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防灾公园绿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1-02-02孟庆丽

绿色科技 2011年2期
关键词:城市公园防灾绿地

孟庆丽

(北京市西城区园林市政管理中心,北京 100045)

1 引言

城市公园及绿地空间是城市中重要的开放空间,它们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空间形态,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休闲场所,对城市防灾也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在防止火灾发生、临时避难急救作为城市重建的据点拥有较大的优势。目前,城市各级管理者和决策层对城市公园绿地防灾减灾功能没有从战略高度和宏观尺度上给予足够的重视,城市公园绿地的防灾减灾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尚处于起步阶段。

2 北京中心城区防灾避难场所用地现状

北京是全国的首都,是一个重点设防城市。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多,原有以旧城为中心圈层发展的城市空间结构不仅不能满足城市防灾的需要,还给城市带来了更多的灾害隐患。近些年来,北京市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城市公园绿地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已增至1 163个。北京市内有防灾公园绿地27处,包括元大都遗址公园、海淀公园、马甸公园、万寿公园等,总面积约495.1hm2,可见防灾公园建设与普通公园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对于一个拥有870万人口的城市来讲,防灾公园的建设还远远滞后于其他国家的规划建设。二环以内有11个防灾公园,二环与三环间有3个,三环与四环之间有8个,四环与五环之间有3个,五环外有2个。针对中心城区27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进行抽样调查,抽出6个进行分析。

2.1 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应急避难场所

公园于2003年10月建成我国第一座防灾公园,公园横跨朝阳和海淀两区。北临奥林匹克公园和中华民族园,西起健德桥,东至太阳宫惠忠庵村,全长4.8km,宽130~160m 不等,面积 67hm2。公园狭长,可使应急避难场所的外围周长达到最大化,在疏散时能做到迅速有序;公园横跨6条街道,被自然分解成为7个避难场区,公园可用于地震避难场所面积为38hm2,按人均疏散面积1.5m2计算,最多容25.3万人,疏散231 043人。西段场所南侧目前无疏散道路,南侧高层住宅影响可不考虑,见图1。

图1 元大都遗址公园鸟瞰图

2.2 宣武区万寿公园避难场所

公园于2004年7月增建了应急避险系统,建成了北京市首家具有独立应急避险指挥中心、独立通讯系统和较完善应急避险设施的社区级应急避险场所。万寿公园占地4.7hm2,可用于避难场地面积为3.3hm2,周边分布着平原里、里仁街等5个人口较大的居住区。当灾害发生时,近5万居民能快速疏散安置到公园中,使其得到物质、医疗、供电等方面的基本救助。有应急避险指挥中心、通讯指挥系统、应急饮水装置等11项主要应急避难功能及配套设施组成。因此,应考虑周边多层建筑的影响,南侧只有一条疏散道路。

2.3 海淀公园避难场所

位于万泉河桥西北角,总用地面积约42hm2,可容纳21万人避难。公园内现有博物馆、安全教育馆,兼有多功能用地性质。周边有疏散道路,内设有应急避难场所标志,但未有相关设施。原计算避难人口时未扣除水体面积、建筑占地面积,在重新核算场所有效面积后,可容纳人口数会有变化。周边道路等级较高,宜于疏散、救援,应尽快在公园内设置地震应急避难设施。

2.4 其它防灾避难场所

(1)东城区皇城根遗址公园。位于北至平安大街,南至长安街,占地9hm2,可容纳 4.5万人,人均2m2,呈南北向长条状,公园内无水体、假山,周边建筑为平房,道路满足疏散要求,但无避难场所标志牌及相关设施,如应急指挥、医疗救助等相关设施。

(2)西城区顺城公园。位于西二环路东侧,北至车公庄,南至复兴门,占地6.6hm2,可容纳3万人,人均2.2m2,公园东侧有高层建筑,应考虑其影响。

(3)崇文区玉蜓文化广场。位于玉蜓桥西侧,占地3.7hm2,可容纳1.8万人,人均 2 m2,场地内有避难场所标志,但无其他避难设施。此外还要考虑用地内110kVA高压线及周边高架桥、涉水桥、铁路的影响因素。

(4)宣武区翠芳园绿地。占地1.1hm2,可容纳0.4万人,人均2.75m2,有标志牌无设施,场所南侧紧靠高层建筑,对场所影响较大。北侧、东侧有疏散道路,场所面积小。

3 城市防灾公园绿地规划建设的分析

3.1 城市防灾公园绿地规划建设的优势

3.1.1 城市公园建设方面

数量众多的公园绿地,通过比较可以得出全市的公园数量较多,其中海淀区较多,将普通公园向防灾公园改造,开发改造的潜力最大。

3.1.2 经济基础方面

防灾公园的建立需要大量的开发资金。如海淀区的是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区及西城区的金融街也是各大银行的总部所在地,而朝阳区的CBD地区每年纳税数量十分可观。根报2008年北京市财政收入为1 837.3亿元,2009年为2 026.8亿元。故北京市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资金来源广阔,实力雄厚,为防灾公园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1.3 技术力量方面

北京市具有大量的研究机构和知名大专院校。如海淀区科技力量强大,不仅有海淀区地震局,中国气象局等重要的防灾科研机构,还有大量工程建筑、经济、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参与工作,更重要的是,有专门从事灾害学研究的专家作顾问,更能保证防灾公园的学术性、技术性和安全性,使公园建成后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1.4 文化素养与科普教育

大城市居民文化素养普遍较高,也更加重视生活的质量,对防灾减灾等科普知识的教育也有较高的认同性,且在下一代教育方面舍得花大力气投资。北京市科研力量、科学仪器设备、图书情报信息、科研成果等均高度密集。因而,作为科普教育基地,防灾公园的将进一步得到扩大并更加稳定。

3.2 防灾公园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2.1 总体布局有待调整

(1)单中心的布局有待调整。随着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建设用地日趋紧张。城市建设区,步步由旧城向外推移,城市的发展用地选择只是极为单一的沿着环线和放射线道路向外扩张,而环路的封闭性、同心性及放射性路网的向心性使得北京的单中心结构上更为明显,中心的辐射范围也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和城市主业却仍聚集在城市中心区内,城市各项功能也高度集中于此,对于防灾极为不利。

(2)建筑密集,城市公园绿地侵占现象严重。与城市功能过度集中相伴而生的是中心城区建筑密集,直接导致城市开阔空间流失。在十多年来房地产的开发,北京一些城区的体育场、公园等开阔场地遭到相当程度的蚕食;随着北京市城区规模的不断扩大,规划的绿化隔离带地区被日益蚕食。

(3)人口密集,规划绿地数量不足。经过50多年的高速发展,市域面积为1 641 010hm2,市区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已达到10 880多hm2,市区人口已达到1 149万人,全市人口密度为700人/km2,中心城区为约8 000人/km2,比全市平均人口密度高出10多倍。土地也高度开发,都使城市防灾的城市公园绿地容量不足,空间不够[1]。

3.2.2 城市公园绿地分布不均

城市周边及新建设地区密度较低,规划了较多绿地、公园、广场,可利用作为避难场所,而城市中心区或旧城区则由于开发强度大,造成城市主要功能聚焦在城市中心区,城市公园绿地防灾空间严重不足,位置分布极为不合理。

3.2.3 防灾公园绿地系统不完善

根据统计,北京市范围内共有27处公园绿地,面积在10hm2以上的有明城墙遗址公园、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玉泉雕塑园等共11处,其中面积超过了50hm2的公园其中有朝阳公园北部区、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朝阳段)2处,未能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避难网络。

3.2.4 普通公园利用程度问题

通过实地调查对普通公园和防灾公园的比较可知,普通公园同样具有防灾公园所要求的基本设施如规模、水源、电源、绿化等。而北京市内普通公园占有相当大的面积,有很多可以转化为防灾公园。

3.2.5 防灾公园绿地配套设施缺乏

虽然一般公园内都具有供水、供电的能力,但一般的绿地和街心公园都没有配备厕所,不适合作为长期避难场所。一些街头绿地面积比较小,有些绿地虽然面积较大,但由于树木过密,也难以找到救灾直升机的降落场地。在防灾公园的周边形态要求中,希望在灾害时,避难者从入口以外的地方也能进入公园。

3.2.6 宣传力度不足

提高全民的防灾意识,加强日常应急避难宣传力度,明确紧急疏散通道及应急避险场所的方位、距离,方便群众在受灾时安全、快速、有序地转移至应急避险场所,制定应急避灾场所的使用方案,保证应急时整个工作有条不紊。

4 结语

无论是从城市防灾的角度,还是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环境、增进人民身心健康的角度来看,城市中的防灾公园绿地都是城市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

(1)每个城市应至少建有一处50hm2以上的可以作为长期避难的防灾公园,可根据城市规模确定相应的中期和临时性的防灾公园。在作为中长期避难所的防灾公园内,人均避难面积应达到2m2或是更高;作为临时避难所的防灾公园人均避难面积应为0.5m2。

(2)做好城市的防灾建设和管理工作,制定相关的防灾法制法规,使国家设法确保灾害对策的综合性、计划性、制度化和对策的法制化、规范化,使减灾行动有效。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城市防灾预案,加强对市民的宣传教育、培训演练工作,提高市民的防灾意识。

(3)以北京市为例,应形成一个临时避难场所、中期避难场所、长期避难场所各级避难所均匀分布、功能明确的防灾公园系统。

希望今后北京市在安排和推动避难场所建设时,要先选择基本具备避难场所必需的各类设施,且场地条件较好的市级、区级公园进行试点,再逐步推开。力争完成所有大型避难场所的配套设施建设,基本满足市民疏散避难的需要[2]。同时北京市现在已加大规划力度,根据北京市规划纲要要在2020年前,进一步完善全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及场所配套设施建设,并扩大地震、火灾等避难演习的规模,进行大级别演习。

[1]北京统计年鉴编辑委员会.北京统计年鉴2004[R].北京:北京统计年鉴编辑委员会,2004.

[2]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中心城地震及应急避难场所(室外)规划纲要[R].北京:北京市规划委员会,2010.

猜你喜欢

城市公园防灾绿地
南通市三举措扎实做好当前综合防灾工作
家庭防灾应该囤点啥?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刘玮玉艺术作品
我将打扫城市公园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立体绿化在城市公园设计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