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脑损伤患者家属焦虑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2011-01-31木冬妹杨玉玲

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6期
关键词:合理化颅脑解决问题

夏 炜 木冬妹 杨玉玲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温州325027)

颅脑损伤是一种强烈的应激事件,发病突然、病程长、预后差、致残致死率高,患者可能丧失部分或全部劳动能力、自理能力,甚至成为植物人[1]。家庭成员生病住院,都将其他家庭成员带入一种危机状态,易产生焦虑情绪,家属过度的焦虑不仅影响其自身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影响患者的情绪以及救治和康复。我们通过对60例颅脑损伤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焦虑状况与应对方式,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以便采用相应的对策,以帮助患者家属减轻焦虑。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0年1-8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颅脑损伤住院患者家属60名。纳入标准:(1)有明确的头颅损伤史,并经CT证实为颅脑损伤;(2)入院24h内;(3)家属年龄≥18岁;(4)每例患者只选取1名家属。排除条件:(1)家属有精神疾病或精神疾病家属史;(2)不愿参加本研究。其中男性 28人,女性 32人;年龄 18~71岁,平均 35.3岁;家属包括患者的配偶、父母与子女。

1.2 研究方法 (1)调查工具:①自行编制的患者家属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家属年龄、性别、婚姻、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对患者疾病的了解程度等。②焦虑自评量表(SAS)[2]:由20个项目组成,每个项目根据被测者最近1周的主观感受按1、2、3、4级评分,将20个项目得分相加,即得总粗分,总粗分×1.25=标准总分(取整数)。③应对方式问卷:采用肖计划的应对方式问卷(CSQ)[2],该问卷含有6个分量表,分别为解决问题、合理化、自责、求助、幻想、退避。每个分量表由若干个条目组成,按是、否计分,通过分量表条目评分之和计算出该分量表的因子分,因子分越高,说明该因子被采用的频率越高,并把解决问题和求助归为成熟型应对方式,其他项为不成熟型应对方式。(2)调查方法:由研究者本人及经过培训的2名护士应用统一的指导语,在患者入院24h内对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对于少数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家属,由调查者逐条读给患者家属听,让其独立作出选择,问卷当场收回,以降低失访率。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有效问卷60份,回收有效率100%。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一般资料用频数、百分比进行描述,用t检验对患者家属的焦虑状态、应对方式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用多元回归分析患者家属焦虑与应对方式相关关系。

2 结 果

2.1 患者家属一般情况 见表1。

表1 颅脑损伤患者家属基本情况 (n=60)

2.2 患者家属焦虑状况 SAS 得分为(41.12±5.78)分,显著高于常模(29.78±0.46)分[3](P< 0.001)。

2.3 患者家属应对方式评分 见表2。由表2显示,患者家属解决问题、求助、忍耐、合理化因子得分均低于国内常模[4],表明颅脑损伤患者家属多采取不成熟型应对方式。

表2 颅脑损伤患者家属应对方式评分与全国常模比较

表2 颅脑损伤患者家属应对方式评分与全国常模比较

?

2.4 患者家属焦虑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见表3。解决问题与求助属于积极成熟的应对方式,与焦虑呈负相关;而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等应对因子属于不成熟的应对方式,与焦虑呈正相关;其中自责、幻想和合理化等应对因子与焦虑呈显著正相关。

表3 颅脑损伤患者家属焦虑与应对方式相关分析 (r)

3 讨 论

3.1 颅脑损伤患者家属存在明显的焦虑 颅脑损伤因意外受伤住院,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家属缺乏相关医疗知识,对事态发展无法掌控。多数家属表示患者病情危重、对疾病知识不了解及治疗费用昂贵都会增加其心理负担,常表现为有不幸预感、静坐不能、睡眠障碍等焦虑情绪[5]。本研究也不例外,颅脑损伤患者家属焦虑显著高于国内常模,且家属普遍存在焦虑。焦虑是最常见的一种负性情绪,是一个不良的应激源。在这种不良应激源的刺激下,会出现烦躁、疲惫、反应能力下降等不健康状态,更会涉及到他们的社交活动,使他们的社会交往受到限制。家属是患者的主要照顾者,只有改善家属的不良心理,才能更好地促进患者的健康状况,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有资料显示,卫生知识越缺乏,其焦虑程度越高[6]。本研究显示,只有7例(12%)家属对患者的疾病非常了解,38例(63%)家属对疾病不了解。护理人员应加强对家属健康教育,使其了解患者病情、颅脑损伤相关知识及预后情况,可以通过个别指导、座谈会、健康教育手册、多媒体等多种方式对家属进行教育,从而增加家属对患者疾病的了解,减轻家属焦虑,改善家属的心理状况,增加患者的家庭社会支持能力。

3.2 颅脑损伤患者家属焦虑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作为应激源和心理健康的中介机制,应对方式的选择与个体的身心健康呈显著相关,积极成熟的应对方式能改变个体的主观认识,有提高个体处理问题的能力及改善情绪等作用[7],而消极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则容易导致焦虑。通过本研究分析可知,患者家属解决问题与求助的得分随着焦虑水平的提高而降低,而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的得分则随着焦虑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可见,积极成熟的应对方式有利于减轻焦虑的表现程度,有助于缓解精神紧张,帮助个体最终成功地解决问题,从而减轻压力并起到平衡心理和保护身心健康的作用。因此,护理人员作为患者及其家属社会支持的主要提供者之一,要引导家属采用积极应对方式,帮助家属减少无效应对,使他们懂得不良情绪的发生与心理行为关系。

3.3 帮助患者家属减轻焦虑 护理人员应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家属减轻焦虑,教会家属学会放松训练,分散自身的注意力,如听音乐、看报纸、倾诉、运动等来转移内心压力。对于重度焦虑应建议向心理医师咨询。

[1] 赵继宗.神经外科手册[M].5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885-903.

[2]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2(4):205-235.

[3] 李淑琦,徐俪瑜,郑琳,等.心理学与心理卫生[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5.

[4] 左克俭,韩国玲.轻度脑损伤患者心理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J].四川精神卫生,2008,21(2):100-101.

[5] 左晓霞,李峥.ICU患者家属焦虑状况调查[J].现代护理杂志,2006,12(25):2364-2366.

[6] 朱俊.全封闭病房器官移植患者家属焦虑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1A):22-23.

[7] 朱慧.青壮年脑外伤病人家属焦虑水平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J].护理研究,2008,22(3B):683-684.

猜你喜欢

合理化颅脑解决问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机械制造工艺的合理化机械设计
基于认知合理化的会计舞弊治理:研究基础与框架策略
解决问题的设计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合理化建议为交通企业发展注入活力
67例颅脑疾病神经介入的诊断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