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沈虹光剧作的文学精神
——浅析话剧《临时病房》

2010-10-30朱莎莉湖北省文联副主席

戏剧之家 2010年12期
关键词:剧作家剧作病房

□朱莎莉(湖北省文联副主席)

沈虹光剧作的文学精神
——浅析话剧《临时病房》

□朱莎莉(湖北省文联副主席)

话剧《临时病房》是著名剧作家沈虹光继她的《同船过渡》和《幸福的日子》之后的又一力作。记得该剧2004年3月初试演时我有幸先睹为快,当天晚上的演出是在湖北财经专科学校的礼堂,除了少数领导及文艺界人士之外,绝大部分观众是该校的学生。不想,这场以老年人为主角的无场次轻喜剧却赢得了大学生们一次又一次满场的掌声,剧场反映之热烈令人始料不及。据悉,该剧在第八届中国戏剧节“都宝杯小剧场演出”会演中被安排为开场戏,一口气拿下了优秀剧目奖、优秀编剧奖、舞美设计奖、组织奖及演员个人表演奖等8个奖项,剧终时观众起立长时间地鼓掌,以至于演员不得不把观众献上的一束束鲜花转而抛向观众席,一遍又一遍地谢幕。一位女性观众泪流满面地与乡下老太太的扮演者肖慧芳热情相拥,连连说从她扮演的形象中“看到了自己的妈妈”……

在当下社会生活世俗化倾向愈益突出、人的精神生活物欲化程度日趋严重的境况下,真诚的赞美和由衷的感动在人们的情感活动中似乎已经变为一种奢侈,而《临时病房》这个以百姓日常生活为题材的戏何以能穿透人心的隔膜,引起人们心灵如此强烈的共鸣呢?一部综合性的戏剧艺术作品,成功的因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应归功于编导深邃的哲理思考、深度的人性开掘,以及剧作家对戏剧理念及戏剧形式的锐意创新,尤其是充盈其间的文学精神、深厚的文学内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学内涵的欠缺,是当下许多舞台艺术的通病,无奈只有靠豪华的舞美、灯光等令人眼花缭乱的技术手段来弥补,因此,形式大于内容的现象也就见怪不怪了,甚至包括一些所谓的大家作品。沈虹光的剧作是一个丰富的系统,我们对其研究需要有多种的方法和多维的视觉。文学的角度,我以为是个重要的维度。

小说的笔法,这是既是小说家又是剧作家的沈虹光的剧作区别于其他剧作家的作品的显著特征之一。沈虹光的戏,没有通常意义上戏剧的程式化的“要素”,即大悲大喜、强烈的戏剧性、激烈的矛盾冲突、戏剧高潮、大团圆的结局等等,而是依照剧中人物的性格逻辑自自然然地展开、演绎、发展,在人物的性格刻画中,揭示艺术形象的内心世界,真实、自然、形象地展现生活的“原生态”,调动观众的生活积累和情感活动中枢,使观众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戏剧,走进艺术审美的创造性活动中,从而达到与观众之间进行心灵对话、情感交流、审美认同的佳境。这是小说家的功力和笔法,通俗而不媚俗,自然而不造作,隽永而不肤浅,提升观众审美情趣而不是廉价地迎合。我以为,这不仅是沈虹光的戏剧业已形成的一个特点,也是她对传统戏剧形式的一种大胆而成功的创新。这种创新是自然完成的,不是刻意去追求的。

在剧情结构上,《临时病房》像一篇自然铺排、行云流水、清新而隽永的散文。盛夏酷暑,一位土里吧唧的乡下老太太和一位有知识有文化的城里的老先生因医院病房爆满而被安排在一间临时病房内,不同的出身、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生活阅历、不同的价值观和不同的性格,引发了这两个矛盾的个体之间一系列的误会、摩擦、磕磕碰碰,演绎出一幕幕生动而有趣的话剧。整个剧情的发展,没有人为设置的“悬念”,没有刻意的“承、转、启、合”,没有极力渲染烘托的戏剧“高潮”,没有程式化的“大团圆”结局,一切都是那么自自然然,一切都是那么合情合理,一切又都是那么真实、可感可触。这种散文化的结构,摒弃了人为设计的“戏剧性冲突”的虚假,拆除了横亘在舞台表演与观众心灵感应之间的“屏障”,还生活以“原生态”的真实与鲜活。《临时病房》使人们真切而信服地感受到:这就是我们老百姓的生活。表现普通人的美好情感,为老百姓写戏,具有强烈平民意识的剧作家沈虹光的这一努力和追求,显然是成功的,剧院时不时爆发出的掌声和笑声,观众热烈的反映和认同,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如果说小说的笔法是沈虹光戏剧的特征,真实、自然、本色是沈虹光戏剧的风格,那么,诗的意境则是沈虹光戏剧的深层内涵。细细品味《临时病房》平凡、真实的生活演绎,我们不无感动地发现,在沈虹光朴实、真挚的笔触中,包裹着一颗怎样敏感而炽热的心哪!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情淡漠、人际关系严重异化等现象已成为一些有识之士深深的忧虑,沈虹光总是力图通过自己的作品,向人们传达这样的理念:人性中善良的一面是主导的,但要善于发现和培育;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尊重、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和相互帮助。剧作家执着的理想追求、博大的爱心和悲悯的情怀令人肃然起敬。有人因沈虹光总是取材百姓的日常生活而质疑她贴近生活、表现平民的艺术追求,但她毫不动摇、乐此不疲。从某种意义上说,沈虹光既是一位现实主义的作家,又是一位理想主义的作家,她呈现给观众的不仅是一个真实而鲜活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现实世界,而且是一个包蕴着她的审美理想的“生活应该是什么样”的理想世界。她不屑于对传统毁灭性地颠覆和解构,而是致力于在传统基础上的扬弃和建设。还原生活、再现生活、提升生活,这难道不是一种诗性的至高境界么?!

沈虹光的《临时病房》以及她的一系列剧作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诸如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平凡的题材与意蕴的开掘、贴近百姓与提高品位、继承传统与大胆创新,以及各种艺术元素的相互借鉴和杂揉等等,这些都为今后我国戏剧实践提供了有益的艺术参照和宝贵的思想资源,大大拓展了戏剧理论研究的学术空间。衷心祝福沈虹光——这位贴近生活、不懈追求、才华横溢、成就斐然的剧作家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剧目来。

猜你喜欢

剧作家剧作病房
剧作家王辉
更正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论罗周剧作的情感与形式
诗性的叩响——罗周剧作中“诗”的重塑与探寻
《闹科场传奇》发现记——兼及清代中期剧作家张懋畿的生平再探
剧作法可以模仿,但有一样东西学不来!
清代旗籍剧作家杂剧、传奇作品叙录
CCU病房医院感染的预防
论动画电影的无绝对反派角色剧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