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倒置的体验
——从巴塞利兹看德国新表现主义

2010-11-12

巢湖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利兹表现主义蚌埠

王 磊

(蚌埠学院艺术设计系,安徽 蚌埠 233000)

倒置的体验
——从巴塞利兹看德国新表现主义

王 磊

(蚌埠学院艺术设计系,安徽 蚌埠 233000)

20世纪80年代初期,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的出现,给世界艺术造成了很大影响,并成为当代绘画复兴潮流的重要开端。作为德国新表现主义代表人物之一的乔治?巴塞利兹,以“倒置的形象”强调了其作品的独特形式与个性。从巴塞利兹的作品我们领略了艺术家追求自由表现、自由联想,强调感情率直﹑天真的人格魅力,这种发掘原始精神性图像的意义,正是德国新表现主义不断探索与展示的精神内涵。

巴塞利兹;倒置;新表现主义

1 巴塞利兹的新表现主义思想

德国新表现主义是在对波普、观念和抽象主义等艺术的反叛中产生的,它的出现,让二战后的欧洲艺术重新登上历史的舞台,从而改变了现代艺术由美国一统天下的局面。以巴塞利兹、基弗、吕佩尔茨、伊门多夫等人为代表的德国新表现主义画家,以夸张、变形、内省的艺术手法创作的绘画,尤其为世人所瞩目。德国新表现主义画家虽然各具特点,但他们有一个共同之处,便是自觉地将自己的艺术创造与德意志观念紧密相连,试图用画笔抓住德国的创伤,探索德意志文化的根基。他们的作品没有具体的题材内容,形式上追求自由的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新表现主义是对美国同时期出现的冷漠、缺乏感情的艺术形式的反驳。作为德国新表现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巴塞利兹认为绘画不表达任何东西,不是一个达到目的的手段,相反绘画是自发性的情感释放。自上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巴塞利兹就尝试用一种“形象倒置”的创作方法,这种倒置不仅是对观者而言,而且艺术家在观察方法与绘画过程中也是倒置的,画面中的形象色彩感强烈,笔触宽大而粗犷,用巴塞利兹自己的话来说,这种创作方式是为了引发“迷惑和震撼,表现出一种挑战的姿态。”因为,这样的手法一下就让观众注意到了画面本身,而不是绘画的主题。正如托尔斯泰说过的:“艺术不是技艺,它是艺术家体验了的感情的传达。”

2 巴塞利兹对“倒置”的认识与体验

“我为何不该颠倒呢?绘画是为了表达人的精神的,正是这样,我可以把奶牛画成绿色,把人的脑袋倒置。”[1]

德国新表现主义以表现自我为主旨,开掘德国艺术中的悲剧意识,在对现状的不满背后,寻找一条表达现代人内心世界的通道。在画面、笔法、情调等方面显示了对19世纪晚期表现主义的回归,但两者在艺术思想、题材选择、表现手法上并不相同。新表现主义是德国政治危机和恐怖主义混合构成历史环境的产儿,它在理论上接受存在主义的哲学观念,在实践中学习表现主义的艺术传统,画家,继续讲究绘画过程的情感突发和即兴处理,注重绘画性、探索内容、色彩、形式的自我语言。巴塞利兹在这条道路上所做的探索和创新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当周遭世界被那些激进的先锋派包围的时候,巴塞利兹却坚持用油画、素描去表现裸体、风景和静物等现实的事物,但是当他发现随着形象的日益清晰,作品难免落入文学性情节绘画的俗套之中,于是1969年,在他的绘画中出现了倒置的形象。这看似癫狂的举动,正是画家对绘画语言的探索,是更深层的揭示他内心的冲突,至少防止了草率的先入为主。巴塞利兹自己曾经说过,把一个形象颠倒过来更“适于画画”,戏剧性的倒置为他找到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他说:“我总以为我的作品是独立存在的,既独立于由内容而产生的意义,也独立于由内容和意义而产生的联想。要想让画面中出现一棵树、一个人或一头牛,有不让他表达什么含义或内容,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它拿起来翻转180度,这就能使物象脱离那种单纯要求人们接受的联想,也使对内容的任何阐释毫无意义。一幅画若是上下倒置,它就消除了一切稳定因素,摆脱了一切传统的束缚。”这种倒置看似简单,但对于绘画艺术本身而言是一种彻底的颠覆,倒置不仅在于它解放了物象,也在于它使巴塞利兹递进了“表现主义”的含义。这样,他就可以随心所欲的抽象,而作品又不是纯粹抽象的,不会被单调的抽象语言所限制。既避免了与表现主意的重复,也与抽象化拉开距离。巴塞利兹吸收了表现主义中描述性象征绘画,后来觉得主题绘画是避免了抽象形象,而落入了情节绘画的俗套之中,他的作品中开始出现倒置形象,目的是让观众首先吸引到画面上来,而且不是只专注于主题。

倒置形象中断了纯抽象艺术在德国的垂直发展,为德国的绘画形式找到了其他的可能。但是这条全新的道路是具有反叛性的,是以反理性主义为美学基础的对社会的反叛。巴塞利兹的绘画表现了 “在风格上违背常规的唯美主义”,[2]画家的意图与我们对画的解释相脱节,这种美学观念在巴塞利兹倒置的母体方式中看得非常清楚。艺术作品不再是某些机械描摹的产物,而是受控于倒置的母体中包含的各种视觉元素与情感的释放。绘画变成了一种自主的、受控的感觉的对象,除了它自身之外不与任何东西相关。巴塞利兹的作品在视觉上的拓朴结构,给人带来的是一种骚乱的感受,描绘的却是一种不断产生的安定。作品在迷狂状态下一挥而就,内容与题材巧妙地结合起来,防止了一种观念变为一种陈词滥调。为了追求艺术表现形式的多元化,巴塞利兹不仅绘画,还从事雕塑研究,从德国表现主义雕刻中汲取营养,寻找基本的视觉符号与别样的视觉体验,充实艺术作品的内在力量。

3 倒置体验的精神性

巴塞利兹的倒置凸现出独特的绘画性,并可以独立的去宣泄自我的感情。这种“自我”性使我们可以把他喻为孤独的“流浪者”,他自己和他所认为的绘画是一种另类,独自走在属于自己的道路上。因为巴塞利兹发现,他所确认的艺术创造可以使他不去与以往的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做任何的比较。他的早期作品是他个性的宣言,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画家创作冲动的结果,通过作品本身表达了画家的主要感情。比如1960年创作的《狂想曲》(图一)是色彩的一种宣泄,所传达的可能就是此时画家的抑郁和冲动,作品右下方的明显的流动性线条似乎把画家和我们带向未知的不安的远方。到了他的晚期作品,如1986年创作的《攻击2》(图二),他果断的削弱了一些创作内容,更加集中了对具体事物的表现形式的创作。巴塞利兹与生俱来的创造力是精神内涵、外在形式与创作技巧等各种因素的结合体,在他的作品中概念的萌芽是决定性因素,而且巴塞利兹把所有的注意力都倾注于此,他把如何能自由的运用自己的绘画灵感,看的远比自己的观点是否前后一致来的重要。在其创作中,传统的元素被符号化地加以引用,进行异化和重新组合,他的绘画或多或少显示出传统绘画的形态或影像,但其混合、体现着当代的理念和语义。对这个“倒置”的“流浪者”而言,反理性、非和谐的手法使得每一件作品都是用来证明个人创造能力的武器。倒置是巴塞利兹向受束缚的人们提供的独立宣言。巴塞利兹的这种因对抗而带来的方法给他带来了自由,使他能用粗犷的笔触去造形,随意对形体进行扭曲表现。虽然我们看来人物形象十分粗糙,但颠倒、转换、异变等方式的重新构合,使之产生新的意义,表现其隐喻、文脉等理念。“冲击感和侵略性也是同样的。我不试图把什么东西都弄得光光滑滑,相反,当我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我就停手不画了,而这时的作品通常显得相当粗糙。 ”[3]

4 结束语

卢西恩·弗洛伊德说过这样的话:“画家必须完全自由地运用他所获得的感觉与情绪进行创作。”德国新表现主义获得了极为广泛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轨迹,从完全的抵抗变成了世界性的全盘接受。从巴塞利兹的“倒置”,我们看到,他们的作品没有固定的题材,形式上追求自由的表现,强调艺术家率直的感情。他们的作品起到了恢复德国艺术影响力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德国的文化精神。可以这样说,新表现主义绘画体现了德国绘画和文化的伟大历史传统,同时也是对当代艺术影响深远的艺术形式 。

[1]葛鹏仁.西方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0.

[2]胡志颖.西方当代艺术状态[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3]世界美术家画库.巴塞利兹[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INVERSION EXPERIENCE—FROM BASELITZ TO THE NEW GERMAN EXPRESSIONISM

WANG Lei
(Bengbu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 Department, Bengbu Anhui 233000)

In the early 1980s,the new German Expressionist paintings appear to the world have had a great impact on the arts and become the trend of the contemporary revival of painting an important beginning.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new German expressionism,one of George Baselitz,the “inversion of the image”,stress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unique form of his work and personality.Baselitz's works from the artists we enjoy the pursuit of free expression,free association,stressing the feelings of a straightforward,naive charisma,which explore the original spirit of the meaning of images,the new German expressionism is to continuously explore and display the spiritual connotation.

Baselitz; inversion; new expressionism

J205

A

1672-2868(2010)02-0067-03

2009-10-17

2008年蚌埠学院重点课程《二维设计基础》支撑材料(项目编号:ZDKC0801)。

王磊(1977-),男,安徽蚌埠人。蚌埠学院艺术设计系讲师,研究方向:绘画材料与平面设计。

责任编辑:澍 斌

猜你喜欢

利兹表现主义蚌埠
2022年普利兹克奖:弗朗西斯·凯雷成为首个获得“建筑界诺贝尔奖”的非洲人
情绪在表现主义油画中的实践与运用研究
原始表现主义的画像——沃尔特·米卡作品欣赏
关于表现主义
用倒置征服世界的艺术家——乔治·巴塞利兹
战后世界的设计师矶崎新获普利兹克建筑奖
THE CONCEPT OF BOKEH LIGHT EFFECTS IN PHOTOGRAPHY
对话蚌埠:药品采购究竟咋啦?
蚌埠药采是非热议
蚌埠药采事件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