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都市区游憩步道规划设计研究

2011-02-09王芳李小彤尹瑞

重庆建筑 2011年3期
关键词:都市区步行者步道

王芳,李小彤,尹瑞

(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重庆渝北401147)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在山林野趣中亲近自然、强健体魄正在成为人们休憩娱乐的重要方式,创造多样性的游憩空间成为人们的现实需求,而兼具连接功能和景观功能的游憩步道则是游憩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因此,研究如何发挥都市区森林资源丰富的优势,建设尺度更宜人、景观更多样、设施更完善的森林游憩步道就显得非常必要。

1.2 “游憩步道”的概念

步道的基本概念比较一致,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游憩步道概念,一般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游憩步道是指使游客能到达各景点的所有道路或交通线,如普通的步行小径、通往景点的公路、水路甚至直升机航线;而狭义上的游憩步道仅仅指连接景点及观景点的步行道路。

本研究所指的游憩步道是狭义上的概念,指提供给步行者进行步行活动的步行道。

2 重庆都市区游憩步道建设及使用现状

2006年初,重庆第一条仿古栈道、唯一建在崖壁上的城市栈道——石坂坡栈道向市民开放。随后,步道建设逐渐提上日程。本研究对都市区南山、铁山坪、歌乐山、缙云山、白云山游憩步道的建设和使用现状进行现场调研和问卷调查,从使用者的角度对游憩步道的使用和建设现状情况进行了评价。

2.1 登山越来越多地成为市民周末闲暇的选择

登山既是摆脱城市生活回归自然的健康运动方式,也是丰富生活的闲暇娱乐方式,因此步道已经成为市民休闲的重要场所。从调研问卷分析来看,约有三分之一的步行者平均每周都会来一次游憩步道 (图1);来步道的目的主要是锻炼身体、呼吸新鲜空气(图2),被访者认为“我们家周末都是安排给森林的,要把一周吸的废气都洗干净”。

图1 步行者来游憩步道的时间频率分布

图2 步行者来游憩步道目的分析

步行者倾向于集体出行,多以家庭或组织为出行单位,平均出行人数为8人;从性别比例来看,男性占比49%,女性占比51%,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从年龄来看,最小的7岁,最大的73岁,平均年龄为40岁,体现了年长者更热爱这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2.2 生态保存完好的健身步道更受到市民的亲睐

在被调研的南山、铁山坪、歌乐山、缙云山、白云山步道中,步行者对铁山坪游憩步道的评价最高,主要原因在于其自然生态维护得较好,可以全程在林荫中穿行,还可欣赏到竹林阵阵、松涛滚滚、小溪潺潺和秀美的嘉陵江风光;对歌乐山游憩步道的评价最低,主要是自然环境差,公路对自然生态破坏严重;南山的自然生态较好,且山体延绵适合建设系统性的游憩步道,但商业设施过于浓厚,山上开发建设严重影响了山体的保护;缙云山健身步道建设得较为规范,适合开展集体活动,但人工痕迹过重,与自然环境的结合较差。

图3 铁山坪、歌乐山、南山、缙云山游憩步道

2.3 步行者可接受步行时间和路面铺装差异较大

由于被调研者年龄分布范围较广,因此对步道的长度、步行时间和路面铺装差异都较大。

绝大部分步行者认为合适的步行时间在半个小时到两个小时之间(图4)。年长者认为合适的步行时间应该在半小时到1小时之间;相对年轻的认为应该在3小时以上。不同的需求对步行道距离的设置提出了不同要求。

图4 步行者认为在步道合适的步行时间

图5 步行者对路面铺装的喜好

尽管绝大部分步行者都热爱生态环境维护较好的步道,但对路面铺装方式却体现了不同的态度,约有60%的步行者希望采取水泥铺装,这部分主要是年龄稍长者或携带了老人小孩集体出行的家庭,更多的考虑安全因素;40%的步行者喜欢自然泥土路面,这部分是经常来步道且年龄相对年轻的步行者,更多的关注原生态的维护与展示。这要求步道建设必须考虑不同人群的需求,采取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步道铺装。

2.4 步行者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强烈

公交车是步行者主要的出行方式(图6)。从目前来看,交通设施还算方便,但公交班次不密集,换乘不方便;而自驾车缺乏停车场等设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步行者使用的便利度(图7)。

图6 步行者使用交通工具情况

图7 步行者对交通设施便利性评价

被访者均表示目前健身步道的公共服务设施应该加强(图8),尤其是在步行道上必须设置垃圾桶、卫生间、休息凉棚和座椅等设施;除此之外,明晰的路标、急救电话、危险警告、安全栏杆等安全设施也是步行者所关注的;而对小卖店、露营地、烧烤地点等设施的需求度并不高。受访者还表示,希望这些设施的建设应结合自然地形植被,不要破坏步道本身的自然生态,说明生态环境维护的意识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

图8 步行者对步道附属设施需求程度

总体来看,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自然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登山步行作为闲暇活动方式,都市区现有游憩步道得到了步行者的好评。持续开展的健身步道建设应结合步行者的使用评价,使步道更符合使用要求以及生态的要求。

3 他山之石——香港游憩步道规划设计借鉴

香港是健行者的天堂,大大小小的游憩步道安恬宁谧,交通便利,既可以轻松欣赏森林绿野的好山好水,也可以沿着风景优美的小径步道,俯瞰城市和海港的美丽景色。香港的城市地形、环境、山水资源条件与重庆都市区都比较相似,因此本研究特对香港的游憩步道进行实地调研,以期对重庆都市区的游憩步道规划有所指导。

3.1 步道分类,满足不同类型使用者

香港游憩步道分类非常详细,如适合全家所有人使用的家乐径、远足研习径,适合一般家庭使用的郊游径,适合学生的自然教育径,适合长期健身者使用的远足径等。这样的分类,可以让使用者根据自己的目的和实际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路线。

3.2 整合路线,组成全岛游憩路线系统

香港有四条远足径,覆盖了香港境内大部分山体、郊野公园、自然保护区等。面对如此浩大的工程,政府充分利用原有基础条件,对已有的路线、公园内部道路进行整合,从而形成全岛游憩步道系统。如麦理浩径(图9)呈东西方向穿越全港,长达100多公里,共分十段(图10),每一段可让步行者在3~4小时内完成。这样的设置还可以让步行者实现一线多游,如麦理浩径第二段终点靠近北潭涌树木研习径,并与上窑家乐径、北潭涌自然教育径、上窑郊游径等联结在一起,从而满足各种人群的需要。

图9 麦理浩径路线示意

图10 麦理浩径分段及每段长度耗时描述

3.3 设施完善,解除出游后顾之忧

香港各游径的起点、终点均与交通要道连接,可方便搭乘交通工具;在游径密集区域还设置了换乘中心,实现交通的无缝对接,如西贡郊野公园游客中心设置了私家车、旅游巴士、摩托车的停车场,又是公交车辆的中途站,还是出租车的停靠点,另外也是游客的休息场所(图11)。

步道的标识设施(图12)非常清晰,在交叉路口设置有方向标,标识所在路径、方向,并简单告知路径长度和所需时间。

图11 西贡换乘中心图

12 标识设施

图13 特色的标距柱

较有特色的是标距柱,每隔500m设置一处。如图13中M表示麦里浩径;030表示该标距柱是离麦里浩径起点的第30根,距离麦里浩径起点15km,KK291786则是该柱的编号。通过该柱,不但可以计算游人离起点及终点的位置,计算自己已经走过的路程,而且在遭遇危险的时候只需要说出自己所在标距柱的编号,就可以很快被营救。

除此之外,在游径的特色地段,步道还设置了解说牌、告示牌等解说设施;途中风景较好地段有专门预留的露营地,并设置烧烤场所、垃圾桶、自来水源等。商店及补给设施一般结合沿途村庄设置,同时带动村庄的经济发展。

3.4 生态优美,游憩中培养对香港的热爱之情

香港各条游径尽可能维护原有生态,路面铺装、附属设施等都尽可能减少人工的痕迹,行走在途中,不是在步行,而是在享受美丽的自然风光,与自然亲密接触。在麦理浩径第二段,可欣赏波平如镜、群山环绕的万宜水库,香港野外四大景观之一的大浪湾、迷人的西湾、溪流边的红树林岸、与外海相接的黄石码头等地,风景秀丽如画(图14)。步行者不仅可以享受到自然生态带来的身心愉悦,也增强了对香港的热爱之情。

图14 附属设施、路面、植被均可看到与对原生自然环境的协调和维护

与香港相比,重庆都市区建设森林游憩步道具有更优越的自然条件,山体与城市的距离更近,绵延的山体、常绿阔叶林植被更适合修建系统性的森林游憩步道。

4 重庆都市区游憩步道规划设计要点

游憩步道的规划设计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步行者的情景体验为核心,因此应以步行者的需求为出发点,研究游憩步道的设计要点。

4.1 游憩步道线路规划设计

线路规划包括线路的分级、分类及线性。

建议都市区的游憩步道分为三个等级,适合于不同路段和人群。

Ⅰ级步道:路面铺装良好,坡度平缓,老少皆适宜行走;步道长度在2km左右为宜,大部分人群在半小时到1小时内可以完成。该级步道应设置在步道入口和出口以及人流量较大的地段。

Ⅱ级步道:路面比Ⅰ级步道状况稍差,适合于体力较佳者,步道长度大约在2~5km,可在3小时以内完成。该级步道应与Ⅰ级步道无缝衔接,可结合森林防火通道在森林内部设置。

Ⅲ级步道:一般为原始路面状态,但设有指示标志,适合于有经验且长期步行的人群,可依托山体形成系统性步道,对步道进行分段设置,每段10km左右,起点和终点与交通要道相衔接。

4.1.2 线路分类

根据都市区森林特征和被调研者的现实需求,将都市区森林游憩步道分为以下3类:

观景步道:在自然风景良好或人文古迹集中的区域,如河湖、溪涧、特殊地貌或岩石、稀有动植物区、人文古迹、长江沿岸、嘉陵江边等地设置观景步道。这类步道适合绝大多数步行者,可设置风景点介绍的解说牌、照相点等设施。

NAM模型模拟的安阳站日径流过程的精度比较结果详见表1。NAM模型模拟的日径流过程,在率定期内,确定性系数大于0.9,等级属于甲等的有2年;确定性系数大于等于0.7小于等于0.9,等级属于乙等的有5年。在验证期内,确定性系数都在大于等于0.7小于等于0.9的范围内,等级都属于乙等。径流深相对误差,在率定期内,5年都合格,合格率为100%;验证期内,3年都合格,合格率为100%。

健身步道:为步行者提供康体健身和具有挑战功能的步道,健身步道应设在步行者方便到达、且能充分享受到森林疗养作用的地区,如山体主入口区、度假区、森林浴区等,可设置部分健身设施。

科教步道:为步行者提供科普科教活动为主要功能的步道,设在动植物种类丰富、多种生态系统并存、古树名木集中、特殊地质地貌而步行者又能方便到达的地区,如缙云山公园植物集中区,南山可结合抗战遗址设置,并设置告示牌进行说明。

事实上,这三类步道不可能截然分开,只是每类步道的附属设施和形象应有所侧重,体现各自的特色。

4.1.3 线路形式

线路线性以依托自然地形、对资源影响最小、视觉走廊景观最好为原则进行设置。包括线性线路和环形线路两类。

线性线路:线性线路适合于单边山体和直接上、下行路段,包括沿山脊线和沿江河线两类。其中沿山脊线可在山体顶部相连的地段,沿着各山顶、山脊、鞍部形成山脊线的游憩步道,具有视域宽、开朗畅旷、观赏角度自由等特点,可以享受一览全城的舒适感,如南山、缙云山山顶。沿江河线则可让步道与水体相连,步行者可以望水、亲水、戏水,如缙云山和铁山坪面向嘉陵江地段。

环形线路:沿着某个自然地貌形成环形路线,包括沿山体等高线和水岸线两类。选择山体最高峰或次高峰开辟环山的步行道,如铁山坪、南山龙脊山、歌乐山森林公园周边;以宽阔的水面为依托,沿着蜿蜒曲折的水岸线设置环湖的游憩步道,如可沿缙云山青峰湖形成环形线路。

4.2 游憩步道路面规划设计

4.2.1 路面宽度确定

步道宽度应根据步行者数量和停留时间、步道等级和人流量来界定。一般而言,每个步行者大约需要60cm宽的步行道;因此,人流量较大的Ⅰ级步道宽度一般以1.5~3m为宜;Ⅱ级步道宽度在1.2~2m即可;Ⅲ级步道在0.6~1.2m之间就可满足需求。

4.2.2 路面铺装设计

路面铺装直接影响步行者使用的便利程度。Ⅲ级步道以原生态路面为主,不需要铺装;Ⅱ级步道和Ⅰ级步道路面铺装尽量选用当地现有的或惯用的材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协调;还要考虑材料本身的膨胀、挤压系数,保证使用者的安全。其中,Ⅰ级步道最好使用水泥类材料,并划有防滑线;Ⅱ级步道则可结合地形采取石块、卵石、木材、砖等材料,也可维持原有地面特征,保证安全即可。

4.3 游憩步道附属设施规划设计

根据调研结论显示,步行者在使用步道中最关心的是基础服务设施和安全设施。基础服务设施包括卫生间、垃圾桶、座椅和凉棚等;安全设施则包括指示路标、危险警告、急救电话、安全栏杆等。

基础服务设施以服务均衡化为原则。卫生间应分布于步行者主要停留地点,且位于通风良好的下风口处;沿途的卫生间可充分利用农民家庭设置。在鼓励步行者自行将垃圾带出的基础上,在步行者主要停留区域配置垃圾桶,垃圾桶设计为半开口或半活动门式开口的固定式,避免雨水浸泡。凉棚和座椅应设置于视野开阔的林荫处、台阶爬坡转折处、步道的起点、步道的终点处或活动聚集处等。

安全设施以使用需要为原则。建议在步道的起点路线图上标明有危险的地段,在危险路段设置危险警告和安全栏杆。步道起点和人流集中区域设置公共电话,步道上每隔2~3km设置急救电话。

4.4 游憩步道的生态环境维护

游憩步道从建设之日起,就会因为施工机械使用、开挖取土破坏土体的原有自然结构,或多或少地改变当地的自然生态和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步道的生态环境维护不仅仅是保护视觉景观,也要维护自然生态。

南山游憩步道一方面要维护自然生态环境,既要将南山丰富的植被和景观呈现在步行者眼前,又要让步道避开植被的核心保护区和生态敏感区,不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另一方面培育人文资源环境,尽可能利用步道将原本分散的人文资源串联起来,结合人文景观点设置步行者中途休息站和补给点,但避免搞大型建设。

缙云山游憩步道要避开珍稀植物的保护区域,离开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建议定期对缙云山的自然生态环境维护情况进行评估,确保步道不破坏固有的生态平衡。

此外,铁山坪、歌乐山都是重庆近郊区天然的氧吧,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兼具自然生态和人文资源,游憩步道要与自然环境充分融合,展示特色,为步行者提供令人愉快和兴奋的步行环境。

5 结语

健康的生活方式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都市区内建成的森林游憩步道已成为广大市民健身休闲的重要场所。游憩步道作为自然生态和人的活动之间良性互动的重要纽带,维护生态环境和满足步行者需求是游憩步道建设的两个基本原则,应在考虑环境容量因素的基础上,体现不同类型和级别步道的独特个性,这还需要同仁的共同努力。

[1]吴明添.森林公园游步道设计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林振华.森林公园道路规划设计方法探讨[J].福建林业科技,1996,23(2):7-13.

[3]杨铁东,王洪波,等.森林公园中游步道设计探索[J].华东森林经理,2004,18(4):46-48.

[4]江海燕.自然游憩地步道系统规划设计[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6,4(25):17-20.

[5]林宴州.步道规划设计方法论:游憩承载与使用面[D].国家步道系统建置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03,6-3~6-4.

[6]黄淑为,林宴州.游客特性及旅游特性对于登山步道属性偏好之影响[D].观光游憩规划研究,1999,33-52.

[7]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渔农自然护理署.郊野及海岸公园[EB/OL]http://www.hkwalkers.net/chi/index.htm

猜你喜欢

都市区步行者步道
重庆主城都市区工业遗产分布图(部分)
海南省健身步道现状调查研究①
每天步行者请注意这7条
动态DNA步行者折纸计算模型
——求解可满足性问题
都市区创智中枢 北郑州水韵嘉城
鹅卵石
步道砖掩饰不住此路的由来(外一首)
每天步行者请注意这7条
步行者说
县域对接融入都市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