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妇科病中弦脉所主病机与用药特点研究

2011-02-11李囿松高晋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1年10期
关键词:妇科病病证血虚

李囿松,高晋生

(1.山西医学科学院,太原 030032;2.山西省中医院,太原 030012)

妇科病中弦脉所主病机与用药特点研究

李囿松1,高晋生2△

(1.山西医学科学院,太原 030032;2.山西省中医院,太原 030012)

探讨妇科相关病证中弦脉形成的病理机制以及常见病证用药特点。提出妇科病中,弦脉常见的病证主要与肝脏病证有关,常用疏肝气药、清肝热药、补肝血药和风药等,临床用药应理气而不可伤阴,清热而不可伤阳,补脾以养肝血,调肝注重补肾。

弦脉;妇科病;病理机制;用药特点

弦脉是中医脉诊中最常见的脉象之一,不仅出现频率较多,且常出现在较为复杂难疗的疾病中,古有“最难调治者弦脉也”[1],“弦为六贼之首,最为诸经作病”[2]的说法。弦脉在脏为肝,女子以肝为先天,妇科病常会出现弦脉,所以临床工作中对弦脉的诊断和治疗极为重要。

1 妇科病出现弦脉的病理机制

弦脉在脏为肝,肝脏病变常表现为弦脉。妇人病十之八九为肝病:“凡女子天癸未行之时属少阴,既行属厥阴,已绝属太阴。胎产之病属厥阴”[3]。自女子月水来潮至停经这一阶段,肝脏在女子生理病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弦脉与妇人病关系密切,常见的病理机制有:(1)女子多肝气郁滞。百病皆生于气,气之为病,男子妇人皆有之,但女子血气为患尤甚。女子生理上有经、带、胎、产、孕、乳的特点,病理上有“有余于气,不足于血”的特点,由于妇人数伤于血,气分偏盛,气有余则易蕴郁,血不足则不能养肝,导致肝木郁结。女子情绪易于激动,忧虑过度则气结,气结则血结,愤怒过度则气逆,气逆则血逆。女子为阴,阴性凝结,易于怫郁,诸郁不离肝,郁怒伤肝,临床可见月经前后腹痛、月水不利、月事不来、月事不断等病;(2)女子多肝血不足。女子以血为本,以气为用。女子因胎产孕乳多伤血,或脾胃不足,或劳损耗血,致肝血亏少、耗精伤血。肝肾同源,肝藏血,肾藏精,肝血虚则肾精亏,肝阴虚则肾阴虚,导致肝肾亏虚。冲任两脉都隶属于肝肾,肝肾亏虚必致冲任无源,从而导致妇人经带胎产各种病证。(3)女子多肝阴虚火旺。女子有“有余于气,不足于血”的特点,气有余便是火,血不足则阴亏,肝脏体阴用阳,肝气有余则生火,肝火旺盛则耗肝阴,临床可出现子淋、妊娠尿血、玉门肿胀灼痛等病;(4)女子多肝经郁热。七情过极,五志化火,肝气拂逆,木郁热炽,肝经火炎,血逆气乱,则出现经行吐衄、血热崩漏、妊娠心烦、小便淋痛、脏躁等病;(5)女子多肝病兼有其他脏腑病变,包括他脏之病转致肝病和肝病累及他脏发病。如肝郁脾虚,脾之化源不足则脾虚血少,冲任失养致月经不调;再如肝气横逆犯胃,肝之经脉挟胃,肝阳过升,胃失和降则饮食自不下致妊娠呕吐。

2 妇科病中弦脉所主病机及证型分布

脉弦主肝病,主少阳病,主气机郁滞,主寒、痰、饮、疟疾和血虚。

弦脉所在证型有肝木克土证、肝经血少证、肝气郁结证、肝经郁热证、肝阴虚火旺证、肝风内扰证、肝阴血盛证、痰饮内停证、虚寒证、中寒证、寒客经络证、寒湿伤冲任证、血虚宫冷证、风邪伤冲任或风入胞门证、风邪入少阴经证、邪入少阳经证、阳明少阳经郁热证、内燥热极证和热入血室证。

3 妇科病中弦脉相关病证用药特点

由于妇人的生理病理与肝密切相关,弦脉常常出现在肝气郁滞证、肝经郁热证、肝血不足证等病证中,所以妇科病弦脉用药主要是疏肝气药、清肝热药、补肝血药和祛风药。

3.1 疏肝气药

女子体质多气有余而血不足,加之平素性格善郁怒,常见肝气郁结证,临床多用香燥类理气药,如青皮、木香、沉香等。但妇人有经带胎产孕的生理过程,数伤于血,阴血多不足,加之郁怒为情志之火,气郁生火,火盛灼阴;若久服香燥类药物,更伤阴血。所以王孟英认为,香燥类的理气药不宜久服,因“妇人不得自专,每多忿怒,气结则血亦枯”[4]。郁怒为情志之火,气郁生火,火盛灼阴。常服香燥类理气药,易致阴血更枯,甚至出现阴不敛阳、阳火内扰。所以香燥类理气药的使用,应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徐蔼辉善用理气而不伤正气的药物,尤其是产后妇人已气虚血虚,此时如肝气郁滞常用香附。香附性平、味辛、微苦、甘,平[5]。辛能行血中之气,甘能生气生血,为女科之仙剂。女子以血为本,平素女子善郁怒,郁则伤其阴中之气而血伤,气血两伤;若再用破气类药物,破气则伤气,气伤则生痰成饮,变生他病。

世人皆知柴胡可以疏肝理气,傅青主在强调疏肝时注重补肾。肝肾系为母子,乙癸同源,二者在生理病理上相互影响、相互协调。傅氏认为“肝郁则肾亦郁,肾郁而气必不宣”[6];“夫经水出诸肾”[6],肾主封藏,但经水的开闭依赖于肝气的疏泄,“肝郁而肾不无缱绻之谊,肝气之或开或闭,即肾气之或去或留,相因而致”[6]。故傅青主在定经汤中用菟丝子、熟地补肾,用荆芥、柴胡疏肝,体现了其主疏肝滋肾的治疗思想。

3.2 清肝热药

沈尧封善用清芳之品清肝热。如治妇人带下病,证属肾阴虚而不能藏精,肝阳亢而气不固,沈尧封用藕节、荷叶之类清芳之品清肝热[7]。因妇人带下为血之所化,与男子梦遗相同,过多即为病;带下过多,精液不守,多虚证,故不能用苦寒类药如夏枯草等泻肝;苦寒伤阳、伤气,而用藕节、荷叶之类,性平、消瘀血、解热毒而不伤正。

白芍气味苦、平、酸,能平肝敛阴、安脾肺、和血脉,主治妇人产前产后诸病,尤其在肝气郁结、肝经郁火、肝风内扰、肝阴虚阳亢等证型中,常用到白芍敛阴气、泄邪气,常用方药有四物汤、加味逍遥散等,但对于产后是否用白芍却有争论。朱丹溪认为产后不可用白芍,恐白芍克伐人体生生不息之气。吴瑭认为应“但视其为虚寒虚热耳”[8],白芍可治产后虚热证,对于虚寒证无论是产前产后都不能用。

3.3 补肝血药

古今医家喜用四物汤补血养肝,治疗妇人肝经血虚证。明·张景岳更是善用熟地黄滋补阴血,推崇熟地黄、人参在补阴阳气血中不可替换的作用。血为气之母,血少则气亦虚。他认为“至若熟地性平、禀至阴之德,气味纯净,故能补五脏之真阴”[9]。诸经之阴血虚者,非熟地黄不可;诸经之阳气虚,非人参不可;补血以熟地黄为主,佐以当归、川芎;补气以人参为主,佐以黄芪、白术,人参与熟地黄一阴一阳,相得益彰。

女子多肝病兼有其他脏腑病变。脾胃为五脏六腑之大元,脾胃虚弱、气血生化无源则肝血不足。相反,各种原因引起失血、缺血导致肝血不足,出现弦脉或弦弱脉,当先补脾气以养肝血,脾气健运则营血有源,肝有所藏。世人常用四君子汤、归脾汤补脾益气、养血柔肝。张景岳崇尚李东垣“调理脾胃,以培后天之本”的思想,提出先天无形之阴阳为元阴元阳,后天有形之阴阳为血为气,用五福饮、归脾汤以温脾益气养血治疗血虚经乱。张璐指出:“大抵血气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10],主张治血虚以四君、保元、归脾等温气之剂为主方。沈又彭用归脾汤治疗产后肝经血少引起的遍身疼痛。

3.4 祛风药

“脉浮而弦者,起于风”[11],妇科病中,风入胞门或风伤冲任会出现弦脉,有些医家用防风、荆芥之类药物祛风止痉。关于产后中风是否用风药,观点不一。薛立斋认为:“产后腰背反张,肢体抽搐,因亡血过多,筋无所养使然。大补气血,多保无虞;若发表祛风,百不全一。[12]”武叔卿认为:“郭氏不问产后虚实、邪之有无,概用续命,似觉一偏。至薛氏专主亡血过多,非十全大补不可,是或一见。二说俱不可废,临诊时详之。[12]”沈尧封认为:“有汗柔痉更有两种:一则因虚而受外来之风;一则血虚则筋急,并无外感之风。有风者,虽汗出,必然恶风,主以华元化愈风散;只血虚而无风者,必不恶风,纯宜补血。[13]”朱丹溪认为,产后中风“不可作中风治,切不可以小续命汤服之。必用大补气血,然后治痰。当以左右手脉分其气血多少而治。[14]”

女子以肝为先天,妇人病十之八九为肝病。所以妇人病中,弦脉常见的病证主要与肝脏病证有关,多见肝气郁滞证、肝经郁热证、肝血不足证、肝阴虚火旺证等,常用疏肝气药、清肝热药、补肝血药和风药等。由于女子特殊的生理特点,临床用药应注意理气而不可伤阴,清热而不可伤阳,补脾以养肝血,调肝注重补肾。

[1]陈梦雷,等编.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203.

[2]郝恩恩,张慧芳校注.脉学名著十二种[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5:610.

[3]黄英志主编.叶天士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709.

[4]沈又彭编著.沈氏女科辑要[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4.

[5]刘若金原著.本草述校注[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5:206.

[6]何高民校考注释.傅青主女科校释[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52.

[7]沈又彭编著.沈氏女科辑要[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20.

[8]吴瑭著.温病条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2:185.

[9]牟允方.中医证治的根结[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95.

[10]张璐撰.张民庆主等编.明清名医全书大成[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154.

[11]陈自明著.妇人大全良方[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8.

[12]沈又彭编著.沈氏女科辑要[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81.

[13]沈又彭编著.沈氏女科辑要[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82.

[14]刘河间,张子和,朱丹溪,李东垣著.金元四大医学家名著集成[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729.

△通讯作者:高晋生,山西省中医院肿瘤科,030012,山西省太原市并州西街46号。

R271.1

A

1006-3250(2011)10-1072-02

2011-06-21

李囿松(1980-),女,山西省和顺县人,主治医师,医学博士,从事中医学脉象研究。

猜你喜欢

妇科病病证血虚
常见妇科病的治疗和预防保健措施研究
基于病证结合的脾胃病湿热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石榴补血糖浆对血虚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
基于太阳阳明经病证探讨颈椎病的防治规律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研究进展
从病证结合角度探析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
血虚≠贫血
血虚≠贫血
得病
我国农村妇女妇科病发病情况与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