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目了然

2010-11-16

声屏世界 2010年4期
关键词:制播卫视广电

制播分离改革需处理好十大关系

处理好“路径依赖”与“制度创新”的关系。制播分离是一项制度创新,能否得到真正推进取决于许多因素,其中有些利益攸关方普遍存在的 “路径依赖”是一个隐形障碍。处理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制播分离是生产关系的改革,目的是通过调整生产关系解放广播电视界的生产力,而不是通过提高生产力改革生产关系。处理好“管理”与“规制”的关系。加强法律对国家干预的规制,以确保干预的正当性。在理顺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基础上重塑国家经济职能以确保谨慎干预,把属于企业的自主权切实还给企业。处理好“有限责任”和“无限责任”的关系。按照市场经济理论,广播电视媒体只应对其所播出的节目内容是否违法违规负完全责任,但我国特有的国情却使得人们更愿意让广电媒体对节目生产从业人员的言行负无限责任。处理好“体制改革”和“机制改革”的关系。制播分离改革究竟属于机制改革,是广电媒体内部运行层面的改革,还是属于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国家宏观文化体制改革的一部分?认识的不同取决于改革者的心理预期不同并会决定实际收益的不同。处理好“生存空间”和“自我认同”的关系。制播分离改革关系到媒体从业者的生存与发展,分离出去的电台、电视台所属的节目制作公司从业人员都面临着一个新的生存空间,有着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两个方面的考虑。只有通过建立共同愿景,进行心理干预,才能加速从业人员对新的身份的心理认同。处理好“卖方议价能力”和“买方议价能力”的关系。制播分离改革后,无论是台属节目制作公司与电台、电视台之间,还是非台属的其他节目制作公司与电台、电视台之间,都存在着事实上的节目买卖关系。无论是买方议价能力,还是卖方议价能力的提升都有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就是如何加大参与买卖博弈机构的数量。处理好“市场竞争”和“市场秩序”的关系。在制播分离改革的过程中,市场竞争与市场秩序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如果只重视其中一方,很难达到理想的改革效果。处理好“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的关系。我国广播电视生产力的持续发展,要求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最大限度地利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有利条件。处理好“合久必分”和“分久必合”的关系。中国广电行业所特有的“一体而多构”的属性、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外部环境,都会影响广播电视行业的分分合合。(据张志君于《现代传播》2010年第3期)

“融合论”质疑:分化是传媒发展的趋势

传媒融合违背了最基本的自然规律。任何事物,无论是生物体,还是技术或是产品,都是走向分化,而不是融合。我们可以将传媒比成生物,受众需求的发展变化、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就是自然环境的演化。不适应受众需求变化和社会环境变化的传媒自然就会被淘汰掉。在这样的规律下,分化则是必然的趋势和规律。技术、受众口味、社会环境的变迁,创造了促使传媒品类分化的条件。当然,也不排除在传媒发展历程中的融合现象。但是,这只能是小部分,或者暂时性的,分化的自然规律不可改变。传媒融合需要融合的媒体在其他方面做出妥协,这样就弱化了各自的独特性和优势。只有分化才能将独特性发挥到极致,从而满足不同细分市场不断发展的需求。传媒的分化可以分为很多种,既有传媒形态的分化,也有传播渠道的分化,还有赢利模式的分化。传媒的种类形态只会由于分化变得越来越多。以历史的眼光回溯过去,传媒实实在在地是在分化。谁也无法否认现在的传媒形态比以往多得多,每个传媒种类都有它独特的特点和优势,否则它无法生存至今。又有什么理由让人们相信未来会和过去不同?分化是传媒发展至今的规律,分化仍然是未来传媒的趋势。“传媒融合”说扩张了人们的想象力,激起了人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与热情,但是分化毕竟是自然规律。(据陈国权于《新闻记者》2010年第3期)

媒体政策解读怎样更有受众意识

政策解读是新闻媒体发挥桥梁作用的良好载体,运用与决策部门的联系权威解读政策,运用手中的话语权把权威解读传播出去。政策解读栏目对广大新闻工作者来说更多的是对舆论引导能力的一个考验。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全面转型时期,30多年来改革实践体现的现实性、渐进性本身决定了政策有过渡性,决定了每一步改革都要尽量让改革的支持者数量最大化。每个人现在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每个利益主体都可能有不同的观点,这时尤其要有一个更加明亮的声音,有话语权的媒体就显得尤其重要。政策本身的解读空间,公众对政策解读的需求,以及政策解读的舆论场所使得解读政策成为媒体注意力的焦点。媒体在政策解读中不仅要宣示政策,而且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形成强劲的舆论引导能力,为政策落实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政策解读报道是媒体架在政府部门与广大群众之间的一座桥梁,桥梁搭得好沟通才能没有障碍。(据米博华于《中国记者》2010年第3期)

电视剧抢播之争的本质问题

电视剧抢播之争的本质是对高质量的视频内容的争夺,核心症结是媒介泛化、制播分离与有效高质内容的匮乏。时下优质电视剧已成稀缺资源,昭示着“多元渠道、内容为王”时代已经到来。电视媒体应当站在更高的战略层面重新控制与利用内容资源,打通和扩展电视媒介垂直供应链,从抢内容“蛋糕”提升到生产销售内容“蛋糕”。实现进军内容产业,走一条“资源竞购—资源整合—资源垄断”的上游市场控制战略路径,力图把握住产业发展核心资源的生产、分配权和控制权,从根本上提升电视媒体的综合竞争力;向下游受众市场,凭借丰富与优质的内容资源,提升自身收视率,吸引广告主。同时向新视频媒体提供内容供给服务,或直接向新媒体衍生。(据李名亮 杜少平于《广告大观》2009年第12期)

广电总局推出12个创新创优典型电视节目形态

广电总局近期推出了2009年度12个创新创优典型电视节目形态。据介绍,这12个典型节目形态是: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致富经》,北京电视台《中华文明大讲堂》,天津电视台《中国人》,上海广播电视台《欢乐蹦蹦跳》,重庆广电总台《追寻中国红——感受信仰的力量》,山西电视台《影像世界》,河南电视台《武林风》,广东电视台《珠江纪事》,云南电视台《经典人文地理》,辽宁广播电视台《王刚讲故事》,新疆电视台《农牧新天地》。(消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广电总局、工信部3月底拿出三网融合试点方案

3月23日召开的 “数字技术未来系列论坛”上,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副司长王联透露了三网融合试点方案的确定时间表,称广电总局和工信部将于3月底拿出各自的试点方案。

王联表示,国务院要求广电总局和工信部在5月底前完成试点方案的制定,目前,两个部委都在积极准备。3月底,双方会各自拿出一个方案来;4月份,双方会对各自提出的方案进行协调,并上报审批;试点工作则在下半年开始实施。王联认为,广电网在三网融合中的优势主要是丰富的内容、巨大的带宽和遍布城镇的用户群,而劣势主要是数字化改造没有完成、还没有形成规模化、体制机制不适应技术的要求。(消息来源:中国广播网)

十省市广电网将结盟 备战国家级有线网络公司

3月17日,广电系统权威人士透露,广西、江西、陕西、河北等十家省级广电网络运营商即将共同发起成立广电网络友好网,将在产品技术共享、网络互联互通等业务层面展开深层次合作。这是广电网络运营商为解决当前各省网分割局面而成立的区域性联盟,在国内还是首次。据悉,广电总局对此次“广电网络友好网”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认为这是各省级广电网络运营商为打破地域限制而进行的一次创新,有助于共同应对“三网融合”的竞争与挑战,也将为今后的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探索有益经验。(消息来源:《中国证券报》)

湖南广电正式联姻青海电视台 湖南广电占股49%

3月28日,青海电视台、湖南广播电视台在北京签署了合作运营青海卫视的协议。据青海电视台台长金河清介绍,青海方与湖南方将以51:49的持股比例组建新公司共同运营青海卫视,而“三网融合”将成为新青海卫视的重要标签。

金河清透露,将成立的新公司名称暂未确定,湖南广电将抽调一组精干人马全面负责青海卫视的运营,青海台占新公司股份的51%,但管理层以湖南方面为主。(消息来源:《三湘都市报》)

浙江卫视携手中国电信 首次开通3G电视新闻直播

3月2日,中国电信浙江公司与浙江卫视联合召开新闻通气会宣布,中国电信浙江公司与浙江卫视就 “天翼3G传输技术在电视新闻直播的应用”合作项目上达成全面战略性合作。今后,中国电信的天翼3G传输技术将为浙江卫视的直播常态化提供技术支持。浙江卫视频道总监夏陈安把此次合作喻为“优势互补,强强联手。”他表示,天翼3G电视新闻直播不仅在全国卫视新闻节目中具有首创意义,还将成为国内电视新闻制作的 “分水岭”,给电视新闻节目的直播模式、直播领域和传播理念带来变革式创新。(消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国网络电视台获得国内首张 “互联网电视牌照”

3月24日,央视国际总经理汪文斌在接受电话采访时确认国家广电总局已正式向CNTV(中国网络电视台)颁出了第一张互联网电视牌照。首张互联网电视牌照的颁出意味着此前困扰互联网电视发展已久的政策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据悉,互联网电视牌照眼下可能只会发出两家,除了CNTV之外,有望获许可的是上海文广。而此前由彩电厂商自建的互联网电视内容网站,则将面临须申请牌照的问题。在三网融合的大局面下,未来这一许可应当向更多内容运营主体放开,同时涉及更多的主管部门,广电总局、工信部、新闻出版总署等都应当参与其中制定更为完善的规则。(消息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猜你喜欢

制播卫视广电
部分卫视下半年待播剧
探讨大数据在广电新媒体中的应用
大数据背景下网络综艺节目的制播模式新变化研究
美剧在中国流行的原因及借鉴意义
电视制播网网络安全防范方式探讨
广电新闻出版整合对广电业发展影响的思考
广播电台应急广播制播业务分析
EPON技术在广电网络的应用
天津卫视的淡定太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