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核心价值在当代的变迁

2010-11-16佟迅

电影评介 2010年9期
关键词:艺术品人类价值

一、引言

艺术是人类文化系统中一种特殊的构成因素,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承担着传播思想、文化观念以及丰富情感生活的功能。艺术活动是人们以直觉的、整体的方式把握客观对象,并在此基础上以象征性符号形式创造某种艺术形象的精神性实践活动。艺术最终以艺术品的形式出现。艺术品既包含了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映,也蕴藏着艺术家本人的情感、理想和价值观等主体性因素,是一种有价值的精神产品。对于艺术价值的追问,向来是美学史中的主流话题之一,近几年随着商品经济大潮的涌起,人们对艺术的价值问题尤为关注,成为文艺理论界谈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因而当前从理论上深入探讨艺术价值及其结构问题极为适时而必要。

二、艺术的价值系统具有多元性

研究艺术价值,首先需要界定的是“价值”这一概念。马克思在《评阿•瓦格纳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深刻而简洁地揭示了价值本质:“‘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1]这表明“价值”不是一个实体范畴,而是一个关系范畴。价值所显示的是人类一种普遍的基本关系,是一种存在于主客体关系中的,以主体评价为主导的对象的合目的性,“也就是在主体与客体的交互作用中,客体所具有的功能、特性及意义对于主体需要的适应与满足”[2]。艺术作为人类活动的一种特殊方式,指向人类主体活动的全部对象、集各种活动的功用于一身、融人类各种基本活动方式为一体、适应与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从而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构成了一个具有多元性的价值系统——艺术的价值系统。

根据艺术的功能、特性及其对主体不同需要的满足,艺术的价值系统大致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审美价值

审美价值是构成艺术价值的最主要、最直接的价值类型,是构成艺术之为艺术的真正本体。艺术在具体、生动、形象的“美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中,蕴含着高尚的精神内涵和真挚的情感,集中体现出人类的审美意识,凝聚和物化了人类对自然界与社会的审美关系,给人以美的享受,从而能够集中地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

2.历史价值

艺术作品记录了不同时代的社会状况和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精神求索,以及对它所处的时代产生的推动作用,这些特质构成了艺术作品的历史价值。

3.认识价值

艺术是一面真实、生动、形象地反映自然、社会与人类的镜子,是一定时代和社会的缩影,通过艺术鉴赏活动,人们可以深刻地认识社会、时代、人生,洞悉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还可以认识自我,认识整个生命过程,从而满足人类对其生存环境——自然与社会——及自身的全面认识的需要。

4.娱乐价值

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可以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某种过分强烈的情绪得以宣泄,同时也可以使消极、麻木的心态得以“鼓动”、枯竭的心力得以“补充”和“滋养”,从而保持人们心理上的平衡,获得心旷神怡、其乐无比的身心愉悦。

5.经济价值(含收藏、投资价值)

艺术不是一个经济事实,也非功利的制作,艺术较之经济,没有强烈的利益目的。然而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尤其到了资本主义社会,艺术品逐渐成为流通的商品,或商品化的艺术品,艺术生产和艺术品无法摆脱经济价值影响。艺术在某种意义上也要体现自己的实际效用,作为创造者谋求生活资料的手段。

6.社会价值

艺术诞生于人类的需要,也发展于人类的需要,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艺术必然要和人类诸多的社会关系联系在一起,绝对独立的“惟艺术”是不存在的。其社会价值又分为:

7、道德伦理价值

通过对蕴含着丰富的伦理道德内容及深刻的伦理道德评价的艺术品的欣赏,人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引起思想上的启迪、情感上的共鸣,陶冶、发展、完善人性,提高自己的伦理道德标准,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8、工具价值

艺术的某种功能可以服务于某种外在的目的,即对于艺术之外的某个目标、目的或者功能而言有利用价值。

9、交流价值

艺术可以沟通人们之间的思想情感,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联系,达到思想感情的融合、统一,从而满足人类社会巩固自己的完整性这样一种需要。

10、信息传播价值

艺术是传播各种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人们可以通过艺术欣赏这条渠道,获得大量的重要信息。

三、现代社会艺术的主要价值

艺术永远以现实为自己存在的基础。而现实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们改造现实的方式、手段必然随之不断地发展、变化,人类的需要也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而涌现出新的倾向。同时,艺术本身(无论是其内容还是创作手段、表现方法等等)也是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的。因此,艺术的价值系统不仅具有多元性,而且具有动态发展性,即艺术价值系统绝对不是一个僵死不变的“模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艺术活动及产品的改造、变形,对自然及人类社会产生的意义、作用发生变化,其价值主体也有所侧重。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时期,由于某些社会因素的影响,艺术的价值体系会出现暂时的混乱,甚至会一时误入歧途。

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经历着社会与文化转型的巨变。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文化思潮的风起云涌、社会消费系统的逐步强大,商品意识广泛渗透文化的各个领域。艺术由高高在上的精神产品下降为普通商品,精神性追求被置换成了商品化生产。为了迁就商品的供求逻辑,艺术产品不断变换着形式以满足一些群体无休止的消费欲望。在这样的形势下,艺术的经济价值与社会工具价值被极大地强化,偏离了其精神性的价值本体。

其中,经济价值的强化在中国的艺术市场上反映尤为突出。在国际市场和金融全球化的带动下,新一轮的投资和交易模式及资本流动引发了艺术市场的巨大变化。短短的几年中,金融操作模式的引入、资本流动的全球化、交易大盘的巨大增量等直接引发了艺术市场从一个收藏性市场向投机性市场转变,而一些其他不定变量也开始渗入其中,导致艺术品的经济负载功能大增。“不到6年的时间里,中国书画和中国当代艺术板块先后领衔上演了个两个波段的涨跌大戏,其曲线起伏之大、区间时间之短、信心值前后的起落堪称跌宕起伏、动人心魄,几个零的增减游戏仿佛就是瞬间的事情。”[3]面对这一状况,人们难免陷入迷惘与困惑:艺术品的市场价格是否由其艺术价值决定?艺术品的经济价值是否等同于艺术价值?

要消除这类困惑,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价值与价格的区别,价格始终在变化,价值则相对恒定。艺术品的市场价格与艺术品本身的价值有关,但并不代表艺术价值。价格是在交易中动态形成的,反映了一定时期和一定区域中的交易系统对艺术品价值一种货币化的共识。艺术品一旦流通起来,就具有了商品性,成为特殊的有流通性的商品,只具有符号的意义而不再具有审美的价值,其市场价格就会取决于许多非艺术的因素,如艺术品的流行性、艺术家的名气、制作费用、其他艺术品门类的竞争,而这些都是动态变化值,必然导致价格认定的不确定性,因此,价格围绕价值所进行的虚实波动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

艺术是精神产品,也是精神消费品。但这几年艺术市场的问题就在于把艺术只当成了物质产品。由于投机与炒作的介入,艺术被不断地商业化、物质化。许多投机家判断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准是价格,对他们而言,艺术品和股票一样,买入只是为了倒手获利,“炒”出更高价格。艺术品的交易过程被人为地缩短。展览和评论本是一个重要的价值判断过程,也是一个选择、过滤的过程,倘若没有这个过程,得出的价值就难以牢靠。然而现实中许多拍卖行直接找艺术家订货,艺术品直接就进入拍卖行,没有经受过任何价值检验,无法对藏家负责。而拍卖时按平方尺估算价格,这也是物质的观念,是外行人造出来的可悲之举。

投机主导的市场过热,反过来又影响了艺术家的价值导向。如果通过作品能够看到艺术家的目的和动机是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其艺术价值可想而知。一些中国当代艺术专为“国际”量身定做出口的“外贸产品”,或随意玩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符号,如四大发明、周易八卦、风水算命、京剧脸谱等,或忙碌于对西方后现代艺术观念的表层转述与艺术形式的重复试验,既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体验,又缺乏对当代生活与文化问题的感悟与思考,难以造就有内涵、有本土优势的原创作品。暴利的诱惑,使一些艺术家远离甚至脱离了艺术追求,虚浮、投机、庸俗、欺诈的作品开始泛滥,成为一堆堆“昂贵”的垃圾。

全球金融危机给一度喧嚣、浮躁的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带来了沉寂,也给中国艺术的良性发展带来了契机。在对艺术的认识中,拍卖的导向作用暂时减弱,对艺术价值的判断逐渐向理性回归。人们开始意识到:艺术市场不是艺术,艺术品价格不是艺术价值。价格毕竟是短期的、暂时的运作,就长久来说,艺术价格总是围绕艺术价值的。历史的长河如大浪淘沙,磨灭不了的,是任何时空下都熠熠生辉的那些杰出作品的艺术价值。

此外,与艺术的经济价值被片面夸大相一致,在现代社会中,艺术的工具价值被日益强化。以江苏姜堰的溱潼会船节为例,该会船节历史悠久,由南宋相沿至今,历经千年而不衰,有“天下第一会船”美誉。每年清明翌日,溱潼、兴泰、俞垛、华港、淤溪、桥头及兴化周庄、茅山、江都吴堡、东台溱东等乡镇会船聚集溱潼东观祭祀孤坟野鬼,随后有大型赛船及会船活动,集竞技、表演、送头篙、唱戏、酒会、庙会等民俗文化于一身,场面壮观,充满水乡风情。90年代后当地政府逐步介入,使会船节由一个民间自发的民俗活动发展为“文化大盛会”、“民情民俗博览会”。近年来,随着姜堰经济的发展,溱潼会船节成为姜堰招商引资的经贸大集会。当地有关部门与媒体深度合作,从“炒会船”转向“炒旅游”;随着旅游业的兴旺,又从“引游客”向“引资本”转变。“以船会友”的会船节,让姜堰赚得了人气,还赚来了“财气”。 表面上看,似乎是一种“双赢”,但对这种历史悠久的民俗活动本身而言,许多原生态的因素正在被异化、破坏,其原始的生命张力正在消失,有沦为民俗表演之虞。

四、总结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与溱潼会船节一样,许多艺术形态不可避免地面临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其艺术价值中的经济价值与工具价值被过度强化,而偏离了艺术价值的本体——审美价值,忽略了其他影响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价值。因此,当前应对艺术的价值体系作认真反思,使艺术的价值取向回归理性。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406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

[2]孔建英:《美感是艺术价值的集中体现》,《理论与创作》,1994年01期

[3]姜长城:《把握当代艺术价值的“虚”与“实”》,《艺术市场》,2009年01期

猜你喜欢

艺术品人类价值
艺术品鉴,2021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常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