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护理人员在护理行为中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2011-02-11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23期
关键词:法律意识护士护理人员

王 琴

(江苏省江都市邵伯中心卫生院,江苏 江都 225261)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国家法律、法制的健全,应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已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们在就医过程中应用法律来衡量医疗护理行为和后果的意识也在不断的加强[1]。护理工作作为一种特殊职业,不但要求护理人员具有很高的专业素质,同时也必须有很高的职业道德,而职业道德的实现必须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保证[2]。然而,目前医务人员中普遍存在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特别是缺乏与医疗有关的法律知识。因此,增强临床护士法律意识很有必要[3]。加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及举证责任倒置的实施,给护理人员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的法律意识有待增强[4]。作者观察了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过程的的法律意识现状,探讨了护理人员在护理行为中加强法律意识的重要性,现报道如下。

1 护理人员在护理行为中缺乏法律意识的现状

1.1 临床护理中法律意识淡漠

部分护理人员因为缺乏对护理学所具有的独立性和主动性的认识,认为在患者的诊治过程中,临床医师承担法律责任,护理人员只是按照医嘱执行而以,只要不发错药、不挂错水、不打错针就行。缺乏对护理工作中“不作为”或“乱作为”造成的严重后果的清醒认识,缺乏对护理工作不规范所要承担的疏忽大意或渎职的法律责任的认识。

1.2 对护理文书的法律意识不足

临床护理文件是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文字记录,它真实的反映了患者病情的变化及实施相关护理行为的过程。患者的病历资料是具有法律效应的重要文件,临床护理文件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原始性和法律性的特征。其包括体温单、医嘱单、危重护理记录单等。部分护理人员不能认真、仔细、客观的书写护理文件,不能做到护理文件与其他医疗文件的同步性。当出现医疗纠纷时,因护理文件的不完备,造成证据不足而败诉的情况发生。

1.3 缺乏保护患者权益的法律意识

患者具有隐私权及病情知情权,部分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接触及基础护理过程中,了解到患者的隐私,但不能遵守保护患者隐私权的原则,泄露甚至宣扬患者的隐私,侵犯了患者隐私权,造成医疗纠纷;部分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知情权缺乏认识,不能准确、客观的描述病情,缺乏对病情发展的预见性,当病情一旦迅速变化,患者及其家属因难以接受而出现医疗纠纷。

2 加强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法律意识的措施

2.1 定期加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培训

应转变旧的护理管理观念,将法律知识教育纳入到护理人员继续教育范畴并定期考察,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法律知识教育,在护理专业讲座中增加法律知识讲座。通过对护理人员反复法律知识讲座及护理工作责任心的强调,令他们了解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加强自我约束。

2.2 加强护理文书书写质量的管理

向护理人员强调护理文书,特别是危重护理记录具有十分重要的法律意义,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危重护理记录不仅是医患双方举证的法律依据,也是检查和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文字资料,更是患者接受治疗、护理的法律证据。

2.3 强化患者权益保护意识并做好护患沟通

护理人员在制定护理计划或进行临床护理时,应树立患者利益为重的观念,尊重患者的各项合法权益;严格按照各项诊疗常规操作,规范护理过程中自己的言行,对护理行为中可能出现的法律后果具有预见性,切实保障患者的各项合法权益。护理过程中本着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宗旨,在需要暴露患者隐私的护理操作时,注意遮挡,对患者及其家属讲述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可能的并发症、注意事项,消除其在护理过程中的抵触情绪,以取得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支持与理解,配合各项护理行为顺利施行。

3 法律意识在护理行为中的重要性

在日常的护理活动中,由于护理行为具有一定的侵袭性和危害性,行为者的失误极易导致患者健康受到损害,运用法律指导和控制护士的行为就可使护士明确的预见自己的行为是否合法及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法律效果,从而促使用法律控制转化为理智的自我调节,使护士自觉地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保证护理行为的规范化、法律化[5]。

3.1 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护理基础教育中,中专教育法学课程设置只占全部学时的2.91%,主要讲授法律基础知识,没有与职业有关的法律知识培训内容[6]。曲静波等[7]对三甲医院护士法律意识现状分析后发现,大部分护士法律意识程度为“一般”和“较好”,但“较好”少于“一般”,三甲医院护士的临床法律意识仍有待提高。同时护龄、职称与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呈正相关,说明随着工作年限及职称的增加,法律意识越强,能够自觉地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但年轻护士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对相关的法律法规没有形成深刻的概念。

3.2 加强护理文书书写质量的重要性

规范的护理文书能够真实、客观的反映对患者施行护理行为的全过程,是评价其临床护理效果的客观依据。王亚芹认为[8],若发生医疗纠纷,详实的护理记录常常是支持医院、医生、护士的关键证据;倘若不做好记录,即使医生、护士没有过错,但无确凿的证据为自己辩解,也可能导致败诉,造成记录者本人或医院不应有的损失。

3.3 尊重患者合法权益并加强护患沟通的重要性

从法律角度讲,患者在医院所接受的主要治疗必须在患者或其家属全面了解情况、经过自身的判断、自愿表示同意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患者有权了解自己的病情、医疗方案和医疗风险,医护人员应保证能够让患者及其家属听懂的情况下,告知可能出现的意外及并发症等不良后果[9]。同时在护理行为中,应尊重患者的隐私权,不对患者的疾病或是隐私做不必要的评价或是散播;在护理过程中,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取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1] 娄娟娟.浅谈护理行为中强化法律意识[J].家庭护士,2006,4(51):47-48.

[2] 马秀艳,乔跃兵,杨松鹤,等.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应切实加强法律意识[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3,20(1):45.

[3] 仇珂珂,谢玉萍.加强护士法律意识与减少护患纠纷的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3):5741.

[4] 眭万琼.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护士心理行为影响的调查[J].护理研究,2003,17(4A):387-389.

[5] 张倩.临床护理行为中强化法律意识的重要性[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5,13(1):42.

[6] 周荣慧.对护理管理人员法律知识教育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0):761-763.

[7] 曲静波,毕小飞,盖玉杰.三甲医院临床护士法律意识调查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9,24(8):73-75.

[8] 王亚芹.病区护士的法律意识与自我防护[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2):2723-2724.

[9] 张淑英,杨艳玲,张爱玲.从护患纠纷谈护士的法律意识[J].青岛医药卫生,2009,41(1):58-59.

猜你喜欢

法律意识护士护理人员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探讨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意义及途径
提高法律意识的实践与探索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
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的途径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