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WebQuest应用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研究

2010-11-13朱凌志李桂香高为民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计算机模块专业

朱凌志李桂香高为民

(湖南工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系,湖南 衡阳 421002)

1.-WebQuest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和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广泛应用,社会对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用人单位求才若渴,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形式严峻。改革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强化实践教学,已成为当前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目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面临一些问题,如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知识体系不完善、教学方法较单一,新生入学计算机水平差异较大,课程知识点多,课时紧,教学效果不理想,评价方式不合理等等。

当前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亟须寻找到新的教学模式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出大批有创造力的应用型人才。纵观国内外众多教学模式各有千秋,相比之下,以WebQuest为最好。WebQuest教学模式由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伯尼·道奇(Bernie Dodge)和汤姆·马奇于1995年提出。在英语中,“Web”是指“网络”,“Quest”是指“寻求”、“探究”,而WebQuest在汉语中则还没有一个与之相匹配的词汇。由于WebQuest是一种“专题调查”活动,在这类活动中部分或所有与学生互相作用的信息均来自互联网上的资源,因此可以把WebQuest理解为“基于网络的探究性活动”(大致相当于“研究性学习”活动)。根据这一意思,惟存教育网站把它归类为“网络主题探究”的一种。其主要教学方法是在网络环境下,由教师引导,以一定任务驱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由于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到网上去查找相关资料并在此基础下开展自主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因此目前全球已有很多教师依据这种方法建立了自己的WebQuest课程网页,并在课堂教学中广泛开展了实践。而绝大多数教师在开展WebQuest教学中,感觉难度比较大,希望能借助技术来解决这一难题。

目前涌现的众多学习平台中以免费开源的、易用性高,融入WebQuest教育理论,且遵从国际标准的Moodle平台为最好。Moodle是一个基于社会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而开发的学习平台,社会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注重协作、活动、互相批评讨论,以促进学习。而其在线教学模块采用自由组合的动态组合模块设计,使得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对模块进行任意搭配,教师组织的在线教学就犹如搭积木一样简单。借助Moodle开源网络学习平台,将有助于降低WebQuest教学的普及门槛,有效提升网络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工作绩效,最大程度地发挥教师的教学设计潜能,很好的将教学时间延伸到了课前和课后。

2.-WebQuest的构建

M-WebQuest是由Moodle平台和WebQuest组成,Moodle是WebQuest学习的支持平台,WebQuest所体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学习环境看作是学习活动得以开展和持续的基础,因此,Moodle对WebQuest学习的支持,正是源自对这样一种学习环境的实现。

Moodle对学习环境的实现从系统功能上分析,整个课程管理系统分为三个模块:网站管理模块、课程管理模块和学生模块。其中网站管理模块由网站管理员具体负责,网站管理员的工作包括:系统参数设置,用户管理,课程的分类,添加删除课程,模块管理。课程管理模块主要是对学习平台上设置的课程管理,课程管理模块主要包括:课程章节的组织与管理、学生的组织与管理,对学习资源的组织与管理,对于课程教学中的各类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以及对于课程中各项内容活动的最后评价等。学生模块主要是对于学生来说,其任务是积极参与并完成教师安排的每次学习活动,课后积极复习与反思,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通过师生互动或学生之间的讨论来解决问题。

1.引言部分主要向学生简要描述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习做准备。

2.任务部分是WebQuest设计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教学目标的具体化。所谓任务简单说就是需要通过某种活动完成的某件事。在WebQuest的任务设计中要求学生明确知道要做的是什么、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在看到任务之后,学生也会对其进行分析,分析这些任务的可行性、重要性等等。

3.过程部分是WebQuest教学设计中最耗时的部分,主要描述学生完成任务所需要经历的步骤。过程的设计是否合理,取决于我们对学习资源、学习内容学生的有机安排。

4.评价部分描述的是评价标准,这些评价标准需要符合课程标准或课程实施教学大纲中的有关要求。该部分主要向学生描述其表现将被怎样评价。无论是小组活动还是个体活动都将有共同的评价等级标准。

5.讨论部分基于M-WebQuest相应的讨论区,是小组讨论信息的共享区域,也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就某一具体问题的专门讨论的空间,还可以是沟通学校和家庭学习之间的桥梁。

6.总结部分是用来对所完成的活动进行小结,同时鼓励学生对所遇到的问题深入思考。可以在其中包括一些反问或链接,鼓励他们把这种探究的经验超越本单元的主题学习,扩展到其他领域。

7.资源部分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基础。主要包括支持学习的人、财、物、信息等。其描述开展本主题活动需要些什么,哪些是可能需要的东西,以及具体运用中的一些建议。

8.学习指南主要包括学习对象分析、教学大纲中、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教学建议,以及一些学生学习的成功案例。

建筑绕水庭布置。余荫山房的布局紧凑灵活,坐北朝南,以庭院为中心组合建筑[3],建筑压边且围绕东西两个几何水庭布置(图1),起着扩大庭园空间的视觉效果。其整体格局遵循空间叙事原则安排景观,使得空间具有起承转合的节奏。在有限的园地中建造体量较大的“玲珑水榭”与“烷红跨绿廊桥”,使人不能一眼望尽东部的庭院,有曲径通幽之感。同时为了避免在视觉上“玲珑水榭”的体量过大,用环水的手法将人与建筑隔开,保持观赏距离,观赏路线的曲折达到对特定景观不同角度的观赏。

9.小组部分主要提供了方便易用的分组工具。当确定学习目标后,教师进行适当的分组,让学生以小组和团队的形式组织学习,通过M-WebQuest相互交流,协作完成任务。

3.-WebQuest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基于M-WebQuest建构全新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有利于课程教学改革。

对非计算机专业而言,计算机只是工具,是为其所在的专业服务的。因此,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体系的设计不能沿用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方法,即不能简单地按照专业职业面向分析的方法设计计算机课程方案,也不能根据某个或几个专业设计,而是根据不同的专业群的不同需要,立足应用结合本专业的需要,有针对性的设计若干门应用课程供各专业选学。因此,应用于专业的计算机技术应按照需求单独设置课程,也可以作为专业课教学中的一个技术单元。基于M-WebQuest学习支持平台可以把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分为三个阶段:面向各个专业,面向各个专业、服务于专业教学的技术课程,面向各个专业、应用于专业和职业的计算机技术课程。详细的课程教学体系如下表1所示。

表1.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

2.基于M-WebQuest有利于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当前国内绝大部分高校都是把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分开教学,而计算机基础课程本身是操作性很强的实践课程,把两者分开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在理论课后好几天后才上实践课,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来看,遗忘速度最快的区段是20分钟、1小时、24小时。因此把理论课和实践课相结合在一起,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确保在课程教学后的最佳时间巩固所学知识。

3.基于M-WebQuest有利于将教学时间延伸到课前和课后。

由于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课时紧,每堂课的信息量大,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难以穷尽课程中出现的所有问题,而WebQuest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延伸教学时间。相对于传统继承性学习来说,WebQuest的学习内容、目标与计划都很灵活,且其互动性、自主性与跨越时空性强,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启迪智慧,为学生主体性发展创造条件。

4.基于M-WebQuest有利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提出评价是教学的最大需求。因此,在M-WebQuest的不断完善过程中加入了评价部分,评价部分根据学习者学习任务的不同,采用了不同的评价量表来考察。评价学生的不同方面,包括过程、结果、态度和情感等;评价人员可以是学生访问的教授,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家长、本小组内或小组外的同学,甚至可以是自己。评价量表的形式也表现为书面作业、学生的作品、创作的网页等。评价量表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WebQuest学习成果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4.-WebQuest应用的反思

笔者通过半年的教学实践探索,有以下感受:

(1)M-WebQuest是个性化的教学工具,并不是适用于所有教师和学生,也不适用于所有科目。如果教师和学生的思维习惯与之相似,就比较容易接受,反之,则会易生抵制情绪,对他们,M-WebQuest不合适。

(2)M-WebQuest的使用需要教师的指导。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则易造成知识的杂乱和可行度不高。既无法提高教学效果,更不可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能力。

(3)M-WebQuest的使用对教师要求较高。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适当引导,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一个相对合理、清晰的脉络,带动学生从课前预习的了解性查阅资料到课后做更深一步的探究。

(4)M-WebQuest既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也适合课堂外的教学。在课堂上,M-WebQuest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作为学生信息的收集和反馈的工具,并把这些信息展示出来大家共享。但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M-WebQuest比较适合作为课后学生学习和师生互动的工具。

[1]刘荣光.M-WebQuest的设计与实现[D].

[2]宋诚英.基于WebQuest的研究性学习在大学专业课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3]姜志臣.基于网络的探究性学习WebQuest研究[D].

猜你喜欢

计算机模块专业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