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场血腥的屠戮《海豚湾》

2010-11-16季节

电影评介 2010年9期
关键词:奥巴海豚纪录片

“当湛蓝的海豚湾泛起猩红的海水,当一只只海豚挣扎着做最后一次换气后都渐渐沉到了海底,一场血腥的屠杀正在悄无声息地进行……”这是纪录片《海豚湾》里的一幕,因为赤裸裸的真实影像,本片拿下了第82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但凡看过影片的人,都会被深深震撼,为海豚这样一个大自然里最有灵性的动物所遭受的灾难而流下同情的眼泪。

影片的拍摄地点在日本南部的渔村太地町。那里三面环海,风景宜人,到处可见以海豚为标志的建筑、路标以及海豚形状的轮船。初来乍到者甚至日本本土观光客,都会误以为这是一个热爱海豚的小镇。谁能想到,美丽的海湾背后,竟隐匿着一个从未被世人发现的海豚屠宰场。太地町每年屠杀23000头海豚,国际捕鲸委员会对这里的屠戮完全不起作用。而当地政府因为巨大的利益诱惑,对渔民的捕杀行为不仅没有制止反而给予支持。

影片的主人公是理查德•奥巴瑞,一个美国人。他在1962年一手创办了电视节目《海豚的故事》,他认为正是这个节目让利欲熏心的人看到了靠贩卖海豚获利的可能。所以当他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海豚这个物种带来多大的灾难后,奥巴瑞下定决心,结束如日中天的海豚训练师生涯,用之后的生命来赎罪并解救海豚。当《海豚湾》的导演路易•皮斯霍斯接触到了奥巴瑞后,深深为这样的大肆屠杀行为所震撼,“为了将这个‘地狱’里的事情公诸于世,奥巴瑞联同导演,组成了一个由社会活动家、电影人和自由潜泳者所参与的精英制作团队,他们在这个四处张贴着‘禁止拍摄’、‘危险’等字样标语的海港小镇,共同展开了一个在隐蔽状态下进行的偷拍任务,渗透进这个位于日本且地形险要的海湾——太地町”[1],通过摄影机镜头记录下血色“海豚湾”的惊天秘密。经历了三年千辛万苦的拍摄,这样一群拯救海豚的美国人终于完成了这部纪录片,片长106分钟。

《海豚湾》的艺术方法技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通常影片遵循歌颂美回避丑的美学原则,而《海豚湾》记录的恰恰是日本人捕杀海豚的丑陋一面。影片中主创人员对人类对生态资源的破坏深恶痛绝,在影片中不遗余力地进行最真实的画面纪录,甚至用了法律规定以外的非常规手段来获取珍贵画面。《海豚湾》摄制组成功地在太地町海底、屠宰湾的山头和树林里安装了各种摄像头。镜头下,捕鱼船缓缓地在静止的方格中移动,原本蔚蓝色纯净的海水,瞬间漫出大片大片鲜红的血色,最后整个海湾都被刺眼的红色所浸染,海豚们此起彼伏的跳跃、挣扎,发出惨烈的哀叫声。挥舞着长枪的渔民们,好像没有灵魂、没有知觉,他们将死去的海豚尸体用铁钩一具具挑上船。第二天,第二轮屠宰再次上演……“面对丑的课题,纪录片审美课题不能回避丑的范畴。暴露既是对丑恶的震慑,也是为了让人们正视现实、增强免疫力;打击丑恶才能伸张正义,清理人类生存环境,这是历史和民心赋予艺术的使命。”[2]

2、长画面大容量。在影片后端的一长段围圈海豚、刺杀海豚、海水血流成河的长画面,十分震撼人心。许多看过电影的观众都表示,影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就是太地町海湾像血一样鲜红的海水。“我花了一年半时间把40个小时的画面剪到17分钟。有一个月的时间,我每天花2-14个小时看这17分钟的片断。其中一些镜头实在太血腥了,会吓坏观众。我们最终剪成了不到三分钟。”[3]对导演皮斯霍斯来说,片中最恐怖的镜头,是一只逃生的海豚宝宝奋力跳过岩石和围网,在水面上留下串串血色后,终于沉了下去。“连续性拍摄的镜头——体现了现代电影的叙事原则,屏弃了戏剧的严格符合因果逻辑的省略手法,再现现实事物的自然流程,因而更有真实感。”(4)

3、绝对真实的镜头语言。如果说故事片是一种“虚构性创作”,那么纪录片则是一种“纪实性创作”,真实性是纪录片的根本原则。“美国南加州大学的著名电影学教授在1979年出版的《电影术语词典》中对纪录片作出了界定——纪录片,记录影片,一种非虚构的影片。它具有一种吸引人的、有说服力的主题或观点。”[5]纪录片《海豚湾》正是严格遵循了非虚构、真实记录这一原则,虽然在拍摄过程中困难重重,花了巨大代价。为了躲开警察和当地居民的干涉,摄制组人员全副武装,穿着迷彩服,脸上涂抹着彩绘,在夜色的掩护下秘密作业。他们使用的全部都是只有在军事领域中才会用到的无热源的高清摄像机,最终他们在这样极具危险挑战性的环境中捕捉到了他们所需要的画面,向观众展示了一部无任何杂质全真实纪录的影片。正如《纪录片创作》一书中说到的:“纪录片的真实性是影视纪实艺术的各种功能、价值赖以存在的基础。真实性是纪录片感染力的酿造基。失实的纪录不仅无益,而且有害;缺乏真实感的纪录虽真犹假,全无价值。”[6]真实性是最具感染力最能打动人的,《海豚湾》用这些给人以强烈震撼的镜头组接起了节奏变化连贯的作品,使影片高潮迭起,惊心动魄。这种残酷的真实深深震撼了观影者。《海豚湾》在主题的深刻性、影像的准确与精美以及叙事的流畅与震慑人心上,呈现了一个纪录片佳作的范本,并以此击碎了谎言与伪善,让人见证了真实的爆发力。

影片拍摄的海底是那么美,湛蓝清澈的海水中,成群结队的海豚们嬉戏畅游。影片中有一段是摄制组的女成员在深海里与海豚玩耍的场景,你能看见海豚是那么聪明和友好,它和人类好像能够互相理解和交流,它们也像人类一样,需要被抚摸,被关爱。它们是有记载以来唯一会主动拯救人类的可知野生动物。他们可爱天真,像个孩子一样,甚至会微笑。

影片最后,70 多岁的奥巴瑞顶着满头白发,胸前挂着一台移动电视,屏幕上放映的正是太地町渔民屠宰海豚的录像。他就这样踏进国际反捕鲸协会会场,走到各国代表前无声地抗议,被带走也没有任何反抗;他还这样走上东京涩谷的十字街头,在人潮中静静地伫立着……终于,一个人停下脚步,接着,两个、三个,驻足观看的人越来越多。这是导演本人最满意的镜头。

导演皮斯霍斯表示,如果《海豚湾》的放映有收入就把它全交给当地渔民,希望他们可以重整渔船做别的事,而不是去继续猎杀海豚。

[1]张黎:《海豚湾——用心感受它们的悲伤》,腾讯新闻2010年04月12日。

[2]&[6]朱景和主编:《纪录片创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一版,第41页、第68页。

[3]黄克:《海豚湾一部比阿凡达更震撼的电影》,龙渊期刊网转自重庆晚报。

[4]长镜头理论,摘自百度百科。

[5]单万里、张宗伟主编:《纪录电影分析》,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第7页。

猜你喜欢

奥巴海豚纪录片
海豚
海豚的自愈术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
聪明的海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