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襄樊市初中推广第一套中小学校园集体舞教师因素的调查研究

2010-12-08夏昌辉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集体舞师资体育教师

夏昌辉

(襄樊学院 教育学院,湖北 襄樊 441053)

襄樊市初中推广第一套中小学校园集体舞教师因素的调查研究

夏昌辉

(襄樊学院 教育学院,湖北 襄樊 441053)

选取襄樊市初中推广校园集体舞的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方式对襄樊市初中推广第一套中小学校园集体舞教师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经过分析得出:参与推广校园集体舞的教师的数量、质量、知识储备、教学方法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校园集体舞的推广.

校园集体舞;襄樊市初中;教师因素

为进一步丰富中小学生艺术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提供优质艺术教育资源,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引导中小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文体活动[1],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和谐发展,教育部组织创编了全国第一套中小学校园集体舞,并于2007年9月1日开始在全国中小学全面推广[2]. 2007年9月17日湖北省教育厅印发《湖北省中小学校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其中规定校园集体舞为必须开展的项目之一[3]. 两年时间过去了,校园集体舞的推广情况并不乐观,基本处于停跳的状态. 通过分析发现,影响校园集体舞推广效果的因素很多,除了舞蹈自身因素之外,按照其推广过程中与之接触不同群体的先后顺序,可划分领导因素、教师因素、学生因素和家长因素等4个群体因素,上述因素对校园集体舞推广的影响在逻辑上有着先后顺序. 本文重点对襄樊市初中推广校园集体舞中的教师因素进行研究.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从襄樊市初级中学以及含有初中阶段教育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共计 42所中学中随机抽取了:襄樊学院附属中学、襄樊市七中、十中、二十中、二十三中、二十四中、二十五中、三十一中、三十五中、三十七中、四十中、四十一中、四十五中、扬威中学、致远中学等 15所初级中学的、与推广校园集体舞有关教师(体育、音乐教师),共计60人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与第一套校园集体舞有关的学术文献资料、新闻报道、专家访谈、论坛讨论等内容,并对这些文献和相关报道进行整理和分析,全面了解其研究现状和现实情况.

1.2.2 问卷调查法

针对被调查学校与校园集体舞推广有直接关系的体育教师、音乐教师制作问卷,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其所在学校校园集体舞的推广现状、师资构成、师资数量、教师学习途径、技能储备与教学方法、前景展望等方面. 为确保问卷的信度,在小范围内重测问卷. 选取部分老师进行了初次调查,间隔三周后,再次调查,对所得重测信度系数为0.858,说明本调查问卷可靠.

本次调查共计发放教师问卷60份,回收6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60份,有效率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推广情况

表1 校园集体舞在被调查的学校推广现状

从表1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第一套中小学校园集体舞初中组舞蹈在襄樊市各个初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广,但是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使得该项目并没有得到相当的普及,有的学校甚至是处于停跳的状态. 有接近7成的学校都是为了参加表演或者应付来自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而推广,是一种被动地、短期地接受和推广,具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使得教师没有从根本上教育学生认识到学习校园集体舞的意义,使得推广教师和学生都没有把对校园集体舞的推广和学习作为一种自觉的要求,而仅作为参加表演、比赛的一个特殊项目或被动应付上级检查所必须完成的任务.

2.2 师资构成

第一套中小学生校园集体舞的推广,推广师资的数量与质量对该项目的推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开展校园集体舞的重要的保障条件. 对所调查的15所学校校园集体舞的师资构成情况做了调查,调查结果见表2.

表2 推广校园集体舞的主要师资

从表2的调查结果可以得知,襄樊市初级中学推广校园集体舞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和音乐教师是推广的主力军,分别占61%与32%,其他教师占7%,统计数据与襄樊市教育局培训师资时对培训对象没有特别限制的情况相符. 在与各校被调查的教师的交流中,教师们认为,体育教师与音乐教师是推广校园集体舞的最佳人选,原因是:校园集体舞与团体操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体育教师在这方面的组织和教学有一定特长;音乐教师对于舞蹈的认知要优于其他教师,对学生的舞蹈教学比较有经验. 在调查结果中其他教师的比例占 7%,这类教师主要是学校团委或者政教处的工作人员,他们在校园集体舞有大型表演或者比赛的时候,出面辅助体育或者音乐教师进行校园集体舞的教学与训练工作.

2.3 师资数量

校园集体舞要在校园中得到全面的推广,掌握该套舞蹈的教师数量是影响推广程度的一个较为重要的因素. 在所调查的15所学校中,共有36名教师掌握了初中组校园集体舞动作. 据不完全统计,这15所学校共有初中在校生约一万四千人,掌握初中组校园集体舞的教师与学生的师生比约为1:400左右. 平均每所学校2.4名掌握初中组校园集体舞的师资储备,相对于整个初中阶段校园集体舞推广及教学工作来说,师资数量太少,师生比例严重失调,这对于校园集体舞在襄樊市初中校园的推广是十分不利的.

2.4 教师学习校园集体舞的途径

对接受调查的60名教师学习校园集体舞的途径进行统计,结果见表3.

表3 被调查教师学习途径调查结果

从表3结果可以看出,在学习校园集体舞的途径上,有40%的教师是通过教育局培训学习了初中组的校园集体舞,这表明教育局的培训是教师学习的主要途径;有13.2%的教师根据资料自学了该组舞蹈,另有6.8%的教师则是通过向已经掌握该组舞蹈的教师进行学习. 这说明,除了教育局的培训之外,教师通过自学和相互之间交流学习,是教师学习校园集体舞的重要途径. 有40%的被调查教师尚未学习校园集体舞.由于本次调查所针对的体育教师和音乐教师,在调查对象的选取上有筛选. 40%的教师未掌握校园集体舞的情况说明:即使是肩负校园集体舞推广重任的体育教师、音乐教师,也有接近五分之二的教师没有学习过校园集体舞. 据了解,各区教育部门组织的培训次数就只有一次,为时两天. 对于大多数对舞蹈较为陌生的教师来说,两天之内要掌握该套舞蹈动作及舞蹈教学的方法,队形编排变换的方法就存在一定的难度. 那么要通过舞蹈这种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真正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这样的目标对于大多数初涉舞蹈的教师来说有很大的难度.

2.5 教师原有知识技能储备与舞蹈教法掌握状况

校园集体舞是一个新鲜的事物,它是体育与艺术的结合[4],在实际操作中要求以集体的方式来展示舞蹈的魅力,这样的运动形式不光要求教师有一定的舞蹈基础,还要求教师对于舞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艺术表现力的培养、队形变换的教学及指挥等方面的能力都有所要求[5]. 针对校园集体舞对教师能力要求的特点,列出与校园集体舞特点相类似的、如健美操、艺术体操、队列队形、形体训练、体育舞蹈、其他舞蹈等项目,通过了解教师对这些项目的认知程度,来间接了解推广教师的原有知识技能储备是否对校园集体舞的教学具有迁移效果,调查结果见表4;同时对教师教授舞蹈方法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调查,其结果见表5.

表4 教师部分项目原有知识技能储备状况调查结果

表5 教师对舞蹈教法掌握的调查结果

通过上述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表现形式特点上与校园集体舞有相类似的项目中,教师掌握情况不太理想,这说明推广教师原有的知识技能储备在对校园集体舞这一新兴项目的迁移程度上无任何优势可言;对于舞蹈教学方法掌握情况,教师自认为掌握和基本掌握的只占调查总人数的15%与23.3%,有61.7%的教师对舞蹈教学方法未掌握. 说明教师在进行校园集体舞推广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面对不太熟悉的舞蹈教法、学生表现力培养、队形编排、舞蹈欣赏等问题. 在调查中了解到,目前大多数中学的体育教师年龄结构偏老,在校学习期间,体育舞蹈、健美操等课程开课有限甚至没有开设,对于舞蹈教学方面的知识非常欠缺. 部分教师对于体育与艺术的结合情况知之甚少,还是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

2.6 对校园集体舞推广的态度及前景看法

表6 推广教师对校园集体舞推广的态度及前景看法

通过对以上调查结果分析发现,教师对于校园集体舞的态度,从主观上是支持的态度,但是对校园集体舞的前景却不乐观,这样的一种相互矛盾的态度真实反映了教师对于校园集体舞推广的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心态. 在大多数学校,由于种种原因,音、体、美课程受到一定程度的歧视,更有甚者是连正常上课的时间也被其他课程占用[6]. 在此种情况之下,对于校园集体舞的推广前景不乐观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推广教师因素的现状制约着校园集体舞的推广

通过对襄樊市初中推广校园集体舞的师资因素的调查研究,不难发现,教师因素是制约和影响中小学校园集体舞推广的重要因素之一. 他们在数量、质量上的相对劣势,使得校园集体舞全面推广的基础并不十分牢靠.

3.1.2 推广教师因素的现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校园集体舞的艺术教育功能

教师学习校园集体舞的途径较为单一,大多数教师学习校园集体舞主要依赖于教育部门的培训. 而教育部门组织的培训时间短,次数少,对于绝大多数教师来说往往只能学其形,不能学其神,要通过集体舞这种形式来达到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目的,目前时机尚不成熟. 教师对于舞蹈、对于艺术的理解尚不明确,又何谈来教育学生、影响学生.

3.1.3 推广教师对校园集体舞的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推广教师大多是体育教师和音乐教师,而校园集体舞对教师教学能力要求又较为全面,无论是体育教师还是音乐教师都有自己的短处,原有的知识技能储备对校园集体舞这一新兴的项目来说帮助有限.多数体育教师对于舞蹈的理解,舞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艺术表现力的培养上等方面能力欠缺,而作为音乐教师则在对校园集体舞类似团体操的组织和场面控制上感到力不从心.

3.1.4 推广教师对校园集体舞的推广前景不乐观

教师对于校园集体舞的态度,从主观上是支持的态度,但对校园集体舞的前景却不乐观,这样一种相互矛盾的态度真实反映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非智育的各项课程及活动不同程度的被忽视的客观现实.

3.2 建议

3.2.1 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推广教师艺术修养的培养

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的舞蹈培训不能仅限于某套动作的是否掌握,应该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对舞蹈教学方法与技巧进行相关培训,提高教师对舞蹈、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挖掘校园集体舞的艺术教育功能.

3.2.2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育主管部门要增加对推广教师的培训次数,扩大师资数量储配;学校管理部门也应将校园集体舞的教学列入教研活动,创造条件让教师之间相互交流,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养[7].

3.2.3 教师要加强自学,不断提高自身水平

校园集体舞对于多数教师来说是一个比较新兴的项目,在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管理部门培训较少的情况下,加强自学,是不断提升自己能力水平的重要途径.

[1] 中共中央国务院.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EB/OL]. (2007-05-07)[2009-11-11]. http://www.moe.gov.cn/edoas /website18/01/info34001.htm.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推广第一套全国中小学校园集体舞的通知[EB/OL]. (2007-05-31)[2009-10-20]. http://www.moe. edu.cn/edoas/website18/41/info29141.htm.

[3] 湖北省教育厅.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湖北省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EB/OL]. (2007-10-09) [2009-10-20]. http://www.hbe.gov.cn /content.php?id=4376.

[4] 丁 乐. 校园集体舞: 开创“美育+体育”的新教育模式[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8 (8): 5-7.

[5] 栾 民, 韩 勇. 校园集体舞对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影响[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26): 145.

[6] 覃 立. 对校园集体舞的思考[J]. 体育学刊, 2007(6): 118.

[7] 杨 阳. 第一套全国中小学校园集体舞评述[J]. 教育探索, 2008(9): 67-69.

(责任编辑:徐 杰)

The Investigation of Teacher Factor in Popularizing the First Set of the School Group Dance in Junior Middle Schools of Xiangfan City

XIA Chang-hui
(College of Education, Xiangfan University, Xiangfan 441053, China)

Teachers popularizing School Group Dance in the middle schools of Xiangfan are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research of this thesis draw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 the quantity, quality, knowledge base and teaching methods of the teachers who take part in popularizing restrict the extension of School Group Dance to a great extent.

School group dance; Junior middle schools in Xiangfan; Teacher factor

G807.3

A

1009-2854(2010)02-0065-04

2009-10-28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0q119)

夏昌辉(1979— ), 男, 湖北咸丰人, 襄樊学院教育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集体舞师资体育教师
音乐课中集体舞教学的思考
茶之圆舞曲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广州市中学开展第一套校园集体舞的研究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