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0年度世界非轮胎橡胶制品50强出炉(二)

2010-10-17于清溪

世界橡胶工业 2010年11期
关键词:橡胶制品胶管胶带

于清溪

2010年度世界非轮胎橡胶制品50强出炉(二)

于清溪

详细介绍2010年度世界非轮胎橡胶制品50强排行榜。分别对这些企业的销售额、利润和产能进行了叙述,对它们历年来排行名次的更迭情况也作了透彻的分析。对于全面了解和掌握全球非轮胎橡胶制品行业的现状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非轮胎;橡胶制品;50强

(5)日本NOK与德国佛雷依登贝格NOK与佛雷依登贝格相互拥有股权,早年NOK还引进了佛雷依登贝格的技术,一直处于10强中第8~10的位置。2009年奇异地以非轮胎销售额23.84亿美元,比2008年21.75亿美元增长9.6%的业绩进入前5名,一举取代了它的多年合作伙伴佛雷依登贝格(非轮胎销售额由33.33亿美元降为23.12亿美元)的地位,使之由第5落到第8。不过,从总销售额上看,佛雷依登贝格为58.42亿美元,仍较NOK的44.65亿美元要多30%,非轮胎所占比例前者为39.6%,后者为53.4%。两者在美国、中国和中国台湾均有合资企业,美国FN企业(75∶25)生产胶带、模制品和其他。1992年起相继在长春和无锡开办的企业(50∶50)称为恩福(NF),主要生产骨架油封,其产量已位居中国各厂家之首。它们借助佛雷依登贝格系全球最大机械密封厂家的优势和橡胶油封的领先技术,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以弥补其在欧美大幅下滑造成的损失。

(6)日本东海橡胶工业 为世界减震橡胶制品最大生产厂家之一,产量占全球12%,与瑞典特雷勒堡结盟成为减震橡胶领域霸主,产销量已达到1/3以上。2009年的总销售额为25.2亿美元,内有在美国的DTR工业4.3亿美元,其非轮胎橡胶制品占95%,同比下降6%。是10强中除NOK以外降幅最小的企业,从第8位进入到第6位。从1991年起,它在中国相继建了9个企业,分布在天津、大连、广州、东莞、嘉兴和合肥等地,主要为日系汽车厂配套,生产持续发展,危机中以依靠在华企业的支撑,渡过了难关。

(7)英国汤姆金斯 是依靠并购企业而发展起来的世界上屈指可数的非轮胎制品特大型企业,拥有美国盖茨、特利克、特利顿等著名企业,其在美企业销售额占到全公司的2/3。主要生产胶管、胶带和模制品,其胶带产量已居世界前列。汤姆金斯在本世纪初已多次位居4强之列,近年由于受美国汽车业不景气的影响而发展缓慢。2009年以总销售额41.8亿美元(非轮胎占56.3%),较上一年51.15亿美元下降18%,由第6位退居到第7位。

(8)美国派克-汉尼芬 为世界最大的橡胶密封制品企业之一,近些年来又扩大到胶管和挤出制品的生产,通过并购重组使企业一直保持在第 8、9名的地位。2008年总销售额103.09亿美元(非轮胎占 20%),同比下降17%。早在1990年即来华在武汉建立了专门生产橡胶密封件的企业,2002年将意大利埃迪亚塞亚在沈阳的企业纳入到自己名下,现已拥有在华企业2家。

(9)美国库珀标准汽车配件 原为美国最大替换轮胎生产商库珀轮胎的一部分,2005年分离出来重组为库珀标准汽车配件公司,为美国最具实力的专业汽车橡胶件生产企业之一。10年之前曾一直位居世界第5的位置,现已落到第10的地位。2009年销售额为19.45亿美元(一半在美国),同比下降30%,处于亏损状态。2004年起,它在中国昆山和重庆设立了企业,为美系在华汽车厂配套供应汽车橡胶零件,主要为胶管、模制品和挤出制品。

(10)美国威扬斯技术(固特异) 系2007年从世界轮胎三巨头,曾为全球最大综合性橡胶企业集团——固特异的工程部分离出来,单独成立的非轮胎橡胶制品企业,主要产品有胶管、胶带和模制品。2009年销售额15.63亿美元,同上一年的19.00亿美元相比,下降18%,位列第11位。此前以它的原主固特异一度进入世界前10名,在我国青岛等地设有工厂,以汽车胶管为主占据市场较大份额。

(11)美国费德拉尔-莫达尔和马克Ⅳ工业

这两家企业在2000年为世界第7和第6的非轮胎橡胶制品前10强企业,在美国汽车橡胶制品行业赫赫有名。但由于发展缓慢,从2002年起已退到10名以外,2009年分别列17和19位,非轮胎销售额为8.19亿和8.12亿美元,总额为53.3亿和12.87亿美元,呈大幅下滑的趋势。前者主要生产各种模制品,后者生产胶管,胶带和模制品(已部分关停)。

4 汽车零部件企业受灾最重,医卫生活用品厂家影响轻微

金融危机中,受灾最为严重的当属汽车橡胶零部件企业。尤以汽车零部件为主业的综合性特大生产厂家为甚,其销售额下降幅度在20%~40%之间,更以美欧企业为突出。日本企业下滑减少幅度略低,一般为5% ~15%,个别像日轮等还增长10%以上,丰田合成仅下降2%,鬼怒川为-4.3%。(详见表4)。

表4 主要汽车橡胶零部件、综合和工业制品以及医卫生活橡胶制品企业销售收入增减情况

(表未完)

(续表4)

2009年,美国的几大汽车零部件企业均出现了重大变化。从库珀轮胎中分离重组不过3年的库珀标准汽车配件(员工1.78万人,人均年销售额10.92万美元),在经历了2007年最高的16%增长之后,2009年又下降了25%。汽车零部件的巨子伊顿(员工7万人,人均16.96万美元)由年增9.8%下滑到 -22.8%。来华发展最早并设有多个企业的戴纳(在中国称为德尔福),全球员工2.4万人,人均21.78万美元,2007年增长2.6%,而后连续两年下降,2009年为 -35.4%。2006年由 GDX汽车配件(7.55亿美元)与德国麦兹勒汽车配件(9.25亿美元)合并组成的美国汉宁汽车配件2007年为 -51.4%,2008年 -10.8%,2009年更下降到-44%。费德拉尔-莫达尔拥有员工3.9万人,人均 13.66万美元,2007年增长10.90%,2008~2009年两年下滑,降幅达9.8%~14.5%,近年新入围的天纳克有员工2.1万人,人均22.13万美元,非轮胎橡胶制品生产占5.4%,2009年降幅为21.4%。老牌汽车零部件企业马克Ⅳ工业在2009年位居50强第6位,最近10年每况愈下,2009年已退到第19名。已连续3年没有增长甚至还大幅下降,现已决定退出。

2009年欧盟的几大汽车零部件企业也步美国后尘,呈现异常变化。6大企业2007年销售总额增长为17% ~25%,到2008年时也仍然保持6% ~15%的速度,而到2009年剧降15%~39%。最大的德国大陆更是大起大落,2006年总额为186.79亿美元(非轮胎橡胶制品占10.7%),通过并购几个企业2007年增加到218.33亿美元,年增16.9%;2008年一举达到354.88亿美元,增长62.5%,在危机之年创造了历史之最;2009年又一下降到279.49亿美元,负增长21.2%,在难以为继的状态下准备卖掉一批企业。德国ZF宝盖弹性金属总金额有131.42亿美元(非轮胎橡胶制品占4.0%),在 2007~2008年连续两年增长(17.9%和5.8%)之后2009年下降28.2%。法国佐迪亚克总金额为30.63亿美元(非轮胎橡胶制品占8.2%),也是大幅下降的趋势。另外,森普利特(奥地利)、依路林科林格(德)、威力塔斯(德)和马奴里橡胶等专业汽车配件生产厂家在保持两年增长之后,2009年皆已出现下降,马奴里橡胶甚至是负增长39%。

日本6家汽车零部件企业除丰田之外都是专业生产橡胶件的厂家,尽管其在美国和日本本土的工厂生产下降幅度达到两位数之上,但由于有在华日系企业的强力支持,通常已占到其总额的20%~40%。因而弥补了它们的部分损失,处境远比美欧企业强得多,成为金融危机下的幸运儿。

50强中的医疗卫生和生活用品生产企业由于市场需求依旧,起伏变化不大,因而大多保持着正常的增长水平,而且它们多是综合性企业集团,非轮胎橡胶制品只占一半,甚至不到1%的比例,更是影响甚微。如美国基本保健(995.12亿美元,占0.5%)增长13.9%,西部制药(10.55亿美元,占65%)增长0.4%。以生产乳胶安全套为主的(澳大利亚)安塞尔(10.03亿美元,占 100%)、日本冈本工业(6.90亿美元,占50%)2009年下降10.0%和4.2%,英国SSL国际(10.59亿美元占43.2%)增长16.6%。马来西亚顶级手套(4.29亿美元,占100%)的乳胶手套(包括医用、检查、家用和工业手套逐年增长,2009年增速3.1%,2008年增长28.8%。从2007年入围50强以来已由第49位、40位上升到35位。

另外,一些综合性橡胶制品生产厂家,如哈钦森、特雷勒堡、普利司通、NOK、汤姆金斯、派克-汉尼芬、横滨橡胶、住友橡胶、东洋橡胶和SKF等,由于国家、市场和产品经营的情况不同,企业下滑程度高低不一,相差悬殊,由-4%到-40%不等。工业橡胶制品企业(包括胶带和胶管)其减产速度多低于汽车零部件,一般为-5% ~-20%。

5 50强世界工厂在中国,中国有望入围50强

目前,世界非轮胎橡胶50强中至少有31家以上已在中国设立了工厂企业,工厂数量达到69个,以上海为中心分布在全国十几个城市。产品从胶管、胶带到汽车、电子、冶金、建筑等领域各类高端橡胶制品,占据我国橡胶市场相当一部分份额。它们最早从1988年开始抢滩中国以来,一般都已发展到1~2个已成规模的企业,有的扩大到4~5个,最多的甚至达到9个之多,在其总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已达10% ~40%以上,因此,对于它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已起到不小的作用。中国正在成为50强的世界工厂,最具活力的国际市场(详见表5)。

表5 世界非轮胎橡胶企业50强在华工厂数量及分布

(表未完)

(续表5)

据IRSG报导2009年我国橡胶消耗量,已达793.5万 t,其中,橡胶工业用胶按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不定全统计为588.0万 t,同比增长6.9%,从2002年起已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中国物流信息中心测算的全国橡胶资量有657.7万t,较上年增长9.5%。当前,我国非轮胎橡胶制品的耗胶量估计至少已达200万t,许多产品如胶管、胶带、汽车橡胶制品、工程橡胶制品、电子信息橡胶制品、医疗和日用生活橡胶制品等均早已跃居世界前列,近10年来大多一直以两位数迅猛增长。在这里,不少外资企业从中受益,得到很大发展,尤其在汽车、电子等橡胶制品的高端领域,占据着我国市场的很大份额。

2009年我国经济总量已进入世界第3位,汽车生产量为1739万辆,年增长48%,跃上全球之首;机动车拥有量达到1.86亿辆,年增16%以上,位居世界第2。2012年汽车产量和机动车拥有量将达2 000万辆和2.0亿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公路和建筑工程的在建量占到全球的约一半,成为世界工程业界的中心地区。巨大的市场正在吸引着更多的世界非轮胎50强橡胶企业来华建厂,发展扩大,并将逐步成为其在海外的主力企业和重要生产基地。外资企业现已是我国整个橡胶工业的一个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国有和民营的非轮胎橡胶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其中,胶管胶带生产已达900多家,年产值600亿元,年增19.6%;橡胶制品生产企业2 000家以上,年产值460亿元,年增19.50%。近几年来,在同外资企业的竞争中,通过改制重组更是焕发青春,实力不断增强。现已有数家企业开始具备入围世界非轮胎橡胶50强企业的条件,(详见表6)。

表6 我国非轮胎橡胶企业生产增长情况

安徽中鼎密封件(宁国)采取跨跃式国际发展战略,生产连年高速增长,2009年销售额已达27.49亿元,约合4.1亿美元,可问鼎50强的第39/40位。山东安能输送带(兖州)2007年即已达18.16亿元,(超过2亿美元),冲入50强已近在咫尺。其他还有几家企业一经整合重组,也有望在近期进入50强排列。只要我们迅速改变目前非轮胎橡胶企业多而散、小而乱的局面,联合重组,做大变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必将有一批企业冲进50强营垒,同美、欧及日本非轮胎橡胶企业形成鼎足竞争之势。

(全文完)

[责任编辑:张启跃]

TQ 336.2.3.4.5.6.7.8

B

1671-8232(2010)11-0040-07

2010-09-17

猜你喜欢

橡胶制品胶管胶带
振动环境下液压胶管疲劳寿命分析
橡胶制品的评价检验
发动机出水胶管脱落原因分析及对策
纸胶带随身笔
胶带有故事
使橡胶制品的质量更好
简易胶带座
再次离心血清分离胶管对常规生化指标的影响
我国橡胶制品行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方便胶带