肝阳相对偏盛而浮动上亢,出现肝阳上亢证。阴虚阳亢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反映了高血压病的病理基础。《素问◦至真要大论》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记载。肝肾阴虚,阴不制阳,导致肝阳上亢是高血压病病理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阶段。

痰浊、血瘀、水湿等病理产物是高血压病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病因

“痰”既是一种病理产物,又是一种致病因素。痰是肺脾肾气化失常,津液凝结,质地稠厚,停聚于脏腑、经络、组织之间而形成的病证。如饮食不节,过食膏粱厚味,体力活动减少,损伤脾胃,或素体脾虚,运化失健,痰湿内生;或长期精神紧张或抑郁,肝气郁结,郁久化火;或素体阳盛,肝阳偏亢,疏泄太过,灼液炼津为痰;或虚火内炽,煎熬津液,津从浊化,日久阻络壅脉,而致痰阻脉络。

瘀血是指血行不畅,壅遏于经脉之内,或离经之血不能及时排出和消散,停留于体内造成的病变。其病因病机有“内结为血瘀”,“离经之血为血瘀”,“久病入络为血瘀”,“污秽之血为血瘀”等。从血瘀论治高血压病(眩晕)古代医籍多有论述。虞抟倡“血瘀致眩”观点。《医宗金鉴》曰:“瘀血停滞……神迷眩晕,非纯用破血行血之剂,不能攻逐荡平也。”唐容川认为瘀血攻心的眩晕证宜“急降其血,以保其心,用归芎失笑散加琥珀、朱砂、麝香治之;或用归芎汤调血竭、乳香末亦佳”。由此可见,前人对血瘀所致本病已有一定认识。

痰浊、瘀血虽是不同的病理产物,但具有同源性,人体津血同源,痰瘀相关,痰滞则阻碍血行,可致血瘀;血瘀则水湿停滞,可聚为痰,故二者互为因果,相互转化。痰阻则血难行,血瘀则痰难化,痰滞日久必致血瘀,血瘀内阻,久必生痰。《灵枢◦痈疽》中说:“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在病理上也体现了痰饮和瘀血的相关性,如《灵枢◦百病始生》说:“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成矣”。《诸病源候论◦诸痰候》指出:“诸痰者,此由血脉壅塞,饮水结聚而不消散,故成痰也。”元代朱丹溪首次提出:“痰挟瘀血,遂成窠囊。”并极力倡导痰瘀同病,需痰瘀同治才能取效。叶天士创造了久病入络学说,将众多疑难、幽深、久耽之疾称为络病。《临证指南医案》云:“宿病,病必在络,痰因血滞,气阻血瘀,诸脉逆乱”,说明久病入络,须考虑痰瘀互阻之证。唐容川《血证论》:“血瘀既久,亦能化痰水。”有是言之,因虚而成痰浊瘀血者,无疑以虚损为主;因邪实而蕴痰积瘀者,当责之于实。虚实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即令因虚而生痰瘀,然当痰瘀较重时,亦转为实证,或虚实相兼,是以诊疗之中,必注重邪实(痰、瘀),再议其余。

水湿的形成则主责于脾肾。脾主运化水谷,肾为水脏,主津液,津液赖肾阳的蒸化而清升浊降,脾肾阳虚,蒸腾气化功能失常,导致水饮内生,上蒙清窍,发为眩晕。此外,长期安逸不劳,恣食肥甘,脾失健运,造成清阳之气耗伤,水不化气,反为痰饮之邪,上扰清阳之府,眩晕因之而生。“血不利则为水”是仲景在《金匮要略◦水气病篇》提出的重要论点之一,它不仅从水与血的关系出发阐释了水肿形成的机制,更重要的是为活血利水法治疗瘀血及水肿病的可行性、必要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指导和规范着临床组方配伍。《血证论◦瘀血》云:“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水。”而痰水同源,皆为水液气化或输布异常所致的病理产物,系有形之邪。痰水一旦形成,不仅影响气机的升降出入,亦可反过来痹阻经脉,加重瘀血,使病胶结难解。

综上所述,肝阳上亢是高血压病的主要发病机理,痰浊、血瘀、水湿等病理产物是高血压病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病因。临床上,笔者针对高血压病的主要病因病机以平肝降浊、活血利水之法治疗高血压病,方用“稳压方”(组成有珍珠母、夏枯草、川牛膝、茯苓、泽兰、益母草、车前子、冬瓜皮、丹参、山楂、竹茹等),屡获显效(详细报道见《平肝降浊、活血利水法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观察》[1])。

[1]吴翔,刘福水,吕学富.平肝降浊、活血利水法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观察.中医药通报,2006,5(6):55-57.

猜你喜欢

肝阳阳上亢津液
基于“肝阳虚”浅析肝癌发病机制※
《伤寒杂病论》“阳气”实质探析
针刺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对高血压头痛(肝阳上亢证)的治疗效果观察
肝火旺和肝阳上亢,你会区分吗
补津液不等于多喝水
浅谈从气血津液理论辨治干燥综合征
嚼服枸杞子缓解口干
春季养肝发怒别超三分钟
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外治方法探讨
天麻钩藤饮加减合复方羊角颗粒治疗肝阳上亢型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