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皇岛市海港区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

2010-12-21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海港区秦皇岛市总面积

王 伟

(秦皇岛市国土资源局海港区分局,河北秦皇岛066001)

秦皇岛市海港区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

王 伟

(秦皇岛市国土资源局海港区分局,河北秦皇岛066001)

当前土地生态环境安全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近年,由于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与高强度开发,秦皇岛市海港区局部出现了水土流失、土地质量退化、土地污染等土地生态环境问题,导致土地生态平衡的失调,甚至出现经济发展与土地生态环境破坏的恶性循环。通过分析海港区的土地利用现状、自然生态特征等,在充分认识土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采取管护与保育并重,以生态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等土地生态环境保护与整治措施。

土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海港区

1 研究区域概况

海港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秦皇岛市的市辖区 ,地处东经 119°30′至 119°41′15″,北纬 39°52′30″至 40°00′之间。南临渤海 ,北与抚宁县接壤 ,东临历史名城山海关,西连避暑胜地北戴河。地形主要为剥蚀平原和堆积平原,地势北高南低。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0.5℃左右。滨海地带夏季海陆风明显,气候凉爽,是中国著名的避暑胜地。海港区北部是低缓的剥蚀丘陵,起伏不平;中部是剥蚀平原和堆积平原,地势平坦;南部滨海地区是泻湖平原,地势低平,局部沼泽化,常年积水。气候类型为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适合多种土地利用方式,类型复杂多样。海港区是秦皇岛市中心城区的核心部分,优越的自然资源、区位条件和较强的经济实力,将会带动全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将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出更高要求。

2 海港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现状

2.1 土地利用规模与结构

根据2009年海港区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全区土地总面积为24 617.7 hm2,其中,农用地面积为9 509.9 hm2,占总面积的38.63%;建设用地面积为13 649.8 hm2,占总面积的55.45%;其他土地面积为1 458.0 hm2,占总面积的5.92%。详见表1。

2.1.1 农用地

农用地中,耕地面积为5 680.1 hm2(85 202亩),占农用地总面积的59.73%;园地面积为1 586.2 hm2,占农用地总面积的16.68%;林地面积为1 333.2 hm2,占农用地总面积的14.02%;其他农用地面积为910.4 hm2,占农用地总面积的9.57%。

2.1.2 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面积11 347.9 hm2,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83.14%;交通水利用地面积为2 130.3 hm2,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5.61%;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为171.6 hm2,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26%。

2.1.3 其他土地

其他土地中,水域面积298.3 hm2,占其他土地总面积的 20.46%;自然保留地面积1 159.8 hm2,占其他土地总面积的79.54%。

表1 海港区2009年土地利用结构现状hm2

2.2 土地利用效益

2009年,海港区单位建设用地 GDP为262.90万元/hm2,单位建设用地地方财政收入、单位建设用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分别为34.01万元/hm2、98.36万元/hm2,高于秦皇岛市平均水平。人均建设用地为223 m2,人均城镇用地为106 m2,均低于秦皇岛市平均水平。

2.3 土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自上轮规划实施以来,不断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和环境污染治理,实施坡耕地退耕还林,发展生态林业,构筑林业生态屏障,有效改善了海港区全区土地生态环境。全区园林地覆盖率由1998年的9.48%提高到了2009年的11.9%。土地利用率由1998年的91.53%提高到了2009年的94.0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建设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55.45%,农用地次之,其他土地比重较小,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38.63%和5.92%。建设用地所占比重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农用地和其他土地比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3 土地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压力,以及人类的不合理利用与高强度开发,在区域性系统的发展过程中,海港区出现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土地质量退化、土地污染、水域生态系统面积减少等,导致土地生态平衡的失调,部分地区甚至出现经济发展与土地生态环境破坏的恶性循环。解决土地生态环境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正是土地生态环境研究者当前的主要任务之一。为了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需加快建立相应法规,并完善科学管理措施。

3.1 水土流失日益严重

水土流失主要分布于海港区的北部低山丘陵地区,是主要的土地生态问题,也是制约山区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受近年干旱气候的影响,地表土壤长期处于干旱状态,土质结构松散,地表植被稀疏。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是:(1)地形复杂,地势北高南低,坡度较大,沟堑密布,纵横交错,土地切割破碎,受雨水冲刷,沟壁坍塌,水蚀、风蚀较重。(2)土壤结构疏松,大部分为花岗岩等成土母质形成的土壤,颗粒大,结构疏松,易破碎。(3)雨季集中,7~9月份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0%~80%,且多暴雨。因地面倾斜,土壤还没有吸收、渗透,就形成了地表径流。

3.2 土地质量退化

由于化肥、农药和地膜的普遍和大量使用,农村土地酸化严重,土壤出现板结,肥力和缓冲能力不断下降,耕地质量有不断下降的趋势。

3.3 土地污染有增无减

随着工农业发展和人口的增多,“三废”排放量日益增加。造成土地污染的原因,首先是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农田化学物质;其次,城郊含有大量有害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净化处理直接排入河道,渗入地下,污染了地下水,继而通过灌溉污染了土地。市区周围和城镇居民点附近,由于工矿企业生产,大量废水、废物的排放,造成土地和水资源的污染,对人民生活和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危害。

3.4 水域生态系统面积减少,生态环境有变差的趋势

人类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需求而扩展城市,发展工业、农业、交通等以求得暂时的发展,使水域生态系统面积减少,水域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破坏。水域生态的水资源储存明显减少,导致水域生态蓄水系统遭到有变差的趋势破坏,并且削弱了水域生态蓄水系统的作用,从而导致水域生态面积减少。

4 土地生态环境的整治对策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在土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基础上,应确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最适宜模式。根据土地生态环境条件和自然资源利用特点,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优势和潜力,有针对性地解决土地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与保护土地生态环境,形成互为利用、互为联系的良性循环系统。海港区土地生态环境的整治应采取坚持管护与保育并重,以生态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引导经济从资源消耗型向生态友好型转变,促进生态环境向绿化、美化的可持续生态系统演变。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污染源治理,控制污染物排放,切实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按照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北部建设生态农业区,南部建设生态城市,全面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创建人居环境优美的滨海生态城市。

4.1 北部山地生态环境建设

北部山区坡地以发展经济林为主。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山区要注意加强对生物多样性及重要水源涵养区的保护,防治水土流失,协调北部山地民生经济与生态保护,强化土地生态保护功能,合理布局生态旅游用地,对重要生态用地区进行封育。对因采矿塌陷、挖损压占而废弃的工矿用地进行缩并、复垦、整理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重点整理北港镇张桥庄、芽子山、拦马庄和西港镇大乐安寨的废弃采矿区。

4.2 生态农业建设

大力推广节水型灌溉、节约型施肥、节约型施药的资源节约型土地利用模式,以及水、田、林、村相结合的农田综合整治模式,不断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打造绿色、优质的农业品牌,合理发展观光农业,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合理调整农用地结构,有效防止面源污染。

4.3 城乡生态环境建设

重视城镇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合理配置城镇建设用地,将生态绿化用地适当布置在城镇内,大力发展城市绿地系统,构筑科学的绿色生态廊道网络体系,改善人居生态环境。遏制城镇盲目外扩侵占农田,改变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效率低、建筑密度大、功能紊乱、缺乏城镇建设用地空间的土地利用模式。保障城镇建设中的绿地比例和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用地,促进城镇健康发展。

围绕新民居建设,推进村庄整治,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将“改水、改厕、养殖、沼气”联成“四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新模式,与农民庭院的美化、绿化、净化相结合,有效地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和卫生条件。

4.4 维护水域生态系统

以切实保护水域生态系统为指导思想,因地制宜,适度开发利用水域。维系河道及滨水地带的自然形态,严格保护汤河、新开河、沙河和海域等生态环境,防止水体污染,禁止向水体倾倒废水、废渣及其他废弃物,严禁损毁河岸两侧防护林和水库周边水源涵养林。协调滨海旅游开发与滨海生态保护。坚持在保护中求发展,在充分保障滨海防护林地、开展恢复与重建、保护滨海生态资源的前提下,规划发展旅游项目。

根据土地整体规划,至2020年,全区森林覆盖率为15.24%,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 m2;全区环境污染得到全面控制和有效治理,区域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要求和标准。

5 结语

通过采取以上土地生态环境整治对策,秦皇岛市海港区土地利用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各类用地布局更加合理;耕地和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建设用地合理需求得到有效保障,土地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得到合理安排,各类各业各区域用地得到合理统筹;全区环境污染得到全面控制和有效治理,区域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要求和标准。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实现海港区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1]王万茂,韩桐魁.土地利用规划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8.

[2]郑江.对新疆土地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考[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08,31(2) :119-122.

[3]赵华,卞正富,冷海龙.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加强生态环境效益评价的探讨[J].中国土地科学,2003,(4):36-38.

[4]许月明,梁山.河北省耕地资源条件分析及可持续利用对策建议[J].农业经济问题,2002,(10).40-44.

[5]李茜,任志远.区域土地生态环境安全评价——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2l(5):75-79.

[6]金鉴明.环境领域若干前沿问题的探讨[J].自然杂志,2002,24(5):249-253.

L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reatment in Haigang District of Qinhuangdao City

Wang Wei
(Qinhuangdao Municipal Bureau of L and and Resources,Haigang District Sub-Bureau,Qinhuangdao Hebei 066001)

Land ecological security is the basis of sustainable land use currently.In recent years,as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rrational use and high-intensity development,the soil erosion,degradation of land quality,land contamination and other environmental problems of land in parts of Haigang District in Qinhuangdao resulted in the imbalance of land ecological balance,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ven land vicious circle of ecological damage.By analyzing the land use of Haigang district and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in full recognition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l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existing problem s,the article proposed measures of laying equal stress on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and conservation,focusing on ecological economic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such l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remediation measures.

l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sustainable development;Haigang district

X141

A

1008-813(2010)06-0035-04

10.3969/j.issn.1008-813X.2010.06.010

2010-10-31

王伟(1982—),女,河北秦皇岛人,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土地资源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海港区秦皇岛市总面积
中国人民银行秦皇岛市中心支行
秦皇岛市
中国人民银行秦皇岛市中心支行
秦皇岛市
秦皇岛海港区人大常委会 坚持三方联动做好联动监督
2019《中华诗词》秦皇岛海港区金秋笔会
太平洋名字的来历
严坪林场森林抚育研究
——以起源权属为例
我国湿地10年“丢”一个海南省
海港区以农民得实惠为前提走出旧城改造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