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一种爱叫“责任”——访第42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海军总医院住院部总护士长王文珍

2010-11-14王继珍杨卫东毛宇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南丁格尔总医院护士长

文/本刊记者 王继珍 特约摄影 杨卫东 毛宇

有一种爱叫“责任”
——访第42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海军总医院住院部总护士长王文珍

文/本刊记者 王继珍 特约摄影 杨卫东 毛宇

“南丁格尔奖”是为了纪念近代护理学及护理教育奠基人——弗洛伦斯·南丁格尔而设立的,每两年颁发一次,被视为国际护理界最高荣誉奖项。2009年,我国有6名护理工作者获得了第42届南丁格尔奖章。其中,海军总医院住院部总护士长王文珍是我国海军历史上获此殊荣的第一人。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王文珍护士长,了解到这个闪光荣誉背后的一个个令人感动的故事。

当得知将要采访第42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海军总医院住院部总护士长王文珍时,记者十分激动。南丁格尔奖被视为国际护理界最高荣誉奖项,从1912年设立至今的近百年中,我国获此殊荣的护理工作者仅有数十人。是哪些特殊贡献让王文珍获此殊荣?带着探个究竟的好奇,记者来到了海军总医院。

在门诊大楼十层护理部见到王文珍护士长时,她身着一袭白衣,头戴一顶燕尾帽,头发在脑后梳成发髻,温柔的笑容与真诚的眼神,有一种让人说不出的亲切感。她热情地向记者打招呼,我们的谈话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开始了。

“我有一个穿军装的梦想”

1978年,海军总医院护校开始面向全国选拔优秀学生。家在天津的王文珍那时还是一个16岁的天真少女,她儿时的梦想就是能像解放军叔叔一样,穿上军装。听说读了海军护校就是军人了,她便跑去报了名,经过面试、复试,王文珍成为海军总医院护校在天津录取的20名学生中的一员。

当王文珍怀着激动的心情入学,穿上梦寐以求的军装时,她也知道了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职业叫做护士,要用爱心与责任守护病痛中的生命。1981年,王文珍完成了学业,她被分配到海军总医院消化内科,正式开始了护士生涯。王文珍说,刚开始做护士时,性格内向的她其实并不太清楚如何做好这份工作,在周围的护士姐妹以及护士长的影响下,她对护理工作渐渐有了更深的理解。她知道,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与细腻的爱心。

1986年,工作认真的王文珍被调到了海军总医院刚成立的急诊科。1992年,王文珍被任命为急诊科护士长。从此,她在护士长的岗位上一干就是近二十年。谈及在急诊科的工作,王文珍说,急诊科病人流动性大,病种多,急重症多,对护士的要求相对其他科室更高。在这近二十年中,她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为呼吸、心跳停止的重症病人做人工呼吸,有多少次给无家可归的流浪病人买饭、送衣服,有多少次为艾滋病病人做静脉穿刺,有多少次安慰服毒自杀者,有多少次披星戴月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工作多年以后,王文珍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单纯地迷恋军装的懵懂女孩,她已经成长为一名成熟干练、技术精湛、关爱护士的护理工作管理者。在急诊科做护士长时,她对科内的护士从不高高在上地下命令,她经常教导护士的话是:“我只想问你们,当你们的家人、朋友有病时,你愿意把他们送到海军总医院急诊科吗?”护士们听到这儿,就明白自己该如何去做好护理工作了。

“经历让我成长”

王文珍永远也忘不了的是2003年抗击“非典”和2008年赴四川地震灾区救援伤员的这两段经历。她说,经历了这些,她的思想和对护理工作的理解,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越。

2003年春天,“非典”疫情袭来。海军总医院急诊科最先接诊到“非典”病人时,并不尽了解其严重性。三名医护人员因救护病人而感染病毒,不幸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医院立即紧急成立了“非典”病房,院领导也接到上级指示,不允许再有死亡病例发生。面对这种有生命危险的情况,“非典”病房谁愿意去?这时,作为急诊科护士长的王文珍勇敢地站了出来,她说:“我是急诊科护士长,有急救经验,我去最合适了。”于是,她由此成为“非典”病房的护士长,并带领护士们投入到了最危险的救治“非典”病人的第一线。

其实,在还没有成立“非典”病房时,王文珍就已经意识到了“非典”病毒的严重性。她下班回家后,平时很喜欢粘着她的女儿像往常一样扑向她怀里,她却下意识地推开女儿,说:“离妈妈远点儿,妈妈身上有病毒!”看着女儿委屈地走开,她心里也很难受。那一年,女儿正要中考,多么需要她的关怀与鼓励啊!医院成立“非典”病房后,她意识到她得住在医院里,不能回家了。她最后一次回家,只在门口远远地望了望女儿,母女二人就那样四目相望,她看到女儿眼中满是泪水。那一刻,她多么想冲过去拥抱女儿一下,但是,她不能!她只能转过身,抹去眼泪,走向医院。

在物资短缺、基础设施不完备的条件下,王文珍带领护士们没有退缩,她们的身影在“非典”病房里穿梭。由她领导的护理组因防护措施得当,无一例护理人员感染“非典”病毒。急诊科护理组也因此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

2003年的“非典”让王文珍知道护士的责任就在于身处危险之中也要救治病人。她和护士们经受住了考验,把无数“非典”病人从死亡边缘救回来。然而,更严峻的考验是在2008年。

2008年5月12日,当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的噩耗传来时,海军总医院也接到了上级指示,立即成立救援队伍,赶赴灾区。王文珍成为50名队员中的一员,并被任命为“冯理达医疗队”护理主任。救援队乘坐飞机于5月13日凌晨在良乡机场起飞,下午到达成都双流机场。当他们辗转赶到绵阳市中心医院时,发现那里一片混乱。门诊大厅里已经聚集了1000多名伤员,还不断有从废墟里抢救出的伤员被送到这里。医护人员少,病人多,哭喊声、呼救声、痛苦的呻吟声,此起彼伏。

海军总医院的救援队伍立即同绵阳市中心医院取得联系,开始协助抢救伤员。第二天,带队的海军总医院钱阳明院长提出,他们应该前往第一线,直接去废墟中救人。王文珍所在的小组于5月14日中午出发,每个人都背着抢救药品和器械,向灾区深处前进。因为道路已被破坏,行进十分艰难。路边站满了救援及维持秩序的军人。王文珍望着他们,感觉军人的形象在那一刻格外高大,她想,守在这里就是他们的责任与使命吧。当想到自己的责任时,王文珍有些着急。排队的车辆很多,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进去,但这时候的时间是多么宝贵啊!她和同事们已经十几个小时没有吃饭了,他们一边焦急地向前方的道路张望,一边拿出干馒头吃。一位年轻的警察见状问道:“你们真的想进去吗?里面很危险的!”王文珍和同事都坚定地点点头说:“我们真的想进去救人!”

最后,这位警察开车把王文珍他们带进了北川。后来路断了,车走不了了,他们就步行,手脚并用地爬过一个又一个山头,当晚在北川扎下帐篷。他们是第一支到达北川的成建制的医疗队。5月15日,他们继续向北川深部救援。为了提高效率,他们先是几人一小组在前面探路,寻找生者,然后组织救援。这天下午,先行探路的朱志明等几名医护人员听到一所小学的废墟中有呼救声,一个孩子整条左腿被压在水泥板下,而距他不远的废墟深处还有几个孩子也幸存下来却无法移动。时间就是生命!这个叫李月的孩子左脚已经开始变黑坏死了,身体也极度虚弱!为了挽救孩子的生命,海军总医院骨科何主任果断地决定立即施行截肢手术。就这样,他们从医生涯中开始第一次在地震废墟中做手术。从当夜到凌晨,几名医护人员争分夺秒地和消防队员一起救出了6个孩子。

王文珍说,那天领导考虑到她的年龄偏大,怕她身体受不了,故没有让她在前面探路,而实际上那一夜她都没有合过眼。地震后的余震不断,同事们走了,简直有些生死离别的意味,因为没有人能保证他们会安全地回来。她有点儿后悔和自责——自己也应该去啊!她真不忍心让那些年轻的护士妹妹们承受生死考验。当第二天护士们回来时,她们相拥而泣!

王文珍和同事们一起在灾区度过了70多个日夜。前期的救援工作结束后,他们就开始协助做灾后群众的安抚工作。他们去敬老院照顾老人,给老人喂饭、剪指甲、擦洗身体。地震后形成的堰塞湖时刻威胁着绵阳人民的生命安全,一旦倾泄,后果不堪设想。5月21日,绵阳市政府决定紧急疏散部分城区的居民,然后泄洪,以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王文珍走在绵阳市中心医院门前的马路上,想到前几天他们还在这里救治病人,也许将来这里就要被水淹没,她感慨万千。她和队友们帮助敬老院转移,在巴蜀三十七八摄氏度的高温下,他们搀扶着、背着、抬着老人们,带他们到山上的高处。望着这些流着眼泪不愿意离开家园的老人们,王文珍在心里默念,希望泄洪成功,老人们可以重返家园。直到最终泄洪成功了,并没有淹没市区,王文珍悬着的心才算踏实了……

海军总医院的医疗队共在四川停留了70多天,后期护士们开始有点儿想家了。王文珍作为护理主任,想到的问题更多。她给护士们开会,谈到了大家应该如何对待回京后可能会得到的荣誉。因为一般情况下,像他们这样参与救灾的军人都会受到表彰,立功受嘉奖,更何况是在危难重重的抗震救灾第一线呢!王文珍首先表态:任何荣誉、奖励,我都不要!护士们看着在灾区劳累多日而消瘦的王文珍,沉思着,随后有两位护士长也说,她们也不要这荣誉,愿意把有限的表彰名额让给别人。

责任心与爱心是分不开的

谈及对护士这个职业的认识,王文珍认为,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与细腻的爱心,而这两者在工作中往往是水乳交融的。

在急诊科的时候,收治的病人形形色色。有一次,护士在走廊里发现了一个被遗弃的婴儿,孩子哭闹不止,当晚的值班护士就在观察室里怀抱着孩子哄他入睡。第二天王文珍知道了,就一边安排联系福利院,一边去外面买来奶粉、小衣服,像母亲一样照顾这个孩子。王文珍身体力行地影响着周围的年轻护士。在她们看来,护士长不严厉却让她们由衷地敬佩,愿意听她的话。

有一次,王文珍在例行检查中发现急救室的呼吸机有漏气现象,她就把所有护士召集起来开会。她说:“我觉得这件事儿比较严重。大家想一想,如果一位病人刚好送来抢救,要上呼吸机,如果呼吸机是正常的,那么就会救活他,可是如果呼吸机出了问题,他可能就因此失去生命。你们想想,这意味着什么?”

她平时就是这样语重心长地教导护士的。她觉得,关心爱护每一名护士,是护士长的责任所在。王文珍在2003年“非典”病房做护士长时,面对要处理“非典”病人尸体的工作,她毫不犹豫地把年轻护士拦在病房外,一个人独自去处理。不仅仅是在危险的时刻,在平日里,护士们也记得王文珍护士长在点滴小事上对她们的关爱。一次夜班检查,一位怀有身孕的护士正要取柜子里的药品,但柜子很低,要弯腰下蹲才行。王文珍见到后,立即拦住她,上前弯腰打开柜子,帮护士取出药品。这名护士事后说,当时她因为怀孕活动不便,工作累,心情也不好,护士长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让她十分感动。她由此才知道,护士长真的是心里装着下属啊!

王文珍说,她自己也经常感受到同事、领导对自己的爱。因为承担了责任,把工作做得好,领导信任、器重她,同事尊重、佩服她;而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正是有了领导的鼓励、同事的帮助,才促使她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更为努力地工作着。

有人说,护士是白衣天使,而天使总是与爱分不开的。望着王文珍噙着泪花的美丽的眼睛,追忆着她所讲述的有关她与同事,有关生命与爱的故事。记者感悟到,有一种爱,叫做“责任”!

猜你喜欢

南丁格尔总医院护士长
兖矿新里程总医院简介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
提灯天使:弗洛伦斯·南丁格尔
永川中医院闪靓的南丁格尔风景
——三朵“疫线”铿锵玫瑰
南丁格尔展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
探讨开展护理行政查房对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的实际临床意义和效果
医科大学总医院
麻省总医院在珠海起航带来什么?
护士长管理培训需求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