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峡”之隐忧

2011-01-17

资源再生 2011年6期
关键词:三峡大坝三峡大坝

中国引以为傲的建筑史上的奇迹——三峡大坝正面临着山体滑坡和水污染等新的问题,从而使这个代表中国改造大自然成果的“伟大项目”重新遭到质疑。

三峡大坝主体工程一年前竣工,大坝上游640公里的长江水域成为一个大水库。有地质学家称,三峡大坝拦截水量的庞大动力已开始侵蚀长江陡峭的河岸,加上水位波动频繁,引发了一系列的山体滑坡灾害,也使得大坝附近地区的地质结构破坏。如“庙河”,一个距离三峡大坝上游16公里的村庄。有官员担心,一旦整个山坡塌陷,附近的居民将丧命于此,同时还会威胁到长江水道运输。

危险还不止这些。有科学家认为,大坝阻挡了淤泥流向下游,使包括上海地区在内的长江入海口收缩,海洋的咸水正在倒灌入内陆。世界野生动物协会今春公布的一份报告称,通过大坝的水流速度正在加快,对下游的防洪大堤造成巨大的压力。未经处理的污水和化肥残留物被不断排入水库,导致巨型水藻生长泛滥,并威胁到下游用水安全。有传言称,湖南省农民所遭遇奇特鼠灾的根源是水库水位的频繁波动。

中国正面临日益严重的缺水问题,长江水环境变化正使得这一局势更加紧迫。在全国各地,上百万吨未经处理的污水、工业废水和农药残留物将湖泊变成了藻类泛滥的污水池。有关统计称,中国半数以上的主要水道都受到污染,鱼类逐渐较少,水很难用于灌溉或是饮用。中国政府也曾表示,现有超过3亿人(接近中国四分之一人口)缺乏干净的饮用水。更糟糕的是,中国8.5万座水库中超过三分之一存在“严重”的结构问题。今年春天,中国水利部一位官员将水库比喻成会威胁到下游地区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定时炸弹”。

中国负责保护长江环境和水资源的政府部门──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原局长、环境学家翁立达称,我们考虑了所有可能发生的状况,但所有的问题都比预想的严重。翁立达现担任长江论坛秘书长,该组织由政府与民间组织共同设立。

“庙河”,这个世代种植柑橘和梯田水稻的村庄,人们可以察觉到一些变化。在三峡大坝修建过程中,庙河的一百多名村民险些就和130万三峡移民大军一样,离开家园,移居别处。

今年春天,村民们发现一条长200米宽1厘米的裂缝横贯稻田。而不久之后,大坝开始放水为夏季汛期作准备。

到了5月初,雨季来临使水库水位再次上升,距离庙河村不远处的地点在5天内发生了4次坍塌。村民反映说,他们可以听到房屋内木质结构由于地面移动而开裂的声音。政府要求他们疏散。

在1小时路程外的秭归县新县城,政府官员们面临着新一轮的居民安置问题。为了水库建设需要,曾经有大约10万人被安置到新的地方居住,如今当地官员担心的是,还会有更多的人需要重新安置。秭归县三峡移民安置办公室的一位官员表示,情况的变化速度要快过我们的计划。

千百年来,长江河道三峡段重重峡谷的激流和暗礁一直是船家的恶梦。长江流域的洪水更是时常肆虐。有数据显示,仅上个世纪长江洪水就吞噬了约30万人的生命。

建设长江大坝是中国领导人长期以来的梦想,一方面是想利用其水利资源,但更主要的是为了防止洪灾。现代中国的奠基人孙中山早在1919年就曾设想过建造长江大坝。而坚信人定胜天的毛泽东更以“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诗句来表达他的愿望。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开始,中国曾经数次批准三峡大坝的建造,但因为存在技术难题,又数次被搁置。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该计划仍然面临诸多质疑。持反对意见的人认为,建造大坝和水库不但会迫使大量农民向城市迁徙,还会毁灭当地一批中国最宝贵的历史遗迹和庙宇。在1992年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才完成了最终的环境可行性评估报告,该计划经全国人大审议时第一轮投票过程中,还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大代表投了反对或弃权票。

即使到了三峡项目1994年正式动工时,争议仍然存在,美国政府和世界银行还撤回了对该项目的支持。2000年,包括参加了三峡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部分工程师在内的中国工程学界顶尖学者发表了一封公开信,抗议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以较原计划更快的速度为大坝蓄水。

问题最早于2003年6月出现,在三峡大坝下闸蓄水两周以后,当大坝水位突破90米后向135米逼近时,峡谷的边坡在水压的作用下开始被侵蚀。7月14日,一条长江支流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一块长、宽均在1公里左右,而厚度为18米的山体落入江中,13名农民被吞没在泥石流中,而落入江中的石块激起两层楼高的大浪,摧毁了20余艘船舶,并导致11名渔民丧生。虽然官方称此次灾害乃暴雨所致,但地质学家称,是江水水位突然变化导致了河岸岩石松动。

180米高的三峡大坝于2006年5月竣工,耗费至少220亿美元。一旦该水库于今年晚些时候全面投入运转,所容纳的水量将达19万亿公升,相当于美国全年淡水消耗量的五分之一。三峡水电站每年将发电18000兆瓦,是胡佛大坝的20倍。

翁立达认为,为了防止洪灾,建设三峡大坝是必要的。而现在他最头疼的问题是水库水质的恶化。一份翁立达联合署名的世界野生动物协会报告称,工业废水和化肥残留物造成三峡水体中的氮和磷含量较10年前上升了10倍。

生活污水也被排入三峡水库。据世界野生动物协会的报告称,长江流域的污水排放量激增,2000至2005年间增长了一倍以上。而在这一地区生活着1.6亿人,其中包括位于三峡大坝上游640公里处全球最大都市──重庆的3 000多万人。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水库管理部的一位官员承认,排入三峡水库的污水正在增加。他表示,政府已投入更多资金确保处理厂能24小时运转。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状况的变化则会产生另外的问题。随着水中沉淀物的减少,阳光可以照到更深的水中,进而促进那些既能吸收污水和化肥残留物养分又具备光合作用功能的水藻旺盛生长。而周伟认为,大坝并非导致水藻孳生的原因。水藻问题没有工程建设委员会预想的那么严重,只在长江的支流出现小规模的爆发。但他并没有对下游流域水藻增多作出解释。

大坝是否能履行其调节洪水这项主要的功能也受到质疑。批评人士称,尽管大坝能起到调节洪水的作用,但却有可能因一个意想不到的原因酿成下游地区洪水泛滥。当江水冲过狭窄的坝口后,就进入了华中大平原地区。长年的泥沙淤积使这段长江成为“地上河”,要靠堤岸来约束,就像美国的新奥尔良。而世界野生动物协会称,由于大坝阻拦了大部分淤泥,使江水携带的泥沙量减少,导致江水流入华中大平原时流速加快、冲力加大,进而对这里地上河的堤岸造成威胁。

与此同时,滑坡也是地质学家们关注的问题。长江三峡是在距今3亿至7000万年前通过江水不断侵蚀岩石而形成的,虽然三峡大坝是建于石灰岩结构之上,但在这层石灰岩之下,却是砂岩、页岩和泥岩,这些都是质地较软并容易发生塌陷的结构。随着大坝管理部门按照洪水预报不断调整水位,江水渗入大坝地下岩层以及巨大的水压变化会削弱库区堤岸的强度,进而出现垮塌的危险。

京都大学灾难预防研究所峡谷地质科学家汪发武表示,滑坡还可能引发水啸。狭窄的峡谷会起到放大岩石塌落所激起水浪的作用,引发下游巨浪。类似的灾难曾于1963年在意大利北部的维昂特水坝发生过,导致两千人丧生。

在离庙河村1公里的地方,通往这个村庄唯一的碎石路会经过一个泥泞的隧道。村民们已经暂时安置在这里,睡在塑料帐篷中。地方政府正在附近清理场地供村民们建造新房。新的村址距离同一条河有1小时步行路程。

正在建造新屋的52岁村民停下手中的活计说,“这一切都是在蓄水后不久才开始发生的。他们说这里会更安全。”而在不远处,巨大的推土机正在山腰上平整土地。

(转载自华尔街日报 有删改)

附:转载本文旨在唤醒读者对三峡,乃至对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反思。文中所述观点不代表本刊编辑部立场。华尔街日报上刊载此文后,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对此给予了回应,敬请关注。

猜你喜欢

三峡大坝三峡大坝
Sinocyclocheilus sanxiaensis,a new blind fish from the Three Gorges of Yangtze River provides insights into speciation of Chinese cavefish
三峡留下我多少梦
大坝:力与美的展现
三峡大坝
春到三峡
正式挡水的马来西亚沐若大坝
2012年7月27日晚,三峡大坝深孔与表孔同时泄洪
无花果香溢三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