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化腾领住房补贴谁该脸红

2010-12-26练洪洋

中国工人 2010年12期
关键词:马太效应马化腾公共政策

腾讯公司控股董事会主席马化腾似乎“流年不利”,公司与360网站相互掐架,恶斗不已,本人又因领取深圳2010年第三次季度住房补贴而成为话题人物。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马化腾领取房补之所以有戏剧性,正是因为“冲突”的存在:一边是每月3100元的购房贴息,一边是2010年胡润IT富豪榜的“榜眼”,坐拥293亿元资产。“坐拥百亿领住房贴息”,其戏剧效果一点也不亚于流浪汉中百万彩票。而且,集体围观必然起哄,道德审判难免偏颇。

作为重视、吸引高层次人才之举,政府对高层次人才的住房、配偶就业、子女就学等问题进行倾斜,似乎也无可厚非,给高层次人才发各类补贴亦非深圳独有。那么,公众为何对马化腾领房补一事颇多微词?

发展失衡造成的负面“马太效应”是当今社会最为严重的群体焦虑之一。无论公共政策的初衷如何,如果执行之后最终出现富者愈富、贫者愈穷、赢者通吃的结果,都值得诘问。在公众被一套房子压得喘不过气来的语境下,亿万富翁还得到公共财政的购房补贴——要知道,这些都是纳税人的钱,这种结果是不公平、非正义的,很难让公众坦然接受;作为激励手段,对马化腾们进行房补,就像给保时捷的车主送QQ车,也是失效的。“激”得其所,才能“激”出效果,否则将会徒劳无益,还惹得一身臊。

长期以来,公共政策的制置都秉承“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可以说,给社会精英各种优惠、补贴也是这种思路的产物。这种思路与做法,在过往毫无疑义,公众也莫敢置喙,而在公平至上的公民社会则显得突兀,非议难免。具体到住房保障,政府在住房上的公共支出应该向谁倾斜,是作为奖品为社会精英锦上添花,还是作为公共保障给广大公众雪中送炭,这是一个问题。不同的选择,将会使局面向帕累托最优原则或者马太效应的路径演进。

能够享受政策的人,并不是真正需要的;真正需要的人,却未必能享受到。激励政策的走偏也给制订者提出问题:除了物质手段,是否还有更灵活、更有效的措施可供拣择呢?物质、精神、政策……有关部门可打的牌不少,完全可以进行差异化对待,有的放矢,事半功倍,而不必闹出给身家数百亿的富翁发房补的笑话来。

猜你喜欢

马太效应马化腾公共政策
马太效应
论中国法院执行公共政策的价值逻辑
马太效应
如果你是第三种仆人
让马化腾秒回信息
这个世界处处都是『马太效应』
听马化腾聊“数字生态”
偷窥了马化腾的朋友圈,我才明白:马云还远不是对手!
公共政策不能如此势利
浅谈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