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感生电动势的一种简洁方法

2010-12-21李文胜孙健美

物理与工程 2010年5期
关键词:积分法电磁感应电动势

李文胜 孙健美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理学系,湖北 十堰 442002)

计算感生电动势的一种简洁方法

李文胜 孙健美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理学系,湖北 十堰 442002)

介绍了在均匀圆对称磁场中,无限长直导线上感生电动势计算的一种新颖、简洁的方法.

感生电动势;磁场;概率

若均匀磁场被限定在半径为R的圆形区域内,且磁场随时间的变化率为该磁场中的“无限长”直导线,设导线被此圆所割的弦长为b,该弦所对应的圆心角为2θ,圆心到此弦的距离为h,如图1所示.考虑到导线的对称性,则其两端A、B间的感生电动势为对于放置在

图1 “积分法”计算用图

式中,Ek1和Ek2分别为r<R和r>R区域中的感生电场强度,其大小分别为:不难确定,上述感生电场的电力线是一组与此磁场同心的同心圆,其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把Ek1和Ek2的表达式代入式(1),并考虑到积分元处电场Ek与dl之间的夹角,则式(1)变为

从图1中可见,R与r有以下关系式

由式(4)有

把式(3)和式(5)代入式(2)中,并利用关系cos α·sec α=1,式(2)化简为

再利用b/2=Rsin θ,h=Rcos θ得到“无限长”直导线中的电动势大小为

其方向是由A指向B,即B点的电势高,A点的电势低.以上是通常的解法,因为用到了积分,我们不妨称之为“积分法”.

我们也可以从另一角度考虑,既然是“无限长”直导线,则是否可以想象其两个“端点”在无限远处相联而构成一个闭合的回路,通过计算回路中所穿过的磁通量对时间的变化率,求出此导线中的电动势.此想象是否合理,方法是否正确,还需加以证明.

为便于对照比较,取“无限长”直导线与原磁场的相对位置仍如图1所示.设此“无限长”直导线在“无限远”处相联,构成闭合回路ABCA,此回路围住磁场的区域1,如图2所示.设图2中区域1的面积大小是S1,由图中的几何关系可得

设以顺时针方向作为此回路的正方向,考虑到磁场的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且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得该回路中电动势是

式(9)中的负号表示回路中的电动势方向与原所设回路的方向相反,即ABCA回路中电动势的方向是逆时针方向.对AB段而言,其电动势方向由B指向A.

图2 “概率法”计算用图

显然“无限长”直导线在“无限远”处相联还可以构成回路ABDA而围住磁场区域2,如图2所示.设区域2的面积大小为S2,由图中几何关系可得

仍取顺时针方向为此回路的正方向,同理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以计算出回路ABDA中的电动势为

式(10)中的负号表示回路中的电动势与原所设回路的方向相反,即ABDA回路中电动势的方向是逆时针方向.对AB段而言,电动势的方向是由A指向B.

然而,实际计算时究竟是取ABCA回路,还是取ABDA回路?根据“无限长”直导线的模型,导线的两“端点”既可以在其下方的“无限远”处相联而构成回路ABCA,也可以在其上方的“无限远”处相联而构成回路ABDA,且构成这两个回路中的概率相等,都为1/2.设导线AB两端的电动势ε1、ε2是一随机变量,其概率分别为P1和P2,其分布满足表1.

表1 感应电动势的分布

根据数理统计的原理,导线AB两端的电动势期望值应为

由上面的计算可知,ε1的实际方向由B指向A与εAB反向,而ε2的实际方向由A指向B与εAB同向.因此在计算时,应取ε1<0,ε2>0,考虑到上述两个回路存在的概率各为1/2,所以P1=P2=1/2.把上述条件代入式(11)并考虑到(9)、(10)两式,可得“无限长”直导线AB两端的电动势为

第二种计算用到了概率的概念,我们不妨称之为“概率法”.比较式(12)和式(8)可见,对上述问题“概率法”和“积分法”所得的结果完全一致.

上面证明的是导线和磁场相交的情况,对于“无限长”直导线和上述特殊磁场的相对位置关系,还有两种情况:一是导线和磁场不相交,即导线在磁场以外的区域;二是导线通过圆形磁场的圆心.仿照上面的计算,容易证明,对于这两种情况,“概率法”和“积分法”所得的结果也完全相同.至此通过实例,我们就证明了用“概率法”求解上述问题的正确性.

综上所述,对于上述“无限长”直导线和圆对称均匀磁场,无论两者的相对位置如何,都可以使用“概率法”方便快捷地求出导线中的感应电动势.究其原因,一是“无限长”直导线的特殊性,二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普适性.使用“概率法”求解此类问题,无需知道感生电场Ek的具体表达式,避免了较复杂的积分计算,物理图像清晰,解题思路新颖,计算简单快捷.笔者在教学中介绍这一方法,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更重要的是这一新方法还扩充了直接使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ε=-dφ/dt求解感应电动势问题的类型.这对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不失为一个有益的尝试,这一尝试在注重素质教育、倡导科技创新的今天具有积极的意义.

[1] 马文蔚.物理学[M] 中册 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梁之舜.概率论及数理统计[M] 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009-08-23;

2010-04-13)

李文胜(1955年出生),男,湖北荆州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物理教学与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积分法电磁感应电动势
千姿百态说电磁 历久弥新话感应——遵循“三步法”,搞定电磁感应综合题
聚焦动量观点在电磁感应中的应用
电磁感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浅谈不定积分的直接积分法
巧用第一类换元法求解不定积分
“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复习课之八问
抓“四量”破电磁感应综合题お
电动势概念辨析
随机结构地震激励下的可靠度Gauss-legendre积分法
基于积分法的轴对称拉深成形凸缘区应力、应变数值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