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研究综述

2010-12-22舟,肖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研究教育

张 舟,肖 峰

(中国地质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国内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研究综述

张 舟,肖 峰

(中国地质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本文对2001年—2010年国内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研究进行分析整理,并对近十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及研究特征等进行总结,以期对今后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综述

所谓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它涉及诸如新闻本源、新闻本质及新闻传播规律等许多根本性问题。[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不同于单纯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它更倾向于教育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对中国来说是“舶来品”,国内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源于2001年初。[2]近年来,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教育,无论在新闻传播实践还是在新闻教育中,一直处在十分突出的位置。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研究状况

笔者通过对中国学术期刊网(CN KI)全文数据库近十年来发表的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方面的文章进行综合、归类、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制作了相应的表格。由图表1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研究论文近几年来呈趋于减少的趋势,特别是在2001年大幅度减少后,2005年至今保持较平缓的趋势。2001年以前还没有出现一篇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研究性论文,2001年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研究的高峰时段,共出现25篇研究性论文。2001年之后开始大幅减少,从2004年开始,学界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研究论文开始保持少量研究并维持平缓的趋势。从2004年5月开始到2010年5月,五年多的时间里,平均一年不到一篇研究论文。纵观近十年的研究状况,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研究论文仍然非常贫乏,说明我国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研究并不充分。

表1 国内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研究文章发表分布情况

二、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研究范围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理论与思想(问题与对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实践成果综述等。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理论思想、问题对策、历史,实践活动的运作以及成果综述上。从图表2可以看出,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研究开始到目前为止,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理论思想、问题对策的研究所占的比重最多。这和我国开始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研究时间不长有关。在这部分研究论文中,国内的研究学者们在介绍西方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同时也对国内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内涵做了系统分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宣部新闻阅评小组组长刘祖禹的《实事求是——把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之魂》。在介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同时,国内研究者们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理想”与“现实”做了比较深入的分析,用吸纳和审视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以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在国内的运作情况以及现实问题。

表2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研究内容

对于具体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具体运作和体现,这其中既包括美国等国家在新闻运作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思想,也有一部分涉及到中国早期媒介的新闻观,如人民日报等。在这个部分中,国内学者也关注到目前我国业界和高校在新闻活动和教育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一些具体实践,实践活动综述占到了43%。较具代表性的有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徐泓教授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在北京大学的实践》。同时,2001年3月中旬,中国记协向全国新闻界发出《关于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教育活动的意见》,全国各新闻单位和广大新闻工作者积极响应。此期间,在《中华新闻报》、《中国记者》、《新闻战线》等报、刊上,陆续发表学者围绕这个问题撰写的文章,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研究员刘保全收集了部分文章,形成《关于“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综述》。

另外就是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史的回顾。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樊炳武撰写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是唯一一篇专门研究回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史的论文。早在20世纪40年代,中国共产党就曾进行过第一次大规模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活动。温故而知新,回顾40年代的教育活动,对于搞好现在的“教育活动”有较大的启发。

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研究不同年份的侧重点分析

从图表1可以看出,“CN KI”所收录的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文章,2001年之前没有数据,国内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研究数量相当有限。自2001年之后,才逐渐有一些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思想、理论实践、分析与对策、历史回顾的问题研究。从图表3可以看出,该时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作为中国记协的文件《关于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教育活动的意见》刚刚在国内下发,一些学者开始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和我国的新闻职业道德、高校教育等联系起来讨论,企图找到一些契合点,以改进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和高校学术教育的现状。

表3 不同年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研究内容分布

进入2001年以后,国内学者陆续着手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基本理论的介绍,之所以这一年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研究逐渐兴起,源于2001年3月中旬,中国记协向全国新闻界发出《关于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教育活动的意见》,全国各新闻单位和广大新闻工作者积极响应。值得注意的是,2001年的7篇实践性文章里,内容皆是国内新闻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活动的报告或者综述,这也与该年度中国记协的文件大力倡导密切相关。这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正式开始。

2002年,综观这一年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研究状况,20篇学术论文从数量上虽然有所减少,但可喜的是在这有限的研究中,除了介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外,学者们开始把目光放到国内外新闻实践中的具体事件来讨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学界和业界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实践工作的关注,开始大于理论性研究。

2003年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研究相对2002年来说没有太大发展,仅延续着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介绍和引进的探讨。与2002年不同的是,这一年我国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开始进行更理性的深入思考,《扎扎实实抓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活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要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经常化》、《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几个问题》等,开始从问题审视的角度分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教育之间的联系,并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历史地位、精神实质、学习教育的方法论[3]等方面深入探讨;与此同时,大部分学者开始密切结合国际国内环境出现的新变化,结合新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任务,找出了新闻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进行剖析,分清是非,统一认识,有针对性地解决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2004年到2010年六年多时间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研究放缓,研究论文数量急剧减少,学界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研究开始逐渐降温冷静下来,从2010年前几个月的论文发表数量情况来看,将来上升的趋势不明显。

究其原因,这六年多时间里,互联网越来越发达,新媒体不断诞生,“媒介融合”等新媒体研究议题兴起;2008年、2010年中国遭受众多的自然灾害和灾难性事件,这一时期对灾难报道的研究也开始受到更多更大的关注;新闻立法仍属空白。学界和业界的研究开始倾向于这些热门议题之中,因而专门针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研究急剧减少。另外,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这个议题里,学者对其理论的研究论述占多数,如陈力丹教授的作品《“遵循新闻从业基本准则”——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立论的基础》[4]。也有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新闻活动、灾难报道联系起来做研究的,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下的汶川地震报道研究》[5]等。业界和学界多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运用在新闻专业实践中进行分析论述,但是忽视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于教育的巨大作用,以及其在高校教育领域所应该发挥的作用,较为可惜。2010年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希望在2011年后能开始得到重视。

四、结语

从对2001年到2010年十年间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论文统计分析可以看到:目前,我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研究已经走过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1年到2003年,这三年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研究相对丰富,主要以介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理论基础、思想和历史为主,并且逐步开始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践活动;第二阶段,从2004年到2010年5月,这六年多,国内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研究逐渐放缓,研究重点转移到其它议题上。

纵观十年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在国内的发展进程,可以看出,在研究领域及研究侧重点上,针对具体实践活动的报告和研究,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在具体的现实事件中得到较为完美的阐释,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在我国的成长、发展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十年间,从我国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研究数量来看,显然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还是处于初级阶段;不得不承认,我国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研究还是较欠缺。由于国家对倡导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活动的发文较晚,部分学者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专项研究也起步较晚。纵观已经发表的研究论文,大部分学者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所倡导的教育精神和新闻职业道德,以及如何使其正确指导与我国现行的新闻管理制度、教育制度,还是存期盼态度的。

[1]郑保卫.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与特点[J].中国记者,2001,(5).

[2]丁法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中国化及其运用[J].新闻记者,2007,(2).

[3]高挺先.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几个问题[J].青年记者,2003,(7).

[4]陈力丹.“遵循新闻从业基本准则”——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立论的基础[J].新闻大学,2010,(3).

[5]刘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下的汶川地震报道研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1).

G411

A

1008-2603(2010)04-0134-03

2010-05-2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当前新闻界职务犯罪的成因、控制与预防”(项目编号:09B200504013)。

张舟,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与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肖峰,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杜红琴)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研究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题解教育『三问』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