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欲壑难填的患者需求

2010-10-23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0年21期
关键词:医患免费医生

近年来,医患纠纷愈演愈烈,不仅使患者对医生产生信任危机,也使部分医生产生职业倦怠、职业恐慌,甚至为了自保而“过度医疗”。这些医患纠纷的背后折射出当前我国医改中的诸多矛盾。平心而论,当发生医疗纠纷事件时,对医生而言,应该仔细分析在治疗过程中,是否存在医疗失误或是未提前强调医疗风险。对患者来说,也应该分析是否对疾病存在认识不足,对医疗和医生存在过高的、不尽合理的要求,从而导致医患矛盾激化。

需要引导的医疗“消费”观

从本质上看,患者和医生的关系就是一种特殊的合同关系,除了技术性较强外,医患之间的合同关系还有强制性、合同标的不确定性等特点。医疗行为的特殊性决定了治疗行为的后果是难以预料的,即存在不确定性。即使患者一方完全按合同条款履行了付款的责任,医生一方也无法保证能治好病,由此也就埋下了医患矛盾激化的隐患。

北京市二龙路医院党委副书记朱钢告诉记者,生命健康权益是人的最高权益,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强调医生必须提高医疗质量无可厚非。然而,患者一方对医学特殊性的认识有限,容易导致其对医生的要求过于苛刻。患者找医生看病常常抱有一种心理——你肯定能给我看好病,因为你是专业的。他们往往认为医疗也是消费,既然我花钱治病了,就要得到满意的回报。

如果说看病就医也是一种消费,那么这种消费就不可能等同于其他消费。疾病临床表现的个体性、复杂性决定了临床医疗活动的探索性和风险性。疾病固然有共同的特征和规律,但同一种疾病在不同个体上的表现会呈现出一定差异性。在临床医疗实践中,即使基本理论清楚,但仅靠理论认识的推论却难以应付千变万化的临床表现,在这一点上临床医学与其他实验科学有明显不同。同样是阑尾炎手术,82岁的老人和28岁的年轻人,可能产生完全不同的治疗后果,82岁的老人可能需要更多的措施预防其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最后还可能死在手术台上。

“免费的”、“最好的”难以兼得

有些业内人士指出,老百姓一方面希望得到免费治疗,另一方面,他们又希望得到最好的医生的治疗,这大概是有点“贪心”的。

先说说免费治疗,现在医疗费用对于老百姓而言,确实是相当大的经济压力,尤其是一些经历过“全民免费医疗”时代的人们,对于年年攀升的医疗支出怨气不小。特别是中老年人往往伴有多种疾病,每个月自费部分的医药费支出仍相当沉重。在这样的情形下,他们期望得到完全的免费治疗也不难理解。

再来看“最好的”治疗。我国医院的特殊性就在于处于医疗市场高端的公立医院,尤其是各地的三级医院,往往汇聚了当地最优良的医疗资源和最好的医生。我国各级医院的医保报销比例是划一性的,既然去北京协和医院看病和其他医院的报销比例并无二致,自然会产生“马太效应”。

然而,“免费的”、“最好的”终究无法兼得,因为违背了市场规律。市场经济下,“免费的”终究不会完美,而“最好的”必定是价高者得。国外的模式则是通过购买医保,老百姓可以在公立医院得到免费的门诊治疗,但需要漫长的等待,如果有急病,就到急诊就诊,马上得到免费的医疗救治,但其急诊的标准相当严格,以防止一般病人占用急诊资源。

不可或缺的医疗保障体系

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马长生谈到,病情严重的患者到医院治疗后死亡,对患者而言,损失是双重的,亲人患重病不治去世,一生的积蓄都搭进去甚至还负债累累,心理上确实很难接受。所以,要结合医疗体制的建设来解决这个问题,既要保证医务人员利益,同时也要实现患者的利益保障,社会的保障体系和救济体系对此都要给予考虑。

“良性运转的医疗行业,必须要以良好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为基础,没有这个前提,医改怎么改都是治标不治本。”北京市二龙路医院党委副书记朱钢说,如果建好了社会保障体系和风险的转嫁机制、规避机制,当出现患者在医治过程中不治而亡,患方家属就不至于面临人财两空的困境,导致因急于去实现自己的权利主张而和医院一方发生一些严重的医患冲突。

医生工作不当所造成的不良医疗后果,医院应当赔偿。但如果是目前医学不能解决的、不可抗拒的事件,这个损失谁来补偿?这给整个社会、政府、医院管理者提出一个新课题。比如,产妇发生羊水栓塞,这可能造成突然死亡,从目前医学上来说,可能医生没有责任。那么患者如何得到补偿,补偿从哪里来?

事实上,在医疗活动中,医疗带来的创伤或者患者自身疾病等所诱发的一些损害,远比旅游过程中风险的发生几率大得多。医疗部门可以通过建立一种保险补偿机制,建立一个合法的救济渠道,使患者损失尽可能地减少,其心理的承受度会高一些。

作为医生,所从事的是高风险的职业,即使按照常规进行了正确的操作,由于每个患者的体质特征、疾病种类不同,仍然可能出现患者死亡的情况,比如,骨折患者一般不会死亡,但因为骨折引发的血栓塞就可能导致死亡。如果医生有医疗责任保险,只要医生履行了应尽的职责,按照常规做了治疗仍然出现意外,由权威部门认定责任后,保险公司来支付费用,医生就能卸下包袱,而不必采取自保措施,做一些额外的检查,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和身体痛苦,或对一些医疗风险性大的患者拒绝治疗,或采取保守治疗,不再进行积极的医学探索和创新。

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马长生强调,要使患者和医生之间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状态,还需要社会经济水平发展到相当程度。现在整个国民经济还只能满足人们的基本看病需求,医保只作基本治疗保障。换个角度,一些重大疾病拖垮一些家庭,因病返贫,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只有国民经济得到良好发展,政府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医院的运行,使医生的工资待遇达到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也使老百姓看病的负担降到最低程度,基本实现看病费用全免,医患矛盾才有可能减少并逐渐消失,在这方面,一些发达国家已有先例。

猜你喜欢

医患免费医生
最美医生
该不该免费送货
免费开放
二十四气推拿 常年免费学习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医患矛盾再会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