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桉树冻害调查及造林前景分析

2011-02-02魏积松

绿色科技 2011年2期
关键词:抗寒种源生长量

魏积松

(福建省连江县陀市国有林场,福建 连江 350500)

1 引言

桉树原产于澳大利亚,属热带地区植物,其生物学特征喜湿、怕冷,因生长快,周期短、见效快,因此经济效益高,是我国南方发展的好树种。此次桉树冻害实验是为了选出适应本地区且较强抗寒优良品种,作为短周期工业原料林造林树种。

2 实验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设在陀市国有林场山岗工区,地理位置位于北纬 26°15′,东经 119°30′。 试验地年均气温18.5℃,极端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4℃,年均降水量1 520mm,无霜期300d,年均有霜日15d,海拔高在100~130m之间。土壤为红壤,0~40cm土层有机质含量2.3%,含氮0.1%,速效磷、钾、钙、硼含量分别为2.9、35、59和 0.21×10-6,p H 值 5.0,质地为重壤土,土层厚度在0.8m以上,坡向西南,坡度在 10°~15°之间,植被主要是芒萁,林地前荐植物油茶林。

2.2 实验材料

参试种子是1987年从澳大利亚引进14个树种,63个种源(由福建省林科所种子中心提供种子),分别是为柠檬树(6个种源),巨桉(12个种源),柳桉(13个种源),尾叶桉(4个种源),赤桉(13个种源),托里桉(1个种源),昆士兰桉(2个种源),粗皮桉(3个种源),脂桉(2个种源),小果灰桉(2个种源),灰桉(2个种源),窿缘桉(2个种源),园锥花桉(1个种源),小帽桉(1个种源),加本地柠檬桉(1个种源),共64个种源。

2.3 实验方法

试验地设计采用8m×8m平衡方形格子设计,5次重复,每个重复的面积为 64m×64m约0.41hm2,每处理小区4×4=16(株),株行距 2m×2m,1987年5月整地,穴规格70cm×50cm×40cm,每穴施复合肥100g,2g硼砂做基肥。9月份定值,营养袋苗造林,造林时苗龄4个多月,苗高20~25㎝;次年全锄抚育1次,施肥1次(施复合肥 100g),挖穴培土1次;第3年全劈抚育结合施肥1次(施复合肥250g);第4年施垃圾肥10kg/株。第3年后每年进行全林树高、胸径、株形、冻害情况调查。

3 桉树冻害情况

3.1 试验地区冬季气候特点

表1 连江县(1982~1992年)月极端低温 ℃

从表1月份得知1987~1990年,即造林后4年极端低温在1.6℃以上,试验地桉树林没有明显的冻害,只有个别树种的个别种源单株树木新生长的冬梢受到一些轻微冻害,基本不影响桉树生长。桉树在该地区没有明显的休眠期。只要有适宜的温度和水分它就会生长。

造林后第5年(即1991年底~1992年初),出现极端低温为-2.0℃,由于这次低温寒潮分布区域广,强度大,据查是近几十年来最低点,同时伴随着出现大范围的冰雾和霜冻,而且降温快,持续时间长。据调查在不到12h内,气温从零上降到-2℃。这次寒潮造成的低温持续时间达12d,与往年相比延长1倍,这种天气最会引起植株体细胞产生机械伤害。但这也给我们做桉树冻害试验提供良好的机会,能抵抗这种低温天气而不被冻害的桉树基本上可算较耐寒的树种。

3.2 桉树的树种与种源冻害情况

桉树的树种与种源冻害情况见表2。

表2 桉树树种及冻害情况

3.3 实验结果分析

在冻害等级中,0级为基本无冻害;Ⅰ级为顶部叶害少于25%,顶梢无冻害,只嫩枝出现一些冻害;Ⅱ级为50%主干受到冻害;Ⅲ级为地上部分整株受害,但截枝后有萌芽能力;Ⅳ级为全株冻害枯死或截枝后无萌芽能力。

从表2中看出:按桉树树种来分析其抗寒力,最好的是巨桉,其次为脂桉、窿缘桉、柠檬桉、柳桉。这5种树木经历1991年底和1992年初低温危害都比较轻微,也就是能抗寒的树木所占比率均超过总体平均数的48.8%。抗寒性最差的为昆士兰桉,其次为小帽桉、园锥桉等9个树种,这些树种的树木能抵抗这次寒潮所占比率均低于总体平均数。从生长量看,上述能抗寒性强的5个树种其生长量也超过总体平均数,只有柳桉接近平均数。

从抗寒性以及生长情况看,巨桉、脂桉、窿缘桉、柠檬桉、柳桉、赤桉5个品种比较优良。这些品种不管是抗寒力,还是生长量均超过和接近总体平均数。本地对照树种柠檬桉抗寒力也比较差,能抗寒树木仅占21.4%。闽东南地区引种桉树,由于地处中亚热带地区,有它特殊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引种时不仅要考虑引进生长优良树种,同时要考虑其抗寒能力,否则引种也会失败。根据我们引种5年多的资料分析,建议闽东南中亚热带及相类似气候类型地区引种澳大利亚桉树树种应在巨桉、脂桉、窿缘桉、柠檬桉、柳桉5个品种中选择。

4 结语

桉树具有生长快、材质好、用途广、周期短、经济效益好等特性,从市场情况来看,世界各国加大了对国内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增加了对木材出口的限制,我国原木进口量同比增速出现了负增长,在此背景下,福建省作为全国林业大省,加大造纸上游原材料的桉树种植,具有一定的市场战略意义。陀市国有林场在以上实验基础上通过对比抗寒能力和生长量,选择巨桉品种,于2005年造林66.7hm2,生长优良,每公顷平均保留株数1 360株,6年生平均胸径已达16cm,平均高15m,蓄积能达到204m3/hm2,具有很好发展前景。

猜你喜欢

抗寒种源生长量
华中农业大学揭示SaCBL1-like基因调控马铃薯抗寒能力形成的机制
湘北绿桐I号生长规律初步研究
刍议香合欢形状特性及生长差异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规律分析
抗寒桂花香飘果博会
苦楝不同种源生长分析及优良种源选择研究
不同种源花榈木种子性状和苗期生长特性比较
不同蒙古栎种源苗期生长差异及优良种源选择
不同沙丘部位彰武小钻杨生长分析
不同香榧无性系子代测定林嫁接穗条年生长量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