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电视晚会中的舞蹈样式

2010-11-16宋晓东

电影评介 2010年9期
关键词:开场歌舞样式

随着时代的进步、高科技的快速发展,电视传媒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欣赏艺术、提高艺术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电视艺术也在多元的、全方位的创新中得到了空前的繁荣。电视综合文艺晚会、专题性文艺晚会以及大型广场晚会随之蓬勃兴起,演出规模小到几十人、大到几千人不等。这些晚会大多主题鲜明、综艺性强,虽然式样千差万别,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都离不开舞蹈形式的包装,并且舞蹈演员的阵容相对于其他艺术门类要强大得多,舞蹈节目在电视晚会中已经越来越多地承担着重要角色。无庸置疑,一台好看的电视晚会离不开舞蹈元素的成功演绎,那么,舞蹈节目在综艺晚会中的功能与作用有哪些?样式又是如何划分?以下按四大类分述。

一、歌舞类(开场与尾声)

歌舞类节目多用在开场和尾声中,在气势和情绪的烘托上有着其他类节目不可替代的功能。

1.开场歌舞。开场歌舞在整台晚会中有烘托气氛、展开场景、凸显主题的作用,也是抓住观众、呈现主创人员创作理念与宗旨的重要环节。所以,开场节目的好坏是衡量一台晚会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必须融入更多、更新颖的艺术元素来组织和编排。通常情况下,开场节目多是载歌载舞,演员阵容强大,歌手少者2人或多人不等(也有纯舞蹈节目开场的),众多的舞蹈演员或为歌手伴舞,或独立展现舞蹈创意,歌与舞在表演和衔接上层次分明又互为一体。舞蹈部分除主舞段外,根据需要还可融入少儿舞蹈、街舞等舞蹈种类。因此,开场节目的编排需要编创人员思维敏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以及空间感和调度能力,并且能在众多的艺术种类和元素中灵活运用。舞蹈的设计要恰当,尤其主舞段要衔接流畅,主题气氛突出。如2010年央视春晚的开场大歌舞《虎跃龙腾报春来》,编导用了身穿绿、黄花裙的女群舞的舞段作为开始与结尾连接的主舞段,展示了神州之春、东方之春的绚丽画面;各少数民族舞蹈,少儿小虎娃及男女主题舞段作为展示性舞段穿插其中,表现了在祖国的大花园里各族人民激情满怀、幸福康乐、龙腾虎跃迎新春的美好画卷。再如:洛阳市改革开放三十年文艺会是以一曲牡丹主题音乐为背景,用舞蹈作为开场的节目。在女独舞牡丹仙子的引领下,男子群舞以绿叶围绕其中,牡丹花舞以不同层次的群舞与花伞牡丹竞相呼应,在流动与造型中展示着牡丹的雍容华贵、绚丽芬芳,观众在重重叠叠、动静相宜的花的世界中,迎来了“牡丹花城——洛阳改革开放三十年文艺晚会”的开场曲,成为这场晚会的一大亮色。

2 .尾声歌舞。尾声作为一个综艺晚会的结束段落,在充分展示不同艺术门类技巧的同时,应该通过渲染、营造的艺术手法,将整场节目积累的情绪引至高潮,使整场演出在激昂和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同为歌舞节目,相对于开场节目而言,尾声节目的组织和编排更要大气恢弘、凝练而厚重,舞台调度上要规整有气势。如《廉政》晚会的尾声“江山”,舞蹈的表演与歌手的演唱非常谐和。舞蹈编排以当代人表意的舞蹈动态,配合恰当的造型和动静对比,加上大调度、大气势,营造出一种深情感人的艺术氛围,让人留连忘返。

歌舞的样式在综艺晚会中是比较重要也是最常见的节目样式。是广大观众认可和喜爱的艺术形式。

二、歌伴舞类(或诗伴舞)

歌伴舞是综艺晚会中不可缺少也是最多的节目类型。歌伴舞由于歌曲内容的不同,要求也不同,其种类和形式繁多,现代舞、当代舞、芭蕾舞、民族民间舞、拉丁舞、爵士舞等都可作为素材。编创舞段时,应根据歌曲的具体要求,有选择地进行重新演绎和编排,可分为情绪性的、意境性的,或注重流动性强的、造型性好的等,从不同角度去诠释歌曲所要表达的意蕴。总的来说,编创要因歌而异,既能突出舞蹈的个性,又不失“伴”字的功能,为歌者留有一定的表现空间,动作要在巧妙的重复中突出主题,起到陪衬和烘托气氛的作用,使歌曲的演唱在灵动的舞台调度和美的肢体语言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如央视诗歌朗诵晚会中的《再别康桥》的伴舞,一个朗诵者,一个舞者,分别在舞台的两个点相对应。舞者手拿伞静静地流动,随着朗诵有起有伏。除了画面的美,也用舞蹈诠释了诗的意境。再如:中博会晚会中《浏阳河》的伴舞,舞台后区高台上的人不断行走的行为与前区舞蹈演员简洁明快的动作相映衬,与歌曲完美地融为一体,这样的例子很多。

歌伴舞的样式已经成为晚会中最普遍运用的样式之一。

三、纯舞蹈节目

在大型歌舞晚会、综艺晚会节目中,好的舞蹈节目使人赏心悦目,能给晚会增加更多美的色彩。但舞蹈节目的要求也相对较高。作为独立的舞蹈节目,首先要有新颖的构思和不俗的结构编排,既要突出创作主旨,又要展现技艺技巧,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分展示编导的旨意和演员最佳的舞姿。所以,除了对编导有更高的要求外,舞蹈演员的水平和技巧的掌握也是舞蹈节目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如:央视春晚的《千手观音》、《飞天》等舞蹈节目都是创意新颖、结构严谨、雅俗共赏、百看不厌,被广大观众喜欢的优秀作品。河南电视台、郑州电视台也曾有过一些不错的舞蹈作品,如《月季朵朵红》、《世纪春雨》、《祥》、《印象》、《大河情愫》等节目。

四、其他类(戏曲、说唱、音乐剧等)

1 .戏曲类节目近年来以舞蹈形式包装的非常多。其形式丰富多样,一般为伴舞或场景式包装。经过舞蹈包装后,戏曲传统节目更具时代感,更新颖好看,更接近年轻一代的审美趣味。如河南《盛世梨园》中的“卷席筒”,小苍娃与大卡通衙役的伴舞形式(大卡通衙役由舞蹈演员演的衙役画出画入的操作),形式新颖,情绪感人,非常有趣。在《梨园春》晚会中也经常可以看到好的戏曲舞蹈节目。戏曲类节目的包装,其创意和舞蹈形式与戏曲内容的融合感更为重要。除此之外,编导对于唱腔中的托腔和音乐间奏要有准确的理解和恰当的表现,否则,编出的舞蹈和戏曲容易形成两张皮,反而削弱了戏曲表演的艺术魅力。

2. 说唱节目。说唱节目的包装在综艺晚会特别是主题晚会中是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它的作用是通过说唱更直观、更具体地表情达意。演员需要边舞边唱,边说边舞,达到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因此,舞蹈演员表演这样的节目难度较大,说、唱、舞一体,对体力和能力及反应能力的要求很高,即便是对口型,也是要下功夫背台词背歌词的。而对编导来说也是很大的考验,他需要在舞与表演之间找到最为贴切的结合点,动作要与音乐和说唱的节奏完美融洽,所以,它的编排不单是排舞,也要排词、排句、排节奏,如果排得不好就会杂乱无章、事倍功半。好的说唱节目层次鲜明、对比有度。如河南电视台的《三点一线看中原》就是比较成功的说唱节目作品。它的编排流畅、自然、清晰,层次感强,说、唱、舞结合完美,得到了领导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3. 音乐剧。电视晚会中的小型音乐剧多数是以伴舞与歌舞相结合的,在相对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展开舞段,需要在唱段的安排与舞段的伸缩上下功夫,在画面的调度、情绪的营造上要与唱段和音乐相契合。舞蹈在此的功能一般是制造意境,铺排场景,起到延伸情境的作用。如央视97春晚的音乐剧《天长地久》、郑州电视台的《郑州小夜曲》等都是比较成功的晚会式音乐剧。

晚会舞蹈节目的排练和演出对于编导和演员都是很好的锻炼机会,特别是中小型晚会,一般时间紧任务重,编导要对晚会的整体要求反映快,出结构快,出动作快,而演员要学得快记得住、演得好,就必须在各种类型节目中的反应力、不同舞台的适应力和对电视画面的理解力上有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广大人民群众对艺术需求的日益增长,各种专题、各种类型的电视文艺晚会也越来越多,其中不同形式的舞蹈节目更是目不暇接。以上所列的四种舞蹈样式只是本人在艺术实践中粗略的概括,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舞蹈样式和功能在晚会中的作用会不断地发展变化,会出现更多被广大人民群众喜欢的舞蹈形式,这也为舞蹈编创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思考,不断创新,才能编创出优秀的、被广大人民群众认可的好作品。

猜你喜欢

开场歌舞样式
CPMF-I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CPMF-I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莲花池畔歌舞飞扬
歌舞欢庆“三月三”
歌舞爷爷
演出就要开始了
一起歌舞吧
阿瑟·密勒戏剧开场叙述范式研究
载人大戏再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