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谐铸造 创新未来:探索未来十年铸业发展理念与措施

2011-02-09汤宗成

铸造设备与工艺 2011年4期
关键词:模具企业发展

汤宗成,刘 嘉

(芜湖市铸造学会/协会,安徽芜湖 241001;上海三盾智能系统有限公司,上海 200042)

1 实例的启示——“准入制”和“规划”(12.5-13.5)实施的思考

1.1 担担铸造

上世纪末仍可见走街串巷的“铸造货郎”:一头挑风机、锅、熔炉;一头挑箱、砂、模具等,专门回收居民有色家用器皿并在现场进行造型、熔炼、除渣浇注及清理。制作晨练刀剑、体育器具;验收、交货、再翻砂,循环运作的实例比比皆是。

点评:民有需求,则有市场,即:供求的法则——有利可取。像这种“担担铸造”是无证、无业、无自律的,只要双方认可,在不违背环保的前提下,仍是农民致富的途径和对主体经济发展的补充。“担担铸造”乃是铸造文化的一种缩影。如何把中华民族这种民间铸造技艺留存并发展起来,在规模经济之外也有一个发展的空间,即:对接旅游经济——创意发展值得深究。

1.2 铸造布点

在毛泽东名言:“80年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思想引导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50多个国营农场纵横千里分布在天山南北,并建立了完善的农业机械化维修制造体系。兵团设研究所、通用厂;10个农业师设修配厂;每个团设农机修造厂;分厂设机务修理连。

简况:兵团厂有标准铸造厂房和生产设备;修配厂有3 t/h的冲天炉、行车等铸造设备;修造厂有2 t/h以下的冲天炉或三节炉;修理连有0.5 t/s的铲炉。在上世纪60年代,师级点可生产熔炼球铁、马铁,并可用冲天炉和转炉来炼钢,生产耐磨钢件来支援克拉玛依油田的建设。由于处于气候多变和交通特困的边疆,制造链轨板和修理军用装备必须按“需”布点。例如:当时农 2、4、6、7、8 师修配厂为解决拖拉机、汽车趴窝问题,能小批量制造缸盖、缸体以解决发动机维修的问题。

由此可见,当时铸造点的分布解决了新疆农业机械化和国防运输装备的需要。

点评:由于东西经济发展不平衡,发展战略应有地区特色差异。在充分调查铸业的基础上,制定实施细节,控制好产能转化的时间差和地域差,这将有利于未来十年铸业的发展而不是一刀切。

1.3 家庭工厂

上世纪70年代末,某部曾组织考察英国发动机行业。这是一家专售汽车活塞环的工厂,采用机器造型、电炉熔炼、清理打磨、专机加工磨削和热处理线组成流水作业;员工则由家庭成员组成,而其产品却闻名世界。这样的工厂没有生产吨位和规模,但有经济产值。由于世代从事铸业,产品有其特色和质量;有自己的品牌和历史上开创的市场。试问,这样的铸业如何定位?

点评:铸造企业的生产吨位、产值和规模三者在市场经济中的内涵关系,特色家庭铸造为主体(含铸件机械加工形成产品)专门生产一种特色铸件的企业,是否在“准入制”的实施中给予包容,为其留有发展空间。

1.4 小而全的铸造企业还能维持多久

一些专业生产汽车零部件的企业,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其铸件自产并不进入市场,专为自己配套。这些企业拥有3 t/h以下的冲天炉;每周开一炉,全年不足千吨;采用黏土湿型型板造型(部分机器造型)、滚筒清理、混砂机人工配砂并能简易测试五元素。由于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其配套的工厂利润增加,但对铸造只求自供,维持现况,即不投资发展。

点评1:如果把3 t/h冲天炉改成电炉能排放达标,但其生产成本却在增加。这样的生产点,在市场经济的法则下尚能维持多久?

点评2:泵城之称“芜湖”,一千吨铸件能创造一亿元以上的产值,维持变革中铸件的“供求”,满足产品产值的基础铸件的生产配套,在改革中应有具体的措施。

1.5 劣质的铸造设备困扰中小型铸业的发展

我国3万家铸造企业中,大部分是从乡镇企业起家的,依托简单的铸造设备,在改革开放的发展环境中,经受了原材料涨价和世界金融危机冲击的考验,依靠质量和诚信进行铸造生产。由于效率和节能环保处于落后状态,这些企业必须进行重组改革。

由于资金缺乏,这些渴望改变现状的企业只能购买一些廉价的(指比正常出售价低于三分之一)铸造设备进行生产。这些廉价的设备,一年能用,两年要修,三年就要更换。例如:“滚筒”噪音大不耐磨;“混砂机”主轴易断裂(拼焊,组合,不同心);“减速机”发热、漏油、噪音大;“造型机”有气无力,跨箱忙;“耐磨配件”不耐磨;“再生机”结构不过关就投产;“冲天炉”难达标;“炉胆”短命要快换等。

点评:上世纪铸造行业进行的技术改造难收效,死线(造型线)要比活线多,其方案和设备是主要原因。未来两万家铸业退市将带来巨大商机的同时,引发我国400余家铸造装备生产企业先行自律、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发展的问题。

1.6 工厂设计滞后铸业发展;集群专业化是定位方向

目前全国拥有3万家铸造厂房,其绝大多数是本世纪初离市、搬迁、入园、新建的。但2020年后,整合2万家铸业退市,这就意味着未来新的铸造厂房的设计和资源整合将会出现新的设计模式。

面临新一轮中国铸业绿色专业化集群资源整合的战略,为此省、市、县、镇的铸造企业必须规范设计并在实施产业集群中淘汰落后产能,否则难见成效。

示例1:北京机床厂“超重型车间”在60年代初,部二局工厂设计处(原东北三设计分局)在分析国外和国内(“武重”、“沈重”、“济二”等铸造车间)有关工厂设计经验后,提出了设计思路和课题:合理工艺布局,分析起重、跨度和轨高的关系;实现投资和纲领的平衡并创意提出造型地坑设强制冷却、防爆和夹紧装置。另外,为解决三层行车视线问题,提出地面遥控操作行车的课题,工厂设计不是实验室,学习苏联工厂设计经验应重于实践要求。

示例2∶2009年东北某入园超重型车间见闻:中原制造的行车;简易的造型地坑;钢结构的新厂房;旧树脂砂线和旧砂箱工装生产。

点评:铸造是装备制造业的基础,新建重型铸造车间建设应加大投资力度,实现其纲领。

示例3∶2005年笔者“超重型铸造车间设计与拟建模式”文章发表后,收到恩师马总设计的3万m2的机床铸造厂铸造厂房平面图,虽身居海外,仍关注“工厂设计”的定位,关爱祖国铸业的发展。

1.7 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整合现有信息资源

示例1:80年代,某高校为解决水玻璃砂在料筒堵塞的难题,提出要到日本考察。但实际上,我国60年代末在“铸造机械”杂志(“中国铸机”和“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的前身)中已有过东北某工厂采用搪瓷料筒解决水玻璃砂堵塞问题的报导。

点评:在相关铸造方面的杂志中,有丰富的、实践价值极好的技术文章。我们可以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分门别类的整合现有的信息资源,特别是许多以单位落款的文章,更是中国铸业发展的宝贵财富。值得庆事:纵横思维整合信息——刊物出现了供应商产品目录(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2010年5期、6期)和产品数据库目录(洲际直投),其将产品信息进行整理,以用户的“视角”快捷检索产品信息,迈出了刊登和整合(分门别类)信息资源的步伐。

示例2:“一单百应,对口难求”:一张国外铸造订单,招来百家企业承接,真正对口的铸业却众内难寻。所以,铸业的发展也需要一个产销平台,这正为未来铸造信息产业的创建发展提供了一个机遇。

点评:对全国3万家铸业进行“信息”普查,搞清家底,才能实现创新发展的“规划”。同时,也要有计划、有步骤的整合国外铸造企业的信息,为中国铸业走向世界创造条件。

示例3:我国是世界上研究冲天炉最多的国家,拥有4万多台冲天炉(能源消耗主体)和50多年的实践经验(从改炉节焦到风口强化;从炉形参数优化到热风炉胆循环;从标准化设计到排烟除尘优化)。但至今很难推荐一台5 t/h,绿色环保,全程配套的冲天炉。实例告诉我们,很多好的产品尚未对接用户。

点评:随着铸造电子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快速实现网网相连,共同建设中国铸造电子信息平台,整合铸造技术资料信息源(历史和现在)是铸业做强的基本要求。只有实现资源共享,铸业才能快速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2 探索未来十年铸业做强的“理念”

2.1 域名定位;政府定音

全国现有3万家以上铸造企业,“中国铸协”拥有其中3%以上的会员单位,但中国铸协不只是为3%以上会员单位服务的(这些会员单位只有半数以上能按时缴纳会费),它肩负着时代赋予中国铸业不断做强的历史责任。只要是铸造企业、行业协会,就有义务为铸业服务。会员与非会员单位只是程序,协会有责任关注他,因为铸业是其全部组成部分。

在实施“准入制”中,地方政府是主导,铸造协会是桥梁。政府对地方铸业的留存、改造和整合必须“一锤定音”,特别是对那些“东方不亮,西方亮”游离于行业自律之外的企业,必须纳入到行业管理的系统之中(即:“纳管”)。

2.2 中国铸造协会应是推动中国铸业做强的核心

随着中国铸业的快速发展,铸造协会组织犹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它不仅是支持中国铸业发展的凝聚力和推动力,更是中国铸业做强的核心保障。

年鉴(2000、2005、2008)版,地方铸造团体和组织迅速增加。除年鉴以外,还有江苏、鞍山、十堰等地许多组织尚未列入年鉴之中。

随着中国铸造协会(学会)等行业组织的不断壮大,逐渐达成了业内共识,形成了“以国成心”的发展态势。

2.3 解析“达标评议”的内涵;探索“准入制”实施措施

本世纪初,上海铸造行业实施了行业规范管理,把从原来的行政许可管理转变为行业自律管理,即“上海铸业基本生产达标评议”活动,并取得了成效。通过“达标评议”五年实践,不仅促进了行业节能减排;推动了上海铸业与上海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定位,而且提升了上海铸造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力;增强了企业对协会的信任感、认同感和协会的凝聚力。

为适应上海经济转型战略,地方政府及时调整“达标评议”的评价内容和规则,尊重企业,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把自律和行政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以此来提升自律管理的公倍力和权威信。

铸协为上海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提供了宝贵经验。它为中国未来10年铸业的发展壮大丰富了新的内涵。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中国,实施铸造“准入制”的过程中,应确保地方政府的主体地位。通过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使政府与企业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实现发展目标。

2.4 铸业做强:模具应先行,理念应更新

我国现有模具生产企业近3万家,但列入千万产值的模具企业中,铸业只有25家,其中64%集中在浙江,集群于宁波(12家),珠江、长江三角洲是模具工业集中地带。2009年,模具销售额980亿元,压铸模具占15%左右份额,其他是塑料、冲压、挤压和大中型冲压模具。由于中国汽车模具产业大规模进军国际市场,迫使为铸造服务的模具业的发展变革。

“企业分析”:专业厂是主力,次之为模具车间、小型模具厂和兼做铸造的模具厂。现在的企业管理落后于技术进步,正处于传统作坊和承包式向零件化现代生产方式的艰难过渡中。所有铸造企业均有一支模具维修及制作小团队,采用以硬制硬的机械加工方法维护及制作的工作。大多数企业信息化CAD/CAM的应用正开始起步,而CAE、CAPP很难普及,数据库难建,标准化和软件应用难开展。铸造模具产业滞后于产品制造产业。

2.4.1 模具应先行

示例:汽车的覆盖件(三维曲面)通过拉胀复合成形。金属件表面成形后不允许存在冲击线和弯曲痕迹线,否则会影响喷漆质量。这种覆盖件的尺寸和形状精度要求高,对模具的设计和生产要求更高。它包含了冲压(冲孔、弯曲、翻边、剖切、斜楔)组合工艺,采用三维轮廓加工,以仿形数控加工装备为基点,应用三坐标划线机和测量仪来测检;有完善的模具开发专用信息系统和调试装备(技术、劳动、资金密集的“三密”高新产品)。

某汽车产业具备了年生产80种车型(套)的覆盖件制造能力,但占模具总重量90%的是铸件(凸,凹模、板、块、楔、圈等)。因铸造生产滞后,求于外地特供,铸造模具业落后于产品生产专业的模具制造业。

2.4.2 理念应更新

完善50年前为培养铸造人才制定的学习科目的内容,拓宽铸造成形理论的新思路——用铸造视角融入(除特种铸造科目外)压力加工、模具制造、挤压成形、特种成形、模具钢熔炼、表面加工及热处理、模具CAD/CAM等课程的精华来丰富铸造成形基础理论,形成中国铸业做强的核心竞争力。

熔炼:深入对模具钢铁铸造性能和工艺的研究,直接用铸造方法浇注模架结构和成型的零件。

成型:充分利用现有铸造技术和成果,采用特种铸造和实型铸造技术直接制造模具零件,浇注模具钢。这种不通过锻造方法制造出来的零件可用于大中型冲压模具和塑胶模具。

压力铸造技术概念的深化:利用控制成型的材料的温度、速度、压力参数来派生多种门类的成型方法和跨门类成型技术理念。

应用:采用CH-1模具钢(火焰表面淬火钢),通过铸造熔炼,直接用实型铸造、生产三维成型件(凹凸模件等),浇注模具钢坯件,经CAD/CAM数控磨削加工、组装成型后调试投入生产。上述是未来模具制造业发展理念的变革和创新。

2.5 立杆才能见影;十年创千强

为创建1000家年产量万吨的铸业,国家政策优先向大中型科技创新铸业倾斜,扶植建设中国铸业领军单位。

2.6 后继应有人

把“产”、“学”、“研”落实到用,共同培养铸造产业人才,改变职业教育落后于中国铸业发展的现状。把具有生产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安排到编写教材的工作中,出版一批现代铸造职业教育经典的教材推动铸业的科学发展。提倡企业、高校和协会的联合办学;走网络化发展道路;完善专业技术知识普及;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优先培养敬业职工;实施行业自律和人才合理流动,全面推进铸业向专业化和特色化发展。

3 探索未来十年铸业发展的措施

3.1 人才工程先行,为铸造正名,创建中国铸造工程大学——“中国铸大”

铸造是未来工业之母,是材料成型的工艺基础,以铸造为基点,包容相关专业(模具制造、特种成形压力加工、材料强化热处理、金属熔炼、化学材料应用工程、复合材料熔焊、自动化远程控制、仿形数控机械等),培养顶级铸造人才。

尽管全国有3万家铸业,但留存在岗位的人才并不多。由于铸造人才难以就业的误导,铸造专业停办了20余年。愚者不知,铸造有着丰富的内涵,没有铸造则没有现代化的国防工业。名正言顺地创建中国铸造工程大学,集中国铸造人才的精华,学制五年,培养铸业人才。

3.2 提高150万铸造兄弟技术素质是做强铸业的保障

以中国铸协教育培训工作委员会为基点,组建铸造岗位培训“网校”,在10年时间内完成岗位对口培训。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网络资源融入职工岗位技术培训中,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铸业的发展,对铸造人才的培养将构成“高校”、“职高”、“专业人才培训”和“岗位网校”四种模式,同时也解决了铸业发展后继无人的困境。

3.3 全国400余家铸造装备制造业应融入铸造准入制的轨道中——绿色铸造的实施应从装备制造业起步

依据“准入制”细则,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列出淘汰铸造装备及配套产品清单,严禁其生产;实行行业自律,打造铸造装备的品牌。

3.4 政策倾斜,帮助科技型中小铸业转型,通过科技创新,走绿色铸造之路

民营铸业创业不易,在发展绿色铸业的框架下,扶植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充分利用多方资金来助铸业的发展。

能进入21世纪的铸业,是经过了原材料暴涨和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生存下来的企业。10年后,全国现有的3万家铸业中,将留存一万家企业实现中国绿色铸造。为此,铸业应了解中国铸造产业现况和存在问题,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引导企业家学习现代企业经验,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抓住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的机遇,建设铸造行业现代化绿色产业。地方政府应实行政策引导,解决企业发展困难,根据铸业发展特色对铸业进行“集群定位”。

3.5 发展电子信息产业

全方位对3万家铸业实施准入制信息普查,并在此基础上分门别类的创建行业分会、实施行业自律,为企业优化重组、资源整合创造条件。关注中国铸业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通过电子信息网络构建中国铸业发展的平台是历史的责任,也为铸造行业协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空间。

3.6 关注搬迁入园,铸造工厂“设计和规划”,提高工厂设计水平和质量,为企业实施“准入制”创造良好条件

新建厂房应处理好工艺与土建的特构,废气污染物排放与钢结构厂房的维护问题。根据热加工厂房的特点和发展实施纲领,把好工厂设计关。例如:简单套用冷加工车间厂房,一场大雪成危房,再投资重修,但铸造生产线停工,外商订单难完成,所以不要搞多次改造,走弯路。

3.7 “纳管”铸造上游产业链,融入“准入制”的实施中

示例:温度、成分、纯净度和均匀度是决定铁水质量的指标,把熔炼和冶炼两个产业链全程监控起来,解决合金熔炼、原辅材料产生的铁水质量瓶颈问题——纳管铸造上游产业链。

3.8 地方政府对绿色铸造的认识和决策是实施铸造行业“准入制”的关键

示例:繁昌孙村有近百家铸业,由于镇政府对铸业经济发展的认识,优先扶植有规模、有特色的铸业,并提供投资保障,为集群前期铺路,至今形成了近10家具有发展潜力的铸业。镇政府通过把“技术培训”列入企业年终考评,组织人员到北京和宁波等参展的方式,为铸业的发展铺新路,搭新桥。

3.9 铸造协会的自身建设应走在实施行业“准入制”之前,国家体制的改革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将推动行业协会的建设和发展

政府应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出台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而另一方面,行业协会不仅要起到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还要起到为政府参谋和作助手的作用,推动准入制的实施。铸造协会历史与现实的责任是义不容辞的。

猜你喜欢

模具企业发展
企业
企业
企业
《模具制造》月刊征稿启事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模具制造》月刊2020年订阅通知
《电加工与模具》征订启事
第十三届Asiamold广州模具展盛大开幕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